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思政課的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培育研究

2020-09-02 06:47楊佩昀趙春麗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

楊佩昀 趙春麗

摘要:促進大學生抵制網絡低俗、弘揚網絡文明、促進高校網絡教育科學化發展和強化網絡意識形態建設是新時代賦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義。目前培養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面臨著網絡認知、網絡心理、網絡規范、網絡法律四方面的問題。為保持思想政治理論課科學化發展,應從創新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能力,豐富實踐活動三方面著手,進一步為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教育的開展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大學生 網絡文明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036-02

2019年6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61.2%,大學生的互聯網普及率為100%[1]。從統計報告可以看出,大學生已成為互聯網使用的主流群體,對網絡信息的獲取和使用十分頻繁。為了保證互聯網資源能夠被大學生有效健康地利用,就必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開展對大學生的網絡文明素養教育。

一、培育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的意義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提出:“緊緊抓住青少年階段的‘拔節孕穗期,理直氣壯開好思想政治理論課”[2]。培養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關系到大學生網絡責任意識的建立健全,關系到高校教育的科學化發展,關系到我國網絡意識形態的建設。

1.引導大學生建立健全網絡責任意識

在網絡時代,由于把關人弱化和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大量的網絡低俗信息層出不窮,如果沒有思想政治理論者的正確引導,大學生面對這些繁雜的網絡形態會迷失方向。久而久之,大學生一旦受到無節制的網絡道德行為影響,就必然會造成道德修養的流失和責任意識的淡化。因此,要有目的地培育大學生合理利用信息資源,提升對信息的辨識、使用和創新能力,積極地進行網絡文明素養培育。

2.促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3]。高校不僅要培養大學生堅定的網絡文明素養,更要培養大學生建設社會主義的真才實干。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網絡文明素養,理性看待網絡輿論,從而促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發展。

3.有助于強化網絡意識形態建設

從國家整體網絡意識形態來看,最直接影響國家網絡文明發展的是大學生群體。積極培育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有助于強化網絡意識形態建設,有助于推動國家網絡文明建設,有助于塑造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

二、當代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面臨的突出問題

網絡文明素養主要是指網絡認知素養、網絡心理素養、網絡規范素養、網絡安全素養四個方面[4]。大學生既是網絡高度認可的群體,也是最受網絡影響的群體。目前,大學生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下:

1.自我網絡認知意識較強,但思維意向存在偏差

當今,大學生的網絡使用集學習、生活、工作和娛樂為一體,具備較好的接受和學習能力,使大學生都具有相對較高的“網絡認知意識”。網絡虛擬世界不同于客觀現實世界的學習方式,大學生對網絡內容的選擇具有很大的自主權,具備較高的網絡認知能力。但是,管理能力較弱的大學生,有時會忘記原定的學習計劃,被網頁中彈出的信息吸引,中斷學習;或者對網絡文明素養思維意向存在偏差,不僅對高校培育網絡素養的課程只是表面接受,而且對于網絡中的負面現象也是一知半解。

2.彰顯良好的自我意識,但心理承受方面存在障礙

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大學生渴望快速融入網絡社會。面對包羅萬象的網絡形式,他們能自主選擇網絡資源,及時補充在學校課程學習中的缺漏,鉆研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等,充分彰顯了良好的自我意識。但是,部分大學生的生活全都圍繞網絡進行,認為網絡社會比現實社會更簡單,不敢直面生活,長時間地深陷網絡社會,心理承受能力嚴重缺乏,對現實世界產生畏懼、緊張、抑郁、自卑等情緒。大學生一旦對網絡世界也失去了新鮮感,就會產生性情孤僻、情感匱缺、情緒消沉等心理問題。

3.運用網絡能力水平高,但道德規范意識薄弱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把思想品德作為學生核心素養、納入學業質量標準”[5]。這對高校進一步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轉變網絡道德教育觀念,起到了宏觀指導與微觀引領作用。大學生的網絡應用和駕馭能力逐步提升,但部分大學生網絡道德規范意識不夠強,會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無意識地變成坑蒙拐騙、拜金主義、道德淪喪的人。當前,大學生網絡用語約束力弱化,導致了一部分大學生網絡道德規范意識薄弱,給相關監管部門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

