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探究讓課堂更高效

2020-11-28 07:47張婉姝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年11期
關鍵詞:爬山虎謎語創設

張婉姝

一、案例主題闡述

《爬山虎的腳》是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課文主要介紹了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的腳以及爬山虎是如何通過“腳”在墻上攀爬的。通過這篇文章提示人們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細致的觀察。整篇文章是從部分到細節的描寫,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了爬山虎“腳”的特點,寫了腳的生長部位,形狀和作用。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經歷了多年的語文學習,通過通讀課文能夠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但還不能主動對課文當中的細節進行分析。所以在本次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導學生對課文當中的細節進行研究與觀察,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與理解能力。

二、案例設計說明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探究的重要性,給予學生一定的探究時間與探究空間,從而引導學生對知識主動進行構建。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情境的創設,問題的設計,課堂活動的開展,不斷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最終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探究過程構建出完整的知識框架,從而既能體現出新課改后,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又能順應本課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關注細節。

三、課堂寫真

片段一:情境創設,理清脈絡

教師為學生出示一個謎語,借助謎語為學生進行情景的創設:小小植物愛爬高,一爬爬到房頂上。通過謎語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一種什么植物。在班級中有一部分學生猜出是爬山虎,有一部分學生并沒有猜出是什么植物,這時教師并沒有急于向學生揭示答案,而是為學生一點點的進行提示。首先出示一張遠遠看去爬滿綠色植物的墻,然后出示爬山虎上的“小圓點”,進一步出示爬山虎的“葉柄處的細絲”,最后在為學生解釋謎底“爬山虎”。

師:在我們的謎語中說“一爬爬到房頂上”,為什么爬山虎能夠爬到房頂上呢?大家一起來想一想。(在學生思考完畢之后)我們學習完葉圣陶老爺爺的《爬山虎的腳》大家就知道了!現在我們先來閱讀文章吧。

教師下發導學案,引導學生完成導學案上的部分問題:

讀完課文后,你從中知道了些什么?(爬山虎有腳)

既然課文是寫爬山虎的腳,那么到底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呢?

片段二:問題引導,細節探究

教師為學生播放第二自然段的音頻,并且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下列問題的思考:

為什么同學們不知道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而葉圣陶老爺爺會知道呢?他是怎么發現爬山虎的腳呢?通過默讀第二自然段,你發現爬山虎的葉子美在哪里呢?為什么我們讀完葉圣陶老爺爺描述的葉子,就仿佛是看到了這些葉子呢?在文章中葉子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學生根據教師展示出來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文本的閱讀以及探究,從而發現葉圣陶老爺爺十分關注生活,關注自己身邊的事物,所以才會發現爬山虎的“秘密”。并且在描寫爬山虎的過程中,先借助顏色渲染爬山虎,然后又描寫了爬山虎的整體,最后又寫出了爬山虎在風中波動。通過這樣的形式,爬山虎的葉子在讀者的腦海當中就會首先有顏色,然后又有形狀,最后形成一幅“動圖”。

在學生探究完畢之后,為了驗證學生的探究,教師為學生播放出下面動圖:爬山虎葉子顏色變換的圖片,靜態下的爬山虎,被風吹過的爬山虎。從而更加加深學生對于爬山虎的印象。

片段三:角色扮演,實踐探究

師:在第四自然段當中,我們看到葉圣陶老爺爺說的是“一腳一腳地往上爬”這里為什么不用“一步一步”而要用“一腳一腳”呢?

生:“一腳一腳”和“一步一步”是差不多的意思,所以用哪一個都可以。

生:“一步一步”是兩只腳交替走,“一腳一腳”是長一只腳就往上爬一節。

師:大家都沒有看到過爬山虎到底是怎么向上爬的,那我們現在以小組為單位,按照葉圣陶老爺爺文章中描述的,進行一下角色扮演,看一看那“一步一步”和“一腳一腳”到底有沒有區別。

學生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坐好,然后用課桌模擬墻,用手模擬爬山虎的腳,胳膊模擬爬山虎的根莖。首先第一位學生站在桌子前,由胳膊作為根莖,伸出的手指,代表細絲,當手放到桌子上,則證明“爬山虎”開始向上攀爬了。然后第二名學生,順著一名學生,將胳膊貼到課桌上,伸出手指,用手指按壓在桌子上,第三個第四個同學依次向上。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能更加直觀地了解到,爬山虎每長出一只腳,才向上爬一步。所以在這里,葉圣陶用了“一腳一腳”形容爬山虎攀扯的狀態。

四、課后反思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重點為以上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課程的導入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的情境教學法,并且通過謎語的形式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對于四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不喜歡一成不變的課堂,因此課堂導入至關重要,教師只有在課堂導入下功夫,進行趣味性的導入環節,學生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投入到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剛一上課,教師給學生出的小謎語,使學生在一上課對所學內容充滿好奇心。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他們生活在高樓大廈中,對于一些自然界中的植物并不了解,因此學生很可能根本沒有注意過什么是爬山虎。在教學時,由學生直接通過謎語猜出了是爬山虎,教師也沒有提前透露出答案,而是為學生展示了爬山虎的圖片和動圖,通過這些圖片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認識“爬山虎”這個植物。

