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愛國主義教育的呈現與優化路徑

2020-04-10 11:01徐潔李雨函
語文建設·下半月 2020年1期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材文化

徐潔 李雨函

愛國主義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議題。于國家而言,愛國主義教育能夠凝聚民族的精神力量,是推動國家發展、實現民族振興的必經之路;于個人而言,愛國主義教育能夠引導人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是培養愛國之心、激發愛國之志的重要途徑。因此,愛國主義教育長期以來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學校是青少年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發揮作用的主要陣地。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特別要發揮好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這其中首要的是做好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建設,并且把握學科特點?!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性質中確認了語文課程的母語屬性。而小學語文作為學生最早接觸的較為系統化的母語課程,必然肩負著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責任。小學語文教材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優良的教材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

一、愛國主義教育在教材中的多元展示

愛國主義的體現包括國家認同、民族自信、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體裁豐富、題材廣泛,它根據《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基本原則與重要內容,從多元角度對愛國主義教育進行呈現,主要可分為自然地理、國家政治、傳統文化、革命精神四個方面。

1.自然地理

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是中國自然地理的獨特標簽。廣闊的中華大地孕育了眾多壯美山河與名勝古跡,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優質素材。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選取了8篇歌頌祖國壯美山河和4篇贊美名勝古跡的課文,比如《觀潮》《爬天都峰》《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等。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不僅能欣賞到祖國山河的壯麗,而且能感受到先輩為開發祖國山河、締造不朽的物質文明所付出的汗水與心血,從而激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向往之情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結合語文教材向學生介紹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觀,可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2.國家政治

政治影響一個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決定一個國家的話語權。沒有離開國家政治的抽象的愛國主義,因此對國家政治的了解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有關國家政治的內容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主要通過政治事件、人物以及民族、兩岸關系等呈現,這些課文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國家政治的重要意義。具體來看,敘寫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的課文有11篇,包括《七律·長征》《開國大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不能失信》《不懂就要問》《鄧小平爺爺植樹》《朱德的扁擔》《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人民服務》《十六年前的回憶》《少年中國說》。描寫民族、兩岸關系的課文有6篇,包括《草原》《日月潭》《葡萄溝》《難忘的潑水節》《七月的天山》《藏戲》。在學習這類課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這些政治事件對于國家的歷史意義,以及偉大領袖人物的人格魅力、精神氣節。

3.傳統文化

上下五千年,中華民族創造了璀璨奪目的文化,孕育了無數杰出的歷史人物,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史跡、經典著作。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也是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的最好教材。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主要以傳統科藝、節日習俗、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以及漢字古文的分類對傳統文化進行呈現,深刻反映出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其中,傳統科藝類包括《竹節人》《京劇趣談》《紙的發明》《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節日習俗類包括《端午粽》《北京的春節》,歷史故事類包括《將相和》《西門豹治鄴》《司馬光》以及寓言二則(《亡羊補牢》《揠苗助長》),神話傳說類包括《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盤古開天地》《精衛填?!贰杜畫z補天》《羿射九日》《大禹治水》,漢字古文類則包括識字文和古詩詞,基本每冊教材都有涉及。通過對這類課文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內涵,樹立起文化自信,并自覺承擔起文化傳承的重任。

4.革命精神

革命精神與愛國主義具有很強的關聯性,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思想源泉,又發展和豐富了愛國主義精神。與革命精神相融合是智慧的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國路徑。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選取了9篇直接表現革命精神的課文,包括《狼牙山五壯士》《燈光》《冀中的地道戰》《小島》《梅蘭芳蓄須》《延安,我把你追尋》《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小英雄雨來》《金色的魚鉤》等。課文中體現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已經成為愛國主義精神內核的一部分,對于呼喚學生關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具有重要價值。

二、愛國主義教育在教材中的呈現方式

通過對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梳理與剖析,我們發現,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通過“托物言志”“借人達情”“文化抒情”“事件還原”四種方式來呈現的。

1.托物言志:在珍視歷史文化遺產中傳達愛國主義意識

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托物言志”主要指借助歷史文化遺產來呈現愛國主義主題。歷史文化遺產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它包括歷史文物、建筑群、遺址等。我國歷史文化類遺產從數量上講位居世界前列。具體而言,豐富的文化遺產直觀、形象地展示了古代中國的經濟繁榮和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也代表了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和美學成就,更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作才能。它們所具有的獨特價值,也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編排了很多此類課文。比如《故宮博物院》一文對故宮和諧統一的布局、宏大的建筑規模、精美獨特的藝術風格作了簡要介紹,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故宮建筑的熱愛、贊美之情,讓學生感受到這座古老皇城的宏偉壯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干,喚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秷A明園的毀滅》一文運用反襯的手法,以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反襯出毀滅的悲劇,讓學生牢記這段屈辱的歷史,增強他們的民族使命感?!兑环麚P中外的畫》展現了《清明上河圖》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可以說,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托物言志”是增強學生民族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所要傳達的愛國主義意識,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也能夠促使其更加珍視這些文化成就,進而延續民族文化基因,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與文化觀,最終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2.借人達情:在頌揚歷史名人榜樣中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借人達情”是指選取一些歷史名人的事跡來樹立愛國主義者的形象,發揮榜樣的示范教育作用。比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通過描述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在江西帶領同志們為瑞金沙洲壩村百姓解決飲水難的故事,塑造了革命領袖心系人民、為人民服務的形象?!稙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通過敘述周恩來從小就立下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志向,塑造了他抱負遠大、熱愛祖國的形象,由此勉勵學生以周總理為榜樣,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為祖國的建設發展貢獻力量?!妒昵暗幕貞洝坊貞浟死畲筢撏静恍冶徊?,與敵人英勇斗爭,最終壯烈犧牲的經過,表現了他面對死亡的淡然以及對革命事業的滿腔熱情與無限忠誠,塑造了一個崇高的共產主義先驅者的形象。

