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民族高校音樂專業開展國際教育項目的實施與思考

2020-09-01 08:49杜娟
關鍵詞:民族高校高校教育音樂教育

杜娟

摘 要:“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項目是遵循2010-2020年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的指導思想提出的教學改革項目。音樂表演專業率先在國內的一些普通本科院校進行試點改革。本文對該項目在地方民族高校實施過程中的相關問題提出了一些思考,希望得到更多高校音樂教育專家的關注和研究。

關鍵詞:ISEC項目;高校教育;音樂教育;民族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0)07-093-04

ISEC項目,全稱為“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是由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聯合國外一些著名高校和國內部分本科院校共同開展的國際學分互認合作項目。項目啟用雙語教學的授課方式,以國際化的課程教學方法,堅持明辨性思維的教學理念,實現一種國際化的復合型人才教育培養模式。

該項目布及全國多所普通本科院校,甚至還包括民族地區的高校。如地處民族區域的內蒙古有三所本科院校。內蒙古師范大學、赤峰學院、包頭師范學院作為實施ISEC項目的地方合作大學,“音樂表演”專業最先引入該項目,走在了全國專業推廣和改革的“首位”。赤峰學院音樂學院2013年開始招收ISEC項目學生,迄今為止已有一屆畢業生。

本文基于ISEC項目的學科互認與課程設置、教師培訓與雙語教學、明辨性思維理念與課程評價體系、畢業生的出國與對接大學情況等方面做一些實施說明,同時以一名一線教師的教改親歷,來談談該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問題,以及延伸的教育思考。

一、學科互認與課程設置

ISEC項目的課程體系是依據北美的國際本科課程體系制定的。本科“音樂表演”專業學制為四年,約為170課時。學生完成全部科目并成績合格后,取得150學分,頒發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學士學位。

ISEC本科音樂表演專業采取前兩年以通識課程為主,后兩年以專業課程為主的課程設置方式。通識課程包括基礎通識課程和一般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包括文科通用課程和音樂必修課程。結合ISEC的教學大綱要求以及每個國內大學的課程結構,開設的課程較為全面。{1}

ISEC的學科教育理念和國內音樂院校和藝術院校有一些明顯的不同,涵蓋了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跨學科課程,是一種基于綜合型大學的以全面育人為導向的學科設置。這也正符合了北美許多大學倡導的全面化、社會化、功能化等的人才培養理念。從這些課程的設置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大教育觀”:堅持“課內-課外”“顯性課程-隱形課程”有機結合,注重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創新,內容體系和教學方法的創新,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力求課程知識結構的完整,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蘊含著一種“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全面教育理念。

二、教師培訓與雙語教學

ISEC項目每年都開設兩次全國范圍內的大型師資培崗前培訓,要求參與該項目的教師,必須通過培訓獲得上崗資格方可執教授課,這也是國家留學基金委的“五年培訓和三年提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家留學基金委邀請了眾多外籍和國內著名的EMI教學專家前來授課。如Dr.Jay Gonzalez(美籍)、{2}白峰衫教授、{3}陳京副教授、{4}張明生副教授、{5}劉麗副教授{6}等。開設的課程有《Critical Thinking:From Classroom to Community》《English Media Instruction Skills》《基于ISEC教學特點的教學大綱設計》《基于學習成果的課程教學設計重點》等等。ISEC項目的“課程教學大綱”{7}基于國際通行的教育理念,嚴格依照國際教學標準研發,是培訓的重點內容。各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進行個性化教學設計。

雙語教學是ISEC項目的最大特色,也是新世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舉措。要求老師課堂上盡量使用英文授課,特別是音樂專業核心詞匯的表述,這就給從事教學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超大的備課量。與此同時,要求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授課,而非翻譯的英文教材。而該項目的國內合作院校多為地方二本院校,從師資力量和學生接受程度上看,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新型教學模式。

