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2020-09-10 15:54孫衛芳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47期
關鍵詞:民族意識文化傳承德育教育

孫衛芳

摘要:我們都知道德育教育在教育地位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學語文時就要將這種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在教師注重對學生語文成績提高之外,也要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這不光是小學的品德教育老師的所需要去考慮的問題,也是語文老師該去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德育教育“最高級”的表現就是愛國思想的體現。在小學時期就要把這種愛國思想滲透到學生的潛意識中去。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然后上升到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對于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肯定自己的價值。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愛國思想;民族意識;積極樂觀;文化傳承

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多注重語文課文上的提及道德教育的部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來對學生進行道德培養和道德教育,這樣才能達到教師“傳道、授業和解惑”的初衷。多提及一些語文課文中積極正面的人物,也可以是為了國家大義而犧牲的英雄?;蛘呤菫榱髓T造大國而犧牲的大國工匠的形象。來為學生建立起一個能夠學習的榜樣。從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之外學到更高價值思想層面的東西。

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多選用一些有著提倡愛國主義精神的文章,讓學生在課上多多的進行閱讀。將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進行結合,再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比如說:在讀完一篇愛國主義精神的文章之后,引導學生去思考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將這種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出來的?如果我們作為主人公該如何去愛國?能不能更好地去把這種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出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由此來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

例如,在教授《紙的發明》這篇課文時,我們都知道“紙”作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和傳承意義。讓學生了解“紙”是如何發明和創造出來。在最初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是如何用僅有的工具制造出來“紙”的。更要在學習過程中向學生提及蔡倫造紙這個知識點讓學生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也要增進自身的修養需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還必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和修養才能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的培養。

二、激發民族自豪心里

“民族自豪感”也是愛國主義的一種體現。是對國家的一種肯定,語文教師要在平時上課時,就把這種民族自豪心理多教授學生。多給學生舉一些我國強大的科技成果和強大的文化影響力來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心里。讓學生對于本國的國際影響力多一些認可和肯定。對于新一代的青少年來說,本身民族自豪感就非常強。所以可以在潛移默化當中,將這種民族自豪感教授給學生,深入到學生心中。也可以在教授課文時,比如說教授一篇時代久遠的文章:就可以將這個文章的背景,這時國家時代背景,社會背景統統給學生講述一遍,讓學生對于這篇文章產生一個宏觀的印象。

例如,在教授《宇宙的另一邊》,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多給學生講一些我國在航天事業的成就。然后讓學生回家自主搜索,這種航天知識可以對“神州號”和“嫦娥探月”這類型的飛天計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后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心。也可以在課上多準備一些我國在航天事業的成就的視頻,或者是圖片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觀看。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類似的也可以準備一些航海方面的視頻或者是圖片,讓學生進行一個全方位的了解。來讓學生對于我國的大國形象。增加更深刻的認知。

三、塑造積極樂觀心態

若是對于我們近些年的事件在歷史長河上確實有些屈辱和不堪。但是這并不代表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的悠久歷史就因此而被否定。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對于國家報以肯定和期待。從而教導學生要塑造積極樂觀的心態。雖然我們現在國家還不是足夠的發達,但是要想躋身于發達國家這也是指日可待的。教師也可以多給學生看一些,我們國家這些年發展比較好的事業。增強學生對于國家的信心。然后教導學生要向“周恩來”前輩那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例如,教師在教授《趙州橋》這篇課文時就可以根據趙州橋的發展歷史和古代工匠們的心血對古代所有的橋進行一個總結和概括。然后在上課時運用多媒體放出橋的圖片讓學生多多的去了解一些,我們古代時在橋這方面的發明和創造。積極地為學生樹立樂觀心態,也為學生以后成為大國工匠,建立了一定的自信心。學習這篇課文時也可以結合現代的橋,進行對比和思考,讓學生來進行選擇??纯词欠裎覀儸F在的橋有所進步。然后培養學生對于建筑行業的喜愛。成年之后就可以為祖國發光發熱。

四、做好文化傳承

我們國家有很多優秀的歷史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進行繼承。但是這同時也需要大量的教師去做好文化傳承。更多的文化傳承的重擔是落在了語文教師身上,尤其是小學的語文教師。更是需要打好基礎。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要對自己國家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師也需要具備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品行,來為學生做好一個合格的引路人。

例如,在教授《荷花》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提及一些課外知識,比如說在古時候荷花都用來比作文人。荷花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的形象。教師就可以舉例一些古代時候高潔的文人雅士的形象,來為學生作出講解。在為學生普及課外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對于這些文人雅士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普及了文學知識之外,學生對于了解這些文人雅士做了很好的解答。古代花中有四君子——梅蘭竹菊。所以在講授完荷花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就可以將這些文學知識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外進行了解,豐富自己的精神知識庫從而為了寫作提供素材。

從小就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讓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對愛國有了清楚的認知。并且小學教師要對這種行為加以正確方向的引導,讓學生在為愛國思想上。進行一些真正意義上的行動。也可以引導學生向先賢們學習。但是在小學時期更重要的任務是進行學習。所以語文教師要一邊兼顧好學生的課內知識講解。也要注重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培養。多為學生講授一些歷史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可以讓學生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這種傳承這也需要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來為傳承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楊聰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5)

[2]戴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

常州市卜弋小學

猜你喜歡
民族意識文化傳承德育教育
論當前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日益強烈對我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影響
中華民族追逐“復興之路”的歷史足跡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論老舍文學創作中民族意識的多重性表現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