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均衡發展的新時期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
——破解教師隊伍建設的三大難點:區域失衡、理用失衡與藝文失衡

2019-08-16 12:20龐麗娟
教師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關鍵詞:比值師范生教師隊伍

姜 勇, 龐麗娟

(1.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上海 200062;2.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北京 100875)

一、有“度”的“平衡”:邁向均衡發展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新展望

均衡發展是我國當前及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目標?!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盵1]不僅義務教育要實現均衡發展,作為國民教育基礎和早期開端的學前教育,為實現其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提升其質量與水平,同樣也必須大力、加快推進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均衡發展,“教師資源做不到均衡化,教育就很難做到真正的均衡化。如果師資不能得到很好的配置,教育均衡化就是一句空話,所以這是教育能夠做到均衡化的重點?!盵2]就目前而言,農村地區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仍然是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嚴重短板。因此,如何進一步推進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邁向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將是近、中期學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那么,什么是均衡發展呢?我們先來看“均”字,《周禮·地官·大司徒》中說,“以土均之法,均齊天下之政?!盵3]《周禮·春官·大宗伯》則曰:“大均之禮,恤眾也。又調也?!盵4]《詩·小雅》中提到,“我馬維骃,六轡旣均?!盵5]《莊子·寓言篇》云,“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循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盵6]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里說,“平徧也。從土從勻,勻亦聲?!盵7]可見,古文中的“均”代表了數量上的平等分配,它是無偏差的,或者說無差異的。我們再來看“衡”字,它意味著一種制約與“度”。如,《漢書·律歷志》說,“衡,平也。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也?!盵8]《荀子·禮論》則說,“衡誠懸矣則不可欺以輕重?!盵9]由此可見,“衡”與“均”有一定的聯系,但又有明顯差別,如果說“均”是無偏、平等分配的話,那么,“衡”則會綜合考慮各種主客觀條件,因而它是有“權重”的,即在分配時帶有一定的傾向性或側重性,會根據情況給予適當的“優惠”或“照顧”??梢?,與“均”有所不同,“衡”更強調正義,而不是完全按照數量的平均分配。

最早將“均衡”這兩個字聯系在一起的,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升明之紀,正陽而治,德旋周普,五化均衡?!盵10]這里的“均衡”體現的是一種有“度”的“平衡”?!岸取敝傅氖乔〉胶锰?,無過,無不及。李澤厚在《歷史本體論》一書中,明確提出把“度”作為“均衡”的第一要義。他提出,“中國古代思想所強調的甲不是甲加或甲減(A≠A+或A-)而必然是恰到好處。向秀和嵇康辯論說,‘有生則有情,稱情則自然,若絕而外之,則與無生同,何貴于有生哉’。所謂‘稱’我以為也可釋作‘度’,‘情’也有各種類各層次不同的‘度’?!取且环N藝術?!盵11]運用于教育之中,我們認為,學前教育要真正走上公益普惠之路,就必須走向一種有“度”的“平衡”,特別是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必須要最終實現區域均衡、“理”與“用”的均衡和“藝”和“文”的均衡。

二、破解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區域”失衡之法:從“規范認證”走向“臨時認證”

區域失衡是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最突出的問題,它嚴重影響師資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專業思想的堅固穩定、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根據教育部門戶網站提供的教育統計數據,我們對2013至2017年的統計數據進行了運算分析。[12]結果表明,2013至2017年間,全國各地幼兒園生師比的比值(在園幼兒人數與專任教師人數之比值)逐年下降,但東部與中、西部的差異仍然顯著。東部地區2013-2017年幼兒園生師比的比值分別為:19.27、18.07、17.51、16.92和16.41,特別是在2017年降到16.41,接近良好標準(按照教育部2004年頒發的通知,幼兒園生師比比值14為優秀,16為良好,18為合格)。中部地區,幼兒園生師比比值雖然從2013年的26.74下降到2017年的21.18,但比值仍然偏高,離合格還有一定的距離。值得稱道的是,西部地區的幼兒園生師比比值的降幅最大,下降了26.4個百分點,尤其是青海、廣西、西藏、貴州等地的降幅十分顯著(見表1和圖1)。

