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態翻譯學的導游口譯研究

2020-04-09 04:41孔祥宇王新
青年文學家 2020年6期
關鍵詞:三維轉換生態翻譯學翻譯策略

孔祥宇 王新

摘? 要:我國旅游業發展迅猛,每年有大量游客入境中國。導游口譯員作為“文化傳播者”,必需具有良好的中英文表達能力、準確互譯兩種或多種語言的能力以及準確傳達文化信息的能力,其中后兩種能力正是口譯的基本要求。在胡庚申教授的生態翻譯學理論的指導下,本文通過研究三孔景點導游口譯行為,從三維轉換的角度探討導游口譯策略,分析導譯過程中現存的問題,為導游口譯教學提供一定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導游口譯;三維轉換;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6--02

引言: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曲阜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朝圣者和游客參觀游覽。說到曲阜,人們會首先聯想到三孔景區。筆者生于曲阜,曾多次帶外國旅游團參觀三孔。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旅游業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注意到這里,他們或鐘情于古老的中華文明,或留戀在秀美的自然景觀,或熱衷于獨特的人文生活。然而,語言的不通成為文化交流的巨大障礙,而且中西方文化的異同讓來華旅游的外國游客無法完全理解和享受旅游的快樂,中華文明的發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英語導游在這種跨文化交流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生態翻譯學理論基礎

翻譯指的是適應與選擇的過程,其翻譯成果即是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多維度適應和選擇的疊加結果(胡庚申,2004:4)。胡庚申教授的生態翻譯學理論以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適應選擇學說為理論依據,對翻譯學的發展做了新的闡釋和解讀。翻譯的適應選擇論的基本要義可以概述如下:翻譯是一個整合一體、和諧統一的系統,即翻譯活動和自然界的活動是互聯互通、相互依托的,且參與翻譯活動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制約、互相影響的(岳中生、于增環,2014:26)。翻譯本質來說是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選擇性活動,導游口譯也是如此。從導譯員的視角看,導譯員適應口譯生態環境,通過口譯生態環境對目標語言進行選擇,這一交替循環過程便是導游口譯過程。

2.導游口譯

在口譯過程中,同樣遵循翻譯適應選擇論。導游口譯基于多維度的選擇性適應和適應性選擇為原則,以三維轉換(即語言維、交際維、文化維)作為翻譯方法。鄧緣(2012:79)提到,譯員在翻譯過程中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將輸入語的語言、文化、語境等多元信息結合起來,脫離輸入語的外殼,將其轉化為輸出語。導譯與口譯永遠是密切關聯的。(陳剛,2013:133)

2.1定義

導譯( guide-interpreting)是和來自國外不同文化背景的有思想、有目的、說當地語的人進行的面對面、并且當場見效的一種跨國家、跨語言、跨文化的人際交流(陳剛,2013:137)。在導游口譯過程中出現的語言、文化、交際等因素通常會交替出現,導譯員所提供的不僅僅是口譯服務,而是一種結合文化和交際因素在內的跨文化活動。

2.2三維框架下的導游口譯

下面拿三孔景區為例,從生態翻譯學的三維轉換視角分析導游口譯:

(1)從語言維的角度來看,導譯員把三孔介紹從中文譯成英文介紹給外賓,導譯員對于中文導游詞(即源語)的前期準備必不可少,準備時應盡量避免盲目背誦英文譯文導游詞,應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講解。因為該英文導游詞在編著時由筆譯完成,大多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很多情況下并不適用于實際的導游口譯。

(2)從文化維的角度看,考慮到中英文語言在性質和內容上通常存在差異,為避免從譯語文化觀點出發對原文理解偏差,導譯員不僅要注意源語的語言轉換,還要適應整個語言文化系統,并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胡庚申,2004:135-137)。導譯中文化因素一直占據著突出的地位,是因為涉及到景區的介紹,而導譯員翻譯的好壞,不僅顯示出導譯員的專業水平,而且影響著中國旅游文化事業的對外宣傳。

(3)從交際維的角度看,導游口譯過程中交際意圖的適應選擇指譯員除了語言轉換和文化轉換之外,把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層面,這既包括導游詞的交際意圖是否在導譯系統中得以體現,然后傳遞給外賓;又包括當外賓針對導游詞提出問題時,譯員能否以另一種通俗易懂(即以外賓語言生態邏輯分析)的模式進行闡釋,使外賓能夠理解。歸根結底,翻譯過程中交際意圖適應性選擇轉換,追求的是輸入語和輸出語的交際生態能夠得到最佳的維護和保持(胡庚申,2013:238)。

2.3三孔景區導譯現狀

通過多次對三孔景區外國團隊及景區導譯員的接觸,筆者發現很多導譯員在作景點翻譯時,往往只是在背誦英文導游詞,缺少與外賓的交流和共鳴。很多外賓反映其講解語言古板、苦澀難懂,嘗試請求導譯員給予解釋,導譯員往往難以做到用外賓的思維習慣、語言文化進行解釋。有的外賓崇尚自由游覽景點,如果這時導譯員并未妥善安排,只顧自己講解導游詞,忽視外賓的需求,可能造成外賓私自離隊,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對于導譯員來說,目前缺乏完善的入職門檻要求。和英語導游不同的是,英語導游往往需要持英語導游證上崗,而導譯員作為連接中文導游和外國游客之間的橋梁,通常是由旅行社或翻譯公司直接委派,有的只有翻譯資格證或中文導游證,可見導游口譯行業缺乏統一的行業監管標準。

