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西恩施州鄉土音樂教材的建設研究
——以學前教育音樂教材為例

2020-12-05 07:26段紅瓊恩施職業技術學院
黃河之聲 2020年16期
關鍵詞:土家號子土家族

◎ 段紅瓊 (恩施職業技術學院)

恩施州被稱為“龍船調的故鄉”,雖是中國最年輕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其歷史卻源遠流長,大小民族千百年來沉淀了無數民族文化精髓,但長期雜居融合下被逐漸漢化,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各研究團體對少數民族音樂的挖掘越發呈現出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態勢,獨具特色的土家族音樂逐漸被世人所知。其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但并未被地方音樂教育者所重視,以至于受教者對本土音樂缺乏基本了解,文化傳承岌岌可危,究其原因,系統教材的缺乏是根本原因,教材建設已成為本土音樂文化傳承的首要解決問題。

一、鄂西恩施土家族鄉土音樂的背景

土家族主要聚居地為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大約五代以后,土家族漸漸形成單一的民族,分布在中原大地和大西南的接合地,也是西南少數民族和中原漢族的連接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經過漫長歲月的打磨,土家族形成了獨特的傳統文化和鄉土音樂,其中包含了部分楚文化,也兼融了明清文化。土家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不斷的生活實踐中,土家人用自身的智慧創造出了別具一格的本土音樂文化,多如牛毛的山歌、田歌、小調、禮俗歌、號子、擺手歌、兒歌、盤歌、情歌等形式活潑而富有趣味,內容讓人回味,人民的生活百態在民歌中被栩栩如生的反應出來,形成了特有的土家精神。

二、鄉土音樂教材建設的主要原則

(一)兼具民俗性與思想性

土家音樂文化有民族精髓,亦存在封建糟粕,在編寫教材過程中,一定要實現藝術性和思想性的統一,去粗存精,避免不良內容的侵入。如封建傳統下歌頌男權,貶低女性的《打鬧歌》,盡管是善意的揶揄和嘲諷語氣,卻并不適宜選入教材;但多數民歌都表達了對祖國、民族、家鄉、人民的熱愛之情,如鶴峰民歌《打倒不平享太平》是紅歌民謠,它以熾熱的情緒表達了人民對紅軍的感激之情,是較好的頌歌素材。同時,以號子類勞動歌曲、山歌小調等帶有“牛角腔”的風俗歌曲,也極具藝術價值,大量號子類歌曲為五聲調聯曲體結構,節奏強烈并極具感染力,激昂而高亢的音調表達出土家族勞動人民勤勞、粗狂而勇敢的形象,代表作有咸豐民歌《石工號子》、恩施《船工號子》、巴東的《楚幫船夫號子》等?!稊[手歌》是土家族每年“女兒會”的經典必演曲目,它以充滿浪漫色彩的想象力,極具史詩般的格局、優美的曲調、灑脫的舞姿表達了人類對大自然的無比敬仰之情,訴說了大自然庇護下的土家兒女浪漫愛情之路;《哭嫁歌》是另一種土家民俗歌的代表作,簡短而悲切的語調表達了新娘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二)傳統性與時代性相融合

真正的民族音樂,必須要具備傳統性特質?!短莠斏窀琛窔v史久遠,記述了土家族的起源與繁衍、戰爭下的頑強、族類遷徙、尋找疆土、落地生根、生產生活等生存之路,通過藝術化的表演如祭祀、解錢、吟唱、擺手舞進行再現,悲壯而又肅然。湖北利川燈歌《種瓜調》自清朝傳入民間,當地民眾逢年過節都會劃龍舟,唱燈歌進行慶祝,歌曲描述了從播瓜種到收獲的過程,每月一句,從一月直唱到十月。因其貼近生活,旋律明朗歡快,喜人樂見,通過民間藝人的改編并經過漫長發展,“試探性情歌”《龍船調》便產生了,此曲1983年被選為世界25首民歌之一,成為了享譽國際的民歌代表作,原有燈歌曲調更加豐富化,表演形式亦被予以創新,人物性格更鮮明?!缎慢埓{》是民歌《龍船調》的進一步發展,生活化的民間歌曲改編成了具有通俗性的大眾文藝,詞曲格調創新,故事情節更立體完整,表演形式從最初的勞動歌曲——對唱情歌——大型山水實景劇的衍變,不可謂不是時代造就形式。故事情節發展更加富有戲劇性和張力:選瓜、定情、情殤、毒誓、重逢、犯神、冰釋、傳奇四篇章,是土家民歌的里程碑式之佳作;再加以現代舞美、燈光、配樂,形成強烈的視覺與聽覺沖擊,滿足了當下大眾的審美需求。大型民族風情歌舞劇《畢茲卡》也是集傳統與現代性的土家音樂巔峰之作,通過亦歌、亦舞、亦詩、亦劇的藝術形式,展現土家族原始古樸的生活方式,讓人領略到原生態土家歌舞的韻味,感受畢茲卡(土家族的自稱)兒女勤勞的生活態度、浪漫的愛情故事和豁達的生命觀念,以及他們熱愛生活、寄望未來的時代心聲與燦爛遠景。

