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民族樂器綻放璀璨光芒
——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策略

2020-12-05 07:26帥倩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學
黃河之聲 2020年16期
關鍵詞:民族樂器民樂民族音樂

◎ 帥倩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學)

2011年版音樂新課程標準提出弘揚民族音樂,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音樂教育對于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具有啟蒙、導向作用。因此,小學音樂教育應以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為基礎,注重民族樂器相關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對民族樂器的熱愛。教師可以通過視聽欣賞、試練模奏、合奏創編、追溯歷史等教學手段,豐富音樂課堂,激活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和音樂創造能力,讓學生感知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一、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民族樂器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現狀

我國民族樂器種類豐富、歷史悠久,按照演奏形式及其性能的不同分為“吹、拉、彈、打”四類。如吹管樂器類,無簧哨的笛、簫;帶哨的管、嗩吶以及簧管樂器笙、巴烏等;拉弦樂器類,各種胡琴及一些少數民族特色樂器馬頭琴等;彈弦樂器類,抱彈的琵琶、阮、三弦,平彈的古琴、箏等;打弦的揚琴等;擊樂器類如,鼓、鑼、鈸、木魚等。民族樂器是中國幾千年來的音樂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民族藝術之珍寶。

近年來,隨著現代流行音樂的疾速發展和外來音樂的侵襲,民族音樂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民族樂器的地位受到較大沖擊。特別是西方樂器的紛紛涌入,導致人們掀起崇尚西洋樂器的熱潮,學習西洋樂器的學生越來越多,卻缺乏對我國民族樂器的認知和興趣。更有甚者認為西洋樂器高雅清越,而我國民族樂器則庸俗平凡。同時,受“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等國外教學法的影響,音樂課堂常常運用大量奧爾夫樂器如沙錘、碰鈴、三角鐵等來輔助教學。傳統的音樂課堂一直以來使用的伴奏樂器也幾乎都以鋼琴為主,卻很少見到我國民族樂器的身影。再加上音樂教師對民族樂器的重視程度普遍較低,忽視了民族樂器的價值,致使民族樂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更為少見。在這個愛國主義時代,如何傳承發揚先人智慧文化的結晶,讓民族樂器在音樂教學中發揮其課堂價值,避免讓中國流傳千年的民族樂器成為孩子們“最熟悉的陌生人”,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所有小學音樂教學工作者深思?;诖?,探究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民族樂器構建智慧音樂課堂

(一)視聽結合的藝術盛宴,豐富音樂審美感知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小學音樂教育是促使學生獲得獨特審美感知的核心與關鍵。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注重對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

1、現場演奏,切身體會

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聆聽,用心感知音樂形式、旋律、節奏的內在美。教師可以通過民族樂器的現場演奏,創造學生切身聆聽和感知民族樂器的機會,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直觀地了解樂器的形制、音色、演奏方式等不同特點,建立對于各民族樂器的初步認識。啟發學生自由表達感想,發展音樂審美想象。教師要充分挖掘作品中所蘊含的音樂美,通過自己的琴聲、動作、神情等,以自身的演奏魅力將音樂的美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在切實的藝術氛圍中產生情感的共鳴,獲得審美的愉悅。

2、舞臺展示,魅力綻放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綻放魅力的舞臺,讓有民樂特長的學生上臺表演展示,捕捉學生“亮點”,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和音樂表現力,激發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學習興趣,從而創造更適合學生需求、課堂氣氛更活躍的課堂教學模式。

3、媒體手段,知識拓展

立足于音樂教材的分析,注重教材中民族樂器相關知識與內容的拓展也是培養學生審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我國民族眾多,各少數民族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地方性特色樂器,如:侗族的蘆笙、哈薩克族的冬不拉、朝鮮族的伽倻琴等。這些樂器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少見,為學生介紹帶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器樂仍然是拓展我國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要不斷深入挖掘蘊含在教材中與民族器樂相關的知識與內容,利用多媒體手段,通過圖文介紹、音頻聽賞、視頻觀賞等方式,拓展學生對各民族特色樂器的認識,讓民族樂器煥發新生。

