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解釋在高中歷史教材中的運用

2020-06-29 15:37李夢林
世界家苑 2020年6期
關鍵詞:歷史解釋文藝復興個人主義

摘要:自2013年高中歷史新課改啟動以來,統編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對高中生的歷史解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所謂的歷史解釋即合理地說清楚歷史事實之間的聯系、發掘出不同歷史事實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性。為此,本文嘗試以個人主義為歷史解釋的切入點,深入探討其起源過程以及它在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中的延續與變化,從而實現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內在關聯性整合。

關鍵詞:歷史解釋;個人主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

所有的歷史解釋在本質上都是解釋事物、解釋聯系。換言之,說清楚事物之間的聯系就是歷史解釋的核心。但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捋順高中歷史教材上不同歷史事實之間的聯系卻并非易事,這使碎片化教學模式大行其道。在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中,教科書重點介紹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三大歷史事件的內容以及影響,但對這三次思想解放運動之間的內在邏輯關聯性未作過多探討,使其獨立成篇,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歷史教學的整體性、連貫性原則。通過加強史學閱讀,筆者發現個人主義是貫穿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運動的主脈絡,而如何探求個人主義的起源以及它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間的內在聯系成了本文重點解決的問題。

1 個人主義的起源

個人主義作為西方古典文化的精髓,鮮明地體現于古希臘智者學派和古羅馬法的精神之中。在古希臘,發達的商品經濟和優越的海洋環境促使古希臘人對個體的獨立、自由與平等有了強烈的訴求。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命題,直接樹立了作為個體的人的權威和尊嚴,肯定了個人的自由性、獨立性,個人主義思潮由此濫觴。延續到古羅馬時代,個人主義思潮依舊生生不息。在長期的司法審判實踐中,“羅馬法學家區分了公法與私法,公法涉及國家和公共權力,私法則調整個人權利義務”。其中,羅馬法非常注重對私法的調整。而私法主要包括自然法、公民法與萬民法,它們的共同特征在于保護個人的私有產權和個人的人格獨立性。由此,個人主義思潮在古典時代蓬勃發展。

但到公元4世紀,隨著日耳曼人頻繁入侵西歐,燦爛悠久的古典文明逐漸隕滅。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開始進入長達1000年之久的中世紀。期間,羅馬天主教一統天下。為了強化自身的統治地位,天主教開始倡導用神本主義取代個人主義,它極力鼓吹以神為中心,認為神是完美、偉大的存在,而人因生來攜帶原罪成了罪惡、卑微和消極的存在。這種崇神抑人的做法,直接導致西方古典時代的個人主義思潮陷入歷史發展的最低谷,直至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興起。

2 個人主義與文藝復興

14世紀,隨著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誕生,新興資產階級亟需在意識形態領域建構一套新的人文價值觀駁斥羅馬天主教的神本主義文化。由此,一場以復興古典文化為旗幟的思想解放運動拉開了帷幕。而個人主義思潮在新的時代需求中也逐漸復蘇,日益成為文藝復興運動的主流。著名歷史學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甚至認為“個人主義是人文主義世界觀的基礎,而文藝復興的各方面都是個人主義的表現”,它貫穿14至17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全過程。期間,個人主義思潮主要體現于人文主義學者對個人完美化和個人社會榮譽的強烈向往。

(1)出于對個人完美化的追求,意大利文藝復興產生了諸多“出類拔萃的全才”,其中號稱“美術三杰”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更是樹立了“全才”的典范。他們知識淵博、多才多藝,往往集畫家、建筑家、藝術家和雕塑家于一體?!睹赡塞惿?、《最后的晚餐》、《大衛》和《西斯廷圣母》等完美的人文主義作品不僅彰顯出“全才”藝術家們豐富的專業知識、高超的作畫技巧,而且凸現其對個人力量、個人價值和個人自由的高度推崇。