表1 全國各地幼兒園生師比比值(在園幼兒人數除以專任教師人數)(2013-2017)

由圖1可見,東部地區幼兒園生師比的比值顯著優于中、西部地區。不過,令人欣喜的是,東、中、西部的差異從2013年以來呈縮小態勢,差異幅度明顯收窄。2017年的差異幅度幾乎是2013年的一半。這說明,由于近年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有效實施,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積極作為,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在幼兒園生師比比值方面的不均衡現象被打破,邁向了均衡發展的可喜道路。

學前教育的區域失衡現象還體現在西部地區幼兒園兼任教師隊伍龐大,而中部地區幼兒園代課教師數量龐雜。由圖2可見,東部地區幼兒園兼任教師甚少,中部地區除江西省外也幾乎沒有,但西部地區的四川、云南、貴州、甘肅、新疆、廣西等省則擁有一支比較龐大的兼任教師隊伍。中部地區則有著嚴重高于東部和西部地區的幼兒園代課教師隊伍,特別是河南、河北、山西等是幼兒園代課教師隊伍比較龐雜的省份。特別指出的是,四川省則不僅兼任教師多,而且代課教師也非常多,需要我們高度重視。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全國在園幼兒人數與專任教師、保教人員之比值。由圖3可見,東部地區幼兒園生師比的質量最高,在園幼兒人數與專任教師人數之比值接近15,在園幼兒人數與保教人員之比值在12,達較理想的水平,而中部、西部地區的在園幼兒人數與專任教師人數之比值超過20,與保教人員人數之比值超過14。此外,西藏自治區的在園幼兒人數除以專任教師人數的比值高達25,僅次于廣西。廣西雖然在園幼兒人數除以專任教師人數的比值高達26,但在園幼兒人數與保教人員人數的比值為18.19,遠低于西藏的23.12。這說明,西藏不僅嚴重缺少幼兒園專任教師隊伍,而且還面臨著保育員隊伍數量嚴重不足的困境。

我們以趨勢平均法(Pn=P0(1+k)n(k>-1))來預測哪一年中部和西部地區幼兒園生師比的比值會達到18的合格水平,以及16的良好水平。結果發現,預期中部地區在2021年幼兒園生師比比值將為17.76,2023年將為16.03;預期西部地區在2019年幼兒園生師比比值將為18.11,2021年將為15.54??梢?,根據預期,中、西部幼兒園生師比比值都將在2023年達標。但我們還要看到,要完全攻克區域失衡問題目前仍存在兩大困難。其一,“區域間”的均衡問題比較顯著,主要是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均衡,即如何保障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吸引更多師資加入到農村學前教育建設的大軍中來,這是迫切需要關切與解決的重要難題。其二,“區域內”也存在比較明顯的均衡問題,即使同一省、市、縣,教師在培訓、晉升、薪水待遇等方面也存在不均衡現象。

區域失衡問題主要與幼兒園教師隊伍數量的短缺有關。一方面,農村幼兒園教師地位不高,缺編現象嚴重,待遇難以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制度規定所限,目前的制度要求教師必須先要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然后方能從教。這使得在農村地區不少有從事幼兒教育熱情,但卻沒有獲得“教師資格證”的人士難以加入到幼兒園教師隊伍中來。我們注意到,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為緩解決教師短缺和數量不足,紛紛在“非?!睍r期采用“非?!狈绞?。

