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現狀及思想政治引導路徑探究

2020-11-06 12:14胡博于丹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黨外知識分子高校

胡博 于丹

摘要:高等學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具體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是千千萬萬高校教師,而他們中一部分是黨外知識分子。當前我國進入新時代,了解新時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現狀及思想政治引導路徑,對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梳理出高校黨外知識分子除知識分子共性特征外還具有四方面自身特性,并從外部環境、國內形勢、社會發展以及工作方式四方面分析了黨外知識分子工作面臨的挑戰,此外,還從理論教育、學科發展、學校建設以及個人成長四方面提出了加強新時代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導的路徑方法。

關鍵詞: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導

習總書記指出“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導工作既是黨的知識分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人才工作的基礎之一。高校做好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凝聚黨外知識分子,把他們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使黨外人才隊伍成為推動高校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

一、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現狀分析

新時代黨外知識分子具有自主性、有較強的個性、有巨大的創造力和強烈的求知欲。高校黨外知識分子還具有自身特性。

(一)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教師身份,具有鮮明的群體特點

1.??? 對知識的批判繼承。高校教師是智力高度密集行業,工作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對知識的學習研究是批判繼承的態度。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面對思想政治引導時,同樣會以批判繼承的態度面對思想政治引導的內涵,存在對其中部分理論、觀點、表述產生質疑甚至批判的可能性。

2.??? 對政治的差異化理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政治身份不同,對于政治的理解不盡相同。無黨派人士沒有明確的政治選擇,對不同政黨的態度各有差異;其他民主黨派的教師,對政治的理解更傾向于各自政黨的政治意見;有的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對政治沒有鮮明見解,甚至避而不談。

3.??? 相對分散的個人安排。高校教師在工作時間、工作內容、生活方式等方面安排相對分散;相比于高校教師中的共產黨員,黨外知識分子除必要的會議、集中學習研討外,他們的生活多以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個人生活為主,時間安排和空間距離呈現出相對分散的特點。

(二)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教育一線,對青年學生有較大影響

1.??? 參與教育教學的黨外知識分子數量大。黨外知識分子中廣泛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而教育教學的教師占比明顯高于行政管理的教師占比。民主黨派高校教師中,一線教師又分布于各個教學單位,他們直接參與教育教學科研活動,直接與青年學生接觸,影響范圍基本覆蓋全體本科生。

2.??? 與青年學生直接接觸交流的機會多。高校學生在校時間很長,教師在他們的學習、科研、實踐、生活等各方面都能參與指導。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可以通過課堂授課、課后輔導、科創競賽指導、科研試驗、情感交流等不同方式,有很多的機會與青年學生面對面,或直接闡述,或間接表達個人的思想內涵和政治態度。

3.??? 向青年學生傳播不同思想的途徑廣。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媒體的信息產生和傳播方式,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的交流更為便捷,人人都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和接收者,這為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向青年學生傳播不同思想提供了更為廣泛的途經。大數據的應用,讓信息接收者獲取的信息更為趨同化,增強了信息傳播的效果。

(三)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學歷層次較高,對辦學治校有較大影響

1.???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中高學歷人數較多。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高校教師中研究生學歷人數逐年攀升。據統計,截止2016年,國內超過80%的高校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高校教師占比超過50%,比例最高的達到84%,最低的也達到37.4%。在此背景下,各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中高學歷人數比例也達不斷提升。他們學歷高、閱歷廣,有更高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對學校發展也有自己的看法,對推動學校綜合改革,提升辦學治校水平有積極促進作用。

2.???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中高級職稱人數較多。高學歷背景下,一定程度會提高高級職稱比例,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不僅在教育教學上更具影響力,他們在學科發展、專業建設領域有較大影響力,加之高校又兼具“熟人社會”的特點,一個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學者可能在學校里有同學、學生、親人等各種關系,他們在學校落實辦學治校政策制度時,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四)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專業領域有一定影響,社會影響較大

1.???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專家化。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具有高學歷、高職稱的特點,他們在某一領域具有一定的學術見解,在其專業領域得到不同程度的認可,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高校教師一樣,他們表達的觀點容易被社會接受,社會影響力相對較大。