以赤峰學院為例,從2013年至2017年的ISEC培訓教師(包含所有專業方向)達171人,占學校專職教師總人數的17%,高居全國ISEC項目院?!笆孜弧?。由于赤峰學院音樂系建院較早,音樂專業師資較強,因此音樂學院的培訓教師共有32名,同樣高居全國之首。難以想象,在這樣一個蒙、漢雜居的民族地方院校,接受國際化的教學理念,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英語能力、教學理念的沖擊有多么大,ISEC項目也一度成為校園內外教師和學生討論最多的話題。

三、明辨性思維理念與課程評價體系

明辨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體現了ISEC項目的教育理念,沿用了北美國家的開放式教學模式,與國內多年的課程教學體制完全不同。它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發散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前自己查找資料,自己制作課件,在課堂上來展示,要求盡量使用英語來講述所學內容。教師在整個課堂環節中僅僅是一個指導、補充、總結的角色。這完全打破了國內一貫的概念式、填充式教學的教育理念,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一個全新的接受模式。開放、互動、批判式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明辨性思維為目標,實現真正教書育人的目標。

課程評價體系也來源于該項目的國際化評估方案,完全不同于國內的期中、期末的階段性考卷式終結測評。而是,一個課件、一次討論、一次對話、一次演講都可以成為評價學生課程完成情況的考核方式,以平時成績為主,被稱作過程性評價(Rubrics)。這種評價方式將會給學生帶來學習的驅動力,強調學生是主體,承擔學習中自己的責任,在課堂學習中自由表達個人觀點。

四、畢業生的出國與對接大學情況

ISEC項目還可以申請2+2分段式教學,即學生在國內院校完成兩年ISEC課程的學習,符合條件的學生第三年或第四年可以前往北美合作院校完成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選擇從第三年開始到國外學習的學生,根據自身意愿和學業需求,也可以選擇第四年(或最后一年)回到國內院校,繼續在國外最終完成其ISEC課程的學習。項目采取雙向學分互認的管理辦法,學生在國內獲得的學分被外方院校認可,同時在國外獲得的學分也將被國內院校認可。

對接的國外大學{8}以北美國家的居多,還有英國、加拿大、匈牙利等等。這些大學既有公辦的、也有私立的,都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良好的國際聲譽,同時,在國際化教學方面也都有著良好的辦學基礎。當然,在專業學分、英語水平、學費的預估上要求也是較高的,這就更要求申報該項目的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

五、問題與思考

隨著第一屆“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畢業,筆者作為該項目的通識課教師,擔任了一學年的“曲式”課的教學任務。這四年中,在課堂教學以及與同事課下的交流中,對該項目在進行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相關問題,以及本專業教學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點個人淺見與思考。

(一)ISEC項目的相關思考

1.國內學院的定位問題

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副校長吳彥伯博士,曾在ISEC項目專家與赤峰學院教師座談會上這樣講:“每個學院自己的定位很重要。美國有4400多所大學,從沒有因為自己培養的目標不同而高人一等,希望我們以多元化的觀念來進行ISEC教學?!眹伊魧W基金委的張恒老師在教師培訓會上也講到:“ISEC專業的學生不是僅僅得到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用一種國際的視野、多角度的考慮問題。強調ISEC項目不是留學項目,學生不要以出國留學為導向,而是通過與境外的交流助于學生的學業發展、拓寬國際視野,鼓勵學生參與境外交流,營造濃厚的國際化學習氛圍?!彪m然,我們都懂得高等教育不融入國際化將沒有出路,但是,一所大學的文化積淀是幾代人幾十年的成果結晶,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差異性。這里存在著對國際化的渴望,同時也存現著與歷史體制詬病的矛盾,在尋求進步的同時也有相當長的改變過程,“欲速則不達”成為該項目的顯性狀態。

2.教師的方法問題

ISEC項目的主要實施者是教師,教師是否具有國際化的教育視野成為該項目是否能長久實施下去的重中之重。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目中有人”,教學方法上還要做到“教中有智”,既不輕易違背教學計劃,又避免畫地為牢地讓教學大綱成為教學的繩索。老師是否有量體裁衣的能力,學生在一堂課中到底學到了什么,同樣是該項目的焦點問題。美國教育家布朗森·奧爾科特曾說過:“教育的過程就是啟發心靈內的思想,使之聯系外界事物,再返回思考心靈本身,以認識事物的真實形態?!比欢蠖鄶档慕處?,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中都會遇到種種不適,再加之雙語教學的語言障礙,使得教學的展開仍處于被動局面。

