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生命發展煥發生命活力

2020-05-12 01:05盛超麗
考試與評價 2020年4期
關鍵詞:語文課程標準閱讀

盛超麗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堂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廣泛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注重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彪S著新課標精神的深入貫徹,老師們都認識到了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讀解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時候“多元讀解”還只流于一種形式。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思考和實踐,試圖對“多元讀解”聊陳淺見。

【關鍵詞】 閱讀 ?多元讀解 ?語文課程標準

一、何謂“多元讀解”?

《辭?!分猩袩o“讀解”一詞,可見,作為教育學術詞,“讀解”是近年才提出來的。不過,《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讀”的解釋是:“閱讀;看(文章)”;對“解”的解釋是:“了解;明白”。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比較確切地把握“讀解”的含義,即通過讀書,了解明白作品的含義。真正地多元讀解包含兩層意思:首先我們應該營造豐富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設進入文本的多條通道。

二、為何要注重“多元讀解”?

(一)生命教育的需要

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能夠生動存在的靈魂。以往的教育漠視了人的體驗,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東西,而沒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拿語文學科來說,以前就過多地注重工具性,認為聽、說、讀、寫就是全部的語文教學內容了。

(二)多元智能發展的需要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閱讀教學不能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或“知識移植”,而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個體閱讀,深入挖掘各自內在的無限潛力,從而促進每一位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天才兒童”成為可能。

(三)有效閱讀的需要

認知理論里的信息加工理論對教育有著顯著的貢獻,它從信息加工處理角度考察人類的學習行為。學者們提出許多信息加工模式,說明學習行為過程。最為典型的是申農1949年提出的模式。

三、如何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讀解”?

閱讀時讀者與作者超時空的交流,交流的中介是文本。文本雖然靜止不動,但它呼喚人們去讀解它,同時也希望讀者能讀懂它,這是文本對讀者的期待。同樣,讀者作為對話的一方,也有對文本的期待,期待文本里有自己需要的東西,或是自己感興趣的,或是對自己知識重構有用的。一旦兩種期待重合,讀者與作者超時空的對話就會變得更富激情,為“多元讀解”打好堅實基礎。

(一)珍視獨特體驗

珍視孩子獨特體驗式多元讀解的精髓所在?!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但是,隨著社會進步以及社會復雜化,孩子的價值觀受到嚴重沖擊。在多元讀解文本時,容易產生有悖文本價值取向的“獨特體驗”,有的甚至脫離了科學常識違反了道德規范。面對這不可避免的現實,我們該怎么辦?是強硬堵塞——“不準這樣理解”,還是引導疏通——“為什么會這樣理解”?筆者認為后一種方法更為妥當。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孩子的人文素養有待提高,一旦提高了孩子的人文素養,自然就不會產生一些毫無價值的理解。至于怎樣提高孩子人文素養,方法很多,引導多元讀解時滲透人文熏陶就是其中之一。

(二)尊重個性朗讀

朗讀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嚴格說不屬于多元讀解的范疇,但它們水乳交融,相輔相成,從廣義上可以把它們理解成多元讀解的一部分。前面說到,閱讀時個性化的行為,不同的人對同一文本會產生不同的意義。其意義不同,表的情、達的意,自然也就不一樣。

此外,孩子性格的多樣性也決定了表情朗讀的個性化。大家肯定不會反對,孩子的性格差異是很大的,哪怕同一年齡段的孩子,有的活潑,有的文靜。這樣一來,就算與文本的對話產生同樣的意義,其朗讀的方式也會大相徑庭。

面對如此“紛繁”的個性朗讀,教師是追求唯一,還是尊重多樣?其答案毋庸置疑。只有尊重孩子個性化的朗讀,才能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才能讓多元讀解散發出無限的生命力。

(三)提倡自由表達

通過讀書、思考各有所獲后,我們應該提倡孩子用個性化的行為來表達學習的結果,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獲取的信息。這是對多元讀解的延伸。前面說到的朗讀時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別的方式。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喜歡說的就說,擅長寫的就寫,能畫的就畫,會演的就演。這就好像閱讀一部名著,讀完之后,電影人把它拍成了影片,音樂人把它譜成了旋律,畫家作出了美術作品,哲學家則可能悟出了一個人生哲理。

畫一畫。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智能光譜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語言智能發展得好些,有的人則空間智能發展得好些。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有的孩子就是喜歡用圖畫、圖來體現文本意義。比如,讀了《小溪流的歌》后,有的孩子就根據課文所描述的以及自己的理解畫出了一幅“小溪流,流啊流”的簡筆畫,生動地再現了小溪流自強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風貌。這樣把抽象的語言演變成形象的畫面,用生動地畫面來豐富文本的內容,孩子就會深切地覺得閱讀不只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

寫一寫。許多孩子,他畫畫不好,歌唱不好,讓他表演也是“趕鴨子上架”難為他??墒?,這并不說明他一無是處,也許他善于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心中的感受。還是學習《小溪流的歌》這篇課文,他可以與自己想對小溪流說的話進行續寫,寫小溪流成了小河,成了大江,唱著歌沖向茫茫的海洋后做了些什么;他還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寫寫自己是怎樣奮發向上、永往直前的。

最后,筆者想用著名主持人崔永遠先生說過的一段話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森林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樹有花有鳥。我們應該讓每一棵小樹成長,讓每一朵花兒開放,讓每一只小鳥歡唱!”只有這樣,我們的閱讀教學才會富有生命力,我們的孩子才會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為一個個富有生命活力的獨立個體。

參考文獻

[1] 王成全譯.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9).

[2] [美]隆恩·弗萊著.尤淑雅譯.有效閱讀.新世紀出版社,2001(3).

[3] 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猜你喜歡
語文課程標準閱讀
小學低段隨文識字教學之我見
培養學生的生活素養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基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以讀促寫”與“以改促寫”英語寫作教學對比研究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改變課堂從目標制定開始
尊重,讓語文教學更有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