在學生了解到爬山虎之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回顧謎語,通過謎語中對爬山虎的描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對爬山虎這種植物產生好奇心,然后教師通過語言將學生對于爬山虎的探究欲望轉移到文章之上,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文章。并引導學生通過導學案,帶著問題對文章展開探究。

在第二片段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與問題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課標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探究需要有正確的方向。這時,教師的提問就十分重要,教師所提問的問題,不能是封閉性的回答,而是需要開放性的答案。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在課堂中只會回答“是”“不是”。在片段二中,教師根據文章的第二段,為學生準備了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考,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是以小組為單位去思考,根據課文內容集思廣益來進行的探究。在學生探究完畢之后,教師需要做的是,告知學生,他們的探究結果是否正確。在這一環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動圖的播放,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圖片,這樣學生就能將課文與自己的探究結果以及圖片進行充分融合,從而自行判斷,自己探究內容的正確與否。

在片段三中,教師主要針對于“一腳一腳”和“一步一步”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探究的環境。在探究的過程中,充分借助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進行模擬實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角色就會發生變化,他們變成了爬山虎的“腳”,根據大自然中的生長規律來“向上爬”。通過這樣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使學生沉浸在探究的過程中,從而使課堂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在本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以下收獲:

(一)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會下意識認為所有的學習都是在占據自己的玩耍時間,因此學生很難對學習內容產生探究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使出渾身解數,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情境的創設就是一個很好的激發興趣的方法。在本次教學的過程中情境的創設主要運用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課堂引入圖環節,借助謎語為學生進行了情境創設,從而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充滿探究欲望。其次是在對第二自然段的分析過程中,教師再次情境創設,但不同的是,這次情境創設是在學生探究完畢之后進行的,主要用來驗證學生的探究過程,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就能夠通過教師播放的圖片以及動圖驗證自己的探究方向與探究過程的準確性,從而影響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知識探究的能力。

(二)借助小組實踐,加深學生探究印象

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內容不是單一憑借教師的講解,就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文章的精妙。有很多內容需要學生進行探究,但單一的討論肯定不會像直觀的展示,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作者的文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自身也會充滿參與感。

(三)給予學生反饋機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在第三片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進行了提問,在提問完畢之后,并沒有急著讓學生進行探究,而是給予了學生反饋的機會,讓學生根據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回答教師的問題。并且教師對學生十分尊重和寬容,能夠包容錯誤答案。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反饋進行實踐探究,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就有了理論的依據,并且在探究的過程中,有了自己的探究目的,探究的過程自然就會更加仔細和認真。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善于運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四)善于借助問題,明確探究內容

自主探究的課堂,會給予學生大量的探究實踐,但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還并沒有掌握探究的方法,因此也不知道要怎么探究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時教師提出的問題就為學生指明了方向,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就能夠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與分析,從而完成對文本的探究。

五、問題討論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一定的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量的運用了多媒體,雖然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讓一些圖片看起來更加的逼真和清晰,但爬山虎這種植物也是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對于學生而言,看到實物遠比看到照片更加吸引他們。然而在本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將爬山虎帶到教師,讓學生進行觀察。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于一些可以帶到教室當中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善加利用。

例如在本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將爬山虎帶到教室中,教師就能引導學生通過對實物的觀察,結合事物與課文當中的內容進行對比學習,從而更加有利于探究課堂的展開,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自主探究學習是當今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要做課堂的主人,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動手、動眼、動嘴、動腦,主動的去獲取知識。

由于傳統教育深受傳統禮教的束縛,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里更多地是被作為“籃子”來盛“菜”,是作為一種社會負載的容器,正像人倫上的傳宗接代一樣,完成著知識的沿襲,雖然也偶爾有卓爾不群者凸現,如李白、蘇軾、魯迅,并且往往因為受教育對象基數的龐大使中華文化同樣燦爛如虹,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傳統教育對人本性的扼殺。但繩索下不能挺立起獨立的人格,“填鴨式”教育也很難張揚起人性的光輝。

傳統教育方式成為一種定勢,傳統教育下的社會成員也更多地形成一種人生的定勢,于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民族封閉、保守、尚古的風氣油然而生。并直接導致了近現代科技為先導的多方面諸領域的落后。同時,作為人的權利的理念十分淡漠,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路依然漫長。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學科的愛好》?!蓖袪査固┮舱f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愛好?!睗夂竦膶W習愛好,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具有敏銳的思維力、豐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記憶力。

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青少年兒童成為21世紀的國家的主人,弘揚人的主體性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一般強調的是學生接受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教法輕學法,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等弊端。閱讀教學更多的是教師的分析,講解,把學生當成是教學的客體,而非自我活動,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人,這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是極為不利的。二期課改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新基礎教育也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一切皆是強調了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而自主探究性閱讀教學就是順應當前教育改革所提出來的,是以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中,生動活潑地主動地探索研究問題,從而提高語文能力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性閱讀教學,凸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的個性得到更大的張揚,創造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真正提高語文素養,讓課堂教學煥發生機。

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是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探究性閱讀的基礎。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過多強調教師的"自我表現",要讓學生"主體參與",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參與的主動性及參與的深度和廣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益與學生學習的質量。

猜你喜歡
爬山虎謎語創設
爬山虎
謎語三則
想當粉刷匠的爬山虎
謎語四則
謎語三則
謎語四則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南大百歲爬山虎令人神往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