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認知學徒制視域下的中職生職業生涯教育模式改進

2019-09-10 07:22艾思思高靜劉陽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教育模式職業生涯就業

艾思思 高靜 劉陽

摘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職業生涯能力成了時代競爭的先決條件。一個人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里立于不敗之地,除了要有深厚的科學文化知識之外,還要具備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因此,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學生的知識、技能培訓,更應加強在職業規劃、創造、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就業創業的意識,開發和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規劃的能力,培養創業精神,為各行各業輸送更多的創業型人才。當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較簡單,培養的途徑比較單一。本文通過在認知學徒制理論的指導下,探索了一個職業生涯教育模式,從多維度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培養。

關鍵詞:職業生涯;教育模式;就業

一、認知學徒制的界定

認知學徒制一詞是由美國認知心理學家柯林斯和布朗等人于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提出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式或者學習環境。當時的教育僅僅是追求學習者具備單一的足夠其在當下生存即可得某一方面的技術技能,并不關注一個人在實踐中應該具備的發現問題,解決和處理復雜任務的思維能力。認知學徒制恰恰提出了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方法。認知學徒制理論解決了傳統學徒制中作為師傅的專家,其思維過程及方法無法可視化,以及學校教育中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不匹配的缺點,將學徒制與學校教育相結合,讓學習者能夠在專家實踐的情境中,來培養學生思維高級階段和解決問題、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

認知學徒制理論關注的是專家如何獲得的知識以及其怎樣將知識應用于處理復雜的生活任務的推理過程、認知、元認知策略;是將專家解決問題的過程和關鍵點這樣的內隱認知的外顯化,可視化。

通過認知學徒制的實施,學生能夠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習得專家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并將之應用于自己遇到的實踐問題的解決中。從而充分了解學習的目的與應用,理解知識技能鍵的相關性,構建自己的現實問題、知識、情境間的關聯網絡。

二、中職生職業生涯能力現狀

本文研究的調查對象為天津市一所中職學校學生,學段為中職一年級至三年級,年齡在15-18歲之間。調查問卷主要涉及學生的基本信息、就業情況及創業情況等方面的內容。問卷統計采用問卷星進行統計分析。本文為了保證課題調查問卷的答題客觀性和調查結果的可靠性,問卷調查均由本文成員親自主持進行,由于成員全程參與,過程嚴謹認真,被調查中專學生態度認真端正。因此測試結果可以客觀反映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現狀。本次調查發放調查問卷971份,收回有效問卷971份,有效率為100%,其中男生471人,女生500人。

(一)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共設計了35道題,由選擇題和填空題組成。該問卷調查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的內容:(1)了解學生的基本信息;(2)了解就業相關情況;(3)了解創業相關情況。問卷調查采用團體測試的方法,統一發卷,統計收卷,獨立完成,測試時間限于30鐘以內。

2.學生訪談法

為了深入了解學生的就業創業情況,與中專學生進行溝通,了解情況。通過訪談,為我們的實施途徑提供了思路。

(二)調查結果顯現問題

1.學生方面

(1)對目前中職生的就業形勢不了解

對于當前的就業形勢及現狀,學生的了解不是很深入,有的學生甚至是知之甚少;

(2)對于自己的專業就業前景不了解

大部分的學生對于自己未來的專業抱有很大的信心的,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就業形勢不了解;

(3)缺少中職生自主創業應具備的素質

中職生自主創業應具備的素質應有:出色的溝通以及交際能力、較好的專業知識、強烈的挑戰精神、管理以及領導藝術和良好的社會關系。

2.學校方面

(1)學校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內容的宣傳力度不夠

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內容的了解,主要是通過學校宣傳這個途徑得到,學校宣傳力度不夠,勢必會對學生產生影響。

(2)學校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提供的服務與幫助不充足

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的掌握”是其最為擔心的一個問題,欠缺求職的方法和技巧是學生求職的第二個難題,對企業基本情況、用人標準和招聘流程缺乏了解是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外部原因,因此,學校要提供更為充足的服務與幫助。

三、基于認知學徒制視域下學生職業生涯培養解決對策

1.加大對于就業形勢的宣傳力度

一部分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就業形勢不了解,針對這一部分學生進行專業前景的宣傳就顯得極為重要;

2.加強相關就業創業指導以及就業創業技巧的培養

學校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就業創業技巧;

3.學校除了提供就業創業指導的課程和專業課程外,還應提供就業實習體驗、創業指導選修課、素質拓展訓練和職業生涯規劃等;

4.學校加強對相關就業企業知識的普及

校內招聘會、校就業網站、校就業信息欄以及院系老師和親友熟人的介紹等是學生接受信息的首選;