例如,美國實施多年的“臨時認證”制度(alternative teacher certification) 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為解決一些地方教師嚴重不足的現象,美國于20世紀后期出臺了“臨時認證”制度,鼓勵持有“臨時認證”證照的教師在未來3-5年內考取教師資格證。 2003年數據統計,美國的新澤西州和德克薩斯州的“臨時認證”教師的數量竟然高達總數的24%,也就是說,在新澤西州和德克薩斯州,每四名教師中就有一名是只有“臨時認證”證照,而無“教師資格證”的教師。[13]顯然,“臨時認證”為迅速補充教師隊伍數量不足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僅2005年一年,美國在48個州頒發了5萬多張“臨時認證”證書。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06年,美國取得“臨時認證”證照的教師總量高達59000名。[14]“臨時認證”之所以受到各國的青睞,是因為追蹤研究發現,取得“臨時認證”證書的教師,其專業素養與傳統上經過規范認證的教師竟然不相上下。[15]美國教育信息中心(NCEI)的一項調研發現,相對于“規范認證”的教師,“臨時認證”的教師反而更愿意堅守這一崗位。[16]其原因可能是“臨時認證”的教師大多從其它行業轉行,轉行成為一名教育者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慎重的決定,而大多數人的決定往往是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芭R時認證”之所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還與一些科學研究發現有關。很多實證研究表明,教師專業發展往往不是培養的結果,而是“天生的”,例如,美國著名的“紹姆斯·福特海姆基金會”(Thomas B. Fordham Foundation) 在基于證據的研究基礎上,發表了一份由前教育部長和幾位主要政府官員簽署的政策宣言,鮮明指出,“增加一項教育學課程或者其它要求事實上并不一定對教師質量產生積極影響……提高教師質量更好的辦法是簡化教師入職要求和入職程序?!盵17]雖然這一觀點有其偏頗之處,但其呼吁的“簡化入職要求”的主張,對于我國地區存在的區域失衡的問題之解決是有一定的現實的積極意義的。

我們認為,“臨時認證”可以吸引廣大有志于從事學前教育的人士,并在短期內迅速補充師資隊伍的數量緊缺。因此,從我國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現實問題出發,制訂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區域均衡的發展規劃,特別是允許農村地區試點“臨時認證”的方法,有助于破解區域均衡的難題。

三、破解教師隊伍建設中的“理”與“用”失衡之術:從“學科取向”走向“實踐取向”

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中還存在著比較突出的“理”與“用”的失衡現象,嚴重影響到幼兒園教師培養的質量。師范生時常反映所學的教育理論和實踐脫節,教育教學能力不足,無法勝任幼兒園教育教學?!袄怼迸c“用”失衡會極大地影響師范生的教育自信。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迫切要求教師教育課程從傳統的學科取向(subject-oriented)轉變為實踐取向(pratice-oriented),特別是要格外重視幼兒園教師反思意識和實踐智慧的提升,將理論和知識真正轉化為教師的智慧,即馮契先生所說的“轉識成智”,“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時間的”。[18]師范生需要熟悉與靈活掌握的絕不僅僅只有抽象、純粹、客觀的理論知識,而應該是真正能指導其開展幼兒園教育實踐的應用型、轉化型、靈活性、變通性知識,“它不同于理論知識或技術知識那樣將某些普遍的、固定的原理、規則運用于對象,而是要在具體的實踐活動過程中來完成自己、實現自己”。[19]

近年,隨著高等師范院校的布局與結構調整,師范生的理論知識與學術能力明顯增強,然而,在學歷提升的同時,我們注意到,師范生的實踐智慧,即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卻未得到足夠提升。一項有關教師教育課程質量的調研發現,對“必須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這一問題持贊同意見者,教育行政部門占83.3%,部屬高等師范大學占100%,省屬高等師范院校占81.1%,師專占100%,中師占87.5%,綜合平均為85.9%。[20]可見,大多數師范教育部門都對課程結構與質量不滿意,并指出實踐智慧的不足是當前教師隊伍建設的突出問題。

