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行“開放性”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2020-10-14 15:12寧小燕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開放性教學活動教學內容

寧小燕

摘要:小學品德作為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突出的學科,具有獨特的育人優勢,關注核心素養成為品德教育的迫切選擇。而開放性品德教學是以嶄新的教學理念,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時空里自由地學習、感悟,促進良好品德的自然形成。筆者結合這幾年的研究經驗從“開放的教學內容”、“開放的教學活動”、“開放的評價活動”三部分總結,著眼點不是放在課堂上主要放在課堂外。嘗試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品德學科素養,從實際層面和操作層面進行實踐,努力為每一個孩子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基。

關鍵詞:核心素養;“開放性”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評價活動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兼具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一種持續的多學科、多領域協同研究的集成?!?[1]小學品德作為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綜合性突出的學科,具有獨特的育人優勢,關注核心素養成為品德教育的迫切選擇。

“開放性”教學是與“封閉性”教學相對立的。封閉性的品德教學僅僅局限在課堂、課本以及固有的教學模式上,而開放性品德教學是以嶄新的教學理念,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時空里自由地學習、感悟,促進良好品德的自然形成。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是中小學德育的重要載體。小學以生動活潑的課內外教育教學活動為主?!惫P者結合這幾年的研究經驗從“開放的教學內容”、“開放的教學活動”、“開放的評價活動”三部分總結,著眼點不是放在課堂上主要放在課堂外。嘗試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品德學科素養,從實際層面和操作層面進行實踐,努力為每一個孩子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基。

一、開放教學內容, 提高教學實效

現在的品德課程是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無論是經驗的積累,自我認識的提高,能力的發展,品德行為的形成,都需要兒童自己直接地去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切實地去和周圍的自然、社會、人、物發生實際的接觸和相互作用,從而產生真實感受和情緒體驗。這一要求不是僅僅依靠教室內單方面傳授或形式上的手腦活動就能獲得的。很多時候,它都要求我們能和孩子們一起走出課堂,為自己打開一個寬闊的生活空間。

(一)教材資源創造整合,編寫修德校本課程

教學中,教師不只是局限于原有的品德教材,而是把教材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找準教材與學生實際的切合點,巧妙地選取學生的事例整合教材,促進學生道德行為目標的達成。因此我們結合本校的思源文化,我們品德老師走訪張村村委書記,認真學習《走進石井》了解本土文化,圍繞“思源教育,本真課堂” 的課改核心理念,本著“摸著石頭過河”的態度,利用頭腦風暴法,邀請市、區德育研究會的專家到校悉心指導,經過實踐研究、修改完善,幾易其稿,最終修訂了我校的品德校本教材《修德課程》?!缎薜抡n程》精選學生真實的生活事例,融入感恩、愛家愛校愛社區、團結互助等品德情感目標編寫而成,是極具本校特色的修德校本教材,并通過課程教育滲透。學生看到自己或身邊同學發生的真實事例和熟悉的社區景象出現在教材上,已經開心興奮不已,極大激發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對教材書本愛不釋手,這樣貼近學生的心靈進行春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教學效果自然更加顯著。

(二)豐富的學生活動內容也成為“開放性”教學內容之一。

我們認為教學內容的開放性,不僅應體現在教材的利用與再創造,而且還應該包含學生的活動內容。這些活動內容是原本教材和修德教材的延伸,也是學生自我創造的珍貴教學資源。我們根據學生的興趣,因勢利導,讓他們自發組織了以下的活動內容:

1、敬老院送溫暖活動。每年每個年級都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在重陽節、春節等節日之際,學生為敬老院的老人送上愉快精彩的文藝匯演,以及將自己親手書寫的春聯等書墨作品送給他們,傳遞祝福與關愛。在關愛老人的同時,也讓學生在踐行中感知、養成敬老的優良品德。

2、愛心跳蚤市場活動。每年的三月雷鋒月,由大隊委組織學生開展愛心跳蚤市場義賣活動。這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從義賣的物品、攤位的宣傳設計、推銷的方法策略、到義賣捐款的愛心傳遞,都由學生一手操辦。他們還邀請了家長參與,同心協力、其樂融融。學生在這個活動內容中學習到的東西已經遠遠超越在課堂上領悟到的。

3、文藝匯演活動。我校思源文化展演臺成為學生團結合作、自信表演的平臺。學生組織以各年級為單位,在每個星期五下午,輪流表演自己或小組準備的節目,有的表演舞蹈,有的講故事、有的演奏電子琴、葫蘆絲,還有的唱歌等等,在舞臺上洗禮的他們越發的自信和團結。

(三)教材內容向社會開放,與社會資源有效整合

在教學內容中,增加富有時代氣息的內容,充分利用關心下一代的社會資源有效整合,這樣更拉近教材和現實社會生活之間的距離,不斷提高教學的實效,增強品德教學的活力。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的力量,將社會資源“請進來”。

1、專家指導,進行講座和現場親子活動。我們曾邀請了北京的教育專家為全體的學生和家長舉行了一次感恩教育的講座,在互動的親子活動中,孩子和父母感動得淚流滿面,真正觸碰到了心靈的深處,對孩子的思想情感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2、聯系本地派出所,聘請警員為法制副校長,定期到校為學生進行法制知識講座活動教育。學生通過講座的系統學習,掌握了不少法制安全的知識,還了解了不少真實案例,逐漸形成技能。

3、與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合作,請社工導師進校為學生進行團體輔導活動。我們曾邀請了黃社工導師為學生舉行了“感恩與關愛”團體輔導活動。在活動實踐中,學生體驗了“盲人”“攙扶者”的角色,學會換位思考、關愛他人,效果明顯。

