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產出型語言文化混合式教學單元設計

2020-09-02 06:47郝曉寧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混合式大學英語

摘要:基于文秋芳的“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依據自行構建的大學英語產出型語言文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操一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單元設計樣例,踐行了“輸出驅動—輸入促成—評價”的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師生共建的教學流程,發揮了教師引領、設計、支架及評價的中介作用,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實現學用一體。該教學設計理念旨在發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生態優勢,探索有效的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途徑。

關鍵詞:大學英語 產出型 混合式 教學單元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032-02

大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外語教育界廣泛關注的課題。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肩負著培養學生語言技能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雙重任務,應使學生通過語言學習實現英漢兩種語言及中西文化的積極互動,培養跨文化意識、情感與態度,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同時,建立國際視野,提升人文素養與思辨能力。本文基于文秋芳(2017)的“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簡稱 POA),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操一個大學英語文化教學單元的設計樣例,以探索有效的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途徑。

一、基于POA理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語言學習是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文秋芳提出的“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文秋芳,2014)是POA理論的雛形,主張在輸出驅動的前提下,教師需先有計劃、有步驟地為學生的輸出提供有針對性的輸入,以促成輸出任務的完成,最后對產出進行評價。POA的理論體系由教學理念、教學假設、教學流程三部分組成。這三者的關系是:教學理念起著指南針的作用,決定著教學假設、教學流程的方向和行動的目標;教學假設受到教學理念的制約,同時也是決定教學流程的理論依據,是教學流程檢驗的對象;教學流程既要充分體現教學理念和教學假設,也要作為實踐為檢驗教學假設的有效性提供實證依據(文秋芳,2018)。顯然POA教學流程涵蓋三個階段:驅動(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評價(assessing)。這三個階段都必須以教師為中介、以學生為中心,而教師的中介作用表現為引領(guide)、設計(design)、支架(scaffolding)、評價(assess)作用等。

基于POA教學理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構建了“大學英語產出型語言文化混合式教學模式”。它由四個環節組成,即“目標設定—任務設置—任務實施—任務評估與反思”。目標設定與任務設置由教師基于跨文化課程展開教學內容設計;任務實施指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展開的“發現”“對比”“分析”三個顯性跨文化技能的學習活動;評估與反思由師生共同完成,體現思辨、反省、探究、共情和體驗的跨文化教學原則(Byram,2014)。教學體現了四方面的混合: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課程的混合;課堂互動性面授與翻轉課堂教學的混合;教學設計、實踐和實施任務、展示演練的混合;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混合。

二、大學英語產出型語言文化的混合式教學單元設計——以《英語暢談中國文化》的Unit8 Chinese Crafts 為例

1.單元教學內容及設計思路

Unit 8 Chinese crafts的話題是中國藝術工藝。古往今來中外涌現出無數偉大的藝術家與民間手工藝人,創作出精美的藝術作品和手工藝品,成為世界文化瑰寶。中國的國畫、京劇、書法、剪紙、刺繡、木雕等傳統藝術和工藝與西洋的音樂、油畫、歌劇、雕塑等相映成趣,共同繪制成美不勝收的世界藝術畫卷。為了學貫中西,需要把外國藝術介紹到中國并把中國藝術傳播到世界各地。本單元主要包含中國結、景泰藍、皮影戲、京劇、剪紙、瓷器、水墨畫,及西方的油畫、歌劇等內容,讓學生通過慕課及網絡教學資源完成線上輸入學習,理解并運用,線下課堂用英語討論相關主題、做英漢互譯以輸出知識、展示表演,對比中西方手工藝差異。學生須先自主學習教師布置的課文、視頻及補充材料,習得詞匯表達、內化知識與概念,實踐漢英翻譯及寫作以完成輸入促成,再以小組為單位在課上用英語講解一種“Chinese craft”的制作方法及文化內涵以展現輸出驅動。教學單元評價是構成本課程整體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分測試與立體交叉評價兩類。前者通過微助教App測試學生對輸入知識的掌握情況,后者依據不同評價維度及權重分自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及師評交叉評價學生輸出展示成果,并用微助教App的互評功能核算且記錄成績。

2.單元教學組織安排(詳見表1)

三、結語

大學英語課堂作為培養跨文化能力的重要場所,必須通過設計、實施、評價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實現學生語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協同發展。傳統教學是“三教模式”,即教學的發生離不開“課本”“備課”與“課室”。但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們的教學生態已經從“三教模式”走向了“三大模式”,即“大資源”,保證個性化學習;“大數據”,實現精準教學;“大環境”,突破時空限制。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們必須發揮此種教學生態的優勢,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高效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

參考文獻:

[1]Byram,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4.

[2]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中國教育,2014(2):3-12.

[3]文秋芳.“產出導向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18(3):387-400.

[4]王志茹,陸小麗.英語暢談中國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劉健

[基金項目]內蒙古科技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Y2018010);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2019年度外語專項“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實踐研究”(NGHWZ201970)。

[作者簡介]郝曉寧,內蒙古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第二語言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混合式大學英語
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實用翻譯人才的培養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混合式”教學在《工程力學》課程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淺議“混合式”教學理念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
物聯網中MAC協議的研究
刑事一審程序“混合式”構建之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