3.導游口譯三維策略的設計構想

導游口譯生態通常指的是源語和譯語兩個不同的文化生態環境,導譯員作為連接兩個生態環境的橋梁,需要幫助游客跨越兩種語言文化鴻溝(安東,2014)。這便要求譯員在導譯策略方面應當遵循“三M理論”,即互練(mutual practice)、互明(mutual understanding)、互審(mutual feedback)?!叭齅理論”是在奈達逆轉換理論和生態翻譯學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胡庚申(2011:96)在《生態翻譯學-建構與詮釋》一書中提到:“翻譯生態系統各相關利益者之間都存在著內在的雙向互動聯系和重疊交叉的現象,這使得翻譯生態系統構成了一個極其復雜的整體,不同翻譯生態系統之間互相影響?!笨梢?,生態翻譯系統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所以導譯員需要在譯前、譯中、譯后三個不同的方面來應用“三M理論”。

3.1互練

互練(mutual practice)是指導譯員在翻譯工作前應當充分做好口譯準備工作,即譯前準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導游詞的講解、外賓背景及文化習俗?;趯в魏涂谧g員的雙重身份,前期練習階段要嚴格按照兩個行業的行為準則進行譯前準備。除此之外,導譯員在練習時還要模擬外賓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張金花 2006),并自我演習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對于導游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嚴格按照由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導游服務質量標準》執行。在譯前準備階段,導譯員還需要做好景點相關材料整理,建立相應術語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譯員應盡量前往實地景區勘察,熟悉景區各景點及基礎設施,保障翻譯工作時可以應對自如。

3.2互明

互明(mutual understanding)既指在翻譯講解過程中確保外賓充分理解,又指當外賓提問時導譯員能夠迅速反應并做出恰當解釋。例如上節提到外賓因文化差異不理解譯語進行提問時,導譯員能夠“適應”原文翻譯生態環境(即以中國文化為背景的導游詞)和按照譯語生態環境(即外賓語言邏輯及文化背景)進行“選擇”,導譯員在該翻譯過程中居于“中心”主導地位。

例如,導譯員可運用“增譯”方法,對某些重要信息點進行解釋。例1 “乾隆年間”可譯為“During Qianlong years between 1711 to 1799”。導譯員還可運用“比喻”方法,拿外賓語言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作比喻,旨在使外賓充分理解。例2 “魚米之鄉”可譯為“land of milk and honey”。另外一種方法稱之為“拼音加注解法”。通過把中國特色專有名詞音譯加注解的方式,進一步解釋說明該詞語的具體含義,例3 “風水”可譯為“Fengshui, which is believed as mysterious universal power by Chinese people”

在翻譯源語特別是翻譯中國特色傳統詞匯的時候,在不影響譯語的情況下,應盡可能保留中文,此舉對于傳播中國文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3 互審

互審(mutual feedback)是指導譯員在活動結束后理性接受外賓的評價,并反思總結自己本次導譯服務中存在的不足,自我完善,并在公司或班級內部分享本次活動的經驗,供同事或同學進行學習和借鑒。類似于生態翻譯學中的“事后追懲”(胡庚申,2013:127),不同的是,互審重在雙向學習。在教學方面,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實踐活動后在班級內部作經驗交流,可用PPT的形式展示,由其他同學找出可改進之處,提出針對性意見和建議。

另一方面,互審的含義還包括在前期導譯員的選拔方面,相關部門應完善導譯員審查制度,規范導譯員入職門檻,重點測試候選人的英文素養。應當加強有關外語類導游考試標準,建立導游口譯行業規范勢在必行。對于導譯員的自身能力方面,除了個人不斷學習之外,翻譯公司和旅行社應開展專項培訓,定期講解口譯課程及景區知識,不斷提高導譯員的導游口譯服務水平。

4.結語

導游口譯作為口譯和旅游兩大學科的結合產物,具有重要的社會實踐意義,該學科有待進一步去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安冬.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導游口譯策略研究[D]. 內蒙古大學, 2014.

[2]陳剛. 導譯研究——翻譯學的新分支[J]. 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4):133-140.

[3]鄧媛.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依托項目的MTI口譯學習模式研究[J]. 外語電化教學, 2012(05):79-82.

[4]胡庚申. 翻譯適應選擇論[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5]胡庚申. 生態翻譯學建構與詮釋[M]. 商務印書館, 2013.

[6]胡庚申. 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哲學理據[J]. 上海翻譯, 2004(4):4.

[7]岳中生, 于增環. 公示語生態翻譯論綱[M]. 科學出版社, 2014.

[8]張金花. 導游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 中國科技信息, 2006(24):166+168.

猜你喜歡
三維轉換生態翻譯學翻譯策略
從生態翻譯學看翟理斯《羅剎海市》英譯本的文化負載詞翻譯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字幕經典臺詞翻譯
外宣英譯改寫策略的生態翻譯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點翻譯
生態翻譯學視閾下漢語網絡流行語英譯的三維轉換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