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挖掘教材潛能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2019-09-10 22:23何春曉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挖掘教材

何春曉

摘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依綱靠本,又要挖掘教材的潛能,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從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幾點方法:1、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思維因素;2、營造探究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發現問題的數學體驗中;3、一題多解,溝通知識。

關鍵詞:挖掘教材;營造機會;溝通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是圍繞教材的問題來實施的,又是圍繞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而開展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依綱靠本,又要挖掘教材的潛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發展思維的目的。那么,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開展的今天,如何挖掘教材的潛能,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呢?下面就此問題淺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思維因素。

數學的新知識,是在原來的舊知識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我在教學新課時,充分考慮新舊知識的關系,注意挖掘教材的思維因素,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設計思考思路,誘導小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例如:教學“圓的面積”時,我認真吃透教材,理解本節內容在知識系統中的位置和根據小學生已有的知識(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進行教學,放手讓學生將手中的圓平均分成16份,再拼成已學過的圖形。學生在積極探索的基礎上,除了與例題相同的推導方法外,還找出了幾種富有創見的推導方法。

方法一:將圓剪拼成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圓周長的一半,高相當于圓的半徑,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公式。

方法二:將圓剪拼成一個梯形,這個梯形的上底相當于圓周長的 ,下底相當于圓周長的 ,高相當于圓半徑的2倍,由梯形面積公式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公式。

方法三:將圓剪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底相當于圓周長的,高相當于圓半徑的4倍,由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公式。

又如: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除了與例題相同的解題思路外,還有一種新穎的解題思路:將圓柱的兩個底面圓各平均分成16份,沿著半徑剪開,與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合拼成一個大長方形(如下圖),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方法:底面周長乘底面半徑與圓柱高的和。

這樣教學,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讓小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相應的創造性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二、營造探究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發現問題的數學體驗中。

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基礎知識的傳授、教師的一言堂。這樣既無法從根本上保障小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容易造成學生對教師的過分依賴而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應當積極主動地為學生創造主動探究問題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體驗數學,發現數學問題。

例如: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教師如果只囿于例題的教學思路,小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如果用“怎樣求圓柱的側面積”的問題取代例題上的那段圖文內容,學生學習起來就會主動得多,創造性能力就能充分發揮。有的學生可能會像例題上介紹的實驗方法那樣,把罐頭盒的商標紙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再打開,得到一個長方形,由此分析得出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還有學生把罐頭盒的商標紙斜劃一刀,將紙片揭下來,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由此推導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也有的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把每個小方格都是1平方厘米的方格紙貼在圓柱形罐頭盒的側面上,再用數方格求出圓柱的側面積。這樣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數學體驗實現創新,既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又培養了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一題多解,溝通知識。

一題多解,就是對某一道應用題,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從數量的各方面去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根據不同的思路,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答應用題,這樣有利于拓寬小學生解題思路,增強分析推理能力,從而激發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例如,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應用題”時,讓小學生學習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答后,鼓勵他們用其它方法解答,從而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提高解題能力。

解法一:(用按比例分配解)

播種大豆面積:100×= 60(公頃)

播種玉米面積:100×= 40(公頃)

解法二:(用歸一法解)

播種大豆面積:100 ÷(3+2)×3 = 60(公頃)

播種玉米面積:100 ÷(3+2)×2 = 40(公頃)

解法三:(用比例解)

播種大豆面積與播種總面積的比是3 :(2+3)。設播種大豆面積為x公頃,則x :100 = 3 :(2+3),解得x = 60 ;播種玉米面積:100 -60 = 40(公頃)?;蛘卟シN玉米面積與播種總面積的比是2 :(2+3)。設播種玉米面積為x公頃,則x :100 = 2 :(2+3),解得x = 40 ;播種大豆面積:100 - 40 = 60(公頃)。

解法四:(用分數除法的思路解)

把播種大豆面積作為標準量,播種玉米面積是播種大豆面積的,播種大豆面積:100 ÷(1+)= 60(公頃),播種玉米面積:60×=40(公頃);或者把播種玉米面積作為標準量,播種大豆面積是播種玉米面積的,播種玉米面積:100 ÷(1+)= 40(公頃),播種大豆面積:40×= 60(公頃)。

這樣教學,不局限例題思路,而是讓小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目的。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不要囿于課本例題的教學思路,勇于創新,充分挖掘教材的潛能,激發小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和平.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232-233.

[2]莊瑞蓮.試論小學數學教學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145.

猜你喜歡
挖掘教材
芻議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情感教育
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努力培養審美能力
縱觀全局 把握細節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淺析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何開展農村化學實驗教學
淺析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實施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