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以關注與提升默會知識為根基的教育

2020-05-28 23:19史升艷李牧川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關鍵詞:顯性情境教育

史升艷 李牧川

摘 要 默會知識在人類知識體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具有意會性、個體性、情境性、非批判性等特征。在教育教學中,默會知識才 真正與學生思維能力、生命情感的生長點相契合,不應該被忽視和壓制,教師必須意識到默會知識對于顯性知識的學習、教 師專業發展和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價值,注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話語權”,關注學生的主動性和個體差異性,給學生 創設教育情境和實踐機會,以此來激活與提升學生的默會知識,并且要通過內部自我反思和外部的交流討論來豐富、更新 自身的默會知識。

關 鍵 詞 默會知識;顯性知識;教育價值

我們能夠從成千上萬的人中辨認出某一個人的 臉,但是通常情況下,卻無法具體描述如何辨認出來 的,這便是波蘭尼著名的命題——我們所認識到的多 于我們所告知(言傳)的(“We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相對于能用語言文字表達和傳遞的顯性知 識,生活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默會 知識。如若將顯性知識視為冰山的尖端,那么默會知 識則是隱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如若將顯性知識視 為樹上的果實,那默會知識就是果實成長的營養基 礎,也就是說,顯性知識植根于默會知識,顯性知識的 理解、掌握和運用都依賴于默會知識。在教育教學 中,一直重視和強調的都是顯性知識,默會知識總是 被忽略或者被簡單化處理,學生一味地埋頭苦讀,社 會和學校則以分數定學生,忽視了對學生自立能力、 交往溝通能力、創新能力等的培養。因此,必須注重 默會知識,明白只有“默會知識才真正同學生思維能 力、生命情感的生長點相契合,才可以真正為學生開 拓出成長的格局和生命的路徑”[1]。

一、默會知識的內涵與特征

什么是默會知識?英國科學家、哲學家邁克爾·?波蘭尼(Michael.Polanyi,1891-1976 )首先明確提出了 “緘默知識”(tacit knowledge )這一概念,亦稱"默會知 識”,他認為知識可以分為兩類:顯性知識( explicit knowledge )和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 )?!澳瑫R是 一種不能被系統表述的,關于人們在行動過程中所擁 有的知識,默會知識本質上是一種與個人的體驗、直 覺和洞察力相關的依賴于個人理解力的知識”[2]。也 就是說,默會知識是一種在特定情境下形成的,不能 系統表述的那部分,是“尚未言明的”“難以言傳的”知 腿\2020·01詢” K和兗 識,和個人的經驗、人生觀、價值觀等息息相關,是蘊 涵著深刻文化和智慧的知識,對人的行為和顯性知識 的學習具有指導作用。默會知識需要通過個人親身 經歷、實踐和感悟來習得。那么,作為教師必須關注 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大量默會知識,并且要明白默會知 識對于教師自身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重要價值,在教學 中重視默會知識的提升與培養。

默會知識具有意會性、個體性、情境性、非批判性 等特征。另外要注意,默會知識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負 向作用,因此要正確把握并激發默會知識的正向作 用。( 1)意會性。默會知識難以通過語言、文字、圖表 等明確表述,比如,有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 這樣做一件事情,這很大程度上在于默會知識的意會 性,這種意會性時刻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決策和個人判 斷。就像對弈高手所展現的復雜精妙的棋局,即使不 能立刻清晰地判斷每走一步棋的正確性,但是可以憑 借自己這樣的感覺來下好棋。( 2)個體性。默會知識 是一種依附于個人的知識。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 雷特,同理,一千個認知者有一千種默會知識,每個人 都是獨特的,“有自己獨特的能力性向、認知風格、成 長節奏,以及由這些要素經過獨特組合而形成的心理 和認知結構?!?sup>[3]如學生在學習古代詩詞時,其個人默 會知識使得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首詩中詩人所描繪 的情景產生不同的理解,對詩中人物的詮釋也會有很 大的差異。( 3)情境性。情境性是默會知識的一個重 要特點,默會知識體現在人的行為活動中,不易被察 覺,其激活與喚醒往往依賴于特定的情境。默會知識 是個體對某種特殊問題或具體情境的直覺把握,當相 同或者相似的情境出現時,個體的默會知識也會相應 地被喚醒。所以,默會知識需要在某些特定情境中才 可以更好地被激發,并發揮其重要作用。有非批判 性。顯性知識是通過人們的邏輯推理和批判反思過 程獲得的,而默會知識是通過人們身體的感官或者直 覺、領悟獲得的,是伴隨著個體的獨特的感受、理解與 領會的,所以人們在學習實踐過程中,不能對它進行 完全理性地批判。