這樣的教學內容的整合擴充,不只是忠實地實施教科書的過程,而且還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只有這樣開放性的教學內容,才能增強品德課程的活力和魅力,從而有效提高品德教學的實效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道德認識。

二、開放學科活動形式,在快樂中培養美德。

我們品德科的教師開放學科活動形式,在學校建立一個健全的網絡機制;與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如綜合實踐活動、少先隊活動、班級活動、節日慶?;顒拥扔袡C結合,相互促進;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欣賞、觀察,到工廠、農村去參觀訪問,到社會上去調查了解,讓學生在快樂中培養美德。

(一)品德課的教學活動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以及向課外延伸,還在學校建立一個健全的網絡機制。品德學科組織各年級各班學生進行故事演講、繪畫、征文等比賽,設立個人賽和團體賽,例如我們曾舉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演講比賽,從各班、各年級推選出來的選手,再通過兩兩比拼,最終產生冠軍。學生在這些比賽中,磨煉了自己的膽量,認清自身的優劣勢,學會欣賞學習別人的優點,達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標,更激發了強烈的班級榮譽感。我們還會進行美好品德的評選活動。

(二)開放的綜合學科活動形式

品德的教學活動形式還可以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如綜合實踐活動、少先隊活動、班級活動、節日慶?;顒拥扔袡C結合,相互促進。例如,培養學生愛家愛校愛社區的情感教育時,結合綜合實踐學科“我愛我家”、“我愛我?!?,“走進石井”等主題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小組分工、計劃討論、采訪、實地調查、上網搜集、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自己家庭的趣事、我校的校史傳統、石井的歷史人文和文化遺跡,再通過總結分享、繪畫、歌舞、感受日記、調查報告、制作成果PPT和DVD等多樣的展示形式,將自己的所思所感充分表達出來,使得心中的歸屬感和思想情感得到升華,更好敦促自己成為品德高尚的人,行為習慣規范的人。

(三)開放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的,自然即課程,自我即課程,生活即課程。本課程內含了一種校外課程的理念。因此,我們應該打破學校教室的框架,到大自然中去欣賞、觀察,到工廠、農村去參觀訪問,到社會上去調查了解??傊?,只要是教學活動的需要,哪里都可以成為教學活動的課程。這一課堂具有廣闊的空間,是開放的課堂,流動的課堂。在學習孝敬孝順品德時,我們組織學生到敬老院活動,以及讓學生回家后幫助長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表孝心。在學習保護動物和自然環境時,我們組織學生到長隆香江動物園、番禺百萬葵園游覽學習,親近動物和大自然,激發保護它們的責任感。在了解我們本地文化傳統時,我們組織學生到石井升平學社、石井橋、張九齡祠堂、張九齡公園等文化遺址去參觀學習,感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在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品質時,我們組織學生參加校外的團隊拓展訓練活動,讓他們在“齊走木橋”、“移花接木”等游戲活動中,感受團結合作的重要和相互信任的快樂。

社會無疑是最好的學習天地。讓開放性的品德課可以在任何適宜的地方進行。在與社會的親密接觸中,孩子們對課程內容的認識,對生活的熱愛不斷地積累、延伸。這種超越了空間的形式讓孩子們忘我地投入到了發現的快樂中,收獲的快樂中,參與的快樂中,體驗的快樂中。

三、開放評價體系,塑造陽光少年

我們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以教學過程和結果為評價范圍,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全部成果為評價內容的開放性評價,將評價列為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主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其具體內容如下:

1、有效作業的評價。將學生調查、訪問、收集資料等活動產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交流,師生共同進行評析。我們老師把學生課外作業中的書畫都在“學習園地”里展示,如“我眼中的社區”,還有社區的調查報告等,起到了鼓勵學生的作用。

2、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等多元多向評價,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把評價權交給學生,真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主體意識。學生互評作業時,允許學生在作業上畫表情圖案,或寫幾句想說的話,學生相互傳閱,興趣很濃,這樣促進了交流。學生對自己滿意的圖畫、音像等作業,可收集到成長記錄袋中。

3、我們還會進行美好品德的評選活動。每班每月推選出“學習之星”、“友愛之星”、“勞動之星”、“進步之星”等等,極大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欲望。在前段時間,我們還進行全校性的“思源美德少年”評比活動,其中包含“思源閱讀少年、思源感恩少年、思源誠信少年、思源禮儀少年、思源健體少年、思源藝術少年、思源友愛少年、思源勞動少年”共八項,并將這些學生的圖片和事跡張貼在教學樓的宣傳欄上,是給予他們最好的肯定和表演,也給全體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學生都是極富個性的生命體,就讓我們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發展的整體關懷,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讓學生在一個充滿自信生長環境中得到可持續性發展,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吧!

參考文獻:

[1] 笑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qcjl

[2] 張漢昌,趙函.《開放式課堂教學法研究》[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

[3] 趙志紅.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的開放式教學[J]. 課程教育研究, 2012, (20):87-87.

[4] 王金明,在《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開放性》2011.

[5] 陳曉霞,《小學思想品德課開放性教學的實踐與研究》,2009.

猜你喜歡
開放性教學活動教學內容
小學低年級構建開放性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培優輔差小組教學活動的實踐研究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基于核心素養之自主發展的教學活動設計
例析三類開放性問題的解法
基于開放性歷史教學的學生獨立探究品格之培養
以數學類繪本為載體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探究
基于開放性歷史教學的學生獨立探究品格之培養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