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六一詩話》中歐陽修的基本詩學思想

2020-09-02 06:47楊慧敏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歐陽修

摘要:詩話以筆記體開創了一種新的詩學批評文體,成為宋代重要的論詩形式,而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可謂開山之作,“筆記”這一形式和歐陽修的詩學觀點都對后世影響深遠。著眼于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圍繞內容上的“載事且真”、風格上的“閑遠古淡”、語言上的“意新語工,意理兼通”和詩人的修養上要“德才兼備”這四個方面來闡述歐陽修的基本詩學思想。

關鍵詞:歐陽修 六一詩話 詩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117-02

《六一詩話》雖為歐陽修致仕之后“退居汝陰,以資閑談”之作,但卻開了以筆記體的形式來專門論詩的先河,《溫公續詩話》《中山詩話》《后山詩話》《臨漢隱居詩話》等眾多北宋詩話都延續了這種形式。這種閑談式的詩學批評不是嚴肅的判斷,是作者在悠然心境下不被約束的真知灼見,因此“不能以此為不甚經意之作而輕率視之”,抽絲剝繭后不難看出歐陽修的基本詩學思想[1]。

一、載事且真

歐陽修曾先后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作為史官,他尊重事實,秉筆直書,因此在詩歌領域同樣要求言之有物,載事明道,并且情感真實,符合實際。在第九條中,記載了許洞出題,不許使用“山、水、風、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2]這類字,使得九僧詩人紛紛擱筆,九僧詩人生活范圍有限,多寫隱逸閑事和自然景色,與社會生活聯系較少,內容狹窄。對此,歐陽修主張革新,擺脫這種風氣,提倡擴大詩歌描寫范圍,要貼近日常生活。

歐陽修所推崇的自然風光并非九僧詩人那種與世隔絕、隱秘清幽的景象,更側重于一種在社會生活中的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比如在第五條當中梅堯臣的《河豚詩》,作于席間,生動絕妙;第十二條周樸的“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又有“曉來山鳥鬧,雨過杏花稀”,誠佳句也。又如第二十三條錢惟演的“日上故陵煙漠漠,春歸空苑水潺潺”和鄭工部的“水暖鳧鷖行哺子,溪深桃李臥開花”,清新自然且工整,不輸王維杜甫。第二十四條謝伯初的“自種黃花添野景,旋移高竹聽秋聲”“園林換葉梅初熟,池館無人燕學飛”之類,皆無愧于唐賢,這些佳句往往與唐詩相比,可見歐陽修對清新自然、情景交融的唐詩的喜愛。

歐陽修認為“言以載事而文以飾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見于后世”[3],即不僅要“言以載事”,還要做到“事信”,要內容要真實,即詩歌要反映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情況。第四條是歐陽修“以詩證史”的明證,有詩歌“賣花擔上看桃李,拍酒樓頭聽管弦”,其真實地描寫了當時士大夫忙于事務,無暇喝酒賞花的情狀,“皆兩京之實事也”。在第十三條中提到賈島的“竹籠拾山果,瓦瓶擔石泉”,還有姚合的“馬隨山鹿放,雞逐野禽棲”和“縣古槐根出,官清馬骨高”。歐陽修比較這三句詩的優劣,認為最后一句最為工也,我們也能從相似的詩歌內容中讀出山邑荒僻、官況蕭條的感覺,可見縣官的清苦。第二十四條記載了歐陽修與謝伯初交往的故事。當時歐陽修貶為夷陵縣令,次年謝伯初寫了一篇長詩以寬慰友人。在第二十五條中談到石夢德死后,似有鬼魂出沒,留一詩篇與舉子,僅從其中一聯來看,的確是石夢德的語言風格,歐陽修也表明自己的觀點,認為鬼仙吟詩事不足信。

詩文革新運動領導者們如梅堯臣、蘇舜欽等人,提倡詩歌要對廣泛的社會生活進行描寫,不斷擴展詩歌題材,如以器具、日常情感為詩,后學蘇軾、黃庭堅等更是無物不寫。他們的進步意義在于擴展了詩歌的表現內容,使得詩歌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更加世俗化、生活化[4]。

