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角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

2020-07-28 02:31賀元花
科技資訊 2020年16期
關鍵詞:教科研教學管理小學教育

賀元花

摘? 要:隨著核心素養教育改革新理念的實行,促使教師的教學能力也需要隨之不斷提升。然而教育改革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該文主要從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出發,在核心素養層面進行探討,從深入研讀新課標、新教材開拓教學新思路,加強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用創新的思維開展教學,大力、廣泛地開展教學研討,完善教師評價體系等幾個方面,為小學語文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策略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育? 教科研?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a)-0133-02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核心素養”已經被人們熟知,曾多次被教育界專家、學者使用并推崇,用以明確指明新教育時代下對學生加強培養的方向和教學的目標。如若教師的教學理念、方法、模式等都與這個新的時代格格不入,勢必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該文以小學語文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如何在核心素養的層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

1?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

1.1 經驗主義、傳統思想嚴重

對剛剛畢業或者走上崗位不久的語文教師來說很容易快速跟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轉變、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并能在如今新課程標準的培養要求下不斷創新、摸索并積累更新穎、更有效的教學經驗。

然而對教學經驗豐富、工齡時間長、資格老的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教育層面一次又一次創新與改革都是困難和挑戰。有部分教師不與時俱進、積極進取,有的甚至對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產生抵觸與排斥的情緒,仍然堅持自己的經驗主義,守著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撒手。

1.2 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不高

新課程改革后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語文教與學的目標。鑒于小學語文學科的特定性質,要求學生具備認字、組詞、造句、閱讀的語文知識、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對文學、藝術文化的語文積累有端正、高效的態度、習慣和方法等。

然而這些語文的學習品質和能力在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身上表現得非常欠缺。當下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缺少持續學習、堅持學習的恒心,不注重自身的知識積累,不重視文學、文化修養的提升,仍然拿自己過時的教學經驗“啃老本”。

1.3 教學研討不足,教學反思不夠

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同樣的課程內容、不同的教師,可以呈現出不一樣的表達形式,產生不一樣的教學效果。在教師隊伍中加大對教學方面的研討,可以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取長補短,對提升教學能力大有裨益。

然而有部分學校并不重視教學研討的環節,不注重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技能等的研究與改進,不能對教學效果及時進行評價與反思,導致小學語文教學形成閉門造車的局面。一方面,教師個人的教學水平得不到實實在在的提升,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造成不良的影響[1]。

1.4 功利性教學情況嚴重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師的評價標準與教學目標的培養脫軌。一方面,小學語文教育要求摒除應試化、呼喚素質化,突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文化修養。另一方面,與教師的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掛鉤的卻是班級的成績排名、學生的分數以及升學率等。

因此,在這樣不良的教師評價體制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職稱的晉級、爭取更好的工資待遇不得不逐漸走向功利化的教學道路,一味地追求學生的分數、班級的成績排名,讓核心素養教學陷入紙上談兵的尷尬境地。

2? 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

2.1 深入研讀新課標和新教材,開拓教學新思路

新的課程標準和新的教材是最好的教學理論指南,能有效地幫助每個教師準確把握當下教育改革的核心價值,更有針對性地指導接下來的教學實踐工作,為教師理清頭緒、開拓思路。

小學語文教師應認真研究新課標,以其作為理論基礎,深入學習新思想、新理念、新規劃、新目標、新建議等標準內容,便于教學實踐工作有的放矢。始終以新教材為藍本,分析教材的編寫特色,把握教材的脈絡與發展方向,理解教材的內涵,充分加強使用,要以新教材為教學抓手,嚴格將教材內容的教學落到實處[2]。

2.2 加強自身綜合素養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師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自身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不能因為自己是老師就可以停止學習、停止進步;不能因為自己是老師就可以不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的提高。

相反,小學語文教師應格外突出自身的語文能力,包括遣詞造句的能力、聽說讀寫的能力、審美批評鑒賞的能力,具備淵博而廣泛的文學、文化、藝術等知識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擁有扎實、專業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從而才能讓這些能力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工作,為學生提供服務。其次,語文教師的學習與提升是終身制的,唯有堅持不懈地提升自我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淋漓盡致地發揮語文素養的作用,才能讓教學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信手拈來。

2.3 堅持用創新的思維開展教學

教學活動中常常鼓勵學生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實際上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無不也需要堅持和發揚各種創新的精神,不斷提升自身的授課能力,提高課程的質量水平。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要學習新的多媒體技術,將其引入課堂教學,學會制作內容精練、形式新穎、表現活潑的PPT課件、微視頻等,注重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效果,豐富課堂教學的模式。教師要創新課程設計,注重生動性、活潑性、有趣性,尤其在課程導入設計、課中互動設計環節可以學會運用做游戲的方法、分組討論的方法、舉辦競賽的方法、現場表演的方法進行授課[3]。

2.4 大力、廣泛地開展教研活動

學校的教務部門要注重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廣泛地開展教研活動,制定互相聽課、選評優秀課程等制度,將教與學的成果及時做到反饋、反思。

教育部門要鼓勵學校的教師“走出去”或者“請進來”,即積極參加其他學校的教學、研討、學習、交流活動,定期邀請其他學校優秀的教師到筆者學校開展教研教學工作,注重教師的素質化培訓。加強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研究,讓廣大教師形成良性的互動,實現優質的教育資源共享。

2.5 完善教師評價體系

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層面出發,學校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和情感體驗,要對教師的評價制度進行相應的修正與完善[4]。

教育部門、學校應努力探索并實現多元化的教師評價方式,讓學生的考試分數、學習成績與教師的教學過程評價相關聯,而不是與教師的工資待遇、職稱評定掛鉤,使教師將更多精力放在教學本身,真正實現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

3? 結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視角下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反過來教師的教學能力獲得發展與提升又能更好地為實現核心素養目標具備更有力的技術保障。小學語文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活動中要以新課程改革為動力,以自身的核心素養提升為抓手,將自身的語文知識、語文技能、語文文化修養、語文情感體驗等語文的“因子”充分融入到教學中,讓自身的教學能力在實踐中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謝茶花,周寒,尹積棟,等.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師核心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吉安地區小學教師的調查報告[J].基礎教育論壇,2019(22):7-8.

[2] 朱小娟.“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建構路徑[J].語文知識,2017(18):85-86.

[3] 何壽芳.基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9(9):167.

[4] 李妙卿.創造策略——小學語文新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策略之一[J].新課程研究,2010(5):17-19.

猜你喜歡
教科研教學管理小學教育
“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教學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淺析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基于STEAM教育的立體教科研模式構建與實施
關于多維聯動教科研共同體的行動策略研究
云教學管理平臺在教學運行管理方面的運用
School life課堂實錄
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