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2020-07-28 02:31李育飛
科技資訊 2020年16期
關鍵詞:數學文化滲透小學數學

李育飛

摘? 要:小學階段是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生很多方面的發展也都處在基礎的發展階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起到重要價值。但是由于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導致數學教學與文化的脫離,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與技能的訓練和積累,從而消減了數學自身特有的文化韻味。該文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有效滲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數學文化?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a)-0118-02

1? 提高教書的數學文化素養

樹立正確的數學文化觀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教師自身具備什么樣的數學教學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活動。因此,要想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就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文化觀[1]。在實際工作中,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知識能力,同時還需要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了解一些文學、自然等相關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通過網絡、書籍等形式從挖掘有效的數學文化素材,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其次,要善于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文化素材,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生活數學意識,使其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效關聯,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最后,教師應從多渠道有意識地搜集數學文化滲透的案例,從中總結和積累經驗,掌握更多的滲透技能,并有效運用這些技能。

2? 運用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

2.1 創設情境,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是數學文化有效滲透的關鍵。一個趣味的、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有利于數學文化的滲透,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比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認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在生活中常見的圓,通過大家積極發言之后,給學生介紹大自然中的圓,如在平靜的水面上丟了一顆小石頭,水紋展現出來的圓。然后利用多媒體,將大自然中學生常見的向日葵、花、陽光折射后形成的光環、特殊儀器拍攝到的電磁波等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讓置身在美妙的情境中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圓,然后引入新課知識的學習。通過借助生活情境進行新課的導入,利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帶領學生走進圓的世界,讓學生從中去發現、去思考、去感嘆,將數學文化融入學生的成長當中。

2.2 閱讀講解

閱讀是學生產生愉悅情感的腦力活動,通過閱讀可以啟迪學生智慧,拓展他們的視野,同時也是學生積累數學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3]。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式。數學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因此數學閱讀也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要求。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歸納、整理、概括的能力,才能從閱讀中獲取應有的信息,提升閱讀效果。當前小學數學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數學的抽象性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數學閱讀,將數學文化落實在課堂教學當中。比如,數學文化課“π的傳奇”中,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閱讀去了解圓周率的歷史,培養學生的推理、空間想象的能力等。讓學生從數學先輩的探索研究中感受他們執著的研究精神,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激趣導入的方式引入圓周率。然后給學生拋出“你對圓周率信息有哪些了解?什么是割圓術?如何更精確地算出圓周率”等問題,通過問題的拋出讓學生思考,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入自主閱讀。在閱讀之后帶領學生感受圓周率的計算方法的幾個時期,利用學具給學生展示割圓術的神奇,然后讓學生介紹圓周率的來歷等。通過一系列的操作,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結尾部分教師做出總結,鼓勵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數學文化課的感想。

2.3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新課改中強調要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因此數學教材內容不僅需要特定的概念、定理,還需要有相關知識形成過程的介紹。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會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數學問題的形成,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推導出問題結論。這一過程不僅能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其思維得到有效鍛煉,同時還能幫下學生積累經驗,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比如,在“因數與倍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寫下6的所有因素,然后除去6本身,把剩下的因數相加。通過計算學生會發現結果還是6。在調動學生好奇心之后引導學生“在數學中,有些數字非常特別,數學家將這些特別的數字稱為完美數,除了6,還有其他的完美數。大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看看誰先找出下一個完美數”。在合作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透漏,“數字比20大,比30小”。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去發現新知,帶領學生尋找完美數的過程,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學家探索之路的艱險。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放飛思想有了充足的活動空間,歷經獨立探尋的過程,對原有知識結構進行了轉化,進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3? 設計相關作業

要想學生領略數學的美、欣賞數學美,僅僅在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是不夠的,還需要將其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對數學美的欣賞能力,認識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進而提升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教師可以設計數學文化相關的作業,通過實踐讓學生感受數學魅力,鞏固學生數學知識。比如制作數學小報去開闊學生的視野;制作數學模型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寫數學感悟、記錄與數學有關的心得,等等。也可以布置生活還的作業,比如掌握人民幣相關知識后,鼓勵學生去超市買需要的東西,提高應用能力等。利用多種形式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從中體會數學文化的意蘊,促進學生數學文化素養的提升。

4? 評價中注重數學文化素養

教學評價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新課標中強調不僅要重視教學的結果,也要重視教學的過程,在教學評價長,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進行多層次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要對學生學習的過程進行多層面的考察,包含考試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思維能力等。有效的評價會在無形之中給予學生難忘的激勵,因此教師的評價不能只集中在分數上,而是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考量。重點考核學生是否能認識到數學與生活、與其他學科間的關聯,能否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能夠從生活中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有正確的價值觀等。要運用多主體的評價,但無論是學生評還是教師評,都應從多角度展開,關注結果注重過程,堅持學生多元發展的原則,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

5? 結語

在學生的成長發展中,數學文化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凸顯出了重要的作用,更多的人認識到數學文化的作用。小學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啟蒙階段,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學科,數學文化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意義,不僅能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也起到推動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從生活和教材中挖掘數學文化,并有效滲透到課堂教學當中,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的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18,31(12):90.

[2] 張麗華.滲透數學史,讓數學課堂別樣精彩[J].小學教學參考,2018(35):47-48.

[3] 李會琴.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8(22):106.

猜你喜歡
數學文化滲透小學數學
數學文化融入高?,F代數學教育
數學課堂中的文化滋潤策略
如何構建有文化的數學課堂教學
激發興趣, 成就精彩小學數學課堂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