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的現狀研究

2020-09-14 12:11張魏霞
錦繡·中旬刊 2020年7期
關鍵詞:協同育人研究現狀

張魏霞

摘 要:當前,黨和國家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已經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就是高校針對如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實施的相關制度和全方位的育人措施。本文將從兩支隊伍協同育人的研究現狀為抓手,分析二者協同育人的差距和不足,在四川文理學院為例具體探討的基礎上,形成雙方互補、搭建平臺、完善制度、建設隊伍等一系列協同聯動的育人新格局。

關鍵詞:輔導員與思政教師;協同育人;研究現狀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由于世界各國文化差異較大,在政治生態和社會制度上也大相徑庭,所以在高校的育人工作方面,國內外的稱呼也是不同的。在我國對此的提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國外則稱為“道德教育”“品格教育”“通識教育”“公民教育”等,雖在稱呼上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我國高校育人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性質,而國外的高校育人工作則富有更強的隱性。經資料查詢,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在高校育人工作方面跟我國相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們都著重強調了高校育人工作的主體是育人系統中所有能對大學生產生影響的成員。這一點上跟我國所提出的“全員育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此外,在結構組織方面,國外不僅重視教師的重要作用,還重視社團組織和教會成員及相關的工作人員之間的合作關系,這與我國協同育人機制不謀而合,但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為高校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的協同發展指明了方向。在翻閱大量文件資料的基礎上,筆者發現我國的學者對二者的協同育人在系統論上、在協同學中的研究較為薄弱。近幾年來,由于“三全育人”“大思政”等多種政策的提出,許多的學者也開始著手兩支隊伍之間的協同,筆者將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獻資料進行梳理,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重點總結如下:

學術界就兩支隊伍在協同育人方面主要討論的焦點有三個方面:第一,由于輔導員隊伍在職業化建設、專業化建設方面的考慮,建議高校輔導員承擔部分思政課教學工作;第二,為了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專業時效性和實踐能力,建議思政課教師兼職輔導員工作。第三,認為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是輔導員沒有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政課教師沒有從事一些務實研究。因此建議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應分別從事相關工作研究。這樣二者都把自己從事的本職工作作為研究范圍,可以互相彌補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和實踐者之間的不足。依筆者所見,這樣的爭議存在一個問題,即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中,誰占主導地位?學者胡緒明就此理清了高校輔導員和思政教師在協同育人中的功能定位,并提出了協同育人的相關對策及平臺的搭建。而學者劉琳則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輔導員的專業背景多元化,在工作中常被日常事務綁架,導致無法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等相關知識;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思政課教師被教學、科研占據大部分時間,導致無暇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思想動態,從而缺乏思政課育人的針對性的現狀。隨后還有學者,鄧卓明、姜土生等在對多所高校進行調查研究后,發現輔導員教師和思政課教師的協同情況在不同的高校中呈現高低不一的現象,并且兩支隊伍在課改和科研項目上的研究也不夠,甚至多所高校并未開始重視通過搭建平臺來實現兩支隊伍的資源整合以及發布兩支隊伍協同育人的相關政策文件,也沒有相關的培訓和考核機制等問題。

二、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的方式

目前,在學術界有關二者協同育人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方式一,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政課教師。這種方式被學界視為是二者交流的最好形式。因為這樣輔導員可以以教師的身份參與到思政課的教學和實踐中。這樣的“雙重身份”往往也經常導致了輔導員這一角色的內容沖突。如果“雙重身份”始終伴隨著輔導員,不會改變其中的主導或為從屬關系,那么輔導員在角色沖突過程中會出現認同的危機。從目前來看,高校輔導員更傾向于接受教師的角色,而實際上輔導員在工作中卻常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現在大學生面前。除了承擔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引領的工作外,還承包了有關學生的一切工作。輔導員事實上的工作性就是“全科式醫生”,致使許多輔導員老師把此崗位做為一個跳板,會大力尋找其它發展機會,導致輔導員隊伍大量的人才流失。

