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推進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2020-10-27 05:44韓旭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繼承傳統文化創新

韓旭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本身有著博大精深的特點,具有較強的民族特性,對中國民族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因此,要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嚴格按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開展相應工作,以科學發展觀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本文就如何推進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進行研究,提升我國文化建設的水平。

關鍵詞:傳統文化;繼承;創新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經千年發展積累的,特殊的國民特性和地理環境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其中包括各個民族的文化,本身具有內涵較為豐富的特點,是我國發展期間重要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并且隨著我國發展傳統文化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因此,繼承和傳承傳統文化時,要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明確傳統文化傳承的意義,以期能夠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

1 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這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必須客觀科學禮敬地對待,自信自覺地繼承和弘揚。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必須堅持立足當代、面向未來、古為今用、推陳出新。要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現形式,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2 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意義

2.2 傳統文化傳承的意義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是一個民族走向全球化進程中的名片、身份證和識別碼,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做好文化傳承,一方面有利于一個民族形成一種內在的價值認同,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和親和力,為社會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促進社會穩步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球化的時代下堅守民族文化的獨立,弘揚民族文化的特色,開創民族文化的未來。

2.2 文化創新的意義

創新之所以對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完全是由文化的本質特征和內蘊規律決定的。創新,既是文化的形態所需,又由文化的本質所賦。事實上,以創新求發展,從來就是文化的進取法則和內在動力。創新永遠都是促進文化實現快速、剛健和均衡發展的引擎。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沖擊,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其核心是文化創新。一方面,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我們進行文化創造,實現文化創新,是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另一方面,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傳統文化才能煥發生機、歷久彌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滿活力、日益豐富。不斷繁榮和發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斷前行的文化創新之旅。

3 如何推進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

3.1 如何推進傳統文化的繼承

3.1.1 批判繼承傳統文化

作為常見的傳統文化繼承方式,批判繼承方式與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有著密切關系,繼承對象和繼承標準與傳統文化繼承有著密切關系,批判繼承主要是指以將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東西與優秀人民文化分割開來,剔除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糟泊,吸收傳統文化中的民主性精華,以便真正的達到古為今用目的。

3.1.2 抽象繼承傳統文化

這種繼承方式主要用于中國哲學史命題中,這些哲學命題一般都具有具體意義和抽象意義連個層面,繼承這些哲學命題時,不需要繼承具體意義,只需要繼承抽樣有意義即可。

3.1.3 選擇繼承傳統文化

選擇繼承最開始出現于《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中,這種繼承方式認為應該以現代的眼光,批判過去的傳統文化,立足于現在,著眼于未來,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時,應該“存其所當存,去其所當去”。

3.1.4 宏觀繼承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中的儒家理論思想主要分為微觀倫理和宏觀倫理兩部分,宏觀繼承觀點認為應該繼承儒家理論思想中的宏觀倫理,微觀倫理予以摒棄,宏觀倫理主要是指某一倫理形而上學之的宇宙觀和生活觀,認為宏觀倫理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和創生性,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動源,而微觀倫理只能作為特定行為的規范和標準,是反映特殊集團和學說的道德習慣,會阻礙現代社會發展。

3.2 如何推進傳統文化的創新

3.2.1 以正確理念為導向

創新傳統文化期間,相關部門要以正確的理念作為引導,根據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推進傳統文化創新工作,以便更好地體現出中華民族精神。同時,推進傳統文化期間,相關部門要充分考慮到市場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時代特色創新傳統文化,做好傳統文化的利用、開發、傳承等工作,制定明確的傳統文化發展方針,提升傳統文化的大眾化、多元化,將傳統文化推向大眾,以便獲得市場對傳統文化的認可,提高群眾對傳統文化的接受度。

作為當前時代發展的重要特征,全球化對傳統文化造成的影響較大,市場中多元文化并存。因此,開展傳統文化創新工作時,要堅持馬克主義思想指導,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涵,從傳統文化出發,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覺性,借鑒多元文化的優點,面向廣大群眾,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融入到大眾文化中,以提高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3.2.2 兼顧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傳統文化創新時,要兼顧形式和內容,做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打破傳統文化傳播壁壘,拓展傳統文化傳播渠道,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于傳統文化創新中,采用多種形式傳播傳統文化,更新傳統文化的理念,創新傳統文化傳播形式,以期更好地滿足群眾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另外,傳統文化形式創新時,不僅需要創新傳統文化的外在形式,還要創新傳統文化的內在理念,重點傳播傳統文化的精神,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采用多媒體技術傳播傳統文化,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播內容,并結合傳統文化的價值標準,以群眾實際需求為主導,更好地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3.2.3 拓展傳統文化傳播渠道

新時期,傳統文化創新時,要充分考慮到人們對物質文化的追求,將精神信息等融入其中,避免傳統文化傳播時,出現個人價值偏失問題,一旦出現精神信念缺失問題,那么傳統文化傳播期間就會出現庸俗化情況,傳統文化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精神思想和信念,要想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既要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播,拓展傳播渠道,保證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更為廣泛地傳播。另外,我國傳統文化一般主要存在于圖書館的館藏中,致使在,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無法得到有效傳承。因此,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就要讓傳統文化從櫥窗中走出來,讓更多的群眾去認識、去解讀、去感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激發廣大群眾的文化向心力。同時,廣大群眾在面對傳統文化時要擺正學習心態,要以包容的心去體會傳統文化的精神修養,去感知傳統文化營造的人文氣息氛圍,讓傳統文化走向大眾生活。

4 總結

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靈魂,文化與我國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系。因此,開展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期間,要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思想觀念、道德規范等,根據時代發展需求開展創新工作,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表現新式和內涵,保證傳統文化能夠實時展現出自身的時代風采和魅力。

參考文獻

[1]周睿智.談如何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00(004):222-223.

[2]可婷婷,王怡.如何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高校校園民族戲劇傳承與創新為例[J].中國高??萍?,2014,000(012):P.56-57.

[3]余欣.以傳統文化推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8,000(011):250.

[4]宋艷.淺析新時代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學理論,2018,000(005):147-148.

猜你喜歡
繼承傳統文化創新
淺談杜審言、杜甫的祖孫關系:推崇、繼承、發展
論電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評析張學英訴蔣倫芳遺產繼承案
氣象科技史研究領域又一重要學術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