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科學課堂中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實踐

2020-01-11 01:11魯麗霞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科學素養

魯麗霞

【摘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茖W技術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毙W科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的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 科學素養 敢想勤思敢做

在基礎教育過程中,不管是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還是讓學生從孩提時代就具備向書本、向老師、向專家挑戰的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最終形成“敢想”“敢做”“勤思”“慎行”的意識,這些都離不開在扎實、樸實、真實的課堂教學?!缎W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中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是多種多樣的,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組織和支持下,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動腦、積極體驗,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以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思想、學科科學方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于是,基于對以上觀點的思考,我在科學課堂實踐的過程中,開啟了對探究式學習方式的探索之旅。

一、“敢想”——點燃探究欲望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19世紀末期,一位貧苦的牧羊人父親帶著兩個年幼的兒子為雇主放羊。在山坡上,抬頭望見一列大雁鳴叫著從天空飛過,消失在遠方的天際。年幼的小兒子很不解,“爸爸,大雁要飛到哪里去?”父親目視遠方,緩緩道:“大雁結伴要飛到一個溫暖的地方,躲過我們這里寒冷的冬天?!?/p>

大兒子眨了眨眼,羨慕地說:“真羨慕大雁可以自由翱翔在天空中?!毙鹤右残纳蛲骸叭绻沂且恢粫w的大雁,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父親緩緩對兩個兒子說:“我相信只要你們想飛,就一定可以飛起來?!?/p>

當兩個兒子真的張開雙臂卻怎么也飛不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著父親。父親篤定的說:“可以的,兒子,凡事就怕不懈的努力,只要你們想,將來一定能飛去任何想去的地方?!?/p>

兩個年幼的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并為此一直不懈地努力著。20多年后,大兒子36歲,小兒子32歲時,他們真的飛了起來,因為他們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他們就是美國著名的萊特兄弟。

探究是一支火把,它可以點燃一個人創新的激情和潛能,相信大雁高飛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可為什么大家司空見慣,只有萊克兄弟卻能從通過這一現象而發明出飛機呢?這主要取決于他們強烈的探究欲望和過人的創新意識,還有父親適時的激勵,才有了他們的“敢想”。這樣可貴意識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因為兄弟倆那種源于父親潛移默化培養他們的那種“好奇”和“勤思好問”的好習慣。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說:“我想……”但是,我們只是“想”而沒有“做”,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從小就養成“敢想”的科學習慣,萊特兄弟的成功充分說明,樂于探究才能無限的創新,而這種“樂于”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依據學情,不斷思考,創設高效的問題進行思維的驅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多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以《做一塊卵石》一課為例:教學時,我給每組準備了一個盒子,里面放著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的卵石,學生邊欣賞,邊感嘆,邊交流起來。

問:“同學們,面對這些卵石你有什么問題?”

這時學生的問題是:

①為什么卵石顏色不一樣?

②這些卵石是從哪里來的?

③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④卵石的表面為什么都很光滑?

⑤這么堅硬的卵石是誰制作出來的……

“是何”的問題具備開放性,為學生創設情境,驅動學生主動思考,讓他們具備問題意識。因為有了許許多多的為什么,所以這節課學習起來,學生就更有了動力和激情,通過努力不但研究出卵石形成的原因,還奇思妙想,用各式不同的卵石拼接成不同的藝術作品,可謂一舉兩得,既讓學生經歷了“敢想”的思考途徑,也經歷了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讓學生的生活充滿問題,讓問題充滿學生的生活。

二、“敢做”——莫忽視知識的積淀

電影中一句經典臺詞“21世紀缺的是人才?!倍粋€具備科學底蘊的人,單單具備知識層面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具備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批判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像萊特兄弟,父親的一句話并沒有讓他們在第二天就制造出一架成功翱翔的飛機,真正讓人類飛起來的飛機是在二十多年后,他們的完成了科學知識積淀之后才被發明出來。由此可見科學教學中除了 “敢想”還要有“敢做”,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如何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呢?

《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一課,傳統教法是教師講解電路連接方法,進行演示實驗,然后把整個點亮的過程及方法一五一十傳授給學生,學生只需要照做即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就是“更多的燈泡有沒有亮起來?”,當然,這樣的教學方法確實很直接、也很簡單,最終確實可以達到“燈泡亮起來”的目的,但這樣做無疑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他們并沒有經歷研究的過程,自始至終都是老師教學活動的復制品,這樣并不利于學生主體精神的培養,更甚者會扼殺學生的探究欲望。