5.進行就業選擇,學生往往側重自身利益的實現,對于社會價值認知甚少,因此對于人生價值是個人和社會價值的雙重實現是教育的一個重點。

四、基于認知學徒制視域下職業生涯教育模式改進實施

(一)改進目標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研究實施,以就業教育形式的改革創新,推進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增強和可操作能力的提升,繼而全面推進就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實現就業路經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導師”機制的建設,幫助學生提升就業能力,從能夠獲得工作崗位到能夠勝任工作崗位到能夠長期勝任工作崗位到有提升空間轉變。在提升就業能力的同時學習創業知識,激發大多數同學創業的意識,具備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提升創業的信心,通過創業大賽等方式幫助部分同學擁有模擬創業的經驗,甚至擁有創業成功的體驗;在校園文化中,營造出“終身學習”的校園文化;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思想,搭建“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的服務平臺為學生進行服務。

(二)改進實施方式

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的實施主要圍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學生專業認知、學生競賽活動、校園文化活動和就業指導活動四方面構建,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的緊密結合,通過創新課程內容,開發學習情境,在職業道德、經濟政治等德育課程中融入職業生涯規劃專題內容,努力構建包括意識培養、素質拓展、技能提高、實踐鍛煉、平臺輔助等環節的促進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工作機制。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學生專業認知方面的實施

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課程教學有效結合,可組織編寫職業生涯規劃輔助教育教材,并與職業生涯規劃互為補充,形成特色教材。通過德育選修課介紹介紹職業素養等職業能力培養與創業相關知識,如財稅知識、法律知識等,通過拓展類活動培養學生就業創業品質如團隊協作精神、創新思維、堅定的信念與較強的執行能力等。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學生競賽活動中的實施

組織開展校級創新創業類比賽,并推優參加天津市“文明風采”大賽、天津市及全國“挑戰杯”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大賽、天津市高校大賽,以賽促學,通過各級各類大賽搭建創新創業展示平臺,有效促進學生整體創新創業意識和有效競爭力的提升。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實施

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浸潤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通過組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社團和微信社群,為有志于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同學創造良好的交流平臺,推動創新創業項目建設;開展校園文化月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宣講活動,宣傳工匠精神,練就過硬技能,形成追求一專多能的學習風氣。

(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就業指導活動中的實施

“就業創業導師”機制以學校專兼職德育教師與專業指導教師為主,同時輔以心理教師以及就業指導老師幫助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素養。此外還可以聘請優秀的企業家與創業者以及創業孵化基地工作人員為指導教師,幫助同學們接觸到更加真實的就業創業市場的情況。同時可定期邀請本校歷屆優秀畢業生與在校生面談,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立志成才。

就業創業德育指導導師通過德育課程與德育選修課等課程的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抵制錯誤的思想和腐朽文化的影響,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反對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將個人理想與祖國繁榮昌盛緊密結合在一起,培養強烈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實現中國夢。同時德育指導教師要與專業指導導師共同配合幫助學生在見習、實習環節,進行職業道德的養成訓練,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和領悟職業道德,進而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德育指導導師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職業選擇和發展的規律,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并為學生提供全面的、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就業并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能、興趣特長、客觀條件等理智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選擇。

就業創業專業指導導師在實踐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專業技能好、操作能力強、上崗進入角色快的優勢,同時推動中職生下企業進行實地工作體驗活動,使就業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就業創業心理指導導師針對中職生的心理特點,以就業創業為導向,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中職生職業指導和就業創業教育的始終,使中職生能夠樹立起團結合作意識、艱苦奮斗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抗挫折意識、風險意識和全局意識,同時要幫助同學克服自卑心理、恐懼心理、攀比心理等障礙,提升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調節情緒能力,從而幫助學生能夠走出誤區,樹立正確的擇業創業觀,進而強化學生主動就業意識,根據社會需求不斷調整自己,修正就業意向,增強適應社會的就業創業能力。

就業創業專業指導導師幫助學生接入地方社會化的生產體系,定期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參觀學習,深入市場開展調查,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態勢。同時就業創業就業指導導師通過與企業合作,組織學生參加面試與頂崗實習,幫助學生了解真實的就業市場。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實現更好的就業進而規劃好職業生涯。

五、結語

職業學校的職業生涯教育是擔負著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責任的,是培養學生能否在社會中可持續發展的。此項任務,任重而道遠,是應該堅持下去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2014.

[2]黃岳輝.職業生涯教育研究及其對我國普通高中的啟示[D].上海師范大學,2006:23-39.

[3]陳式華.現象教學——芬蘭 2016 教改新模式[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11)

[4]董麗.構建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J].新課程研究,2016,(4).

[5]倪文錦.教學有法,綱舉目張——課堂教學落實課標精神之我見[J].語文建設,2016,(12).

猜你喜歡
教育模式職業生涯就業
論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
“奔五”的凱莉·米洛:從鄰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淺論古代斯巴達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學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