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板橋農事詩中的自然災害及其治理意義

2020-07-06 13:52趙月新徐維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關鍵詞:自然災害治理

趙月新 徐維

摘要:鄭板橋認為“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逼渲鞠蛟谟谛摭R治平,其創作目的是“慰天下之勞人”。 研讀鄭板橋的農事詩,可以了解當時的自然災害及其對農民生產生活的影響,從而給當今社會治理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

關鍵詞:鄭板橋詩詞;自然災害;治理

鄭板橋(1693—1765年),名燮,漢族,江蘇興化人?!皳P州八怪”之一。歷官河南范縣、山東濰縣知縣?!吨匦夼d化縣志》卷八:“調濰縣,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貸,或阻之,燮曰:‘此何時?俟輾轉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之。發谷若干石,令民縣領券借給,活萬余人。上憲嘉其能。秋又歉,捐廉代輸,去之日,悉取券焚之?!雹俸笠蛘堎c觸忤大吏,乾隆十八年(1753)罷官回原籍江蘇興化(泰州)。

一、鄭板橋農事詩中的自然災害

1746年(乾隆十一年)春,鄭板橋來山東濰縣(今濰坊市)上任,“七載春風住濰縣”。他關心百姓疾苦,有題畫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p>

鄭板橋初到濰縣,正是濰縣歷史上連續五年自然災害的第二年。災害包括疫災、鹵災、旱災、水災?!多嵃鍢蚰曜V》記載:1747年春,濰縣旱,大饑。至濰縣,燮開倉賑貸,發谷若干石,令民縣領券借給,活萬余人。自五月十八日后,濰縣連下雨兩個月,造成澇災。秋又歉,捐廉代輸,去之日,悉取券焚之。第二年,又連續大雨,大澇。第三年連續遭災,“大蝗疫,水饑”。1751年(乾隆十六年)辛未,二月十五日,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禹王臺勘災。這場大災持續到乾隆十四年,五年之中,旱、澇、疫、鹵持續發生,百姓苦不堪言。鄭板橋有感于濰縣饑民外出逃生,寫了詩歌《逃荒行》:“十日賣一兒,五日賣一婦。來日剩一身,茫茫即長路?!闭宫F了濰縣人下關東逃荒的悲慘生活,令人觸目驚心。逢秋季豐收,難民便陸續還鄉,板橋又作《還家行》:“摘去乳下兒,抽刀斷我腸。其兒知永絕,抱頸索阿娘;墮地幾翻覆,淚面涂泥漿?!睂懙氖谴鬄拇箅y之后,這位即將返鄉的婦人與異鄉的后夫及孩子難舍難分的離別之情?!昂蠓驍y兒歸,獨夜臥空房,兒啼夫不寐,燈短夜何長?!边@種妻離子散的慘景就是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

《私刑惡》描寫了悍吏動用私刑的慘無人道:“官刑不敵私刑惡,掾吏搏人如豕搏;斬筋抉髓剔毛發,督盜搜贓例苛虐?!崩先撕托『⒁采钍芷淇啵骸耙唤z一粒盡搜索,但憑皮骨當嚴威。累累妻女小兒童,拘囚系械網一空,牽累無辜十七八,夜來鎖得鄰家翁。鄰家老翁年七十,白梃長椎敲更急?!鄙踔吝B上天都感到懼怕:“雷霆收聲怯吏威,云昏雨黑蒼天泣?!?/p>

《思歸行》詳細記述了受災的嚴重情況:“山東遇荒歲,牛馬先受殃;人食之十三,畜食何可量。殺畜食其肉,畜盡人亦亡?!睂懥嗽娙俗约簺]有辦法為民做主,只好離職的無奈?!昂我晕促c前,不能為周防?何以既賑后,不能使樂康?何以方針時,冒濫兼遺忘?”連續三個反問句,咄咄逼人,直指官吏與土豪劣紳勾結發國難財的貪婪。而“所以遇煩劇,束手徒周章?!眲t由以前的頌圣轉向對最高統治者的懷疑,詩人認為軍民情隔,百姓享受不到慧政。作為有良心的愛民官吏,鄭板橋只有離開污濁的官場:“待罪已十年,素餐何久長。秋云雁為伴,春雨鶴謀梁,去去好藏拙,滿湖莼菜香?!?/p>

鄭板橋在了解災情之后,采取了三條措施。一是“捐廉代輸”,把自己的養廉銀捐獻出來,代替輸納,救濟災民。二是“開倉賑貸”,在未向上申報前開倉放糧,爭取時間,救命要緊。三是“積粟家,諭其平糶”,命令富人以平價出售余糧。這次放賑,救了濰縣百姓的生命,板橋自己卻捅了馬蜂窩,得罪上司并惹惱了本地富戶,被定為擅自做主開倉平糶,忤逆大吏,終被罷官。

二、鄭板橋農事詩災害治理的現實意義

閱讀鄭板橋的農事詩,可以了解當時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況,了解鄭板橋抗災賑災的積極舉措,對我們的當今社會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一)落實《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提高防災救災能力。

2016年3月修訂實施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具有指導意義,可以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其目的是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應急救助行為,提高應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各級政府要認真履行職責,提高防災救災能力,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增加農民的收入。

農村存在如廢棄物污染,農村鄉鎮小企業污染,化肥、農藥的大量及不合理施用引發污染,集約化養殖場的污染以及不合理的資源開發增加了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目前,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等因素嚴重影響土地的產值。保護生態環境,保證充足的可耕地,是保證農民收益的基本途徑。在當今農村社會保障還不健全的前提下,土地既是農民的重要生產生活資料,同時也是農民最后的保障。應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盤活土地資源,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三)各級政府應加大服務力度,解決好“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在指導方針上,要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全局意識,做到城鄉發展一盤棋,從思想上切實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發展模式上,要確立用工業化富裕農民、用產業化發展農業、用城鎮化繁榮農村等系統觀念。在發展戰略上,要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在與城市資源互補的經濟發展中提高農民收入,在均等的基礎設施與社會服務設施建設中提高農村生活品質,達到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目標。

參考文獻:

[1]梁園棣修,薛樹聲等纂.重修興化縣志[M]. 咸豐二年刊本尊經閣藏版,1852:132.

[2]黨明放.鄭板橋年譜[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5.

[3]王同書.鄭板橋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98.

猜你喜歡
自然災害治理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關于治理潮州市區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問題的思考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三年困難時期的背景原因分析與思考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自然災害應急物流問題及對策研究
面對自然災害我國應急物流管理運作體系的完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