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感恩意識培養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20-11-28 07:47胡燕平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年11期
關鍵詞:感恩意識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胡燕平

【摘 要】“心理亞健康”是近些年來風靡全球的詞匯,這個詞匯的含義是指介于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之間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會導致人們不能保持正常的生活質量與良好的工作、學習狀態,對于正處于成長關鍵階段的初中學生而言,心理亞健康的狀態會讓他們感受到成長的困惑、壓抑、郁悶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從而導致他們出現生活失調、學習效率低下、人際交往困難等一系列的不良現象,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為了對學生的心理亞健康狀況進行有效地預防與調整,教師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就可以將感恩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效融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恩之情,讓學生明白自己現在享受到的快樂是通過別人付出而得到的,學會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饋對自己有所幫助的人,培養學生對父母、對他人、對社會的感恩意識,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以此提升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逐步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感恩意識;培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要想讓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開展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感恩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所有社會公民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優良品質,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一優秀傳統美德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初中是學生各項價值觀念培育的關鍵時期,要想讓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教育成為一名優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教師在這個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就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潤澤學生的情感世界,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身邊人的關心與愛護,懷揣一顆感恩之心去回報所有對自己有所幫助的人,以此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與責任意識,實現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感恩意識的培養對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感恩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情緒,它體現了人們的生活態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合理地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可以讓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學會運用積極的態度去審視自己與周圍人或事物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拓寬他們的注意力與認知范疇,消除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的負面情緒,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過感恩意識的培育,還能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進行自己情感的表達,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學生能夠以更積極的狀態去擁抱生活。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還可以培育學生強烈的責任感,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情感態度轉化為實際行動,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主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做到知行合一,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初中階段的情感教育成為新時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優質社會人才,今后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建設祖國,以此推動素質教育的高效開展,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培育優秀的儲備軍,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二、基于感恩意識培養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培育學生的感恩意識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但由于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對于感恩教育的需求也會存在一定的差別,傳統教師統一的感恩教育不僅無法達到滿意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還極可能適得其反,導致部分學生因為受到不恰當的感恩教育而造成心理上的其他問題,從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為了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教師在培育學生感恩意識是就一定要全面的去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實施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實提升學生的感恩意識,以此保證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成長。例如,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先通過心理測試和與學生、代課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進行交流與溝通來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健康情況與成長情況,然后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感恩教育引導。如,對于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他們缺失父母完整的愛,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如果直接引入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非常容易刺痛他們的'心靈,導致他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產生悲觀的心理。面對這一類學生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就可以先引導他們去發現在日常生活中關心與愛護自己的人,讓他們在感受身邊溫暖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感恩意識,讓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對于從小被家長溺愛的孩子,由于他們從小就生活在有求必應的生活環境中,所以他們的自我意識非常強,會認為別人對我好都是應該的,傳統口頭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難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感恩意識。面對這一類學生,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就可以通過與家長進行密切溝通,落實一些實踐活動來幫助他們改變自己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如組織學生和家長互換生活一天,讓學生切身體會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付出,以此觸發學生的心靈;對于一些內向的學生,他們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可能能夠很快的消化教師所傳授的感恩知識,但是不自信的心理就會導致他們在日常實際生活中不能做到將感恩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面對于這一類的學生,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就需要與他們進行積極的交流與溝通,鼓勵他們大膽的運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以逐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通過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落實針對性的感恩教育引導,可以滿足班級不同學生的心理教育學習需求,保護每一個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以此從真正意義上發揮感恩教育的價值與意義,實現每一個學生感恩意識的有效培養。