方式二,思政課教師兼任輔導員。思政課教師與高校的輔導員、班主任相比,思政課教師對大學生產生更為持久的、系統的、廣泛的、深化教育。然而思政課教師在轉換輔導員角色時,也存在一定的角色沖突,一方面,思政課教師不愿參與到輔導員日?,嵥槭聞罩?,對輔導員工作理解存在一定的誤差。令一方面,思政課教師有其自身的教學和科研壓力,也沒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生工作方面,導致學生工作不夠深入,不夠細致。

方式三: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共同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科學研究。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要是以實踐者的角色存在的,而思政課教師則是以理論者存在的,即是如此的實際情況,則讓兩支隊伍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形成互補的協同形式,既提升了輔導員的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論知識,也完善了思政教師在理論課程實踐中的不足。

三、四川文理學院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探索

近年來,在“大思政”“三全育人”的新思潮下,四川文理學院也在逐漸探索協同育人的機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組建“四大平臺”,促進各個系統協同合作,形成共同育人合力。近年來,學校為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為了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和結合當代大學生特點,我校逐步建立了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個平臺,即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第二課堂活動。就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來說,即為思政課的教學。據了解,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看法不一,對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感到乏味枯燥,甚至有逃課的現象存在,這就提醒思政課教師應該多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消除這樣的弊端。而對于我校輔導員兼職思政課教師,這一方式已經在實施,至于實施效果怎樣,似乎也沒有更多的成果。但是在提高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方面,筆者認為還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

第二,穩抓“四個結合”,努力做到實踐育人與管理育人。近年來,學校也在努力探索“四個結合”的育人機制,即愛國主義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校紀校規養成教育,安全文明教育。

第三,逐漸重視“三支隊伍”的建設,是協同育人的有力保障?!叭ш犖椤奔礊樗颊n教師的隊伍建設,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團學干部隊伍建設。目前,在我校對這三支隊伍的建設還不夠重視,雖思政課教師每年都在不斷的引進高學歷和高素質人才,但因為種種原因,人才流失比較大。而輔導員隊伍也存在諸多問題,如人手不足,又如近年來實施的專兼職輔導員制度,也不成熟,在實際工作中無形加大了輔導員的工作量,輔導員每天頂著巨大的壓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至于薪資酬勞也是比較現實的問題。而團學干部隊伍建設相對前面的兩支隊伍來說,似乎要好很多。團學干部隊伍分校、院兩級,學校和學院都很重視干部隊伍的選拔和培養,都要求重在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團學干部隊伍。

四、思考

高校的育人工作是一項涉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各個方面的系統工程。就以上對四川文理學院協同的分析,目前四川文理學院協同育人的整體機制還有待完善。

第一,加強思政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的機制建設。目前,就我校而言,有思政課教師擔任兼職輔導員的現象,也有輔導員擔任思政課教師的現象,但各自的角色互換后的育人效果還有待考察,應建立相應的協同育人制度以及考評機制。

第二,加強兩支隊伍的協同育人平臺建設。要實現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除了要加強制度建設外,還要加強平臺的建設。只有在同一平臺上,兩支隊伍才能很好的融合,交流,共同進步。

第三,加強兩支隊伍的聘任機制建設。要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兩支隊伍的協同作用,那么必須從源頭上下功夫,保證兩支隊伍人才的需求。所以通過高校在招聘高校思政教師和輔導員時,因考慮到協同育人的要求,再結合兩支隊伍專業系統的培訓,會有力保障兩支隊伍的人才需求。

總之,要實現高校輔導員和思政教師協同育人的新局面,是一個需要長期摸索和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四川文理學院當前任務就是制度的建立,平臺的搭建以及如何更好的建設兩支隊伍,這樣以期更好的完成協同聯動育人的目的和要求。

參考文獻

[1]論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制及實踐反思[J].孫建.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4)

[2]關于整體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發展的思考[J].佘雙好.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3)

[3]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的實踐與思考[J].肖慧.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21)

基金項目:2020-2022年校級教改項目《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探討——以四川文理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20JY056》

猜你喜歡
協同育人研究現狀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制度構建與完善
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淺析電力系統諧波及其研究現狀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聯網工程專業協同育人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現代建筑技術協同育人基地的構建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