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社區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困境與優化策略

2020-09-02 06:47喻蕾涵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城市社區協同治理

喻蕾涵

摘要:城市社區治理離不開政黨組織、自治組織、市場組織、社會組織等多元治理主體的共同參與。但是,治理主體的多元化導致在推動城市社區民主化治理的同時,治理過程中不同治理主體間也存在著共識缺失、權責劃分不清、溝通機制不暢、治理動力不足等困境,使多元治理主體難以發揮協同效應。整合不同治理主體間的優勢,從凝聚多元主體共識、明確治理主體權責、規范參與主體行為、激發多元主體動力等方面綜合施策,能夠有效遏制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中產生的問題,推進城市社區的協同治理。

關鍵詞:城市社區 治理主體多元化 協同治理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254-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城市社區作為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治理成效如何對整個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當前,城市社區基本形成了政黨組織、自治組織、市場組織、社會組織等多元治理主體共同參與治理的格局。但是,如何發揮多元治理主體在治理過程中的優勢,規避可能出現的問題,尚缺乏更為深入的探討與研究。因此,在城市社區治理的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解決多元治理主體在參與社區治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怎樣推進不同治理主體間的協同仍然有待展開進一步研究。

一、城市社區多元治理主體構成及其功能

在當前的城市社區治理中,治理主體多元化已經成為社區治理的一個現實情況。由于地域和經濟發展的差異,不同城市社區治理主體的構成及主體屬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社區治理中的功能、角色與地位等也各不相同。理清這些問題對推動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社區具有重要意義。

(一)城市社區多元治理主體構成

隨著城鎮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城市社區打破了既往以單位制為主體的結構形式,社區治理主體日益多元,逐漸從以社區黨支部和居民委員會為主要治理主體的二元結構向多元治理主體共同參與過渡。通過文獻梳理及實地考察發現,目前我國社區治理的主體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1.政黨組織

城市社區治理中,政黨組織主要指社區黨總支、黨支部等基層黨組織,而主要參與社區治理的是“兩委”之一的社區共產黨員支部委員會。

2.自治組織也為社區治理的主體之一

主要指包括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等在內的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其中,居民委員會作為“兩委”之一,是參與社區治理的主要自治組織。

3.市場組織也逐漸由社區治理的邊緣群體轉變為重要主體

市場組織在進行市場化運作、經營利潤的同時,也需要履行為社區提供相關服務的職責。其中,最典型的為物業公司。

4.處于上升發展時期的社會組織也成為社區治理的新興力量

社會組織為除政黨組織以外具有非營利性和公益性的組織,多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或自愿提供服務參與社區治理,包括正式注冊的社會組織和備案類的社區社會組織。

(二)城市社區多元治理主體的主要功能

為全力打造多元治理格局,政黨統籌領導、居民自我治理、市場協助運作、社會廣泛參與,各治理主體根據其性質特點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構成各自具有鮮明性和代表性的主要功能。

1.政黨組織主要發揮統籌規劃的功能

在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中,作為領導核心的政黨組織主要負責構建頂層政策設計和制定統一制度安排,并對各主體的工作進行監督。

2.自治組織主要發揮居民自治的功能

自治組織具有較強的組織自治性,通過規范社區居民行為、處理社區具體事務、廣泛凝聚社區群眾、鏈接合作其他組織等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主參與社區治理。

3.市場組織主要發揮配置資源的功能

市場組織基于市場原則運作,運用市場手段為社區引入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優化社區的資源配置。

4.社會組織主要發揮專業服務的功能

社會工作機構等社區中介組織或非營利組織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為社區鏈接資源、提供專業服務;社區興趣小組、志愿者團體等社區社會組織通過組織社區活動、發起志愿服務等增強社區活力、提高社區質量。社會組織能滿足社區及社區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促進社區治理專業化和創新化,以參與和支持社區建設,優化社區治理。

二、城市社區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的主要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單位制的迅速解體,我國城市社區治理已基本完成從單一權力主體向多元治理主體的轉變,并初步形成多方參與、合作協調的多元治理格局。但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仍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共識缺失

我國的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主要是由國家政策推動和政府主導實現的。相比于自下而上的變革,這種自上而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基層的認同和支持。

因此,在參與社區治理中,多元主體對社區的合作治理和整體發展缺少共識,其具體表現為:一是各治理主體對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重視程度不同。比如,目前普遍為政黨組織對社區多元治理較為重視,而大多市場組織僅將社區多元治理作為自身經營利潤的途徑。二是存在只在形式上對社區治理主體進行調整,各治理主體的工作內容和方式卻未改變,沒有完全融入社區多元治理的現象,某些治理主體仍有形式化參與思想。三是各治理主體未認識到彼此之間存在相互依賴的利益,缺少協調合作和集體行動。由此可見,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共識缺失嚴重制約著社區多元治理的進一步發展,使多元主體治理社區難以深入實行,從而阻礙了社區治理模式實現徹底轉變。另外,共識缺失還容易成為各治理主體在參與社區治理過程中產生矛盾和分歧的根源。

(四)通過情感與利益激活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動力

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動力是社區多元治理穩健發展的基礎,因此需要著力解決各治理主體積極性欠缺的問題,通過情感與利益激活治理主體的持續性動力。對于政黨組織,應該健全社區治理的考核機制,使社區治理成果與政黨組織及其成員的評獎評優、職位晉升相關。對于自治組織,應主要通過社區幫扶、文娛活動及居民大會等解決居民困難、滿足居民所需、增強居民聯系,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對于市場組織,一方面,可以通過物質獎勵、政府補助、稅收減免等方式鼓勵市場組織為有需要的社區適當提供公益服務;另一方面,應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社區物業費收取和繳納標準及物業服務規范,并請第三方組織對社區物業及居民進行客觀評估和矛盾調解,避免物業公司亂收費、社區居民不繳費的現象發生,保證市場組織的合理利益。對于社會組織,則可以通過政黨組織等權威組織向社區介紹和引進社會組織,以增加社會組織的群眾基礎及居民認可度。同時,大力推動政府向有基礎、有能力的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并給予社會組織適當的優惠政策和幫扶政策。另外,政府可以以減免稅收的方式鼓勵社會大眾向社會組織捐獻資金,并支持社會組織從事經營性活動,以增加社會組織的資金來源和資金存儲。

參考文獻:

[1]劉澤文,袁敏,宮瑞珺.“村改居”社區:協同治理困境及路徑選擇[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0):89-93.

[2]葉國兵.基層社會協同治理機制的完善:以南昌禁燃禁放治理為例[J].江西社會科學,2019(5):220-226+56.

[3]姜振華.社區協同治理視野中的“三社聯動”,生成路徑與互構性關系:基于北京市將臺地區的探索[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73-82.

[4]熊光清,熊健坤.多中心協同治理模式:一種具備操作性的治理方案[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3):145-152.

[5]黃伶俐.新加坡社區社會組織:政府主導與社區自治[J].中國民政,2018(24):16-18.

[6]張立榮,朱天義.農村基層協同治理的需求匹配精準性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8(6):49-52.

[7]李果,于偉.社區治理中的非正式制度因素研究[J].前沿,2008(7):139-141.

[8]魏娜.城市社區建設與社區自治組織的發展[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3(1):69-74.

責任編輯:趙慧敏

猜你喜歡
城市社區協同治理
協同治理視域下政社合作機制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論下的京津冀環境污染協同治理研究
協同治理:我國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理論參照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社區治理的創新
城市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城市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高職學生志愿服務城市社區常態化機制實證研究
關于寧夏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的調查
我國城市社區服務存在的問題與改進
科學構建我國城市社區組織協同治理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