另外,詩歌的內容還要做到實際準確。在第二條中,李昉寫詩“奠玉五回朝上帝”,但歐陽修通過考證,認為“蓋執玉祭天者,實四也”。在第十九條中明確說道:“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王操的“袖中諫草朝天去”,歐陽修認為此句不合實際,因為臣子進諫必須用抄寫好的疏章而非草稿;談到張繼的“半夜鐘聲到客船”,歐陽修糾正道“三更不是打鐘時”;賈島的“焚卻坐禪身”,歐陽修理解為燒殺和尚,認為其不真實,其實這里是指禪師虔敬焚香直至圓寂。從這里我們也可看出歐陽修對文學真實的理解,其追求內容的真實而非藝術的真實。

二、閑遠古淡

歐陽修不滿西昆體浮艷的文風。在第八條中談到了西昆體,“蓋自楊、劉唱和,《西昆集》行,后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西昆體。由是唐賢諸詩集幾廢而不行?!蔽骼ンw形式上用典多對偶,崇尚華艷,內容上多歌功頌德。歐陽修不滿這種形式精美、內容空洞的作品,認為其脫離生活,缺乏真情,這與前面所述的歐陽修對詩歌內容的要求是一致的。

歐陽修對晚唐的九僧體也評價不高。因不滿西昆體浮艷的詩風,北宋初期九位僧人崇奉賈島、姚合一派,雖發揚雕琢苦吟精神,但仍格調不高,過于狹窄,在第二十二條中,歐陽修對此這樣評價:“非如前世號詩人者,區區于風云草木之類,為許洞所困者?!痹谒纬踉妷?,除了以上兩種詩體之外,還有“白樂天體”,白體在宋初詩壇影響極大,強調緣事而發,通俗易懂,但也出現了淺顯鄙俗、了無詩意的問題。歐陽修曾在《宛陵集》序中將詩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窮而后工”之作,反對白體的鄙俗,重視構思,提倡煉字。如在第五條中就談到梅堯臣“苦于吟詠”“構思極艱”;第八條中談到陳舍人對杜詩中“身輕一鳥”中已脫之字的探討;第十二條中說周樸喜雕琢多佳句,歐陽修對此都給予肯定。

針對詩壇上的“西昆體”“九僧體”“白體”詩歌的弊病,歐陽修在與梅堯臣論詩、評詩中多次闡明自己的觀點。在第五條中指出,“以閑遠古淡為意”,力矯西昆浮艷文風之弊,追求淡而不空、高遠又平淡的韻味。不僅如此,歐陽修所推崇的詩歌風格也是多樣的,并不限于某一種,主張超邁橫絕與深遠閑淡并舉。超邁橫絕以蘇舜欽、蘇舜元、石曼卿等為代表,而深遠閑淡則以梅堯臣、趙師名為代表。第十四條中就談到蘇舜欽與梅堯臣齊名一時,但風格不同,“子美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絕為奇”,蘇舜欽豪邁超脫,“有時肆顛狂”,如酒后狂放,筆勢壯闊,又“譬如千里馬,已發不可殺”;而“圣俞覃思精微,以深遠閑淡為意”,梅堯臣精雕細琢,以平淡為美,“有如妖韶女”,而近體詩如同食橄欖,初入嘴“苦難嘬”,但“真味俞久在”。最后歐陽修說道:“各極其長,雖善論者不能優劣也?!钡诙畻l中對蘇舜元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他“詩亦遒勁多佳句”,遺憾不能都看到。第二十五條中談到石曼卿,“以詩酒豪放自得,其氣貌偉然,詩格奇峭”;第二十七條稱趙師民“以醇儒碩學,名重當時”,做人樸實穩重,沉默寡言,但在文章中卻“詩思尤精”,精妙細微,以趙師名的兩句詩為代表,認為前人不能到也。

