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觀性在復數第一人稱指示語中的體現

2019-12-10 09:08朱盼盼
北方文學 2019年33期
關鍵詞:主觀性

朱盼盼

摘要:本文就復數第一人稱指示語在不同場合下的使用進行討論。通過大量的例證表明,第一人稱復數有不同的指向功能,既能擴大也能縮短人與人的心理距離,也能體現出語言的主觀性。最后提出只要人們視場合選擇合適的指示語,就能達到令人舒適的交際。

關鍵詞:人稱指示語;主觀性;復數第一人稱

一、引言

在語言學領域,“主觀性”通常為說話人在表達觀點的時候中加以個人的看法和認識,或表明自己的立場。說話人總是以自己的偏好,通過他們自己使用的句子以及身體語言展現“自我”。像“這”、“那”,“我”和“你”等這樣的指示詞往往會出現在我們的日常交際中。這些詞有一個共性,即從“自我”視角來指代時空或人際關系。

萊文森將“指示語”分為五種:“人”、“地點”、“時間”、“話語”和“社會關系”。而其中的通過人稱指示語的變化,說話者傳遞了他想表達的信息,聽話者同時也把握了交際目的。人稱指示語最常見的為:第一個人稱(我,我們),第二個人稱(你)和第三人稱(他,她,他們)。

二、研究綜述

語言學家Levinson曾指出,指示語可以直觀反映話語和語境之間的關系。指示語與語境,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等發生的不同事件。在語言交際過程中,要真正理解人稱代詞在一句話中的含義,語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雙方往往需要借助語境才能正確合理選擇人稱指示語。但是研究發現與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相比,人稱指示語很容易被忽視。本文擬以第一人稱復數為例,分析其第一人稱指示語復數在不同語境中體現出的主觀性及與其造成的心理距離之間的關系。

三、心理距離理論

指示語與說話者的文本及談話的語境密切相關,其基本區別是“近說話者”和“遠離說話者”。

例(1):你應該知道什么是不確定性,對吧?

通過這種方式,說話者是主觀參與和他對分享經驗的看法是選擇這些行為的相關因素。因此,在我們的日常交流中,根據說話人的心理活動,選擇不同的方法,是一項語言技巧,也是展現人格魅力必不可少的要素,使得他人和自己之間的心理距離達到或拉大心理距離,從而顯示出他的偏好或厭惡。

四、第一人稱復數指示語的使用分析

第一人稱復數指在說話過程中,指代自己時用第一人稱或其復數,指代別人時用第二或第三人稱。但是實際上,在英漢語言中,第一人稱的復數意思多樣,它表達的不只是一種意思,它既包括說話者自身的“我們”和不包括說話者自身的“我們”。例如:

(一)復數第一人稱代替單數第一人稱

在交際過程中,第一人稱“我”大多指表達觀點的人,也就是自己,但也有例外,人們經常會用“我們”來代指他自己和他所能代表的其他人。他可以代表誰,聽話者在相關的語境下是比較明了的。比如:

(2) What are we supposed to do?

(孫飛鳳,2004)

這里用到的是第一人稱指示語的復數“we”。這里的“we”指代的可能是不同的人,比如假設說話人是個小學生,他問同伴他們倆把教室玻璃打碎的事,之后該怎么向老師匯報。這里的“we”就是打碎玻璃的這兩個同學,即談話雙方;如果小學生的這句問話不是向他的同伴提出來的,而是作為代表,向老師征求原諒或者接受處罰,那這里的“we”就不是談話雙方的we,很明顯不包括聽話人,即教師。

(3)在本書中,我們力圖達到以下目的……

(劉揚,2010)

本書的說話者為作者本人,有且只有他一人。他使用了“我們”。復數人稱“我們”其實是指本書作者,作者這樣表達個人的觀念,是為了把自己和聽話者放在一起,使讀者了解到作者的謙虛態度,聽話人更能接受說話人的觀點。代表所有工作人員表達了對讀者的感謝。

(二)復數第一人稱代替第二人稱

說話者在一些情況下會使用第一人稱復數形式來代替第二人稱形式,聽起來像是將自己的身份降低在對方的位置,為對方考慮,但其實是拉大談話雙方之間的距離。比如一個老師對犯了錯的學生說:

(4)我們既然是班集體的一員,就應以學習為重,整天不好好學習,還像什么樣子嗎?