(二)開展情境教學,強化學生對感恩的認識

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要想實現學生感恩意識的有效培養,教師除了需要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外,還需要讓學生對感恩有全面客觀地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感恩教育的內化,達到感恩于行的教育目的。在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通常都是直接向學生講述我們為什么要感恩,我們應如何通過實際行動落實感恩。這種單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于思維活躍的初中學生而言,不僅很難調動他們參與感恩知識探究的積極性,還無法讓他們透徹地理解感恩的內在含義。為了讓感恩教育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中,就可以開展情境教學,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感恩內涵知識的分析,增強學生對感恩的認識與理解,讓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感恩意識,以此更便于學生感恩行為的有效形成。例如,在日常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感恩知識的傳授時,就可以融入一些社會上比較熱門的感恩事件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讓學生在真實的事件中體會感恩的實際含義。如,最近全國上下都非常關注我國西北地區的抗洪現狀,在抗洪工作進行中有這樣一段視頻在網絡上廣泛流傳,一對父母得知兒子在安徽樅陽縣執行抗洪救災任務后,瞞著兒子一路打聽來到救災現場,看到正在執行抗洪任務的兒子,父母二人再也忍不住淚水,父親心疼地搶過兒子面前的沙袋,堅持要扛過去。這個視頻打動人們的不僅僅是父母對兒子的關心和愛護,更是這個兒子對于社會與祖國的承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引導學生觀看這段視頻,并且說一說自己在看完這一段視頻后自己對視頻中的三位主人公有怎樣的看法,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中逐漸地過渡到感恩教育中,深刻地感受到父母對于孩子那種無私的愛,以及那些我們素未謀面卻為我們幸福生活抗戰在第一線的戰士們的無私奉獻,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和身邊人的同時,也學會感恩那些默默為我們付出的逆行者,在這些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的呵護下形成更積極的價值觀念,樹立起建設祖國、服務人民的偉大理想,以此促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感恩教育,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感恩情感,增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感恩意識的有效培養。

(三)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能夠在日常與他人進行交往和事務處理中做出正確的選擇與判斷。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面對培養學生感恩意識這一重要教學任務,教師要想讓其發揮出更大的教學價值,在日常教學中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感恩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去真實的領悟感恩的含義,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感恩知識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將教師所傳授的感恩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以此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例如,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處理自己的人際關系,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我想對您說謝謝”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或行動去感謝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有所幫助的人,這個人可以是不求回報,默默為我們付出的父母、傳授我們知識的老師、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同學、維護我們城市清潔的環衛工人、用一個微笑給我們帶來一天好心情的陌生人等。通過這個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學會去挖掘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價值,讓學生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感恩的含義,學會運用實際行動來感謝那些對我們有所幫助的人,促使學生的行為與價值觀念能夠得到統一,達到知行合一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進而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的綜合性成長,為學生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更好地奉獻自己的人生價值創造良好的條件基礎。

三、結束語

感恩意識是學生今后立足于社會的必備品格,它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為了實現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健康成長,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將感恩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效地融合,深入學生的內心開展有效的感恩教育引導,讓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意義,并學會將感恩落實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以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初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名德治與文化并進的優質社會主義接班人,以此推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萬方.初中學生心理發展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四,2019

[2]葉景芳.感恩于心,回報于行[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

[3]陽緣園.讓感恩與我們同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

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親情熏陶在教學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學資源,找到切入點,通過生動感人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和感恩與黨的情感。像語文教材、品德與社會、歷史、地方經典文化讀本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親情贊歌,應引導學生好好賞析,引起作品與同學之間的共鳴,激發他們的人身感悟??梢岳秘S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展示一場場激動人心的畫面,感染學生,熏陶學生,凈化學生的心靈。

指導學生參加感恩活動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學生的理論學習上,要滲透到社會生活中,才能達到教育人的根本目的。我們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體驗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報。引導學生做親情觀察。在學生的家庭作業中,我們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雙眼發現父母對子女的愛,并把這些人間真情寫入日記,心得體會中去。父母飽經風霜,日益增多的白發,逐漸變粗糙的雙手。匆匆上班,又匆匆地回到家洗菜做飯,擦地板的身影。將會使學生體會到父母的愛,體會到人間的溫暖,激發他們的感恩情感。

互換角色,親情體現。子女不了解父母,是因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為子女付出了多少,可以組織學生抽機會和父母互換角色,使其體會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體會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教師應有目的地拉近學生與家長的距離,讓每個孩子有空閑時聆聽爸爸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講解盛洪、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借助于父母同年的經歷,體會生活艱辛,理解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和對自己的關愛,引導每個學生學會感恩。

猜你喜歡
感恩意識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淺談幼兒實施感恩教育的幾種途徑
親緣感恩教育研究淺析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