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研究

2019-10-21 02:30衣麗莎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8期
關鍵詞:認知高等院校新媒體時代

衣麗莎

【摘要】:新媒體時代大眾文化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公眾意見表達更為自由,但同時也淡化了話語權中心,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顯著表現。而新媒體傳播環境下的輿論影響力不容忽視,大學生思想陣地正受到嚴重沖擊。對此,本文提出從認知引導出發開展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討與新媒體相結合引導式思政教育策略,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 思政教育 高等院校 認知

一、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語言的變化

(一)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政教育形式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是指以主流媒體變革為開端的社會媒體結構穩定的一段時帶周期,這些媒體形式的出現也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形式創新的基本條件,并且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效率及質量發展提供了一定幫助。其中比較典型的幫助有以下兩點:

其一,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實現內容輕量化、時間碎片化、方式自由化的改革,通過此類教育改革,可以實現思政教育的有效覆蓋,讓大學生可以在學習以外的業余時間隨時隨地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充分提升思政教育的滲透性。

其二,新媒體時代下思政教育的資源與素材的共享水平更高,能夠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更豐富且更具時代性的教育材料,甚至是現成的教育資源,可以有效解決以往高校思政教育案例討論素材過于陳舊的問題,提升思政教育的時代性和生活相關性,加強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同感。

(二)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政教育語言的影響

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與文化教育類似,都有一定的教育語言變化,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有兩點:

其一,強引導性。在新媒體時代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交流可以實現實時性,傳統工作語言的灌輸屬性適用性有所下降,引導式的工作語言更有利于對學生健康向上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同時這種引導語言也能夠為學生的提供自我探究、自我思考的空間,對于其形成自主價值觀念有更良好的促進作用。

其二,高融合性。思政教育本身融合了許多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的學科理論,這類理論通過傳統穩定的語言符號來表達不免會出現乏味、無趣之感。而從中國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不難發現,主流媒體的媒體語言去形式化、標準化的趨勢越加顯著,新媒體正在推動媒體語言的親民化和趣味化發展。這實際上為高校思想教育的語言變化產生了影響,規避艱澀理論教育,傾向于社會性教育、趣味性教育的思政教育語言調整較為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接受度。

二、思政教育中認知引導的重要價值

(一)認知及內隱認知對思政教育的影響

內隱認知是指無意識但自發的參與認知,例如無顯著自主約束狀態下主動學習行為,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意識堅定性、抗干擾性明顯更強。對比內隱認知和外顯認知來看,內隱認知更適合解決無法用邏輯符號表達的內容,因此也更適合引導思想政治學習。在內隱認知引導下所進行的思想政治學習會有更強根植性,例如更不容易受外界思想、外來意識形態的干擾,在社會輿論爆發時也仍能夠保持客觀的判別能力。如果能夠以內隱認知來引導思想政治學習,那么學習者會在這一過程中接受潛移默化、長期漸進的影響,因而思想政治覺悟的發展會更為深入。

(二)語言引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教育始終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礎上,因此教育語言也決定了教育成效。內隱認知指導下的思政教育強調潛移默化的引導,因此所使用的教育語言也以語言引導為主。在思政教育這類學生有負面刻板印象的教育門類中,語言引導本身也有十分突出的優勢。

其一,語言引導能夠強化學習者的接受程度。語言引導相對于傳統的直敘教學語言更為婉轉,不容易使學習者產生抗拒心理,也更容易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語言引導可以降低學科門檻,讓學習者感覺學習交流更為親和,循循善誘下學習者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也會更為認同,這本身就對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其二,語言引導能夠增強學習者的發展縱深。語言引導能夠消除學習內容間的斷層問題和階段跨度問題,思想政治教育中部分的理論也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而語言引導通常需要結合實際或時事情境,因此學習者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刻,這對思政教育縱深發展有一定幫助。