3.學生的接受問題

在很多西方國家,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學習的主動性非常重要。而中國學生與外國學生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即自己動手的學習能力非常差,自己解決學習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更有待提高。鑒于此,比對中西文化上的差異,需要教師有目的地進行科學性的探索,激勵學生、影響學生、贊揚學生,讓學生接受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方法的革新,讓他們理解這樣做的好處,從而改變自己的學習習慣。其實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特別是在國內的大學課堂上,我們甚至愿意承認,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4.項目的前景問題

隨著ISEC項目的國內合作院校不斷地增多,尤其是在民族自治區的開展情況看,發展前景喜憂參半。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在這樣一個蒙漢語言雜交的區域圈中,相對于國內的重點高校,雙語教學的實施尚處于起步階段,在中外合作的實踐過程中,地方高校也是在摸索中前進。從專業設置,教育理念,師資力量,學生接受能力,教學方法,評價機制,教材選定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國家教育部的支持,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引導,更需要院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探索雙語教學的改革方案,以適應民族自治區的持續性教學的展開。

(二)音樂表演專業的思考

1.英語授課的困難

對于音樂專業的大學生來說,英語這門課總會有“罄竹難書”的痛苦之感,從高考至考研,每每都會成為學業前進路上的障礙。ISEC項目要求課堂交流使用英語口語,雖然可以與漢語混搭,但僅僅是每堂課的幾個核心音樂專業詞匯,就足以讓教師和學生難以應付。一些發達地區的普通本科院校還好,尤其是一些民族地區的本科院校,學院的招生級別和學生的專業層次是非常有限的。在國內的兩年,語言關都難以打開,如何敢設想參加托福、雅思等考試留學北美,這不光是學生的心結,也是教師心中的痛楚。每節課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備課,去自我學習。以《曲式》為例,每講述一種曲式結構,腦子中都是晦澀的音樂術語詞匯,對一堂課英語表述的擔心已經遠遠大于課程本身。能夠使用鋼琴教學的《和聲》《曲式》《視唱練耳》等作曲技術課程還好些,尤其是國際教學計劃中要求開設的《音樂哲學教育》《音樂美學》等課程,授課教師難度非常大。

2.音樂教材的沿用性

ISEC項目為國內學生引進了大量科目繁多的北美高校原版英文教材。如《和聲學》使用的教材是“MUSIC IN THEORY AND PRACTICE”(Bruce Benward,Marilyn Saker);《視唱》使用的是“SIGHT SINGING COMPLETE”(Maureen A.car,Bruce Benward);《鋼琴》使用的是“PRACTICAL PIANO SKILLS”(William Starr,Constance Starr)。這些教材乍一翻開還是覺得無論從內容上還是課程編排上,和國內大學的中文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比如和聲學的理論知識較少,而鋼琴教材的體系又偏簡單等。原版教材的使用是一件非常好的國際化教學之路,但對教師來說其中的痛楚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辛勤的備課和查閱,仿佛教授的不是音樂專業,而是英語專業,而大多數學生只是草草翻翻,直到畢業也未曾仔細看過一個章節。雖然是基于一種國際化教育的實驗性改革,但是對于音樂專業能否走多遠,令人堪憂。

3.音樂理論課的展開

明辨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體現了國際化開放式教育和國內應試教育最大的不同。在音樂理論課的傳統教學中,仍以《曲式》為例,往往都是教師預先講授一個新曲式結構的理論知識,然后以代表作品作實例分析。而在對ISEC教育模式的改革中,就需要學生課下預習實例作品,課上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先從學生自己作的作業分析開始,教師以總結性的理論知識收尾。弊端顯現在,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被浪費,教師也沒有時間來詳細的指導譜面上每一個相關細節知識的含義。筆者不禁感悟到,好老師應知道如何引導學生在獲得對音樂作品的整體體驗與挖掘細部要素之間達到合理的平衡,那需要在領會作品音樂性的前提下積累卓越的教育技巧、對特定教學對象表現出敏感,以及保持授課的活躍、想象力的發揮和語言組織的得體。這使得我們未來的音樂理論課教學的改革之路異常艱難。

