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民歌《楊柳青》創作特點及演唱分析

2020-12-05 07:26伏晨娟揚州大學音樂學院
黃河之聲 2020年16期
關鍵詞:襯詞楊柳青樂句

◎ 伏晨娟 (揚州大學音樂學院)

引 言

揚州民歌《楊柳青》是收錄于專輯《地方民歌戲曲系列太陽出來喜洋洋》中的一首民歌小調,是江蘇民歌的經典之作。民歌小調與現代作曲技法相結合的創作手法,將濃郁的地方風格和現代作曲技法相融合,對地方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從歌曲《楊柳青》的文化背景入手,對作品的曲式結構、作品特點、演唱技巧、情感處理等方面進行分析,概述了揚州民歌傳統的音樂特征和現代作曲技法,并結合個人在演唱該歌曲時的切身體驗,對情感的把握及技巧的掌握,詳細地進行了論述,談出在表現該歌曲時所注意的一些細節感受。

一、民歌《楊柳青》的創作背景

(一)揚州民歌的起源與發展

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自創自演的歌曲。它以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方式存在于民間。民歌在過去是百姓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情趣,表達情感而自發創編的。揚州小調便是百姓在生活農作中自創自編的。揚州民歌流傳于揚州、泰州一帶,原始民歌的產生從語言的角度出發,最原始的民歌發源于黎明期,據記載高郵龍虬民歌至少在7000年前就該存在。然而民歌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能像石器、陶器這樣的實物一樣流傳下來,古老的民歌形態我們早已無從窺視。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揚州及其附近的地區被統稱為廣陵,廣陵建城初期,分屬于吳、楚一帶。古代的“吳歌”、“楚調”都曾是這里流行過的歌謠?!暗搅嗣髑鍟r期,揚州地區盛行俗曲,現代揚州清曲中許多的曲牌便是從明清時期就開始流傳”。民歌《楊柳青》的創作時間大約是清朝時期,如今所聽到的版本便是經過多次改編而成。到了20世紀,現代記譜法和錄音技術的出現使對揚州民歌的探索成了有據可依。20世紀50年代,由于新音樂工作者的努力,揚州民歌獲得了大規模的記錄與推廣。70、80年代揚州地區對民歌的收集與整理大大推動了民歌的創編與流傳。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生活的快速發展,揚州民歌也在不斷地充實,不斷地演變發展。揚州由于其濃厚的歷史底蘊,發展至今揚州已經成為著名的旅游城市,正是因為如此揚州民歌也漸漸傳播更加廣泛。

(二)揚州民歌與當地生活的聯系

歌曲《楊柳青》是江蘇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朗朗上口的旋律,獨特的語言風格而廣為流傳。揚州方言通俗易懂,沒有北方方言的豪邁爽朗,也沒有南方方言的復雜難懂。由于揚州方言細膩而又婉轉的特點,使得揚州民歌深受大眾喜歡。山區、水鄉或者是高原地區,他們的生活總會反應在民歌上面。揚州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魚米之鄉的揚州被河水環繞,因此揚州的民歌常常與水有關,歌曲《楊柳青》使人聽起來便有一種歡快的小橋流水的感覺。

揚州人民安逸悠閑,重視享受生活。例如在一日三餐上,他們更加注重早餐,并且花足夠的時間享受早餐。揚州相對于廣州、上海、北京這些城市,生活節奏緩慢。除了吃茶、泡澡,生活中也有更加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歌曲《楊柳青》的創作透徹的體現了揚州人民的生活情韻。

二、民歌《楊柳青》創作特點

(一)曲式特點

歌曲《楊柳青》是一首揚州民間小調,五聲宮調式。第一、二兩樂句均為六小節,其每樂句的最后兩小節均為襯詞。第三樂句為四小節,第四樂句為七小節。最后兩樂句均為襯詞構成。以旋律分析法來看,歌曲《楊柳青》為四樂句的一段體歌曲,非方整性結構。