三、新媒體時代下思政教育認知引導策略

(一)在線上教育中養成實時引導的習慣

新媒體條件下線上思政教育正在逐步普及,此類平臺具有較高的實時性,在教學的同時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能夠接受到了大量反饋,這使得傳統教學中的時空限制條件得以消除。在這種條件的交流很容易出現不良詞匯、負面思想等。

對此,教育者需要在教育活動前做好準備工作,對所需應用的(學生關注度較高的)實時新聞資料、輿論信息資料進行整理,收集相關網絡評價,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負面言論,并做好應對準備。在線上教學交流時可依據準備資料進行合適的引導,不建議直接對學生行為和思想進行評價,而采用示范和良性引導的方式影響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發展。

(二)善用新媒體語言作為引導語言【關鍵詞】:

新媒體時代下學生對于新媒體語言的接受度更高,而對傳統的死板、教條式語言有一定的抗拒心理。如果能夠有效利用新媒體語言進行教育引導,也必然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媒體語言中較受大學生歡迎的主要是網絡流行語,這類詞語在網絡流行后也會很快傳播到網絡外的世界,這是網絡時代發展的基本特征。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許要緊隨時代潮流,更多的接觸新媒體語言。但需要注意在新媒體語言的應用中需剔除負面語言,更多的學習新媒體語言簡練、形象的特點,采用諧音、表情等形式來豐富思政教育語言引導的趣味性,縮小思政教育內容與大學生主流文化之間的隔閡。長期在此類引導教育的影響下,學生會逐漸建立良性的價值觀念,同時也會對社會主流文化、輿論形成更合理的辨識。

(三)強調以時事開展認知引導教育

內隱認知的發展需要建立在本質問題的認識上,傳統思政教育的內容是對本質的直接展現,缺乏本質挖掘的過程,因此學生認知通常不夠深刻。而在基于時事的案例教學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從事實現象挖掘事物本質,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可以實現無主動意識的探究和自發思考,從而形成穩定內隱認知發展。

在具體的引導語言應用中,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引導的藝術化:一要有哲理性 二要有的放矢,直指問題本質 三要通俗簡約,讓人易于領會 四要靈活得體,重細節、重方法。當然,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語言引導技巧可以利用新媒體優勢來完善,例如:提取輿論事件中的正反觀點進行對比,運用根據沖擊力的對比圖、信息更為豐富的動態圖等強化語言引導效果,促使學生進行思考,指出優秀表現與負面表現、積極觀念和消極觀念間的差異,發現本質問題并形成潛在認識,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夠形成價值判別和行為選擇的良性傾向。

(四)結合傳統文化開展認知引導教育

首先,教育者要善于借助社會輿論的力量進行群體滲透,從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提取精華文化,借助輿論傳播的力量建設群體動力,讓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偉大智慧和精神滲透到青年的現實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傳播主流意識形態。要善用中國民族悠久歷史來進行唯物史觀的深刻教育,借助中國歷史和現實進行唯物史觀的論證教育,讓青年真正產生民族認同感、社會主義價值觀念認同感等等。要逐步適應大眾文化的潮流,將其作為思想觀念的載體,提取青年的積極文化需求,倡導積極文化的傳播,同時青年群體講解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問題,科學合理的培養青年的主流社會價值認同感。

四、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一)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在新媒體環境下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在國內的傳播也在加速,在新媒體環境下國家間文化交流愈加頻繁,西方國家借機推銷其思想、文化,包括價值觀和制度模式,對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等頻頻指責。西方新自由主義、新權威主義、保守主義、新制度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迭起,借助全部意識形態工具,鋪天蓋地地擴大宣傳,以一貫之地推銷其制度、價值觀念。這種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迭起的現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薄弱的青年學生和意志不堅定者當中,已經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非主流意識一旦產生并大范圍傳播,必然對主流意識形態的統治地位造成沖突和挑戰,造成大學生廣泛的思想扭曲、信仰丟失、價值觀錯誤等嚴重后果。