(二)情境交融的樂器伴奏,營造濃厚歌唱氛圍

歌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音樂活動,良好的歌唱教學對實現音樂教育的整體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F階段,小學歌唱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歌唱狀態缺乏表現力、對歌曲理解不全面等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歌曲特點,采取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運用民族樂器創設與歌曲風格內容相適應的歌唱情境,針對學生的歌唱興趣積極引導。

例如,人音版二年級下冊《金孔雀輕輕跳》是一首傣族歌曲,而葫蘆絲是傣族的特色樂器。在歌唱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用葫蘆絲吹奏歌曲的旋律,讓學生細細聆聽,初步感知歌曲內在的情感、韻律等特點。其次,教師在吹奏時可以讓學生隨音樂旋律進行模唱。同時,教師本身要做出情感的投入,演奏時注意對歌曲的力度、速度、樂句、旋律走向等特點的細膩表現,讓學生在模唱之中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其三,教師可以運用葫蘆絲來作為歌曲的伴奏樂器,增加歌曲的地域色彩,使曲調更具鮮明的傣族風格,激發學生歌唱積極性。

通過情景交融的樂器伴奏,讓歌曲的意境與優美的曲調完美結合,營造濃厚的歌唱氛圍,潛移默化地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不斷地演唱當中,逐步提高演唱姿勢、發聲方式、呼吸方法、節奏、音準等方面的歌唱技能,極大地激發學生歌唱欲,促進情感的抒發,身心的愉悅。

(三)趣味形象的圖譜融合,學生巧學演奏技巧

圖形譜不但是音樂里的趣味符號,還是幫助學生強化音樂感知能力、啟發音樂想象的生命圖畫。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形象生動的圖形譜,將樂曲的情感與內涵更好地展現出來。同時,通過圖形譜讓學生巧妙地學習民族樂器的基本演奏技法,隨音樂模奏,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音樂的形象美、節奏美、旋律美。

例如,在人音版二年級上冊《快樂的羅嗦》樂曲的B段教學中,我運用了一條條筆直的線條表示琵琶的掃弦;用密集的點表示樂曲鮮明活躍的音樂節奏;用不同高度的緊密曲線表示旋律的不同音高。條條直線猶如一根根木棍,堆積成一座座“火把”的形象,而火把底下輕快的節奏點猶如星星點點的火種,烘托燃燒著的熊熊火把,不同大小的火把表示琵琶掃弦的不同力度變化。這幅圖形譜,清晰地展示樂曲鮮明活躍的音樂節奏以及較為輕快抒情的情感特征,形象直觀地呈現出彝族人民歡聚一堂圍著熊熊火把歌舞飛揚的美好情境。在簡單介紹琵琶掃弦、彈挑技巧后,我讓學生用手中“隱形的琵琶”,隨音樂根據圖譜模仿琵琶的掃弦、彈挑技巧演奏,學生表現積極性并能夠整齊、準確地表現出來。運用形象趣味的圖形譜,讓學生巧妙地學習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并在模仿演奏中,感受音樂情境,使學生在今后的民樂欣賞中,能夠聽辨出樂曲中演奏技法的表現,理解樂曲中細膩情感的表達,提高民族音樂欣賞的感知力。

(四)打擊樂器的合奏創編,提升音樂創造思維

音樂課標把“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作為課程基本理念的一項,基于此,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打擊樂器的創編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我國民族打擊樂器種類繁多,對于烘托音樂情緒、內容起著重要作用。小學階段打擊樂器創編的主要形式有: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運用打擊樂器表現音樂情景。

關于如何運用民族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材中給了我們一些參考和提示。而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創編多樣化、有新意的合奏形式,是培養學生發展音樂創造能力的關鍵,其前提是學生需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風格特征。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各民族打擊樂器的特性,如音高、音色、演奏方式等不同特點。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討各打擊樂器的演奏方式及能夠發出的不同音響效果。引導學生善于傾聽樂器音色特點,與歌曲配合是否和諧自然,如何配合更為好聽,注意對打擊樂音色的控制等。最后各組成員匯報自己的探究成果,并進行合奏展演。

關于運用民族打擊樂器表現音樂情景,以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鴨子拌嘴》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不同場景,運用響板、木魚、小镲、鑼等民間打擊樂器模仿小鴨子“拌嘴”的聲音,發展音樂故事情節?;蜃寣W生運用打擊樂器變化速度和力度即興創編節奏,與小伙伴相互配合模仿,進行小鴨子之間的趣味“對話”等。

在創編過程中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參與體驗、合作交流和思維碰撞,使學生對音樂作品風格的感知更加清晰,對打擊樂器的音色控制更加敏感,對節奏型的積累和運用更加豐富。創新之路無止境,我們要利用民族打擊樂器這一載體,創建多彩音樂課堂,讓民族打擊樂器成為孩子們表現情感、創造音樂的好伙伴!