2.??? 具有廣泛的信息傳播渠道。在信息傳播的渠道方面,高校黨外知識分子不僅有學術交流、技術研討等方式,還有宗教活動、民主黨派活動等多種形式。此外,部分高校黨外知識分子還擔任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有的黨外知識分子在地方掛職實踐,直接參與基層政府工作,在政府行政決策方面具有一定影響力。

二、新時代,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外部環境的挑戰

國際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外部環境的變化對黨外知識分子的影響持續。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讓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愈加多元化、顯著化,甚至在某些領域出現了激烈的對決。眾所周知,高校教師中相當一部分人有留學經歷,黨外知識分子也不例外,他們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間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開展思想政治引導時候更要注重方式方法。

(二)國內形勢的挑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國內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推進改革的敏感程度、復雜程度前所未有,要闖險灘,“啃硬骨頭”,必然要觸動部分人的利益。在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推動改革的認識上,不排除部分黨外知識分子沒有系統全面了解黨的方針政策,沒有深入學習黨的先進理論,參與社會改革發展的愿望與實際參與的深度廣度之間存在差異,受到外界的干擾后,思想上產生變化、行動上受到影響不可避免的存在。

(三)社會發展的挑戰

一是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力度成倍增長,開展思想政治引導時,不排除有人惡意炒作的可能,甚至成為社會焦點問題,開展思想政治引導工作的效果會大打折扣。二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經濟全球化在加速科技、教育、文化等融合的同時,對人的影響日趨明顯,不同的思想文化碰撞頻率越來越高,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不同理解也隨著經濟的融合在社會中傳播,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會接觸世界各地不同國家、不同人群的思想理念,這對開展思想政治引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教育發展帶來的挑戰。黨外知識分子結構日趨復雜化,思想呈現多元化,年齡逐漸年輕化,伴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這種趨勢在高校愈發明顯。他們從西方帶回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會通過教育教學傳導至青年學生和高校教師中,使開展思想政治引導更具挑戰。

(四)工作方式的挑戰

一方面,高校的黨外知識分子在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時期,已經進行過一次政治選擇,在隨后的發展過程中,這種政治上的選擇會不斷加深。加之有些黨外知識分子對黨內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沒有系統學習了解,直接對其進行思想政治引導工作,會直面其政治信仰、政治態度,他們思想上接受的程度難以把握。另一方面,在對黨外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政治引導時,他們作為與黨內同志對話交流,往往“教育”的成分較輕,“交流”的成分較重,若尺度把握不恰當,甚至會演變成辨證或爭論,加大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

三、加強新時代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導的路徑探究

(一)加強理論教育,引導黨外知識分子將小我融入時代大我

1.??? 加強理論學習的精度和深度。新時代加強黨外知識分子的理論學習水平,首先就是要加強對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掌握這一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等內容,牢牢把握其觀點、立場和方法,加強對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引導,幫助他們武裝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2.??? 找準理論學習的落腳點。高校應以社會主義學院、民主黨派組織、工會小組等為依托,組織學習基于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的關于科技發展、人才培養、文化建設等各方面的政策方針及制度要求,幫助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與新時代需求有效對接,實現其個人小我與時代大我的同頻共振。

3. 探索理論學習的制度。要統籌考慮學校教育教學和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實際,充分利用教職工大會、教師代表大會等場合,加強培訓工作力度,擴大學習覆蓋范圍,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學習交流,通過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內容清單等方式,不斷完善理論學習的制度要求,為理論學習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從學科發展出發,搭建以學術交流為主的溝通交流平臺

1. 加強組織建設。一方面,主動介入現有的學術交流平臺,了解其運轉模式、運行狀態等實際情況,實現對現有組織結構的全面掌握。另一方面,從學校、學院、系部、教研室等出發,構建以教育教學、科研實踐、學術交流為載體的各級組織,將黨外知識分子納入各個組織中,實現全覆蓋,為開展思想政治引導提供現實載體。此外,高校的統戰部門也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學校統戰部門的組織建設,切實發揮作用。

