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推進研究

2019-09-03 03:25王小梅徐優明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年9期
關鍵詞:中國文化失語文化教學高職英語教學

王小梅 徐優明

[摘要]文章在對語言和文化教學發展概括梳理的基礎上,分析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推進中國文化教學的可行性,并從英語教師、教材建設、課程設置、課堂實踐、第二課堂方面提出一些方式。

[關鍵詞]文化教學;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失語:高職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9-017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9.080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外語教育具有文化傳播、民族認同等方面的宏觀特征。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繁盛的環境下,弘揚優秀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對中國外語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語言,在國際交往和國際貿易活動日益增多的新形勢,尤其是“一帶一路”時代發展背景下,融語言、文化于一體的大學英語教育是實現中國文化傳承與傳播有機結合的理想載體,是傳播中國文化的主陣地。高職英語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十多年來,高等職業教育突飛猛進,成為教育改革研究的主要方面。高職英語教育越來越承載著提升我國高等應用技能型人才的國際化意識和素養的重任。在新時期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環境下,讓高職學生加深對中國文化內涵的理解、提升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

文化是一個復合概念,M.J.Colier(1988)認為文化是特定社會群體經過歷史積淀和傳承而形成的符號、意義與規范系統,具有傳承性特點。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傳播需要以語言為媒介。Kramasch(1998)在LanguageandCulture一書中指出,語言表述著承載著,也象征著文化現實?;谡Z言和文化二者密不可分的依存關系,文化在語言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

1959年,EdwardT.Hall在TheSilentLanguage一書中首次提出跨文化交際。20世紀60年代起相繼出現了許多有關跨文化交際的著作,最有影響的是DavidHoopes的選編系列,其中包含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Reader(LarrySamovarandRichardPorter,1972),AnIntroductionto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JohnCondonandFathiYousef,1972)。隨著跨文化交際學的興起,Brooks,Nostrand,Robinson,Kramsch等眾多學者都嘗試著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出發來重新探究語言的文化教學。其中,Kramsch提出,要摒棄以往的單單導入目的語文化的單純教學模式,提倡把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放在同等位置,雙向互動,形成多元化互動的語言文化教學模式。對于語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教學研究,國外的研究成果豐碩,歷史悠久,不僅在同一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中使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有機結合,還讓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活動緊密聯系。

但同時也有不足,這些研究的研究對象都只針對一些歐美國家的語言及其文化,對于世界其他地區的語言和文化幾乎沒有相關的研究。

由于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語言與文化教學起步較晚。英語教學歷經重視培養閱讀能力,到注重培養交際能力,再到關注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幾個主要階段。直至1980年,許國璋先生發表的“詞匯的文化內涵與英語教學”(Culturally-loadedWordsandEnglishlanguageTeaching)文章首次闡述了詞匯的文化內涵,并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引起教師和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注意,我國關于語言與文化教學關系的研究才開始。20世紀90年代“文化教學”這個詞也開始出現在有關于外語教學的相關文獻中。很多學者開始研究探討文化教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胡文仲教授提出,學習一種語言應該同時發展兩種能力:語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和社會能力(socialcompetence),即文化能力(cross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這一理論已經為我國外語教學工作者所廣泛接受。同一時期王福祥、吳漢櫻的《文化與語言》也是一本代表著當時國內文化教學研究成就的論文集。

到20世紀90年代末,文化教學經歷了一個重要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學者們的研究重點主要在語言課堂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容、原則和方法,并力圖將文化教學與一定的科目或者特定的語言要素相結合,還開始了對大綱制定、課程設置和教材編寫的研究。胡文仲、高一虹(1997)編寫的《外語教學與文化》一書對制定文化教學大綱、安排課程設置、編寫及選擇教材、教學方法及教學評估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還在文化教學大綱中設立了一個較為詳細的社會文化項目表。張勇(2003)則在Hammerly對文化分類理論的基礎上設立了開放式的文化教學大綱。但是因為文化本身具有復雜性,目前還沒有一份能夠統領性地指導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文化教學大綱。