要破解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中的“理”與“用”失衡的難題,就要真正重視運用有效的師資培育方法,全面提升師范生的實踐智慧。事實上,中國儒家學說,特別是宋明程朱理學的“道問學”傳統就十分重視人的實踐。宋代吳泳在《上鄒都大書》中說道:“執事以天授正學,崛起南方,實踐真知,見于有政?!盵21]宋理宗淳元年詔曰:“朕惟孔子之道,自孟軻后不得其傳,至我朝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真見實踐,深探圣域,千載絕學,始有指歸?!盵22]上述兩例中的“實踐”都是指“踐履”“實行”的意思,即做中學、做中悟、做中得、做中成長。就幼兒園教師的實踐智慧的形成而言,離不開教師在教育現場中對實踐的有效反思,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通過“用”的過程而逐漸領悟到“理”的智慧成長過程。走向“理”與“用”均衡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必然強調教師成長的實踐特性,實踐能幫助教師逐漸生成與他的教育生活密切相關的滲透個人情感、理智判斷與有效行動的智慧。

要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理”與“用”的均衡,就必須大力推進與強化教師教育的見實習課程的改革。很多國家與地區近年來都對教師教育課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各國教師教育課程之名稱類別雖差異較大,但大致可分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教育實踐三個部分,并且無一例外十分重視教育實踐的課程建設。例如,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的師資培訓課程要求實習占全部課程的26.91%,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的實習課程占全部課程的26.29%,日本東北大學的實習課程占13.62%。[23]相比之下,我國教師教育的實習課程通常在10%左右。更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很多國家和地區不僅增加了教育見實習的時間,而且特別加強了對師范生見實習的有效監督與規范管理,以全面提升見實習的質量,并要求師范生能夠將師范院校所學知識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實際有機整合。例如,德國的教師教育通常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通常3年至4年)為所有學生提供大學教育,包括教育實習。第二個階段是導入階段,即完全實習階段,它持續的時間在一年半至兩年之間。[24]又如,新西蘭的奧克蘭大學制定了很有前瞻性的“3+2”模式的“濃縮課程”改革(compressed curriculum reform),要求師范生每周一、二、三在幼兒園見實習,周四、周五則返回大學進行回顧討論與交流,針對三天的幼兒園教育實踐,結合理論開展研討,“3+2”模式的“濃縮課程”改革使得新西蘭的教師能將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從而達到了“理”與“用”的平衡。[25]

實踐取向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與價值,即可以有效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從而幫助幼兒園教師持續改進、調整、豐富與完善自身的教育實踐。美國學者(Jay & Johnson)指出,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師教育可以有效激發教師的三種反思能力:描述型反思(descriptive reflection)、比較型反思(comparative reflection)和批判型反思(critical reflection)(見表2)。

需要指出的是,處理好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也是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之“理”與“用”均衡的重要體現。例如,學士學位的教師培養較之??茖哟蔚慕處熍囵B,其差異主要在于通識課程的設置,本科層次的教師比??平處熢谝话闳祟愔R、文化等理論方面的內容更加豐富,而??茖哟谓處焺t以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為主。因此,處理好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關系和合理比例成為當前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大重點。普通教育課程與選修課程占有相當比例,這有利于擴大師范生的知識面和眼界,而在專業課程中大量開設的如學習環境設計、兒童行為觀察、人工智能與現代課堂等一類重視新環境、新技術、新方法的課程則能有效地鍛煉與鑄造師范生面向未來的教育創新與教育設計的潛力。

四、破解教師隊伍建設中的“藝”與“文”失衡之道:從“能力建設”走向“人文熏陶”