這些人物是國家精神的現實存在。對他們的認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國家的認同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借人達情”是激發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途徑,它所傳遞的愛國榜樣的力量,能夠鼓舞學生發憤圖強、不斷進取,為民族的偉大振興而不懈努力。

3.文化抒情:在描繪祖國崇高形象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文化抒情”是指通過樹立祖國崇高尊嚴和形象來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具體而言,國旗、國徽、國歌、首都和國慶日等都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象征,它們代表了國家的尊嚴。尊重這些國家標志也是尊重國家的尊嚴形象,是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一年級上冊第一課的插圖就呈現了北京天安門的圖片,抓住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用圖畫的方式認識祖國的標志性建筑,由此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感。識字文《升國旗》短小精練,第一句是“我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第二句是“在升國旗時要奏國歌”,第三句是“在升國旗時我們要肅立、敬禮”,這些內容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升國旗是一項莊嚴的儀式,激發學生尊敬國旗、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可以說,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文化抒情”,對促進學生在特定的時空體驗對國家的情感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它所弘揚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學生熱愛祖國、時刻維護祖國尊嚴形象的直接力量。

4.事件還原:在凸顯事件重要意義中凝聚愛國主義意志

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事件還原”是指通過凸顯國家重大歷史事件的意義來凝聚愛國主義意志,激發學生對祖國的價值認同。一般而言,重大歷史事件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比如《七律·長征》是毛主席在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滿懷著喜悅的戰斗豪情而寫下的一首氣壯山河的七言律詩,讓學生感受到紅軍長征中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都街械牡氐缿稹方榻B了冀中地道戰出現的原因、作用以及地道的結構特點等,并對其作了高度評價,讓學生感受到冀中人民群眾頑強的斗志和智慧?!堕_國大典》記敘了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空前盛況,體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重大歷史意義,展示了開國領袖的偉大風采,讓學生在今天仍能感受到新中國誕生所帶來的激動、自豪之情,喚起心中對黨、對新中國的熱愛。這些歷史事件都能燃起學生的民族斗志,凝聚學生的愛國主義意志。在此意義上,愛國主義中的“事件還原”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教材在愛國主義教育上存在的問題及優化路徑

通過對統編小學語文教材的梳理與剖析,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的內在關聯,也能夠體悟到愛國主義教育在教材中的具體呈現方式與實踐邏輯。但需要指出的是,當前統編教材在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揭示與優化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任務。

第一,對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缺乏實質性建構。愛國主義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關于國家、民族的情感訴求、道德責任、理性認識和行為準則的集合,它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包含自身獨特內涵、基本特征、內在結構、表現形式和價值導向的理論體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論性。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偏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對愛國主義的實踐層面關注較少,忽視了對學生愛國實踐行為的培養。這樣理論與實踐脫節,容易造成空洞說教、就事論事的尷尬局面,以致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的原則。這就要求教材涉及的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僅關注到理論教育層面,還要能夠落實到具體的實踐行動中去,讓愛國主義思想外化于行。此外,教材中愛國主義教育更注重主觀感性的想象與情感價值的傳遞,而缺少了客觀理性的分析。只依賴于主觀情感的愛國主義教育可能會造成一種盲目的崇拜,不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愛國主義思想。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應適當融入理性思辨的內容,讓學生將愛國情感和理性思考結合起來,把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行。這樣有利于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和實踐的結合,踐行愛國主義思想的價值指引,讓實際的愛國主義行動進一步強化和升華學生內心的愛國主義思想,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實質性的建構。

第二,對新時代愛國主義特色性內容關注不充分。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時代內涵,愛國主義教育也當相應地關注不同的內容。每個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都重在結合時代背景,突出當代主題?!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就強調了教材選文要具有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現實”。統編教材在選材編文時習慣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涵蓋為中華歷史悠久、人文燦爛、山河壯美、英雄輩出等偏重于歷史方面的教育,而對于社會主義現實卻不自覺地有所忽視,致使愛國主義教育與時代脫節。誠然,愛國主義具有歷史性,但這也意味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內容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因此,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應當堅持歷史性與時代性的內在統一。這就要求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既要堅持歷史傳承的民族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內容,也要與時俱進,對傳統的愛國主義精神資源進行時代解讀,融入時代發展的新鮮血液,提高新時代愛國主義的思想魅力和現實解釋力。只有與時俱進的愛國主義教育才更具有生命力。同時,教材選文也要運用動態的思維,根據時代的變化相應地調整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進行揚棄或者創新,使其富有新時代的特征與內涵。新時代的到來提出了新的時代命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边@也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明確了方向,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力拼搏、不懈努力。

第三,與學生生活世界結合不緊密。涵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必須結合文化生活、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等相關各方面的學習。但是長期以來,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經常以一種脫離日常生活的概念符號出現。這些內容雖然都能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力載體,但是也會給愛國主義教育帶來固化思維,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與認同,導致愛國主義教育失去應有的效果。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在縱橫歷史、關注偉人的同時,也應當面向學生生活世界,關注生活中的平凡點滴。具體來說,可以更多地剖析身邊平凡人物的愛國事例,讓學生明白愛國不僅僅表現在誓死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愛國在今天更多地體現在為社會盡責、為大眾服務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愛國情感是可以真實存在的,距離他們并不遙遠,日常行為中都可以體現出愛國??傊?,要讓學生感受到愛國可以從生活中熟悉的各個方面做起。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愛國主義真正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中。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教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教材精讀
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下的教學之路
愛國主義教育70年
誰遠誰近?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文化之間的搖擺
浩然正氣貫長虹 愛國主義譜新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