(三)把握系統性和科學性

利用本土音樂編制教材,除對體裁和內容進行精心篩選外,更要依據教學對象的生理、心理發展特征找到作品與教學之間的契合點,知識和技能目標都需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根據幼兒園藝術教學領域目標,學前教育音樂活動課以全面發展為目標,具體包括歌唱、打擊樂、欣賞、律動和舞蹈課,內容涵蓋“道德教育、愛國教育、勞動教育、健康衛生、動植物類、自然生活、社會交往”七個維度。每個模塊都包括律動、學唱、節奏、欣賞、舞蹈、想象、創編等內容,因此設計教學目標及方法要充分考慮學情,牢牢把握系統性及科學性原則,穩健推進,切忌拔苗助長。如歌唱模塊,小班音域應掌控在c1—a1,中班音域c1—b1,大班音域為c1—c2;節奏學習應遵從感知——模仿——動作開發——創編——身體表現的過程。

(四)追求開放性與創造性

幼兒音樂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欣賞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創造性教學指導是關鍵。如何進行過程構建?首先,要創建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性的課堂氛圍,音樂游戲則是非常好的引導形式。傳統土家民間兒歌游戲能在歡快、自然并富有節奏性的氛圍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其次要堅持問題和手段的開放性與創造性,幼兒思維較為直觀,問與答能夠快速激發其學習動機和興趣,如《翻豆腐》是非??蓯鄣膯柎鹩螒颉獑枺耗倪吀??答:這邊高。又問:哪邊矮?答:這邊矮。問:一墩豆腐翻幾塊,答:翻三塊。在語調、節奏滲入幼兒大腦的同時,也融入了方位感、數字思維、肢體協調性、大腦反應能力的訓練。兒歌本身具有極大的延伸空間,教師可將其進行拓展教學,打開幼兒思維,如將指定形容詞匯“高、矮”換成“長、短”“快、慢”“大、小”“重、輕”……將數字“三塊”用“零加三、二加一、五減二、六減三……”等進行代替,游戲模式更加具有挑戰性與趣味性,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將得到更大化的激發。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問與答模式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進行針對性設置:小班適合在原版的基礎上進行角色對調,數字問答會造成思維混亂,中班適合在“高、矮”形容詞上進行變化,大班則適合對整首兒歌進行顛覆式改編。土家類似游戲兒歌還有很多,如《搶龍尾》《跳繩歌》《打毽兒》等。創造基于開放,開放為創造做鋪墊,只有開放式的引導才能碰撞出創造性的火花。

三、鄉土音樂教材建設之學前教育系列

本土學前音樂教材的建設以土家族民歌為主,根據幼兒園藝術教育領域目標,將音樂活動課設計為歌唱、打擊樂、欣賞、律動和舞蹈模塊,本土音樂元素結合現代音樂教學法,秉承在做中學、玩中學的教學理念,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同時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一)道德教育系列

曲目:《抓強盜》《教誨歌》《扯謊歌》

選材目的:通過學習帶有德育意義的本土童謠,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政治信仰方面的教育,促進其正確世界觀與人生觀的形成。

教學目標:感受2/4拍子律動及強弱規律;掌握二八節奏特點;感受f、p力度。

(二)愛國教育系列

曲目:《打倒不平享太平》《說起窮》《庚子年》

選材目的:通過對歷史的吟唱,教會幼兒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學會感恩,增強民族自豪感、歸屬感、家國情懷。