同時,目前中國正處于快速轉型期,新媒體的出現同時也帶來了海量的信息流,公眾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的規模和速度明顯增加,然而信息規模擴大同時也會帶來信息內容質量問題。其中比較顯著的是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話語體系,例如大眾在網絡中(尤其是移動網絡中)發表的言論、傳播的信息缺乏嚴謹話語體系的約束,網絡中所傳播的信息缺乏規則性,個人所發表的言論容易受個人情緒、認知的影響,價值外部約束的缺失等因素影響也很容易出現虛假信息,上述因素都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權威造成威脅。新媒體環境下海量信息的快速傳播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外來思想的滲透現象,而大學生是社會思潮中最重要的一類(相對激進的)推動群體,當大學生出對非主流意識產生較高的認同感,會對高校校園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造成阻礙。為了消除此類問題的負面影響,新媒體下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應當正式非主流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的傳播問題,充分利用新媒體下新話語形式的受眾認可度,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表達、解析、實踐性闡釋方法進行改良,一方面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獲得更好的傳播環境,另一方面也有效消除主流思想和非主流思想在大眾認同評價上的差距,重點規避西方反馬克思主義思想、反社會主義思想等的大肆傳播問題,及時引領大眾價值觀念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應對新媒體時代挑戰的高校思政工作應對策略

結合上文分析來看,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工作挑戰的表層問題在于不良思想的肆意傳播,其內在問題則在于大學生信念堅定性及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導不足,前文所提出的引導策略就是針對后一類問題而提出的針對性策略,能夠通過內隱認知的引導來不斷強化大學生的思想堅定性、負面思想與意識的識別與規避能力,但對于不良思想的傳播問題,仍需要高校自身努力,同時也需要借助政府和社會媒體的力量來共同構建純凈是媒體環境,以此規避不良思想的傳播問題。

首先,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對校園網絡信息環境的優化。高校應建立半開放式校園網絡環境,基于網絡防火墻對通過內網可訪問的主流新媒體平臺及其他媒體渠道信息進行過濾,自主識別其中存在的不良思想信息并進行主動剔除??紤]到高校網絡監控的難度較高、工作量過大等問題,建議高校與社會主流的網絡社交媒體、自媒體平臺進行合作,從平臺方獲取目前網絡信息傳播中的出現的典型風險,由此開展針對性的信息風險防控,以保障不良信息的傳播效率。

其次,高校積極參與和協同政府、官方媒體和社會媒體的自媒體傳播治理工作。自從網絡服務大規模商業化發展以來,網絡上就一直存在不法分子惡意傳播暴力信息、淫穢信息、邪教文化、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價值觀念等,這類信息傳播會對民族團結、國家穩定造成嚴重損害。在移動網絡出現后,這類犯罪分子的傳播行為隱蔽性更強,而且對社會的危害也更為顯著。因此,相關責任部門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對此類不良信息傳播行為的打擊和懲治力度:首先,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管理部門需要加大網絡信息監督力度,改進網絡信息監控和預警技術,及時發現不良信息傳播現象,并在源頭上避免不良信息的大范圍傳播,使此類問題被控制在萌芽階段,避免對社會造成更大程度的損害 其次,各類官方媒體、大型社會媒體應當主動引導網絡輿論的健康發展,主動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積極健康的其他社會信息,引導大眾信息獲取的健康性 最后,執法機關應加強對不良信息傳播行為人的懲治力度,建議采用法律規范下最高程度的處罰手段,此外也建議執法機關能夠在相應違法行為打擊、處置后的結果進行社會公示,在社會上形成更有效的警示效果。

【參考文獻】:

【1】路紅, 章鵬程, 王丹,等. 大學生的幸福圖式:內隱認知視角[J]. 教育導刊, 2017(3):36-41.

猜你喜歡
認知高等院校新媒體時代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探析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網絡化轉型
《紅樓夢》隱喻認知研究綜述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淺析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革
當代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研究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