二、默會知識的教育價值 教書育人重點在育人,不是機械的生搬硬套,一 味地向學生灌輸顯性知識,而是要注重學生的思維、 創造能力、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否則只會使得“教師和 學生分別成為缺乏思想和靈魂的傳授知識的‘倉庫' 和接受知識的‘容器'”[4]。

(一)有助于顯性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波蘭尼認為默會知識對于顯性知識具有優先性, “一切顯性知識皆有默會根源,要理解和運用顯性知 識,必須有默會知識做鋪墊和支撐。顯性知識的生成 與創新依賴于主體的默會能力,是主體運用默會能力 的結果”[5]。默會知識和顯性知識既有區別也有聯 系,學生學到的顯性知識是零散的,需要將其概括總 結然后內化,這個過程必須有默會知識的參與,顯性 知識的傳遞只有通過默會知識的應用才能獲得成功。 譬如,學生在學習“常見的地貌類型”這一地理知識 時,如果學生之前看到過相似的地理風貌,具備了某 種直觀感受,這種直觀感受可能不容易用語言表述出 來,但是可以幫助他理解地貌的相關內容。默會知識 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整個認知活動,有助于 學生對顯性知識的理解、掌握與運用。

(二)有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 教師知識既包括明確的、能用語言表達的知識之 外,也包括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思想信念、態度、情感、 價值觀等默會知識。默會知識對教師產生很大的影 響,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面對的是不同個性的學 生以及不確定的教學情境,所以教師的教學態度、教 學方法、教學情感等默會知識都需要不斷更新。教師 在對自身默會知識進行審視和反思的過程中,教學水 平也處于一種動態生成的狀態。也就是說,教師通過 對自身默會知識以及學生默會知識的摸索過程中,不 斷地學習和反思,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還可以提 升教師專業水平,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三)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對于學生默 會知識的喚醒與培養,也并不清楚學生真正的學習需 求與學習困難,致使所培養的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能 力,缺少創造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 要結合學生的個人經歷、思維情感等默會知識來進行 教學,注重學生個性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追求,引 導學生在實踐交流中對于所學知識體系進行消化吸 收,形成自己可靈活運用的知識。并且,學生可以通 過這些不一樣的體驗與感悟,來培養自己的思維習 慣、處世哲學、德性等,豐富自己的默會知識,從而使 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三、默會知識激活與獲得的途徑 作為教師,要意識到自身的默會知識對于教育教 學的重要價值;其次,要意識到學生默會知識的重要 性,關注學生的默會知識,利用一定的教學策略使得 學生的默會知識顯性化;另外,要幫助學生反思,學習 活動中的默會知識,學會思考分析自己所使用的默會 知識,促使學生能夠主動的學會應用自己的默會知 識。

(一)注重學生的“話語權” 由于默會知識具有默會性特征,學生往往自己意 識不到或者無法表達清楚自己的默會知識,教師也難 以發現學生隱藏的默會知識。要想使得學生的默會 知識被及時喚醒,教師必須注重學生的“話語權”,通 過在課堂上與學生之間的不斷對話來了解學生的默 會知識。但是,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師權威的影響, 學生在課堂中的“話語權”被“剝奪”,學生的默會知識 沒有生成和顯性化的機會與空間。因此,教師一定要 注重學生的“話語權”,使教學過程轉變為師生之間平 等自由交流的對話過程,允許學生質疑,鼓勵學生提 出自己的想法與思考。在對話與交流中,學生的默會 知識都會伴隨著他的具體見解顯現出來,教師可以了 解到學生的認知模式和思維方式,及時了解到學生的 學習需求和學習困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培 養學生的各項能力。