教學目標:學習土家族語言;感受七言四句、七言六句句子特點;感受單拍子強弱;體會悲切、歡樂、激昂的情緒。

(三)勞動教育系列

曲目:《賣豆腐》《歇憩歌》《栽秧歌》《背豬草》《繡香袋》《推磨》《采茶歌》《石工號子》《拖木抬木號子》《船工號子》《楚幫船夫號子》《放牛歌》《轉活路》《打獵歌》《背佬二歌》《催飯歌》

選材目的:通過歌曲的學習,感受勞動的快樂,學習踐行“勤以立志,儉可養德”,培養尊重、愛惜勞動成果、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感受2/4、4/4拍子的區別;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節奏型;體驗土家山歌、田歌、號子等細膩、粗狂、快樂、焦急的情緒。

(四)健康游戲系列

曲目:《翻豆腐》《跳繩歌》《打毽兒》《藏貓貓》《拈中指姆兒》、《點豆、磨豆》《數星星》《老鼠子找貓貓兒》《點點貓》《排排坐》《小飛機》

選材目的:以民間游戲歌形式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在游戲中學會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教學目標:通過問與答、靜與動感受句子的松與馳、語氣變化;培養身體協調性、能動性、節奏感;感受延長拍;在游戲情境中培養模仿能力、運動能力、創造能力。

(五)自然風光、動植物系列

曲目:《扳起指姆數大山》《阿蓬江》《亮火蟲》《我和星星打電話》《正月十四拖毛蟲》《毛毛雨》《月亮走》《月亮光光》《大月亮、小月亮》

選材目的:培養幼兒觀察力及認知能力,感受、熱愛大自然;建立家鄉情懷和歸屬感、自豪感。

教學目標:掌握三、四度音程,培養基本音準、節奏能力;在引導中發揮想象力,激發音樂創造能力。

(六)民俗生活系列

曲目:《生活歌》《小娃娃盼過年》《五月端陽包粽子》《龍船過》《哭嫁歌》

選材目的:體驗本民族特色,知曉民俗活動的形式及意義,建立儀式感,進而傳承民俗文化。

教學目標:掌握五、六度音程;學會規整及不規整節奏型劃拍及念讀;感受節拍與速度的變化;體會不同節日所傳達的情緒及意義。

(七)人際交往系列

曲目:《我要回家去上學》《勸孝歌》《贊屋場》《聽見狗兒汪汪叫》《搶龍尾》《拉龍》《盤歌》

選材目的:培養幼兒溝通、互助、合作與分享能力,形成對人親近、友愛的態度,創設良好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

教學目標:感知不對稱句子童謠,體會音調、速度、語氣的變化,在情境中學會表現。

(八)歌舞系列

選材目的:了解本民族音樂文化在傳承過程中的變化,感受現當代平臺下的文化發展與時代特色,借助多元化信息手段更直觀、立體地了解本民族文化,并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廣泛傳播。

曲目:《六口茶》《龍船調》《黃四姐》《擺手歌》《打鑼鼓》

教學目標:學唱主題旋律、節奏;明晰表演形式與要素,培養幼兒歌唱能力、節奏能力、舞蹈能力、表演能力、審美能力;拓展思維,提升創造力。

結 語

鄉土音樂教材的建設必是一項長久且具有深遠意義的實踐工作,需要各專業領域學者共同探索和研究,才會呈現出優秀的民族音樂教材?!耙陨鸀楸尽笔墙滩慕ㄔO的首要原則,能影響并培養學生正確三觀的作品還需進一步潛入民間不斷挖掘。在多如牛毛的作品中層層篩選,舍粗取精,利用教育平臺讓鄂西土家族鄉土音樂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是教育者職責所在。

猜你喜歡
土家號子土家族
吶喊中的精神力量——東臺弶港漁民號子
王建中的未刊手稿《日本漁民號子》研究
傳播與傳承:全媒體視域下的土家“啰兒調”
Dancing for theDead
土家族情歌
開山號子喊山歌
小學課間操跳“土家花燈戲”
明清兩朝地方文獻輯錄的土家語詞匯分析
土家風情惹人醉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