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國內外語界學者們堅持不懈的探討著文化教學,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在此期間,研究的關注點也從僅有目的語文化知識教學轉向母語文化,論述了母語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對目的語語言與文化學習的正面影響。束定芳、莊智象(1996)、劉潤清(1999)、劉正光、何素秀(2000)、章禮霞(2002)等學者在相關研究中都闡述了中國文化的重要性,文秋芳(2002)也談到了南京大學英語系英語專業增設中外思想文化課程培養創新人才的做法。此外國內也陸續出版了外語編寫的中國文化教科書,如山東師范大學楊敏(2003)教授等所著的英漢語言版《中國傳統文化通覽》。學者們在研究中也認識到我國英語教學,在文化含量上具有片面性,基本上忽視了中國文化之英語表達。2000年10月,南京大學從叢教授在《光明日報》發表題為“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的文章,首次提出“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翁燕文、徐永軍(2014)對“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即外語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不能用準確流利的目標語適時主動、有效、對等地向外輸出、傳播中國文化的交流能力缺失的現象。此間不斷有學者關注和研究“中國文化失語”問題,張為民,朱紅梅(2002)認為教材是造成“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石志華(2013)指出造成此現象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習得熱情不高。

近年來隨著國學熱的興盛,中國文化融入外語教學獲得了再提倡,但“中國文化失語”現象仍然普遍存在,雖然目前針對這一現象的研究較多,但缺乏有效解決的辦法,缺乏系統的闡述,且這些研究多數屬于理論研究層面,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并不令人滿意,尤其是針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母語文化教學的研究,在知網中分別以“文化教學“中國文化失語”和“高職英語教學”為關鍵詞檢索,僅出現大概60條和11條結果。

二、中國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推進研究

(一)中國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推進的可行性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頒布/試行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基本要求》指出“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笨梢?,我國國際交流與合作8益頻繁對高職培養人才新的更高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英語綜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17)也將跨文化交際列為三大主要課程內容之一,可見其重要性。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實現有機統一?!肮ぞ咝浴北憩F在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叭宋男浴斌w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需引入世界文化,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

中國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著豐富的內涵,其涵蓋范圍參考清華大學崔剛教授(2009)的界定,包括中國幾千年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所積淀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當今社會的基本國情。介紹與傳播中國文化不但能弘揚中國悠久的文明史,更能促進傳播者對中國文化自身更深層次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胸懷。新時代對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全新的要求。然而,目前高職英語教學者和學習者中國文化意識淡薄、中國文化知識儲備有限、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薄弱的現象較為普遍?,F有的教師、教材和教法均不能滿足高職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國文化的需要。因此,單純以語言教學為目標,或者僅重視目的語文化的高職英語教學已不再適應國家“走出去”戰略的需求,中國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推進亟待進一步探索與研究。

當然,中國文化的導入并不意味著高職英語教學中不重視語言質量“中國英語”不同于“中國式英語”。語言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始終是大學英語教學的標準,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也必須是通過規范的英語語言來表達,只不過教學過程中,在追求“標準英語”要求的同時,留出一定的空間,將學習者的注意力轉向語言所承載和表達的信息。鄭弼權(2018)對“一帶一路”倡議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的中國文化轉向研究中提出,雖然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有固有的教學規律,追求語言學習的“標準性”,強調通過原汁原味英語國家語言和文化素材的引入,讓學生在語音、語法等層面無限接近本族語者的“標準英語”,然而,全球新語境下,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視角下,英語語言的使用語境正逐漸改變,文化對外交流傳播中更注重的是文化語言的“可理解性”。因此,盡管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中國特色”鮮明,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推進中國文化的導入符合當前英語語言使用的發展潮流。