4.音樂技巧課的改革

在ISEC教學中,僅在本科教育的后兩年開設音樂專業技術課程,而前兩年以通識教育為主。對于學習音樂表演的學生,專業技術能力是生命。短短的兩年時間,音樂感悟力再強的學生,沒有了練習量上的積累,也很難有一個良好的水平。很多技巧課的老師都為此很費解,聲樂專業的學生還沒有達到歌劇選段演唱的程度就已經畢業,鋼琴專業的學生連一首快板樂章的奏鳴曲還沒有彈好就已經去實習了。這違背與國際化的教育理念。

綜上所述,希望我們倡導的ISEC項目的國際化教育理念是一個大的概念,而不是“霓虹跨日,曇花一現”的瞬間。正如笛卡爾在《談談方法》中提到的這樣一句話,“在睡著的時候,我們的想象雖然有時跟醒時一樣生動鮮明,甚至更加鮮明,我們的推理卻絕沒有醒時那么明確,那么完備,所以理性又指示我們:我們的思想不可能全都是真實的,因為我們并不是十分完滿的;真實的思想一定要到醒時的思想里去找,不能到夢里去找?!眥9}

——————————

注 釋:

{1}基礎通識課程如:大學學術英語寫作、口語、明辨性思維、計算機科學等;一般通識課程如:倫理學概論、當代電影藝術導論、中國書法賞析、國際關系學入門等。文科通用課程如:中國現代史、西方文明史、經典哲學、人類學導論等;音樂必修專業課程如:視唱練耳、曲式、音樂史、鋼琴、音樂文學鑒賞、管樂合奏、復調音樂基礎、音樂哲學教育、合唱指揮、聲樂、舞臺化妝、音樂美學、重唱等等。

{2}Dr.Jay Gonzalez(美籍),美國金門大學公共管理系系主任、教授。

{3}白峰衫,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教授。

{4}陳京,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EMI教學專家。

{5}張明生,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教授、EMI教學專家。

{6}劉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聘外籍專家,信息管理系系主任、副教授。

{7}教學大綱要求有九部分:課程描述(Unit description)、前期課程準備(Pre-requisite units and assumed knowledge)、學習成果(Learning outcomes)、課程分值分配(Weighting of final grade)、紀律考核(Policies)、參考教材(Texts and other recourses)、教學方法(Teaching methods)、學期計劃(Session Plan)、教案(Lesson Plan Templates)。

{8}在這里舉兩所大學為例來介紹一下國外大學的對接情況: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2013 年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價為全美最有價值大學本科排名第45名,全美綜合大學排名120名。本科生的平均分不低于70分(百分制),英語成績要求托福網考79分。本科生一學年消費估算,學費25336美元,在校食宿費21600美元,共計46936美元。歐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全美國家級百所大學之一,弗吉尼亞州最優秀公立大學之一,美國卡耐基大學分類中101所美國授予博士學位公立研究型大學之一。本科生的平均分不低于75分(百分制),英語成績要求托福網考79或雅思6.5分。本科生一學年消費估算,學費24800美元,食宿費10500美元,醫療保險1400美元,共計36700美元。

{9}笛卡爾.談談方法[M].商務印書館,2000.33.

參考文獻:

〔1〕蔡夢.普通高校專業音樂教育學科發展相關思考[J].人民音樂,2018(02):46-48.

〔2〕趙勝男,王欣.ISEC項目對本科教學改革的啟示——以課程大綱的設計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4):187-190.

〔3〕余少螢.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課程的反思與重構[J].音樂創作,2018(03):187-189.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ject of Music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DU Juan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 project is a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that follow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2010-2020 national education medium and long term development program. The major of music performance takes the lead in the pilot reform of some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in local ethn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ping to get mor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from music education experts.

Keywords: ISEC Project; College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National College

猜你喜歡
民族高校高校教育音樂教育
高腳競速運動引入民族類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