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骷髏幻戲圖》的謎之形式

2020-10-14 09:10李佩琪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張衡生死觀貨郎

李佩琪

觀賞《骷髏幻戲圖》,有人稱其神秘色彩就如同“蒙娜麗莎微笑”那般,讓人著迷沉醉其中。也有人直接稱呼它為骷髏圖,這主要由于位于畫面視覺中心的大骷髏。這個骷髏與尋常骷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著衣的。并且,我們日常所見的衣服都是用來遮擋身體御寒的,而這具骷髏所穿的竟是半透明長衫,其中的骨骼胸腔一覽無余。它頭端同樣還頂著一副半透明的烏紗帽,正坐在地上,右腿弓立支撐著右手,左腿盤放于地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其手中所執的懸絲傀儡在數條絲線的牽引下,一具小骷髏正抬著雙手與一小兒互動。而骷髏正對面的小兒更是完全被其所吸引,匍匐狀靠近小骷髏,伸手想要觸碰它。小兒身后其母,雙臂展開似乎是想要攔住小兒。這一畫面已是讓人甚是疑惑了,目光轉向大骷髏身后,竟有一婦女做其身后,懷中抱著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孩,在給孩子喂奶的同時,神情淡然的注視著眼前的情景。面龐上好似有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在整幅畫面的左下角,放置著挑擔,里面裝有許多日常雜物。而大骷髏與喂奶婦女身后的背景則是一高大的方墩,其上豎著一個牌坊,寫“五里”二字。

這幅畫的風格十分詭異,與傳統的中國畫迥然不同,所繪內容甚是怪誕罕見,不禁讓人浮想聯翩。畫家奇妙的把新生兒與人死亡后的遺體放入一幅畫面中,總讓人想要摸透其中的含義。畫家李嵩在當時最為杰出的成就表現在界畫上,尤擅道釋人物,師從畫師李從訓。他的界畫功底亦得益于早年間的木工經歷。其從畫生涯橫跨三朝,功力深厚,可以稱得上是元老級畫師。李嵩與南宋當時諸多畫家一樣,都是出身平民,因此對于市民階層的關注就比較密切,常行走于街巷之中,更是創作出了流傳至今的《貨郎圖》,其中再現了當時孩童圍繞貨郎嬉戲玩耍的場景,很是熱鬧。但反觀這幅《骷髏幻戲圖》,對于其中骷髏的描繪可謂是精妙準確,大骷髏與小骷髏的動態、比例皆是舒適自然。不僅讓人嘆服畫家的寫實功底以及細膩的心思。在造型上真的是無可挑剔,足以可見其寫實精神。但是,一向熱衷于表現現實生活的畫家李嵩又為何去描繪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畫面情景呢?就像元代畫家黃公望總結的那樣,“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軆哼€將絲線抽,弄一個小樣兒把冤家逗?!北澈蟮闹赶驅嵲谑请y以捉摸。

(1)生死觀

提及其中所傳達的生死觀念,這無疑就是指代這畫面中的大骷髏與匍匐嬰孩?!墩f文解字》曰:“髑髏,頂也”,指的是死人的頭骨,后“髑”與“骷”讀音相近,“髑髏”也作“骷髏”,延伸為死人的頭骨或者全身骨架。在這幅畫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與死的轉化輪回,這里不禁聯想起莊子的嘆骷髏與“齊生死”。在戰國時期,就有莊子嘆骷髏的故事。大致內容就是莊子在去往楚國的途中,偶遇一具駭人的骷髏躺在荒郊野外,內心不免十分感慨。直至深夜,白日里的那具骷髏潛入其夢境中,與其對話。二者聊了許久。在夢境里,莊子接連向骷髏發問了五個問題,詢問骷髏為何淪入今天這般無人祭祀立衣冠冢的境地。但骷髏的回答卻讓他十分意外,骷髏向莊子講述了人死后的快樂,不但可以無拘無束,還能每日享受無盡的愜意。莊子甚是質疑,告知骷髏可以幫助其復活,怎知,骷髏卻十分不情愿,懇求莊子放過他,勿讓其在墜入人世的磨難中去。其實,這種死后至樂的生死觀恰恰是莊子本人的觀點,這就是他對于生命的理解?;仡櫱f子生活的戰國時期,群雄四起,年年戰亂,百姓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萌生出這種“樂死惡生”的思想也是合理的。整片土地已經被瓜分成碎片,有錢有勢的人們主導著一切,沒有規則,沒有制度,小人當道,才子們都無處施展才華,這樣一個世界并不讓人留念。這里不禁感嘆其對待生死的超然,通過莊子與骷髏的一系列對話,不難看出,他希望眾生都能關注自己,愛護自己。他這種思想已經超脫了傳統的厭世避世思想,十分獨特,莊子認為人活著有太多的情非得已,被世事牽絆左右,終日無法快活,死亡卻是一種解脫,死亡后人的靈魂就能夠像山間萬物那般,逍遙自在,無拘無束。