(五)主題內涵的拓展升華,追溯民族歷史文化

柯達伊教學法提出“著眼于整個民族利益,提高全民族音樂文化素質作為音樂教育的目標,通過學習本民族音樂的民間傳統,樹立民族文化意識?!泵褡逡魳肥莻鞑ッ褡逦幕闹匾d體,民族文化是民族發展的精神內核。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對民樂欣賞的目標不能僅局限于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而更應落在中國民族歷史文化的精神上。課堂的尾聲,教師需對本課主題內容加以“畫龍點睛”,升華音樂主題,促進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深層思考、感悟,達到“課雖盡,意猶存”的效果。

例如,在人音版五年級上冊《漁舟唱晚》教學的課堂尾聲,教師需引導學生總結感悟樂曲中漁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樸素自然的生活情景,體會其中蘊含的淡泊名利的人生道理。借此曲豐富學生的精神境界,滌蕩學生的心靈,古人的隱士文化也由此浸潤在學生心中。

我國民族音樂韻味獨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音樂文化之精髓。音樂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拓展和學習更多優秀的經典民樂作品,更要鼓勵學生對民族音樂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幫助學生建立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通過體驗、交流、感悟,提升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和藝術內涵的認知,讓樂曲的意境與學生的情感、生活發生鏈接,引領學生挖掘樂曲背后蘊藏著的深厚民族歷史文化。

三、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家校師生共創民樂藝術氛圍

音樂課堂是弘揚民族樂器的有效途徑,而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更是離不開學校、教師、家長之間的高度重視與配合。三者相輔相成,共創民樂藝術文化氛圍。

1、音樂教師需具備相應的民族器樂演奏能力,讓教學有效性質更高。音樂教師除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之外,在空余時間也應不斷加強對民族樂器的學習,提高對民族樂器的重視程度,用實際行動點燃學生心中對民族樂器的熱愛之情。

2、學校要不斷加強民族樂器的宣傳力度。如:可以利用校園廣播、網絡、視頻等方式在校園內傳播民族音樂;開展民族樂器普及課程,選擇一些適當的民族樂器給予學生正確的學習和指導,讓學生切實地體會民樂的魅力;定期舉辦民族樂器比賽、文藝匯演等活動,促進個性發展;組建民樂團,為孩子的人文底蘊、藝術修養增添人生的色彩等。

3、家長要鼓勵孩子多體驗與參加校外的民樂活動。如:支持孩子多觀看《國樂大典》等相關民樂類表演節目,讓孩子感受盛世國樂;帶孩子參加民樂表演或比賽活動,拓展孩子民樂視野;用耐心積極的心態引導孩子堅持學習一門民族樂器,讓孩子潛移默化愛上民族樂器等。

家校師生共同創設良好民樂藝術環境和文化氛圍,在孩子心靈播撒民樂的小種子,讓民族精神飛揚,讓民樂藝術吐露芬芳。只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才能經不衰、永綻光輝。

結 語

我們每一位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視民族樂器的傳承和發展,以挖掘民族樂器、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為根本目標,積極探索民族樂器與小學音樂教學的融合價值,勇于實踐音樂教學的新內容、新方式,將中國民族傳統音樂之精髓傳承給下一代。以民族樂器為依托,以民族音樂為底色,共同推進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繁榮。

猜你喜歡
民族樂器民樂民族音樂
在高一年級音樂教學中深化民族音樂教學的實踐
想和你們聊聊民樂
初探中國民族樂器發展之路
草原風 中華情 內蒙古民樂新作品音樂會
民樂國祥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論高校音樂教育在傳統文化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
以二胡為例簡析中國民族器樂的創新與發展
民族音樂教育的傳承與創新
如何培養孩子對民族樂器的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