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雙創人才多元化培養體系的構建

2019-09-10 07:22李琳琳馬嬌李威彭金艷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雙創多元化新時代

李琳琳 馬嬌 李威 彭金艷

摘要:針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基礎上,以項目驅動為導向,采用教育與實踐緊密聯系、國外人才培養和國際學術交流合作的開放式培養體系,完善實踐教學平臺、實訓實驗教學平臺、科技創新教育平臺,培養雙創人才,建設創新型國家。利用探索與實踐方式開展創新型教育,建立雙創人才培養的多元化特色平臺,培養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創新意識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打造一批高層次復合型科技創新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雙創;人才培養;多元化

0引言

自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創新創業教育順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的需要,是一種順應社會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模式。不僅高等院校而且在職業教育院校中中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新型雙創教育模式不僅促進教育教學的科學發展,還對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深化,從而提高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策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不僅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還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面向全體大學生,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創業理念和創新創業精神為基礎,提高創新創業知識和能力,加強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全面系統的教育。新型教育模式雙創人才培養是以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建立新的教育觀念為先導,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為核心,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制為重點,大力推進大學生的雙創教育工作,不斷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為國家、社會、地區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雙創教育針對高等院校的全體大學生,貫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在專業教育基礎上,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更新傳統的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意識、遷移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大力推進高校的雙創教育工作,提高雙創人才培養的質量。

圍繞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為重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高校教育和實踐活動緊密聯系、國外人才培養和國際學術交流合作的開放式培養體系。探索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遷移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1-3]。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建設一批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基地,打造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平臺。

1、構建雙創人才多元化平臺的意義

高等學校開展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對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是深化高校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遷移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大戰略措施。目前,全國各高校開始重視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某些高校已展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并建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平臺、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增加實訓機會,但在培養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1],例如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理論重于實踐、系統性不強、無法同實踐有機結合,高校資源有限,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參差不齊、結構不完善、缺乏統一管理和指導,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不完善、交叉學科、綜合集成缺乏等。在科學技術日益更新的時代,依據企業生產過程中呈現的交叉學科、綜合集成、快速發展等特點,社會更需要是復合型創新人才,這就促使各高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開設系統性的創新創業教育系列課程體系,實施“點-線-面-體”的教學模式[2-3],為社會培養大批實踐能力極強和創新創業能力較高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2、大學生雙創人才多元化平臺的構建

2.1改革創新培養模式,完善三大教學平臺

改革創新培養模式,建立比較完善的新型雙創能力培養體系,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結合,完善實踐教學平臺、實訓和實驗教學平臺以及創新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通過基礎實驗、專業或綜合性實驗、自主式和開放式實驗逐步進行完善,實訓和實驗教學平臺通過模擬訓練、仿真實訓和真實操作逐步形成一個完善教學平臺[4],創新教學平臺通過科技或社會活動項目、競賽活動項目、創新作品或創業成果,以項目驅動創新,逐步形成一個完善教學平臺。加強自主學習的資源平臺建設,依賴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獲取、存儲、加工、變換、顯示和傳輸各種類型的信息的技術,使學生憑借網絡環境和多媒體技術,進行的自主學習。

2.2加強三支隊伍建設,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加強專業教師隊伍,注重培養專業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激發各專業教師對本學科和相關學科新知識的求知欲望,建立健全高校教師隊伍建設與發展機制,加強教師培訓積極開展創新創業,不斷提高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性教學方法。加強組織管理隊伍,與學生緊密聯系,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高等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隊伍建設,通過參與不同階層的學術創新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從社會上聘請各個階層的學術研究人才、創業成功人士、學術專家等組建交流團體,使學生親生融入學術創新活動中。還可以通過聘請社會各界的教育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到高校擔任兼職教師,帶領高校專業教師和就業指導教師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能力、高水平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2.3建立完善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促進高校學會雙創能力培養

改革傳統的教學考核模式,依據課程特點和教學方式,靈活采用多樣的考核方式,不僅考核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能力,還要對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素質能力進行考評。建立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激勵機制,通過表彰創新創業成績突出的學生、推薦研究生以及申請免修相關課程等方法,激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4-6]。將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納入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以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構建學生自主學習體制,把深化改革作為推動構建自主學習體制的根本動力,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有利于科學發展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以人為本。把充分發揮各類資源的作用作為為學習服務的根本任務,積極為各類學生能動學習提供機會和條件,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

2.4開展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建立雙創能力培養新平臺

以“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平臺開展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有效提高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依托互聯網,開創云平臺,注入社會力量,整合各方優勢資源,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7-8]。

2.5建設創新創業基地,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

創建高等院校雙創孵化基地是展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業的重要實踐平臺,更主要的是通過利用社會各方資源,開展創新創業就業指導培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場所。依據新的教育模式,創建新型雙創基地,不僅要提供孵化基地的軟硬件條件,也要為其提供創業支撐和服務,促進高校學生創業就業。

通過校企合作聯合知名企業建設創新創業基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校企合作不僅可以按照市場需求利用企業模式定向培養所需人才,也可以邀請企業高技術、好素質人才到校開展講座、演講和座談會,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職業素質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8-10]。在校企合作的實施過程中,企業作為學生創新創業的培養平臺,理論結合實踐,將理論應用到實際中,實現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雙主體性原則,促使學生在創新創業中的全面發展。

3、結語

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仍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形成一定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具有較長的實踐戰略意義,道路艱難,但前途一片光明。把深化改革作為推動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根本動力,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教育與實踐緊密聯系、國外人才培養和國際學術交流合作的開放式培養體系,開展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依托互聯網,開創云平臺,注入社會力量,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有利于科學發展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雙創人才的創新欲望。以應用型為目的,將高校學生培養成為高能力、高素質、創新型的復合人才,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一批優秀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國家經濟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孫方紅,徐萃萍,鮑亞楠,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特色平臺”的構建與實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6,7(1):35-38.

[2]徐柏權.基于學習資源云平臺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探索[J].價值工程,2015(5):219-221.

[3]曹劍輝,周合兵,羅一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8):195-198.

[4]李剛,劉樹偉,石晶,等.項目驅動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7,12(6):1-3.

[5]趙雅波,姜云.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J].黑龍江科學,2017,8(9):90-91.

[6]趙健昌.創新當前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途徑[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23(3):39-42.

[7]趙慧芹,竇晨旭,姜妍.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新創業途徑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7,(11):74-75.

[8]王娜.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多元化訓練平臺建設[J].高教學刊,2017,(22):46-48.

[9]劉翱,鄧旭東,童澤平.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素質影響探究[J].勞動經濟,2017,(35):88-89.

[10]陳昊.在線教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效性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2014.

作者簡介:李琳琳,1985年 11月23生,籍貫:河南洛陽,性別:女,最高學歷:碩士,職稱:講師,職務:教師,研究方向:創新教學策略研究

基金項目: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生雙創人才培養多元化平臺的研究(SYY18Y1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雙創多元化新時代
探討構成因素在當代雕塑語言中的多元化體現
“四大板塊、六大支撐” 協同式“雙創”教學模式研究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山西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總數達27個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職業院?!半p創”教育辨析:基于現實審視與理性思考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專業化PK多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