(2)對個人社會榮譽的無限渴求驅使他們去建功立業,以求名垂青史,受后人景仰。其中,“文學三杰”之一的但丁曾用他的全部精力去爭取詩人的桂冠?!白鳛橐粋€政論家和文學家,他強調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新的,他不僅希望他在自己的事業中出類拔萃,并且也希望別人這樣認識他?!?而這種執著追求個人社會榮譽的熱情在人文主義學者身上屢見不鮮??傊?,在個人主義思潮的推動下,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們非常熱衷于追求個人的完美化和個人的社會榮譽,而這種強烈的個體意識又為之后的宗教改革埋下了伏筆。

3 個人主義與宗教改革

作為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持續一個世紀之久的宗教改革運動也完美地將個人主義滲透到宗教領域。通過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新教以“自我救贖”和“自我奮斗”的理念打破了羅馬天主教教規對人的精神束縛,從而實現了個人主義與宗教改革的有機結合。

第一,路德教的因信稱義觀。1517年10月,教皇以修繕羅馬圣彼得大教堂為名濫售贖罪券,聚斂財富。10月31日,馬丁·路德公開反對買賣贖罪券,提出了“信仰耶穌即可得救”的原則,即一個人能否得救,靠的不是外在的宗教儀式而是自己內心的虔誠信仰和與上帝的直接溝通。而如何實現與上帝的直接溝通?路德認為,信仰的唯一依據是《圣經》,只要個人虔誠地閱讀和理解《圣經》就能實現自我救贖。因此,“因信稱義”論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個體的主體能動性。第二,加爾文教的預定論。約翰·加爾文認為上帝從創世以來把人分為“選民”和“棄民”兩類,只有那些在現實中取得成功的人才有資格成為上帝的“選民”從而獲得拯救。于是,自我奮斗、努力掙錢,爭取變成上帝的“選民”就成為普通信徒實現靈魂救贖的新路徑??傊?,無論是路德教提倡信徒通過個人獨立閱讀《圣經》實現自我救贖,還是加爾文教引導信徒個人走向自我奮斗之路,新教在本質都是文藝復興個人主義思潮的延續與發展。

4 個人主義與啟蒙運動

17至18世紀的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之后的新一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它高揚人類理性的旗幟,號召用“理性主義”將人們從宗教迷信的藩籬中解放出來,實現人類自我意志和自我意識的雙重覺醒。而所謂的理性主義實質也是個人主義的派生物。

17世紀,隨著自然科學的蓬勃發展,《圣經》中許多荒誕不經的記載進一步遭到人們的強烈譴責。在科學理性精神的指導下,啟蒙思想家積極倡導人們用理性即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代替對神的盲目信仰,去除宗教愚昧、實現個人思想的理性化、獨立化。其中,啟蒙運動的領軍人物伏爾泰對宗教神學進行了尤為嚴厲的批判。他認為所有的宗教教義本身就是彌天大謊,教皇僧侶們全部都是“欺騙者”,人們必須合理地運用理性擺脫宗教迷信。而運用理性的過程實質上是個人不斷地進行自我思考、自我判斷和自我選擇的過程,其核心仍是個人主義。同時,隨著個人主義思潮滲透到政治領域,新興資產階級對個人政治自由訴求的不斷增長,他們開始以實現個人的自由、平等為目的,掀起了反封建專制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從而推動近代歐洲的社會轉型以及政治民主化的新發展。

總之,濫觴于西方古典時代的個人主義思潮貫穿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全過程,其共性在于強調個體的獨立性、自由行。以此為歷史解釋的切入點,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運動終于實現了內在邏輯關聯性的有機整合,而作為五大核心素養之一的歷史解釋才能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得到鮮明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張銳智,田大川.羅馬法學家關于公法私法劃分的意義與啟示[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

[2]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M].何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3] 吳式穎,任鐘印主編.外國教育思想通史·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思想第四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李夢林(1994—),女,四川閬中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近現代史。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猜你喜歡
歷史解釋文藝復興個人主義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實證”素養論析
直覺:愛默生超驗主義改革的靈魂
從官商關系角度解讀民族資本主義興衰
我們解釋一個奇跡的時候,不必害怕奇跡失蹤
中國當代藝術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
淺談古希臘藝術,基督教藝術與文藝復興藝術間的關聯
心沐光影次第綻放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宗教音樂中人文主義精神的展現與表達研究
從未知到已知:談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歷史解釋”
概念起源時間錯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