2. 加強組織引導。通過各類組織,或直接或間接的引導黨外知識分子進一步認識我國的社會屬性和教育屬性,明確學術交流與思想政治引導的統一性,既不能罔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談學術發展,也不能將學術交流組織變為思想政治引導的主陣地。充分發揮各個組織的交流作用,讓它們成為聽取意見建議、開展思想政治引導的平臺,營造多方共建、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3. 加強組織管理。加強對各種各類學術交流平臺,尤其是與意識形態領域相關的學術交流平臺的監督管理。對于學術交流中涉及的論點觀點、論述內容,堅持社會主義學術研究方向,嚴把意識形態管關,不能讓學術交流平臺成為傳播錯誤輿論的法外之地。

(三)從學校建設出發,構建黨外知識分子參與學校建設的機制體制

1. 要在制度體系上下功夫。黨外知識分子有參政議政、參與學校、社會事務的愿望和要求,高校統戰部門應掌握黨外知識分子對教育教學機構和行政管理部門的實際需求,從全局出發,打通教學科研、學術交流、行政管理之間的壁壘,構建包括學習制度在內的,黨外知識分子提案制度、會議制度、考核制度等,為黨外知識分子向黨政部門建言獻策,統戰部門對黨外知識分子獎優罰劣提供制度保障。

2. 各級黨政機關要發揮作用。按照“責任田”的模式,各級黨政機關適時適當的參與到各類組織的日常工作中,主動提供服務,增強思想政治引導效果。各級黨政機關定期聽取黨外知識分子對學校改革發展的建議,并加強本單位對各組織的支持力度,讓服務組織建設成為高校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落腳點。

3. 要釋放黨外知識分子參政議政的熱情。在各類會議、活動的不同環節,主動邀請黨外知識分子參與,為其直接了解學校建設的方方面面,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提供途徑;鼓勵黨外知識分子參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為他們在地方掛職提供政策制度保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理論研究成果直接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在校內各單位培養黨外知識分子干部,讓他們以建設者、參與者的身份直接服務于學校的改革發展建設中,充分發揮他們參政議政的熱情。

(四)從個人成長出發,服務黨外知識分子的需求

1. 加強調查研究了解實際需求。高??梢酝ㄟ^設立調研課題的方式,開展對黨外知識分子個人成長、社會服務、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需求調研,同時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結合學校黨外知識分子基礎數據進行需求分析,為統戰部門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質量,更好服務黨外知識分子提供有力支撐。

2. 構建統戰特色的服務機制。各高校均設立有統戰部門,但相對于高校數量眾多的黨外知識分子,統戰部門的服務屬性難以實現全覆蓋,面對需要多部門聯動解決的個例,僅依靠統戰部門難以解決。高??梢試L試IPD的工作模式,抽調相關部門人員構建臨時工作小組,用微團隊的模式,點對點的解決黨外知識分子的實際困難。臨時工作小組成員平時分屬各個職能部門,解決實際問題時統籌協調,既不影響正常工作,改變各部門的人員結構,也能促進服務工作的落地落實。

3. 豐富統戰工作的工作載體。除了座談會、培訓會等開展統戰工作的載體外,進一步豐富“工具箱”。例如舉辦統戰工作年會、統戰系統表彰大會、統戰系統運動會等方式,用更少生硬說教、更多生動說理,更少單向灌輸、更多交流溝通,力爭達實現思想政治引導潤物細無聲的境界,為黨外知識分子自我成長、服務立德樹人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譚清華.新時代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研究[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3.

[2] 文躍然,歐陽杰.高校教師職業特點及其收入分配改革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4.

[3] 唐景成.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引導的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03.

[4] 王燕.區域高校專任教師學歷結構的變化[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4):151-159.

[5] 王蘭惠,趙躍先.努力提高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8(12):50-53.

[6] 張東升,祁麗.中國夢視域下高校黨外知識分子思想引領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3.

作者簡介:

胡博(1992—),四川遂寧人,西南交通大學紀委辦公室,研究領域:高教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于丹(1990—),四川成都人,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工程師,研究領域:藝術設計、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黨外知識分子高校
民辦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民族地區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現狀及政治引導工作思路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民族地區高校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微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價值認同視閾下新時期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認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