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高效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導課藝術

2020-10-12 14:16張景榮
關鍵詞:英語語法知識點素質教育

張景榮

當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課堂中的素質教育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關鍵是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環境中去,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導入”上下功夫。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因此,教師在開課伊始,如果能進行藝術化的導課形式,使學生產生“情不自禁,引人入勝”的感覺,那么在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就可以快速進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為新課的開始創造了良好的開端,從而提高課堂效率?,F將本人在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淺談如下:

1. 開宗明義,點明主題

該法是教學中最常用、最簡單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導課方式,即教師在開課前,能結合本節課的特點簡明扼要地點明本節課所授的內容,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實際生活中怎么用,這樣就使學生一下子明白了這節課程該聽什么、該學什么、該做什么、該抓什么。同時,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更能使學生產生“試一試”的想法,這樣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開課時,教師直接點明:Today well talk about how to ask the way. First, lets know about some places. 然后結合本節課學習內容,用PPT或希沃白板5等多媒體出示一些街道、地方的圖片,或展示一些建筑物或路標的圖片,讓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問路與指路的基本語言,待學生熟悉后,便開始與他們展開對話,進而讓學生進行情景對話,展示交流。

2. 巧設懸念,誘其深入

教師在開課前,可以利用3-5分鐘的時間來渲染課堂氣氛,給學生設下層層迷霧,驅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產生“不弄明白,就無法安心”或“非弄個明白”的念頭,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掉入了教師設下的“陷阱”,隨著教師的思路,逐步進入新課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有序地學習起來。

3. 緊扣主題,正反對比

對比手法的使用,是英語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尤其是英語語法。初中英語語法多而復雜,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一個人枯燥地說教,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課堂效率低下。如果教師能認真研究語法,就會發現英語語法的絕大部分內容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開課前,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將英語語法融入到聽、說、讀、寫中,緊扣主題,正反對比,引導學生快速了解本節課的大概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易于接受、容易消化,并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4. 直觀呈現,化難為易

由于受到語言環境的限制,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感到困難,無所適從。如果教師在授課時能充分利用實例來教學,便會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將難懂的知識變得簡單,所以,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口語得到一定的鍛煉。

5. 結識新交,不忘舊有

結識新交,不忘舊有,即“溫故而知新”。這也是現在教師常用的一種課堂導入方法。也就是說在導課時結合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關系,在復習已學知識點的同時,轉接到新知識點上,起到一個良好的過渡作用。例如上課前可以利用希沃白板5中的“趣味分類”、“選詞填空”、“分組競爭”、“知識配對”等趣味項目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復習導入或呈現新知,也可以利用班級優化大師中的限時比賽項目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課前預習反饋檢查,再導入新課的方式。

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每位教師都應該具備良好的導課藝術技能,良好的課堂導入也是創設高效課堂的重要開端。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導入環節,給學生營造一個吸引眼球的學習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當然,導課的方法很多,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英語教師常用的導課方式還有提問式導入、課前兩兩分級對話導入、討論式導入、講故事導入等多種方式。導課不一定具體要哪一種,只要“導”有其法,“導”有藝術,“導”有針對性,那么就一定會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第五中學)

猜你喜歡
英語語法知識點素質教育
關于口罩 這10大知識點你必須知道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來,我們說說英語語法
知識點自測
“二次根式”復習精講
科學分析,高效決策
也談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