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和探索

2020-09-02 06:47張利華朱寧明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張利華 朱寧明

摘要:當今社會,新媒介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生活、工作變得越來越高效、直觀、快捷、方便。新媒介的出現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方式。如何順應時代潮流和教育需求,不斷補齊新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短板,不斷填補新媒介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漏洞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新媒介應運不足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對新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路徑進行探討,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效果和綜合性作用。

關鍵詞:新媒介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131-02

新媒介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方式,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顛覆式的改變。由于傳統教育滯后于社會發展,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運用好新媒介這種手段,不斷創新教育方式,以獲得更大生命力,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新媒介的特征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制約因素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介一是可以“一對多”或“多對多”地傳播,可以實現多網點互動,做到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每個人都能借助手機、平板、電腦等成為新媒介的主體;二是信息不受時間、空間、地域等因素制約,實時性和同步性強,信息可隨時進行交互式傳播;三是新媒介具有開放性的特征,用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在新媒介平臺中傳播信息,為網民提供了平等的信息知悉權。

然而,新媒介的出現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比如復雜多變的網絡環境、信息幾何級的擴散傳播以及信息真實性的不確定性,各類價值觀的沖擊、新媒介運用中的道德缺失、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知識結構體系更新慢等因素,都成為新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運用中的制約因素。

二、新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對新媒介平臺的應用不足

當前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在沿用傳統的理論說教模式,生硬地向學生灌輸著生澀的理論知識,這種教育方式已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對于在校的“90后”“00后”大學生來說,微博、微信、各種短視頻、聲情并茂的多媒體是他們能普遍認同的接受知識的渠道。據官方統計,某短視頻平臺日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4億,這也是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紛紛加入其中的原因。2018年10月清華大學官方抖音號上線,第一條視頻發布后就收獲了37萬粉絲,可見新媒體影響力之大。但是顯然很多高校在這方面反應是滯后的。

2.對信息的傳播主體缺乏有效的約束

新媒介環境下,人人都是信息傳播的主體,可以隨時隨地與他人進行信息分享或互動性表達,因為發布主體的受教育程度、品德素養、價值觀念參差不齊,這就預示著這些主體發布的信息質量不一定有保障,有的甚至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背道而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比如無節制地曬豪宅、豪車的庸俗拜金主義,低俗媚俗行為,都對大學生產生較大沖擊。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對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甄別篩選,那么大學生受到的教育指向是混亂的,甚至會出現價值觀的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學會如何運用新媒介這一平臺,更重要的是要實時引導學生,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領校園輿論導向、凝聚思想共識、豐富校園文化、開闊師生視野、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功能。

3.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新媒體的結合不夠

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上,教師仍然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用傳統方式進行枯燥的理論傳授。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新媒體的結合不夠,還體現在有些老師認為運用新媒體就是把照本宣科改成照課件念授,純文字的PPT就是把課本轉移到了多媒體上,內容其實換湯不換藥,學生不僅對這些內容提不起興趣,還會產生厭惡感。思想政治教育課普遍不能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材施教,并為其制訂具有時代性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方案,不利于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生的課堂內容。

三、新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的路徑探索

1.利用新媒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等的廣泛應用,加速了“快閱讀”時代的到來,也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微媒介的互動性更強、參與度更高,為廣大師生提供了更豐富的素材、更便捷的信息獲取體驗。同時,在新媒介環境下,教師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質量。借助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攜式的教學設備,以及交互式、移動化的交流,能夠隨時隨地互動,實現了思想政治理論的直觀化與交互化。每個學生都可以是“麥克風”,避免了老師“一言堂”,有力地促進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這種流暢互動的教學方式使高校思想政治課真正成為平等參與的課堂,學生都可自由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教師也能真正了解學生所思所想。

快節奏的生活使學生對長篇大論的教條式教育方式失去耐心,新媒介給為思想政治教學開辟了新的途徑。比如微課這種快餐式的教育方法,更受大學生的歡迎。其以短平快的節奏和短小精悍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接受度也更高。微課的靈活性、便捷性使得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接受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把學習重點內容拍成圖文并茂的10—15分鐘的微課,學生可在課余時間重溫不會的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微課”的點擊量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上課時教師再進行重點講解。這樣做不僅促進了師生的互動,而且使課堂教育更加立體化。

2.引導大學生在新媒介環境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更好地做好新形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發揮新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這就要求教育者對每次思政課堂的策劃、內容的甄別要有準確的把握,樹立正確的新媒介道德觀,增強對各種媒介所傳播信息的分辨力、敏銳性和批判解讀能力,從眾多信息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能更加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就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多邀請傳播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到高校開展學術報告會,講解新媒介運作的相關內容;另一方面要鼓勵教師“走出去”,多同其他高校教師進行交流,學習借鑒其他學校開展新媒介環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經驗。

3.不斷提升思政隊伍專業素質,強化新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學校學工部、社科部等部門應著力提升思政工作隊伍的專業能力,做好課堂策劃,堅持正面發聲、及時發聲,深入挖掘信息中的生動故事和先進典型,做好課堂定制、事件追蹤,用精致、精細、精心的課堂策劃,提升學生的聽課興趣,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貼近學生生活、工作實際,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張力。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宣講內容,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利用好現有的短視頻直播等手段,通過導入課程內容,實現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書里書外共同發力,構建起立體化、多視角、全方位的教學框架,推動課程育人的品牌建設,著力打造一批教師精心策劃、學生喜聞樂見、教學效果顯著的微媒介精品文化課程,以公開課的形式,吸引師生更廣泛地參與其中。

4.利用新媒介加強思想政治實踐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課堂教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付諸實踐,做到知行統一。通過思想政治實踐教育還可以加深對各種理論知識的理解,要充分利用新媒介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需要借助各種新媒體,如從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的熱門話題為切入點,組織學生對這些事件中反映出來的價值觀問題進行探討,教師再進行正確引導。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認同,抵御不良價值觀的侵蝕;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興趣和參與感,學會從更多的角度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實踐教育,學生能夠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自身的問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魏茂琳,谷生然.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新媒介素養培育路徑探究[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2020(1):64.

[2]孫建華.探究新媒介發展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J].高等教育在線,2019(7):127.

[3]張霞,喬維新,李曉峰.關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7(21):50-51.

[4]郭紅梅.新媒介在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

[5]程渺然.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轉變[J].新媒體思政,2019(16):72.

[6]楊爍.高校宣傳工作中微媒介的運用實踐與探索[J].中國多媒體及網絡教學學報,2020(3):114.

[7]趙埕萱.論互聯網媒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J].成才之路,2017(24).

責任編輯:張蕊

[作者簡介]張利華,新疆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朱寧明,新疆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就業指導,公共管理。

猜你喜歡
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淺析傳統媒介與新媒介的協調發展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論國產青春片的青春消費與懷舊敘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