襯詞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樂句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第一、二樂句成為歌曲主體。填詞不固定,人們常會填寫一些幽默,詼諧的詞語。第三、四樂句由襯詞構成,相對固定不變。襯詞的加入使得歌曲富有更多的活力,更加巧妙的附和歌曲所表達的情緒情感。第三樂句為第四樂句積蓄力量,為第四樂句的情感達到高潮做鋪墊。雖然沒有明確的歌詞內容,但是襯詞的形式仍然使得歌曲的情感表達有了充分的體現。這樣使用襯詞的方式也極大地表現出了江蘇民歌的風格特點。

(二)音樂要素與藝術風格的聯系

歌曲《楊柳青》是以襯詞“楊柳葉子青”而得名,同時也表達了對黨的熱愛之情。曲調變化較自由,旋律起伏大,歌曲速度稍快,節奏簡短,八分音符以及許多附點切分音的使用,使得歌曲活潑而又跳躍,音樂的節奏對樂曲的情感揭示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歌詞熱情洋溢而又充滿幽默風趣。歌曲《楊柳青》為四二拍,加上強弱關系的演唱,歌曲也更加具有律動性。

第一、二兩樂句為歌曲主體內容,歌詞的多變性詮釋了我國民歌即興創編的特點。歌曲以膾炙人口而又活潑充滿生趣的曲調來緩解勞動人民耕作的辛苦乏味,為勞動人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濃郁的方言特點,有趣的襯詞也體現了江蘇民歌幽默風趣的風格特點。歌曲《楊柳青》中有大量的襯詞加入,附和歌曲的主題內容,襯詞中的“楊柳”、“石子”、“松”以及一些擬聲詞都極大的表現了揚州民歌的地方特點。揚州地區處于長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一個河流環繞的水鄉城市。水自然而然的滲透到揚州人民的各個方面,方言、歌曲也透露著小橋流水的情韻。

回歸到歌曲主體,第一段寫景,描繪了一幅清新的田園風景畫:清晨,農民們邁著幸福而又滿足的步伐,伴隨著農田中滴滴點點的露水,開始了一天忙碌的農作生活。從歌詞中我們便能感受到農民對生活的充滿積極向往的生活態度。第二段抒情,表現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步步高升。以歌頌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對共產黨的敬愛之情。抒情寫景相結合,既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家鄉的喜愛之情,也表達了對共產黨的熱愛和贊揚之情。溫軟恬靜的揚州方言給歌曲增添了不少韻味。

三、民歌《楊柳青》的演唱分析

(一)方言與發聲的結合

民歌的演唱都很有地方性的特點,最顯著的特點便是使用方言演唱。歌曲《楊柳青》是典型的江蘇民歌小調,因此對揚州方言的探索顯得尤為重要。方言與民俗關系十分密切,很多民俗事項往往要通過方言才能表達出來。因此,了解方言是必不可少的。

揚州處于江蘇中部,江蘇中部的方言有許多典型的特點。首先,揚州方言中沒有平翹舌之分,所有的翹舌音都讀成平舌音。如歌詞中“晨”不讀“chen”而讀“cen”。其次,揚州方言中沒有明顯的前鼻音后鼻音之分,很多的后鼻音都是用前鼻音讀出來。例如歌詞中“青”、“情”、“幸”等這些字都是讀前鼻音韻母“in”。此外許多邊音和鼻音也經常相互混淆,如“練”字在揚州方言中讀“nian”等,但是也有極少一些字是沒有混淆的,例如歌詞中的“露”字便任讀“lu”。這也是揚州方言中相當顯著的一個特點。再次,揚州方言中沒有兒化韻。如“二”、“而”、“耳”等字都讀“a”。最后,在發音的聲調方面,揚州方言經常把平聲中的一些陽平讀成陰平,甚至許多字聲調都會讀成陰平聲。如歌詞中“早”、“露水”、“葉子”等都應該讀成陰平聲。同時揚州方言中也有許多入聲,例如歌詞中“七”、“起來”、“葉子”等都應該發音短促而快。由于以上特點,所以揚州方言聽起來才會有比較溫軟的感覺。

