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視域中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研究

2020-09-02 06:47康燕梅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理想信念立德樹人實效性

摘要: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事關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為了使得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理念更好地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與育人目標精準契合,對立德樹人視域中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不斷深化對立德樹人理念的理解,探索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提升路徑。

關鍵詞:立德樹人 理想信念 大學生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149-0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先后做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青年正處于理想信念的培育期和成長期,堅定理想信念,對大學生的個人成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更對大學生做合格黨員有重要的導向意義。因此,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提高黨員素質、增強黨性修養的基礎,是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

一、立德樹人理念的歷史內涵

立德樹人思想理念內在含義包括“立德”和“樹人”兩個方面。關于“立德”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晉范宣子在與魯叔孫豹探討關于“死而不朽”為何者的問題時,認為“不朽”就是他的祖先作為世代貴族,自虞至周家世顯赫,香火不絕。而叔孫豹則將其定義為“世祿”而非“不朽”。而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薄傲⒌隆笔菑娬{個體通過養成高尚的人格品德修養從道德節操方面影響后人;“立功”是在事業功績的方面,強調將為國為民建功立業作為人生價值,從而為社會做出貢獻;“立言”是在思想言論方面,強調通過著書立說,給后世留下灼見真知。這三者能成為超越生命實體的價值追求,是因為其作為崇高的人生價值,不會因生命的終結而朽滅。按照重要性的先后順序來看,“立德”是先于“立功”和“立言”的,立德是修身之根本,價值之基石,立功、立言統一于立德,并從不同方面反映道德的要求,人在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之前必須梳理崇高的道德理想。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贝呵飼r期的《管子·權修》便是“樹人”一詞的最早出處,管仲通過對“樹谷”“樹木”和“樹人”的對照和類比,明確了關于“樹人”的長期意義和重要意義。對于“樹人”的思想,管仲在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以“禮義廉恥”為核心的教育內容,繼承并發展了道德教育的優良傳統,形成了獨特而有價值的德育文化。

二、立德樹人理念與理想信念教育的相互關系

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和關鍵環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由德切入,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高校在育人過程中,在二者的價值向度、理論內涵和方向目標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性,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手段,而立德樹人是目標和歸宿,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具體措施中,有利于創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開創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德”是人的立身之本,立德樹人重在強調“德”對于人的重要性,因此應以德性立人、以德性樹人。德性包含多個層面的內涵,一個人通過理想信念、道德能力、道德品質、價值取向等共同顯示出來的思想政治修養,就是德行的表現。教育引導和實踐養成是高校進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項特有活動,是由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從政治、法治、文化、道德等方面,通過對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受教育者進行教育實現的,這能夠促使高校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信念。這與立德樹人所立之“德”的深刻內涵之間有較大的重疊,即堅定的理想信念是被立德樹人所立之“德”所包含在內的,同時,培養有“大德”之人就是高校進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是二者共同涉及的教育內容。

作為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的產物,在不同的社會形態、歷史時期和時代階段上,“德”的內涵迥然不同。如:以維護氏族內部的秩序為主流道德的原始社會時期,提倡自由平等、團結互助等品德,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道德類型;以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為核心的奴隸社會,提倡唯利是圖、等級尊卑,這是人類社會首次由對立體系所組成的道德;封建社會時期是封建地主階級占統治地位的道德,通過借助宗法禮教使道德的調節功能進一步強化;崇尚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的個人主義的資本主義社會道德,是與無產階級相對立的道德體系。在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以集體主義為道德原則,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訴求的社會主義道德,即立德樹人所立之“德”。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關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學生自覺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三、理想信念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性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校要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因而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奮斗的有用人才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終目標和歸宿。時代在進步,社會在變化,這就要求高校的育人理念也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整體素養,培育走在時代前列的時代新人。這既是國家對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格外關注的體現,又是高校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實現“中國夢”關鍵性的彰顯,也顯示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意。只有以立德樹人為立身之本,將立德樹人作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標,才能在實現教育強國目標中把握我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確前進方向。

理想信念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精神活動和精神現象。崇高而遠大的理想信念能夠有效彌補物質動力存在的相應不足,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精神動力,而且能在特定環境下對事物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在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中存在不穩定的、零散的、感性的思想因素,堅定的理想信念能夠強有效整合這類思想因素,從而形成理性的、系統的、持久的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因素,并進行良性互動,進而強有力地激發出他們戰勝各種困難的精神動力,激勵著他們在共同創造中華民族新的偉業過程中朝著既定的目標持續砥礪奮進。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有著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強烈愿望,他們是高校學生中向黨組織積極靠攏的先進分子,在價值取向上必須與中國共產黨所提倡的價值觀念保持高度一致。當前社會上存在以“多元價值”來否定我們堅持的“一元價值”的誤導問題,部分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夠堅定的問題依然存在,這反映在價值取向上,部分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思想認識上與我國所提倡的主流價值觀存在明顯的偏差。因此,理想信念在價值取向上理應成為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指引,理應成為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實現社會價值統一的航標,從而激勵他們在向著崇高遠大理想不斷前進中,為改變自身命運和祖國命運而矢志奮斗。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在思想和行為上所表現出的與我國的社會目標相一致的共同傾向性,是受理想信念所產生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所影響的。因此,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對培養大學生為實現自身成長成才和祖國繁榮昌盛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有效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一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高校作為肩負著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時代使命的主要對象,其自身黨建工作的基礎是否扎實,不僅事關黨的有生力量發展的基礎是否牢靠,事關黨的后備軍的培養,還事關黨的肌體是否保存旺盛生命力和健康新鮮血液的供給。加強高校黨的建設,做好在青年教師和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培養造就一大批既有馬克思主義信仰又有現代化科學文化知識的共產主義先鋒戰士,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學校黨委要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發展黨員總要求,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持續做好發展黨員工作。通過編制《黨員成長手冊》,創新黨員培育過程,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品德修養、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方面下功夫,真正讓“組織育人”成為學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

學校在立德樹人過程中,要立足思想引領,將廣大青年學生吸引在黨組織周圍,通過組織育人,讓發展黨員工作成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學院要在黨支部的科學設置、黨組織的自身建設、黨組織活動的創新等方面多花時間研究,投入精力解決,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積極研究探索黨支部建在社團、公寓、宿舍以及研究團隊,做到哪里有學生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學院黨委要注重引導廣大教師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自覺做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通過堅持學術規范和學術自由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將思政培養和專業培養有機融合,圍繞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學科研訓練有機融合,既努力提高學生理論修養和集體情懷,也加強學生科研和實際動手能力的提升。

五、結語

新時代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賦予了新的內涵,高校只有將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才能真正承擔起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當代青年大學生正趕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時代,肩負強國使命,要胸懷遠大理想、堅定理想信念,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用青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書寫無愧于時代和歷史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三)[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黎鳳翔.管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3]陳勇,陳蕾,陳旻.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4).

[4]劉洪波.內涵式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取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6(5).

責任編輯:趙慧敏

[作者簡介]康燕梅,山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發展研究。

猜你喜歡
理想信念立德樹人實效性
“主講主問主評”工作法:提升黨課教育吸引力實效性
走進東山學校,尋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利用微視頻提高小學美術教學實效性的實踐與研究
詮釋理想信念的寫作追求
用對黨忠誠詮釋理想信念堅定
為革命視死如歸的紅色家庭(二)
精梳巧練 理性分析——提升小學數學復習課實效性的教學策略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