在《六一詩話》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歐陽修的史家精神,更能看到歐陽修作為史學家的寬容和遠見。在第二十二條中他提出西昆體“多用故事”“語僻難曉”,是學者之鄙。西昆體以李商隱為宗,李商隱文風典雅,內容晦澀,而西昆體的代表詩人多是朝中大臣,知識修養很高。從這里就可看出歐陽修并沒有對西昆體全盤否定,用典與否不是文章好壞的關鍵,重點在于用典是否得當,是否使詩歌圓融通順??梢姎W陽修并不排斥反對孟郊、賈島一派的“苦吟”,反對的是效仿者如九僧一派之流遠離生活、境界狹小的詩歌。而在批評白體時更側重于“俗”,反對直白淺露,強調煉字煉句,意在追求自然而又不費雕琢的風格。

三、意新語工,意理兼通

首先就表現在對“白體”的錘煉上。白樂天體在宋初影響極大,以第一條中談到的李昉為例,不僅在詩歌上仿效,在生活中還效仿白居易“枕書眠”;第八條中“以醇儒古學見稱”的陳舍人,他的詩同樣“多類白樂天”。第三條中也提到仁宗皇帝當朝時,一些達官顯貴喜愛“白樂天體”,因此“其語多得于容易”。但“平易”與“容易”并不相同,前者是指詩歌語言樸實真切,明白曉暢,而后者則指語言淺俗,了無詩味。歐陽修借梅堯臣之口闡明了這一觀點,在第十六條中就說道:“詩句義理雖通,語涉淺俗而可笑者,亦其病也?!崩纭胺势拮印?,過于淺顯“患肝腎風”這樣的話。第十八條又談到了用俗語作詩的問題,時代更迭,唐人習慣用語,以“生”為語助,如“作麼生”“何似生”“末厥”也是當時用語,造成了當今理解的困難,這也是歐陽修不贊同的。

強調“語工”。在第十三條中有:“圣俞嘗語余曰:‘詩家雖率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未所道者,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边@里要求詩歌內容上新穎獨到,題材廣泛。在第二十八條中就講到韓愈用韻“不拘常格”“俞險俞奇”。此外還要求做到“語工”,即對仗工整,注意煉字煉句。要能有雖景在目前,但卻意在言外的韻味。如“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時空交融,畫面感極強;又若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賈島“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舟車勞頓,羈旅愁思,躍然紙上。

四、德才兼備

歐陽修還談論了詩人的個人修養問題。在第二十二條中評論西昆體詩人“雄文博學,筆力有余,故無施而不可”。如前所述,可見他歐陽修并未全盤否定西昆體詩人,而是強調詩人要有深厚的學識。再以“紫衣僧”為例可看出歐陽修對詩人德行的關注。唐末五代,僧禪已經開始由山林走向城市,因為有“紫衣”的誘惑,僧徒們積極奔走權門,逢迎官僚,廣交士大夫,爭取他們的敬仰,通過他們的引領,以獲得進身之階。這些追逐紫衣的名利僧,就成了披著袈裟的俗人,脫離了僧人的本色。歐陽修在第七條中雖然說贊寧“頗讀儒書,博覽強記”,但是在這條的最后一句借鄭谷詩闡明了態度“愛僧不愛紫衣僧”。另外,在《歸田錄》中記載有相國寺和尚贊寧的口辯:“太祖皇帝初幸相國寺,至佛像前燒香,問:‘當拜與不拜?僧錄贊寧奏曰:‘不拜。問其何故,對曰:‘見在佛不拜過去佛?!庇糜悬c油滑的回答順應了皇上的意思,歐陽修雖未直言,但能感受到其對這種追名逐利之人的排斥和諷刺[5]。

參考文獻:

[1]郭紹虞.復旦百年經典文庫宋詩話考[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2]歐陽修,司馬光.六一詩話·溫公續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2014.

[3]王守國,衛紹生.“文章太守”的文論架構:歐陽修文論的淵源、成就及影響[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38(1):30.

[4]孫歡.宋初三詩話詩學理論批評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9:13.

[5]馮程程.論《六一詩話》[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1:11.

責任編輯:趙慧敏

[作者簡介]楊慧敏,黑龍江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藝學。

猜你喜歡
歐陽修
修史就要長話短說
歐陽修拜師
快樂的“長工”
來自歐陽修的嘲諷
班門弄斧 唇亡齒寒
再見,小鳥
沒有進過學堂的文豪
勤奮的歐陽修
歐陽修《試筆·學書為樂》
歐陽修續詩“羞”文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