那么如何更好地發聲呢?一個好的發聲狀態是指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形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生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以便于達到對歌曲聲情并茂的演唱。首先,氣息是唱歌的重要基礎,那么運用氣息發聲以及自如的控制氣息便顯得尤為重要。其次,要恰當地運用好歌唱的共鳴,那么聲音才能更加圓潤通透。然后,對歌曲的節奏、旋律、速度、音準的把握也是相當重要的,同時也是非?;A的。揚州方言的吐字口腔前部用力較大,嘴部比較橫,口腔后部并不完全打開,空間小。這就使得再說揚州方言時,位置比較靠前,發音力度稍大,時間短,語速快。那么歌曲《楊柳青》演唱時,便要聲腔靠前。方言與發聲結合,就要把握揚州方言發聲方式,結合正確的發聲方式,聲腔相對靠前,便可以對歌曲有更加深徹的演繹。

(二)方言對情感表達的作用

民歌是一種方言的文學,若是研究民歌而忽視方言,那么歌曲中的意思、情趣、音調必將會差幾分。任何藝術最重要的就是表現情感,演唱者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中,去體會到歌曲所帶來的情感以及意境。方言的演唱方式可以使演唱者更加體會到歌曲的韻味以及地方民歌的特點,從而投入更多、更加貼近其意境的情感,使得對作品的表達更加生動準確。

歌曲簡短跳躍的節奏,大幅度的旋律起伏使得音樂充滿活潑歡快的氛圍。歌曲中第一、二兩樂句的最后兩小節以襯詞結尾,方言“嗬嗬依嗬嗬”體現了人們對生活的滿足,對農作的積極態度。歌曲《楊柳青》是描寫農民清晨下地干活時歡快、喜悅而又悠然的心情。演唱者演唱時需要投入飽滿的精神狀態,結合歌曲所表達的內容含義,再加入地方民歌特有的音韻,使得歌曲充滿感染力,情感表達使其更加打動人心。

方言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的化石,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因此了解地方方言對民歌的情感表達必將有很大的幫助。揚州方言以其獨特的地方特色不僅對歌曲的情感表達有著極大地推動作用,并且充分的顯示了江蘇民歌的特征。

結 語

歌曲《楊柳青》的演唱不僅要求把握歌曲的基本音樂要素,而且對歌曲情緒情感的表現也是尤為重要。在細致的處理歌曲的節奏、旋律、速度、強弱關系的基礎上賦予歌曲靈魂,融入揚州民歌的情感色彩,這樣才能使得這首揚州小調獲得淋漓盡致的表現,以至于展現出江蘇民歌的魅力。

民歌是地域文化的精髓,也是歷史流傳的化石。民歌《楊柳青》是典型的江蘇民歌揚州小調,它以其生動活潑的情感表達,細致深入的生活描繪將這首揚州小調傳播到各個地方。流傳的不僅僅是歌曲本身,更是對揚州歷史悠久的文化的傳承。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化也以速度快、規模大的趨勢逐步融合。對待這樣的民歌,我們不僅要保護,保護民歌的最基本的特色不被破壞,更加要創新,使得民歌跟上社會發展潮流,繼續把民歌推向更廣闊的天地,以新的姿態奔向滾滾的世界文化大河中。

猜你喜歡
襯詞楊柳青樂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鳴曲D.574》鋼琴伴奏演繹分析
參與式體驗下的楊柳青古鎮文創設計及其模式研究
襯詞在歌曲創作中的運用
藏族古樂譜《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襯詞研究
該丘斯曲式學之樂句式研究
喜氣吉祥的楊柳青年畫
民歌中的襯詞和襯腔
板式變奏原型結構解析
淺析鋼琴演奏中樂句劃分與呼吸處理
贛西民歌的襯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