4.網絡參與熱情高漲,但安全防范能力缺乏

伴隨越來越多的網絡新問題的出現,針對網絡文明的法律法規制定速度滯后。部分大學生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在網絡空間中隨意公開個人隱私,缺乏安全意識。有部分大學生在網絡“朋友圈”中隨意發布自己的定位、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或其他家庭信息。二是在網絡空間過度消費,缺乏信息甄別和抵御能力。大學生對不良網絡借貸平臺、電信詐騙等手段認知不足,導致陷入“高利貸”陷阱、造成財產損失等惡性事件的發生。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的具體路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正確引導大學生認識網絡、規范使用網絡、充分利用網絡,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上將在不改變原有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增加網絡文明素養的內容,使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成為培育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的主戰場。具體如下:其一,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應抓住網絡道德和網絡法律層面內容,針對個人信息隱私權、網絡信息傳播、網絡黑客等信息問題開展教學,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其二,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應抓住網絡認知層面內容,面對網絡時代歷史虛無主義對大學生的沖擊,強化大學生對我國歷史事件的認知,增強主動抵制錯誤思潮的能力,提升愛國主義情感。其三,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中,應抓住網絡心理層面內容,積極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培養大學生對于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其四,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中,應抓住網絡認知層面內容,在面對頹廢思想、色情暴力、反華反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面對“指導思想多元化”、消除“國家意識形態”的聲音時,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切實保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2.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網絡文明素養能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傳道者,首先,需要具備網絡信息認知能力?!敖處熗ㄟ^教學科研活動,將認識、理解、整合、批判媒介的基本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學生”[6]。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依據自身的學科背景,具有對已獲取的網絡信息進行甄別、提煉出有價值的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需要具備網絡技術運用能力。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網絡技術手段及時共享學習,創造合作平等的師生關系,為開展網絡文明素養培育創造良好的條件。再次需要具備網絡道德意識。教師應了解網絡空間的規范與準則,在網絡空間交流過程中遵循一定的網絡道德規范。能夠依照法律法規和依據主流意識形態處理網絡空間的關系,做出判斷。在網絡空間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自覺抵制網絡空間中負面信息的影響,增強社會主義責任感。最后需要具備網絡安全防范意識。動態掌握當前網絡中學生的安全防范情況,積極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增加他們的網絡文明素養。針對網絡上各種思潮的涌動,及時在課堂中糾正不良思想傾向,幫助大學生塑造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網絡文明實踐活動

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需要有豐富的實踐活動。高校擁有校內網絡、校園微信公眾號、校園微博和高校App等網絡資源,這些都可以為培育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提供平臺。第一,基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智能手機軟件技術,通過建立微信群、論壇等方式對甄別網絡信息或應用網絡技術知識進行交流,讓大學生親身參與,提高積極性,使思政課實現線下培育網絡文明素養。第二,搭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培育大學生網絡文明素養的網絡平臺。建立文明素養專題網站,弘揚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意識形態,推出精品力作。創新網站內容的發布形式,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吸引大學生的注意。第三,開展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要鼓勵大學生克服各種不良的網絡心理習慣。鼓勵采用微信、微博、QQ等網絡聊天工具進行溝通交流,消除大學生面對教師交流時的緊張情緒,主動向思政課教師敞開心扉,吐露心聲,傾訴煩惱,從而幫助大學生緩解焦慮的情緒、釋放壓力,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9-08-30)[2020-02-1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8/P020190830356787490958.ppd.

[2]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4]王昊.新形勢下大學生的網絡文明素養提升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139-143.

[5]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N].人民日報,2019-10-28.

[6]余越.參與式文化下高校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育,2015(24):64-65.

責任編輯:景辰

[基金項目]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思政專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網絡發聲與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研究”(19VSZ035)。

[作者簡介]楊佩昀,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絡政治與思想政治教育;趙春麗,北京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師,博士,研究方向:網絡政治與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生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