以往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往往注重教師“技藝”能力的形成,特別是在學科知識、教育技能、教學方法、課堂管理等技術層面的能力,即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所說的與“工具理性”有關的各種能力,而對于師資培訓中的“大者”,即精神層面的素養,特別是教育情懷、信念熱忱、人文精神、藝術修養等卻重視不夠,“往昔的師范生規矩嚴明,保守穩健,……資深優良的師范生服務四十年而意猶未盡,無怨無悔。個人生涯與國家前途命運悠關,‘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盵26]如果我們只強調幼兒園教師的學科知識、教育技能,而忽視人文精神的涵養,那就會造成教師成長的“藝”與“文”失衡的現象,即知識、技能與人文精神的不平衡。正如孟子所說:“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那么,這個“大者”究竟是什么呢?我們認為,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不僅要關注“藝”(即帶有工具理性的知識技能),而且更應該關心的是深刻影響教師內在心靈、精神成長的“文”(即具有價值理性的人文精神)?!按髧紟煛陛叧龅挠變簣@教師隊伍建設一定是更加注重教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與培育的,也即是哈佛大學的哈瑞·劉易斯(Harry Lewis)教授所說的,“擁有靈魂的卓越”[27]。實際上,中國古代曾十分推崇關乎人的培養中的“藝”與“文”的均衡,如唐代白居易的散文名篇《賦賦》:“四始盡在,六義無遺,是謂藝文之儆策,述作之元龜?!盵28]

表2 通過有意義的教育實踐,提升教師的三種類型的反思[26]

一些學者曾指出,20世紀中期以前,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主要關注其學科知識與教育教學的能力建設,“以表現為基礎”或以“能力為基礎”(competence-based)的教師教育課程占據著重要地位。[29]為了確保對教師充分有效的評估,學者們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專業發展的列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學技能。例如,美國“州際初任教師評量與支持聯盟”(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 INTASC)于21世紀初編制了教師的十項核心能力,包括:教師了解任教學科,教師了解并協助兒童的個體發展,教師了解兒童的個別差異并創造教學機會,教師善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兒童的學習,教師創造有益于兒童學習的環境,教師能運用不同媒介創造積極的班級互動,教師安排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師善用積極支持的評價技術,教師是反思型的實踐者,教師與同事、家長、社區能保持良好互動關系。[30]不難看出,這十個方面關注的主要是教師的知識技能,而不在于內在精神的卓越。

然而,在新的歷史時期,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終極目標應該不僅僅在于知識技能的精進,而在于卓越精神的追求。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是重視教師的精神處境,促進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幼兒園教師的精神成長不是工具理性的,而是在超越工具理性的意義上講他的精神追求,它是幼兒園教師堅定地選擇某種教育實踐活動的價值標準與理想境界,它是“大國良師”教書育人的精神內核,它也是幼兒園教師從事教育活動所體現出的信念熱忱與師德操守,它體現在幼兒園教師的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舉手投足、言談舉止、一言一行皆烙上鮮明的個人色彩,皆體現出其作為教育者的內在信仰,皆彰顯其優秀的個性品質和人格精神,正如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老師所說的,“每當站上講臺,就是我的生命在歌唱”。[31]

要破解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藝”與“文”失衡的問題,我們就必須倡導人文熏陶式的教師培育,特別是要注重文化養成與人文陶冶在師范課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如此才能真正塑造有專業熱忱、執著于教育事業、有教育情懷、有文化底蘊的教育者。一名經歷過人文熏陶與洗禮的幼兒園教師必然能對兒童進行理性智慧的萌發,人格品行的砥礪,道德良知的啟迪,詩意人生的熏陶,美好心靈的塑造。在此,我們還提出,幼兒園教師的人文素養必須要在良好的家庭氛圍、學校氛圍、社會氛圍中化育而成,它不是通過機械的、傳統記誦的教授方式而獲得的,它更需要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優雅的人文環境,“師資培育機構理應能掌握世界思想的脈動,培養深具人文風格,又能堅守教育本質的教師”。[32]可見,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既離不開師范院校的美好的文化氛圍的營造,也離不開幼兒園所積淀形成的優美的人文環境,這兩處場所皆是影響、塑造、奠定、鑄造“大國良師”的重要場所。

猜你喜歡
比值師范生教師隊伍
扎實推進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常德市依托名師網絡工作室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實施精準園本培訓 建強培優教師隊伍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論師范生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下的課程整合探析
也談極值點偏移問題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義法
平均功率與瞬時功率的比較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