因此,我在教學這節課時,將教學目標定在“學生通過交流討論,能制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并能利用材料連接并聯和串聯電路,使更多的燈泡亮起來”,行為主體強調的是“學生”。然后,根據目標的制定選擇先讓學生了解完整電路的基本組成,再通過“揭暗箱”的方式,學習手電筒中的簡單電路,畫出電路圖,從而理解電路的基本性質。然后,在知識積淀之后,再試著給學生更多的燈泡和導線、開關,把實驗中所需的基本要素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行填寫實驗報告。通過小組中閱讀、思考、研討,共同設計方案,操作、觀察、分析,填寫實驗報告,教師巡堂只做啟發和點撥。

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是課堂的行為主體,學生最后的“敢做”,是源于前期對于電路知識的扎實學習。

三、“勤思”“慎行”——科學興趣的保障

“勤思”“慎行”是激起學生科學興趣的保障??茖W課素來以貼近生活的特質吸引著學生,但科學課中越來越多的驗證性實驗,會使學生很快覺得科學太高深莫測,以至于產生厭學心理。所以知行合一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的重要途徑。比如,在教學《有趣的浮沉現象》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認識實驗材料,猜測實驗結果。

今天,我是還給每個小組的同學都準備了一份實驗材料,同學們請打開材料袋,認識他們吧。

學生匯報發現:蘋果、木塊、玻璃瓶、鐵釘、米粒、鉤碼、塑料尺、圓珠筆、塑料泡沫。

如果把它們逐一放入水中,哪些物體會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又會沉下去呢?同學們先猜測,再把你們的猜測結果記錄在報告單上。

你們的猜測結果是怎樣的,誰愿意與大家交流?

2.設計實驗方法。

同學們剛才的發言非常精彩,可是科學光靠猜測能行嗎?(不行)對,所以我們需要進行驗證,做這個實驗,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呢?

學生自由匯報。

3.小組進行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同學們,通過實驗一定有很多發現,請帶著你的實驗報告單,到這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們的成果好嗎?

大屏幕出示實驗報告單,學生進行對比講解。

科學研究就需要大膽的猜測,敢于猜測,善于猜測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同時讓學生暢所欲言,也能夠鍛煉用科學語言表述的能力。剛剛接觸科學,對于科學實驗的概念和規則還處于懵懂的狀態,所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方案和提出做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是有必要的。即使學生的語言不嚴謹,方法有疏漏都可以諒解,因為讓學生經歷這樣一個思考的過程,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習慣和科學意識。

綜上所述,科學的前提是大膽的猜測,但親手所作,親眼所見的實驗驗證過程更加重要?!扒谒肌薄吧餍小本褪强茖W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和踐行兩個過程,也就是說大膽猜測只是科學探究的基礎和前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過硬的動手能力,才是學生科學興趣的重要保障,也是形成良好科學素養的保障。

四、沒有終點的創新與探究

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對驚奇的不斷擺脫。所以,當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時,才是他們最有創造力的時候,我們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各種創新因素,使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轉變為志趣,充分發揮他們的發散思維,使學生的探究范圍得到擴大和延伸。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他們都對于生活有著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蔽覀円朴诶眠@種心理,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新的問題解決之中,做到新課標中所強調的“科學教學跟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學生為本,貼近生活,貼近時代。

仍以《有趣的浮塵現象》一課為例:

1.引導課下的探究問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蘋果,根據你們的經驗,你認為這個蘋果放入水中會怎樣?

學生自由談想法。

2.激發情趣課下探究。

老師進行操作,將蘋果放入已準備好的鹽水中,學生驚奇發現,蘋果竟漂浮在水面上。

師:科學中的奧秘還有很多,為什么蘋果會浮在水面上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繼續研究。

這節課結尾的開放型設計,正是印證了這一觀點。本節課所學的科學知識,只是基礎性的,而水的浮力中還有很多的科學問題沒有解決,這些奧秘和問題并不容易讓學生發現,但是又亟待學生去解決,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可以幫助學生插上一雙想象的翅膀,通過一種或有趣、或神奇的現象,啟發、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像科學家那樣通過提出研究問題、對問題做出猜想、親自實驗,最終得出結論,使他們的探究發現別具一格。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也正是科學發明的基石。

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與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建構起來的,但獲取知識的經歷是學生親身體驗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真學、真做、真感受獲得的信息最能讓他信服,可以說是真正屬于學生自己的。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課堂中不斷創造條件,去激發學生更加持久的探究興趣和創造興趣,使學生把科學知識的學習與科學方法的訓練結合起來,形成扎實、樸實的科學態度,最終形成“敢想”“敢做”“勤思”“慎行”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張玉平.小學科學探究教學校本化研究:理論與案例[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歡
科學素養
面向科學素養的機械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如何培養學生真實記錄的科學素養
如何在日記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注實驗數據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開設物理學史對高校師范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基于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演示實驗策略研究
醫學生科學素養問題及其培養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