(二)中國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推進的方式

1.以英語教師中國文化意識培養和知識學習為先

由于國內英語教育環境的影響,高職英語教師普遍對中國文化的教學不太重視,自身的中國文化知識儲備也有限,缺乏系統的學習和全面的了解,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比較薄弱。英語教師是英語教學的執行者,也肩負著教會學生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使命,因此,要改變高職大學生的“中國文化失語”現狀,首先就要轉變教師的想法,樹立并增強他們的中國文化意識。要實現這一點,可以自學,參加研修學習、專題講座、研討會,或者聽中文專業有關中國文化方面知識的課程。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幫助高職英語教師系統地掌握中國文化知識,增強進行中國文化英語教學的自信心。

2.以英語教學內容為依托

母語文化的外語表達能力是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體現之一。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嘗試以內容為依托,在其中融入中國文化元素,使學生在習得語言技能的同時,學會用流暢得體的英語語言表達中國燦爛悠久的中國文化和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的各領域。針對中國文化元素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呈現,本文從教材建設、課程設置、課堂滲透、第二課堂補充等方面列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方式。

(1)編寫高職英語教材,可以收錄一些真實鮮活的語言材料,如中國大家的英文名篇、英美大家譯介中國文學經典的作品以及英語國家介紹當代中國社會的文章。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網站的視頻與文字資源也是很好的“語料庫”,有非常多的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下中國國情的節目資源,且作為國家主流媒體,其英語表達有相當高的權威。

(2)課程設置方面比較可行的做法是適當調整高職英語教學大綱,把中國文化課程納入通用大學英語常規教學中,通過鮮活的教材、深度的認識、積極的思辨過程讓學生系統地學習和體會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蛘邌为氶_設中國文化英語教學方面的選修課,涵蓋廣泛的中國文化內容,創造可能讓學生在獲得選修學分的同時提升中國文化意識和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

(3)課堂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可以融語言與文化教學為一體,從單詞、詞組到句法、篇章,從聽說到讀寫譯,都可以放到反映中國文化元素的語境中。在文章的選取和內容的把握方面,多用中國文化元素做素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用英文思維理解中國文化?,F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新的學習模式的涌現,比如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國文化教學融合,更具資源支撐,更有實踐操作性。

(4)第二課堂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也要拓展到課堂之外,校園中、社會上。以文化交流和溝通為原則,以具有中國特色事物為內容,或者以中國文化實地情境(如博物館、文化館、文物遺址等)為載體,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和體會。李映埕、劉敘一(2018)在相關研究中建議在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競賽活動中融入中國文化元素主題,并以2017“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定題演講賽題“China,AGlobalView”在學校內舉行比賽為例。這也是有效提升高職學生對中國文化興趣、促進學習的途徑之一。。

三、結語

新的時代發展對高職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凸顯提出了更高目標,要讓學生在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學習過程中培養起,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增強跨文化交際中的中國文化自信,從英語教師、教材建設、課程設置、課堂滲透、第二課堂等方面入手是有效的嘗試。同時,中國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推進不能以削弱原有語言基礎知識和技能教學內容為代價,因此,如何解決中國文化元素的導入加劇當前高職英語教學課時不足的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在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全球化視野下,如何更好地尋求不同文化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讓中國文化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總體格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還需要更多的探索與改革。

參考文獻:

[1]李雪.高職英語教育文化導入研究[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7.

[2]張婷婷.從母語失語癥反思高職高專英語文化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4):37.

[3]鄭弼權.“一帶一路”戰略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的中國文化轉向[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2):27-31.

[4]李映埕,劉敘一中國文化元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呈現[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18(4):120-123.

[5]李佳.中國文化元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缺陷及對策研究[J].社會科學論壇,2018(3):240-247.

猜你喜歡
中國文化失語文化教學高職英語教學
高中英語課堂中文化教學應關注的兩個問題
淺析大學英語文化教學
淺談互聯網時代下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
初探交際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理工科院校英語專業學生“中國文化失語”現象調查研究
英語原聲電影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輔助功能分析
大學生英語學習中“中國文化失語”現象成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