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背景下惠安非遺惠女服飾課堂傳承的有效教學方式與策略

2020-09-10 07:22王瑋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0年42期
關鍵詞:核心素養

摘要:惠女服飾于2006年收錄至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第一批列入非遺的物質文化遺產。本文通過探索課堂教學中傳承惠安非遺惠女服飾的有效策略,實現惠安非遺惠女服飾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從而讓學生近距離的接觸非遺文化,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培育,助力惠安本土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惠安非遺惠女服飾;非遺進課堂

“核心素養”于2014年政府指導文件《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涉及學生學習、生活、人生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方方面面,主要包含三大板塊六個指標,凝練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核心素養的提出為中小學教育培養目標的進一步明確提供了新方向。

惠安女服飾作為首批收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項目之一,受到了大量民俗文化研究者的關注與傳統音樂文化愛好者的研究?!盎莅卜沁z惠女服飾”(簡稱惠女服飾)是指聚居在福建泉州地區惠安縣東部沿海的惠安女性群體的地域服飾及其相關服飾文化的總稱?;菖椨?006年收錄至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第一批列入非遺的物質文化遺產?;莅才辈皇撬谢莅矉D女,而是指生活勞作在惠安東部沿海地區的崇武、霞、涂寨、東嶺、東橋、凈峰、小岞七個鄉鎮的廣大農村婦女?;菖椧云G麗而不失古樸的韻味散發著濃郁的地域氣息,不論是發型、頭飾、服飾的色彩款式,布料材質等各方面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審美意義以及民俗文化傳承價值。

一、中小學課堂中結合惠安非遺惠女服內容的重要意義

1、助力惠女服飾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006年惠安女服飾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但在現代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下,惠安女服飾的傳承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菖椀膫鞒信c發展是值得所有惠安人、中國人關注的問題。隨著時間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大眾的信息來源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以前,這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個極大的沖擊。中小學是人生教育階段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結合本土的非遺文化,不僅能夠傳藝育人,而且對于加強非遺傳承和保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2、拓展中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途徑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歷史文明中流傳下來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傳承與意義的民俗民間文化,非遺不僅僅是一中藝術門類,更是中華民族文化進程的活化石,體現出民族的審美與智慧?;莅才検乔О倌陙黹}南沿海人民的勞動智慧結晶,能體現出當地人們的生活以及審美?;莅才椀莫毺厮囆g特點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文化理解培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對于傳承與發展非遺文化,對于對于幫助學生開拓眼界、提高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有著重要意義。

二、惠安非遺惠女服飾課堂傳承的有效教學方式的策略探索

1、結合教師專業與學校特色開發相關課程資源

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結合非遺進行課程教學,讓非遺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在惠女服飾的課堂傳承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便是選用教學內容與資源,惠女服飾以其獨特的藝術特征傳承者閩南沿海的文化,款式其一、色彩協調、紋飾艷麗。從發型、頭飾、上衣、配飾都有著獨特的藝術特征。在選取相關內容形成課程資源的同時,可以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學校的特色發展相結合,讓教師的專業在課程開發中起到推進作用,讓課程的完善同時助力學校的特色發展。比如在惠女服飾的頭飾,便可以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頭飾的制作材料、顏色搭配等都可以進行充分的展開,通過挖掘適合學生審美的、學生有興趣的切入點燃給學生對惠女服飾有更深入的了解。

2、提高教師文化認知能力和實踐指導能力

惠女服飾文化是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不斷形成的,體現的是閩南沿海人民審美的變遷,在將惠女服飾課堂欣賞的過程,教師應當自己了解惠女服飾,也就是要熟悉教學內容,才能挖掘到適合學生來了解欣賞的點。通過不斷探索惠女服飾的相關藝術特征,比如可以從惠女服飾的起源、發展、變革入手,通過對服飾特征、分類、飾品、色彩、服飾紋樣等藝術特征。教師可以成立相關課題組,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完善知識,熟悉惠女服飾的形成過程,還可以進行當地調研,了解非遺惠女服飾的文化內涵,領會非遺物質文化遺產與群眾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教學過程中,鼓勵教師參加非遺的項目培訓,提升教師的非遺素養,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通過了解學生的情況來提高實踐指導的能力。

3、合理利用資源契合要點制定教學活動計劃

我們在選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課程資源時,著重于可操作性和推廣性。以非遺惠女服飾為例,惠女服飾的審美特點實際是包含“夸張”元素的。比如頭飾,惠女的發飾可以分為“大頭髻”、“貝頭髻”、“螺棕頭”、“黃斗笠”等,,商議在課程中可以切合要點來設計相關的美術課程活動,比如可以在繪畫課中讓學生參照惠女服飾的配色來進行繪畫練習;可以引導學生自行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惠女服飾的歷史,進行相關主題的討論;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象來設計當代的具有惠女服飾特點的物件;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身邊的不同材料來制作相關服飾。通過大量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讓課堂教學環節與惠女服飾文化緊密結合,形成較為完成的課堂結構體系。

4、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非遺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新一代的年輕人,校園是非遺傳承的重要地所在,非遺的斷層原因較多,如非遺文化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沒有后續的傳承人等等,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非遺的內涵與現在飛速發展的世界、與現代年輕人的價值、審美都有一定的差距。在課堂中傳承非遺可以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但這都是建立在學生對非遺具有濃厚的興趣展開的,學生對課程內容不敢興趣那教學效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在非遺惠女服飾文化課程傳承時,可以通過靈活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中通過培養學生的興趣來引導學生能進一步的了解惠女服飾。

小結:學習和傳承“非遺”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重要的是通過對“非遺”融入課堂的學習,讓孩子們對美尤其是質樸之美、匠心之美有更深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傳承及對工匠精神的弘揚?;莅才椊洑v了千百年的變更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支奇葩,有著獨特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將非遺惠女服飾融入課堂,讓課堂的內容更加豐富、更接地氣,更好地建立文化自信,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姝敏.非遺進課堂系列一:漢繡工藝及學習策略研究[J].輕工科技,2020,36(10):87-88.

[2]馮繼.音樂非遺進課堂與文化自信的提升——音樂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究[J].當代音樂,2020(09):171-173.

[3]繆雨.非遺閩劇走進音樂課堂的初探[J].考試周刊,2020(77):147-148.

[4]何銀杏.繪畫中的服飾[D].華僑大學,2020.

[5]吳曉華,邱國鵬,張苑.惠安傳統民俗服飾元素在動畫角色創作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0,37(03):139-142.

[6]李涼涼.面向市場的惠安女服飾服裝開發初探[J].紡織報告,2020(01):120-121.

[7]韓靜.淺談惠女服飾設計元素的審美分析[J].山東紡織經濟,2019(11):27-30.

注:該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惠安縣美術類非遺進課堂研究》。

作者簡介:王瑋,專業:藝術設計,學歷:本科,畢業院校: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工作單位:惠安第三中學。

(惠安第三中學 362100)

猜你喜歡
核心素養
提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實踐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實驗拓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拓展語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養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