所謂齊生死,就是說莊子認為,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生與死,他把人與世間萬物看作同樣,都是氣凝聚而成的,聚集在一起從而有了形狀,有了生命,而這股氣消散了就稱作死,他把生死的看作最為平常不過的事情,就和四季更替、白晝變幻那般再尋常不過了,這些氣之變化只不過是為了符合天地的運轉罷了。既然懷著這種觀念,自然也就不詫異他的妻子死去為何他還能鼓盆而歌。也只有這種齊生死的觀念,人們才能擺脫懼怕生死的恐懼吧。其實,在嘆骷髏的故事里,這本是絕不可能存在的事情,莊子以這種想象來表露自己的觀點態度,假裝在夢境中為生而辯論,與象征死的骷髏爭論不休,實則莊子為的就是表明死之樂趣,為的就是改變人們的執念,對于生的極端追求。在他的《莊子》這本書中,就有許多宣揚此種觀點的言論,這些無不顯露出其對于自由的極度追求。在嘆骷髏的故事中,這種生死的輪轉的觀念對于后世影響頗深。同時,骷髏就此增添了許多內涵,出現在后朝歷代的作品中。在此后的年歲里,歷代文人曾多次引用過它,可見對其思想的認同。

秦漢兩朝,國家步入短期的統一,人民得以安穩度日,然而到了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政權再次土崩瓦解、支離破碎。戰國時期的亂世又一次重演,這一時期關于骷髏的寓言故事再次被各路文人所借用,逐漸的從過往寓言的形式過渡為抒情賦的新面貌。同時在內涵上,也有了較深的轉化,即由莊子的“樂死惡生”的生死觀演變為十分消極的“嘆死悲生”。各路諸侯的起伏爭斗,百姓朝不保夕,命運多舛。文人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無奈,惆悵、痛苦之間將自己的怨言表現于紙卷上,一解愁思。其中,張衡的《骷髏賦》堪稱代表,故事與莊子至樂比較相似,本是在暢游,已是人生極大樂趣,卻碰見骷髏便為其感傷,想要幫助他重生,哪知骷髏卻講述了諸多死去的逍遙自在。在這些談話中,可以深深的感受到活著的不易,對話中充滿了凄涼悲苦。雖然張平子似乎是在悲嘆骷髏的慘況,但是其中更多的是對生不逢時、命運凄涼的哀怨。骷髏說的這般生不如死,正是當時時代背景的映射。追溯到張衡當時所在的朝代,外戚掌權,毫無公正嚴明的律法,官官相護,渴望整治法度的張衡毫無可用之地。張衡的《骷髏賦》可謂是在詩賦中的首開之工,其后,曹植也寫了一篇《骷髏說》,相比較張衡的而言,其中的骷髏并不是吹噓自己的逍遙,反而開始悲嘆自身的凄慘孤寂,傳達著“嘆死悲生”生死觀,骷髏的內涵進一步演變,不同于前朝的逍遙,而是無盡的凄慘可憐。

無論是張衡的《骷髏賦》還是曹植的《骷髏說》,二者的思想、手法基本相同,通過借著骷髏的嘴訴說死去的快活來反襯活著的辛酸苦楚,以此來嘲諷社會。即使死去后有多么快活,但仍舊是悲涼的。他們并沒有如莊子鼓盆而歌那般超然,僅僅是在悲嘆自身的命運罷了。再反觀這幅《骷髏幻戲圖》,畫面中的大骷髏身后的婦女的仿佛是在追憶自己曾是貨郎的夫君,回想著昔日里一同戲耍逗趣的場景,畫家描繪這幅場景也僅僅是在悲嘆貨郎的凄慘人生,這樣一來畫面好似就并不詫異了,畫家只是在感嘆世事無常。但是畫家卻擁有著超然的生死態度,貨郎雖然已經死去了,不過他的孩子還在妻子的懷中健康成長著,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續,借著表現人世輪回,表達畫家內心自然的生死觀。鼓勵世人以一顆平靜的心來看待死亡,不要去懼怕它。

猜你喜歡
張衡生死觀貨郎
Dancing for theDead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弒他”與“自戕”
一間等房客的屋子
勤于筆耕的科學家張衡
夸年輕
張衡與地動儀
試析日本人的生死觀及其成因
貨郎命案
頭腦奧林匹克答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