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G時代“微課”在教學中的特點和應用

2020-11-28 07:20李秀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初中生物微課應用

李秀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4G通信技術加速,使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不斷改變著偏遠落后區域的生活方式。微課教學模式在數字化時代應用而生,以視頻為媒介客觀反映教學內容,其特點優勢廣泛地應用到初中生物學科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學習平臺,推動了生物教學效果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微課;初中生物;教學;應用

“微課”又名微課程,主要用于講授單一知識點或突破某個教學問題,相對于常規課程較為短小的一種微小課程[1]?!拔⒄n”最早起源于1993年,美國北愛荷華大學的有機化學教授LeRoy A.McGrew為了使非科學專業人士在非正式場合能了解化學知識提出了“60秒有機化學課程”;隨后,英國納皮爾大學的Terence Kee教授又提出了特定主題的一分鐘演講,直到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才正式提出了微課的概念并將其應用于在線課程教學[2-4]。在國內,胡鐵生最先提出“微課”并將其定義為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5]。以教學視頻為載體的微課程,因內容精簡,時間短,主體性強,教學目標明確,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等優點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特別是難點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學習質量與效率。同時,“微課”這種教學形式便于查找、分享、傳播,使同學們都可以方便快捷獲取教學資源,結合自身學習現狀進行慢放、重復播放,使學生身臨其境主動學習生物知識,課后鞏固復習,切實做到了因材施教。目前“微課”教學模式已經逐漸在教育環節中被廣泛推廣應用。

一、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

目前就我國初中生物教學而言,初中生物課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推行新的教學模式過程同時,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狀況。以榆林市為例,2020年生物教學由非中考科目轉變為了中考科目,生物筆試科目為60分,實驗操作考試科目為10分,總計70分,占比8.13%,可不同縣(市、區)的生物教育教學質量差異下,老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視程度大不一致,在生物教學中存在固化的思維特點,部分教師習慣于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方法單一,枯燥乏味,甚至有些老師為了節約時間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大部分實驗都由老師演示完成,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完全掌握所學內容,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根本性提高,缺乏趣味性,缺乏動手操作能力。

二、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特點

微課應時而生,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以其獨特的優勢,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生物知識的學習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新型教育發展模式的實施起到護航作用。

1.利用微課教學模式的新穎特點,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愛好

微課的教學時間較短,內容短小精悍,主題突出,指向性強,主要是教師以視頻為載體,圍繞著生物知識的重難點進行設計的一種情境化教學。微課的出現使學生變成了學習的主體,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的聽。比如,教授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這節課,通過微課的應用可以使得植物有性生殖過程這一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可視化,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信心,養成濃厚的學習興趣愛好。

2.利用微課教學模式的直觀特點,促進了生物教學高效化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過程中,實驗教學開展得不令人滿意,實驗效率很低。所以,優化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利用微課進行實驗教學,其效果非常好。因為微課以視頻為載體,客觀記錄了教師的關鍵教學環節,豐富了學生的學習資源,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重要知識點和精彩教學環節的重復播放。學生能夠在自身的知識結構中,體驗分析知識,感悟知識,品味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進一步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促進生物教學高效化,達到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如:在學習“開花和結果”一課時,教師通過制作微視頻講授有關傳粉、受精和結果的過程,讓學生直觀觀察感受傳粉、受精到結果,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知識、領悟知識。

3.利用微課教學模式的啟發特點,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新課程背景下,微課的制作,更注重于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用微小的現象來反應科學的生物現象與道理。教師牢固把握微課制作的側重點,實現普通知識點的轉移,逐漸向啟發學生、探究生物知識點方向引導過渡,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課時,我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微課——探究血管的種類和血液的流動情況。在微課制作之前,我先讓學生對這一個問題進行了分組討論。學生思維活躍,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將實驗過程制作成微課供學生觀察,讓學生比較我的實驗現象與他們討論是否一致。再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不僅掌握了知識點,且解答了學生課前的想法及困惑,驗證了我的實驗現象。這樣,不僅制作了微課,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果,引導了學生完成本課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生的思考、分析、動手能力。

三、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走進初中生物教學課堂融入教學中,以其獨特的優勢在課前、課內、課后得以巧妙應用,從而讓學生達到很好地學習質量與效果。

1.巧用微課,在課前預習新知識促進吸收

教師在完善視頻微課資源后,通過網絡平臺、手機客戶端、微信群共享等平臺上傳教學資源,讓其學生觀看自主學習新知識、新內容,使得知識傳授前置提前完成。學生在自主學習領悟的基礎上,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發現問題、反饋問題,做好記錄,為課堂有針對性學習打好堅實基礎,不斷提高學習效果。

2.巧用微課,在課內突破重難點增強實效

生物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微觀領域的內容,教師往往難以用語言表述清楚,進而增加了學生學習難度。如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染色體的結構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視頻微課向學生展示具體的內容,引導學生更加直觀明了的學習知識點,讓學生更快更準理解吃透突破重難點問題。如:在學習“輸送血液的泵—心臟”一課內容時,有關血液循環這一復雜過程用語言表述,學生難以掌握理解,教師巧用微課突破重難點,明確了“體循環”和“肺循環”以及血液在循環過程中的變化,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增強了教學實效。

3.巧用微課,在課后鞏固知識點優化結構

微課程短小精悍,占用內存小,課后教師根據課內教學情況進行點評、總結,將一些拓展型教學資源或者教學內容前瞻性學習資源發布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電腦、手機客戶端等媒介隨時隨地進行觀看。同時教師可以巧用微課,設計生物在線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教學內容,練習所學知識點,如2020年榆林市第八中學在實驗操作考試前,將多數實驗步驟、操作流程制作了微課,引導學生認真觀看、思考、分析,后進實驗室進行實踐操作練習鞏固,不斷完善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在中考時,生物實驗操作中考生平均成績為9.92分,比去年提高了0.22分,取得了良好效果。

特別是在偏遠落后區域微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屬于較新的領域,還需廣大一線教師不斷地運用探索,熟練微課的制作方式,用足用好用巧微課,優化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在偏遠落后區域信息技術化的普及推廣應用下,微課也會對生物教學帶來較大影響,生物課堂教學應與微課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行穩漸遠,生物教師用足用活用好微課,從而使教學的質量變得更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更好,進一步優化初中生物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一川、錢揚義.國內外“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進展[J].遠程教育雜志,2013.6(11):26-32

[2]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3]Kee T 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4]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5]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猜你喜歡
初中生物微課應用
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微課在初中英語課后作業中的應用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初探
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變”與“通”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