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問題與對策

2019-09-10 21:52吳道平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社會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

吳道平

摘要:目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群體中,普遍存在諸多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留守兒童往往對學生欠缺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學校與同學相處表現得不善言辭,或是內向不合群,因為心理易失控的情緒常發生有返道德規范的行為等。怎樣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這些心理問題作出正確有效的改善,需要教師引起充分的重視和思考。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留守兒童”指的是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地打工,而留守在家鄉的兒童,他們尚需親人看管照顧的未成年人。在我國城鄉二元體制下出現了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的社會群體。對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的問題應受到各界強烈的關注和重視,并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應對措施來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加以調整和改善。

一、留守兒童主要心理問題

1.1嚴重的自卑心理

他們往往有著較為自卑的心理,較差的自控能力,形成失控失常的行為。常年缺乏父母的陪伴,加上監護人或祖輩忙于農活或年紀較大,以致于對他們管教的疏忽,讓他們養成了從小小錯不斷的習慣。另外父母常期不在身邊,會讓他覺得父母不疼愛自己,被他們所拋棄,易形成叛逆和自卑心理。因此常出現早退、遲到、上網、沉迷游戲等壞習慣。

1.2容易失控,情緒暴躁

因為與父母常期的分離,留守兒童在與隔代監護人的生活中,由于隔代長輩落后保守的思想觀念,以致于他們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只重視養育而忽于教育,留守兒童內心的想法沒有人可傾訴,無法宣泄的情緒在心里長期的壓抑,易形成暴躁的性格。最后導致他們出現與同學間出現動手或暴力事件。

1.3性格內向不合群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父母離家后很多留守兒童變得不愛和他人交往,常沉默寡言;有些人性格非常叛逆不服從祖輩的管教;有些與人相處時性格沖動暴躁;留守兒童內向的性格,造成他們一放學回家后就不愛出門,也不喜歡主動與人交談,大點的孩子沉迷于網吧。這些孩子長期與父母分開,造成他們歸屬感和安全感的缺乏,久而久之就形成自我封閉和孤僻的心理。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問題的應對策略

2.1 改善親子關系,構建有效的家庭監護機制

孩子第一任啟蒙老師來自于父母,家庭中父母的關愛會對孩子道德修養形成極大的影響,關系到他們身心是否能健康的發展。所以當父母在外工作時,應盡量不要離家太遠,以方便?;丶遗惆楹⒆?,以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愛和呵護。

另外,父母出門在外也要為孩子選好監護人,平時也要與監護人常聯系和溝通。監護人在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及學習中代替了父母的位置,因此要盡量選擇能監督和指導孩子,且有責任感和有文化的親人作為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家長要及時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學業的情況,提出適當的支持和建議,與監護人共同商討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孩子健康的成長作出保障。

2.2重視學校教育,發揮教育的針對性

不同類型的留守兒童,老師和學校要給予及時的關心,主動走進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了解他們內心的世界,盡所能幫助感受到快樂和幸福??蓮乃膫€方面來入手:一是組織豐富有意義的活動,以為培養留守兒童健康的心理。在進行集體的活動中讓他們消除孤獨的情緒,將他們對于父母的思念之情進行填補。如舉辦體育競賽、國慶節晚會、歌詠比賽等。在寒暑假期間,組織學生去校外開拓視野,以對自身閱歷知識的增長。其次,重視對留守兒童人文的關懷,打造書香校園。教師多增進與留守兒童的交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加強對他們心理問題的輔導。對學校圖書館的開放,引導他們多進行課外的閱讀,多涉獵正能量的優秀讀物,讓留守兒童的心理開朗和樂觀起來;第三,心理咨詢箱的開設。利用心理咨詢箱的形式,學校對留守兒童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定期的心理輔導,樹立起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以助于他們對是非的明辨能力,加強自身對外界不良風氣的抵御能力。第四,可實行寄宿制。隨著現階段各農村越來越好的辦學條件,可以實行寄宿制,讓寄宿在學校的留守兒童,與同學們共同生活,提高他們人際交往和團結協作的能力,也增強自身的獨立能力,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品質。

2.3構建社會教育的大環境

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與社會大環境的因素密不可分。社會各界和各級相關部門需達成統一的認識和配合,形成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全社會的關心愛愛護,以及給予大環境下的管理新局面。應從以下方面開展:(1)媒體加強宣傳,讓留守兒童的生活及教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愛護。(2)建立社會化的未成年人監護和教育體系,實行在校監管孩子,由農村社區在校外督促監管孩子。(3)鼓勵農民工回鄉就業,支持農民工就近或就地的轉移,對留守兒童控制其數量的增長。(4)對外地工作人員的子女就學條件進行改善,降低其子女的入學門檻,鼓勵在外工作的父母攜帶孩子去同地讀書。父母將子女留在老家讀書,很大原因是因為其子女進城就學存在很大困給。因此,通過賦予外地人員子女入學教育的平等權利,是對上學難問題的解決,并降低收費標準,減少入學收費項目,讓留守兒童能與父母一起在外讀書生活。

三、結束語

總之,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協作和努力、進行全社會全方位的支持體系,共同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有愛的大環境,創造給他們一個快樂美好的童年和未來。

參考文獻:

[1]劉媛媛,馬北北.農村留守兒童人格存缺陷 心理健康問題堪憂[N].中國青年報,2012-07-07.

[2]劉大佳,等.湖南省衡陽縣濱江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3(5).

[3]陳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調查報告發布――三成留守兒童有心理問題[N].京華時報,2010-05-26.

猜你喜歡
社會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
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
談小學階段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形式的結合與創新
中學技術學科STS的實施研究
淺談社會教育中的古箏教育優化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真誠激勵,關愛相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