?

淺談“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單元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

2019-06-11 03:47何永強
學周刊 2019年18期
關鍵詞:實踐與應用自學建構

何永強

摘 要:“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集體四輪備課和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本文就這一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析,僅供借鑒。

關鍵詞:建構;自學;實踐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8-006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8.054

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的李虞南老師經過幾十年的教學實踐研究,提出了“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這一教學法具體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活動,同時為教師提供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操作方法,指導教師掌控學生學習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意味著每位學習的主體,都能汲取能滿足自己學習能力所達到知識,為自己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李老師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指出“學成重生成,學材再建構,以及學法三結合”的教育教學理論體系。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每位個體都是鮮活的生命,有自己的思維、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有自己生活的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由于學習主體的差異,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知識層次、接受知識的動力等方面的差異性,最終取得學習的效果也就自然不同。自從“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引入我校,通過近兩年的學習這一教學法的理論知識,并聘請李老師開展“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講座,同時通過片區教研和本校教研組各位教師的交流探討,聽取我市優秀教師的展示課,初步形成了這一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實踐及應用中“學必有道,學必有方,學必有法,學必有效”的教學方法。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我從以下方面進行探討。

一、備課

我校引入“自學·議論·引導” 的教學法,實行集體備課與個人相結合的四備的備課制度。

1.每學期期末各備課組集體討論劃分新學期的教材的章節單元,確定各章節的重點難點,根據教師的特長確定每個單元的主備人。

2.由主備人在假期根據“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要求,完成自己承擔單元的學材再建構,形成教學設計初稿。

3.開學后主備人把初稿交給備課組,經集體討論確定學材是否符合“自學·議論·引導” 的教學法,內容選取是否有利于知識的生成,學材的再建構能否抓住知識的關鍵,學法三結合是否得到很好的體現,經過集體智慧的加工形成共同的教案。

4.個人再備,每位教師根據所任班級的特點對共案進一步作增減,最終形成適合自己班級的終極教案,充分展示自己特色的教學設計,把它應用在自己的課堂中。

二、上課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落腳點是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中引領學生到“學必有道,學必有方,學必有法,學必有效”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來。

學必有道,就是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螺旋式的學習方法?!把驖u進”是朱熹的讀書方法,就是學習首先要由易到難,從淺入手逐步過渡到新的知識的過程,即是“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中知識的生成過程,在單元教學中我們把知識點生成過程書寫在黑板上形成了知識樹,把它印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知識樹,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看到自己學習過程中留下的腳印。

學必有方,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就要在課堂中把學生根據成績和能力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有小組長,經過培訓形成小組的核心,學生就有了自學、群學、集體學習的環境,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隨著信息的發展,教師在學材的選取時,立意要新穎,要有新的變化,盡可能掌握最新的信息,捕捉熟悉環境發生的與所學內容相關的信息,擴大我們的教學資源,逐步完善自己,做到有的放矢,最終發展學生的學力,以教促學順其自然形成學習良方。

學必有法,溫故而知新,在教學過程中,僅僅解決知識的生成還是不夠的,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還要及時不斷地復習和拓展訓練才能在頭腦中保持更長記憶時間,做到“溫故而知新”。對所學習的知識不斷拓展,激發學生學習思維活動,探索未知的愿望,為今后學習科學知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學必有效,有效的課堂學習與課堂教學才能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結構,在課堂學習中貫徹“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學法三結合的學習原則,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有了學習力,才能更好地發展課程的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的備課是有效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中的引導,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知識技能的提升,以及學習成果的反饋,形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效果,教師通過對學材的構建,情境的創設提高知識架構的效果,能使學生今后遇到新問題轉化成已有的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課堂中的實踐與應用,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格品德和學習力。學習的目的并不是學習的本身,而是獲得知識的經歷過程。我相信通過“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學生一定會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李虞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馬復,張飛.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張奠宇,宋乃慶.數學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實踐與應用自學建構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基于先學后教 培養自學力
教學與自學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沈尹默:如何自學書法,才能少走彎路?
建構游戲玩不夠
淺談平安城市總體技術構架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