(劉揚,2010)

這個句子里,老師使用“我們”,而不是“你”來批評學生,是想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同一位置,表面看老師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將兩人放在同一個位置,但由于這里的第一人稱復數明顯是指代了第二人稱,不僅沒有讓學生覺得老師和自己處在相同地位,反而會讓犯錯的學生覺得老師在狠狠地批評,擴大了和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

但是同樣是第一人稱復數,換個情景,我們會輕易發現心理距離會縮小。如教師在學生并沒有犯錯的時候說了下面的話。

(5)我們是學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劉揚,2010)

同上面的例子,這里的“我們”指的是聽者,可能是學生或其他需要學習的人,而不包含說話人。使用第一人稱復數,反映了老師對年輕一代的關心和期望,這里用“我們”是拉近與對方的距離,讓學生感到老師也是和自己一樣,需要努力學習的,因此雙方的關系更緊密,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如果說話者用“你”來代替“我們”,這聽起來像是一種命令,而使用“我們”的話,這種強制性將會消失。學生就會很樂意的吸取老師所提出的好好學習的要求。

再如,醫生對病人說:

(6) How are we feeling today?

(楊石喬,2009)

這里的第一人稱復數指示詞“we”指的只是病人,不包括醫生,醫生說這句話的出發點顯然是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表明醫生愿意為病人排憂解難。用第一人稱復數代替第二人稱時,關愛之情可以從中自然體現??此浦皇侨朔Q代詞的巧妙運用,卻達到了很暖心的效果。再比如母親會對孩童說:

(7)我們該去醫院打針了。

(劉揚,2010)

去打針的顯然不包含家長,母親同樣沒有用人稱代詞“你”而說“我們”,把第二人稱換成第一人稱復數就是為了把自己和對方放在同樣的處境。小孩子一個人可能會面對打針的恐懼。如此一來,小孩會更加勇敢地面對打針。不管是幼兒園老師還是兒童醫生,一般都會這樣對待小孩,讓他們更“聽話”。

由于歷史原因,在英語中,英國皇室成員和統治階級經常使用復數的“我們”而不是單數的“我”。

(8) We will ourselves reward the victor.

(鐘志華,2007)

兒媳婦要生孩子,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唐寧街10號的臺階上說的這句話?!拔覀儭边@個詞實際上是用來排除聽者的,只指她自己的。在這里,“我們”表達了絕對權威的功能,雖然撒切爾說的是真話,但她使用的是復數代詞形式,使她與公眾的關系疏遠了,從而引起了公眾的反感,擴大了溝通雙方的心理距離。

在口語交流中,長輩、上級和其他人對第一人稱復數的使用比例較高,因為它給人以一種認真、親切的感覺,當然也降低了雙方之間的心理距離。

五、結束語

在交流中,由于說話者選擇不同的個人情感,兩者之間的實際距離也是不同的。在實際交際活動中,語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雙方往往需要借助語境才能正確合理選擇人稱指示語。前文的例句表明,語言除了自身所規定或者大家使用過程中一致達成的意義之外,更多的是對語言和句子合理巧妙的轉換。

本文就第一人稱指示語的復數在不同場合下的使用在體現說話者的主觀性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討論。通過大量的例證表明,第一人稱復數有不同的指向功能,在擴大人與人心理距離的同時,也能縮短它。只要人們視場合選擇合適的指示語,就能達到令人舒適的交際。

參考文獻:

[1]陳治安,彭宣維.人稱指示語研究[J].外國語,1994 (3).

[2]馮光武.語言的主觀性及其相關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6(5).

[3]吳一安.空間指示語與語言的主觀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6).

[4]周雷,牛忠光.從語用距離角度詮釋第一人稱指示現象[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7,21(2):168-170.

猜你喜歡
主觀性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話語標記“真是的”主觀性及其等級
Nuyts的(交互)主觀性理論評述
從整一手法窺探外國喜劇藝術的主觀性
法官判案主觀性減弱
話語標記語的主觀性與交互主觀性探析*
主觀性在口語構式中的非常規表達——以口語構式“V+他2+NumP”為例
“沒準兒”“不一定”“不見得”和“說不定”的語義傾向性和主觀性差異
國內外語言的主觀性研究概覽
酒石酸唑吡坦片聯合艾司唑侖治療主觀性耳鳴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