(二)關注學生的主動性和個體差異性 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動性和個體差異 性,不要用灌輸的方法和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要 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大膽地表 達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重視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探 索,也要培養學生自覺運用默會知識的意識。另外, 由于學生的學習經歷、生活背景以及性格特征等的差 異,致使學生默會知識具有多元化和豐富性,每一位 學生的認知方式、思維習慣、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 比如,一些學生總是在某個問題或者某個環節上犯錯

誤,可能是他自己的默會知識起了干擾作用。所以, 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已有的 默會知識,運用與學生認知風格和思維水平相契合的 教學策略,做到因材施教。要善于讓學生主動地將學 習內容與自身的默會知識結合,將利于學生自己學習 的默會知識顯性化,對不利于學生的默會知識加以反 思與修正。要關注學生的主動性和個體差異性,從而 更好地促使學生實現個性、自主和全面的發展。

(三)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教育情境與實踐機會 學生的默會知識激活與獲得,主要是依靠自己在 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探索,具有較強的情境依賴性,創 造一定的情境可以激活學生內心深處與學習內容相 關的默會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言行舉止都對 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可以用適當的語言 創設情境,把學生引入相應的情境中;也可以呈現有 意義的教學材料來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 的興趣。除此之外,要注重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 會,比如,在化學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某個化學現 象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操作這個實驗, 讓學生看到現象發生的整個過程,在操作實驗的這一 過程中必然蘊含著許多默會知識的獲取與傳遞,既可 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可以使教師有意識地 關注到學生的個人特點。

(四)加強教師自身的內部反思 默會知識是隱藏在潛意識層面,不容易意識到其 存在,再加上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投入到了 顯性知識的學習與管理上,并沒有意識與關注到自己 的默會知識,也不知道如何將其顯性化。教師的默會 知識需要通過教師個體自身的不斷反思來激活?!拔?日三省吾身”,通過反思來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是讓 默會知識流動起來并且更新的重要方法。所以,必須 要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讓反思成為教師生活中的一 部分,從而引起教師們對默會知識的重視。教師必須 要反思自己的默會知識,反思默會知識與自己行為之 間的聯系,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比如,通過寫 教學日志和觀看錄像的方法,思考自己的課堂設計和 教學流程是否合理,自己對于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把握 是否恰當,學生的表現如何,自己和學生分別遇到了 哪些困難等。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意識到哪部 分默會知識在影響自己的教學,哪些是可以保留并不 斷發展和運用的,逐漸積淀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 實現教師默會知識的激活與更新。

(五)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討論

“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默會知識的創造、運 用以及傳遞的每一個步驟,都涉及著不同主體間在不 同領域的交流與溝通,互相間啟發、領會與積淀。教 師之間的交流討論可以實現教師默會知識的轉換與 共享,教師在交流中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教育話題談 起,不受約束的溝通,“將教師個體默會的觀點、立場、 信念或是認知的模式,伴隨其見解和想法的發表而 顯示'出來”[6],默會知識自然而然就傳播開來了。 另外,觀摩優秀教學案例也是實現教師默會知識交流 與傳遞的途徑。觀摩時的交流、互動和學習促使教師 間默會知識的顯性化與共享,優秀的教師在處理教 材、課堂突發情況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這都是值得 其他教師學習的地方。在觀摩的過程中,除了學習優 秀教師獨特的教學方法,還可以假設是自己的課堂, 自己會怎么講,也能觀察到學生的表現和反應。教師 要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觀摩和思考,意識到自身存在的 不足之處和缺陷,將優秀教師或者專家合理的教學方 法及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優化自己的默會知識。

參考文獻:

  • 郭海霞.緘默知識的教學困境及對策研究[D].重慶: 西南大學,2016.
  • Mchael polanyi. The Study of Man[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2.
  • 張民選.專業知識顯性化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研 究,2002(1):14-18+31.
  • 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 學出版社,2001.
  • 李穎.默會知識論關照下的教師知識共享機制的生成 [J] 當代教育科學,2019(5):3-7+24.
  • 董愛霞.默會知識視域下教師教育課程困境與實踐重 構的再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7(7):136-138.

(史升艷,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碩士研 究生;李牧川,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責任編輯:賴一郎)

猜你喜歡
顯性情境教育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關于現代設計應用中中國元素的顯性和隱性表現
巧抓“隱性”表達 精彩“顯性”表達
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顯性途徑探究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