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村留守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策略

2020-12-07 06:04向正桃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規則意識培養策略

摘 要:規則意識,是指是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規則意識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都必備的一種意識,是幼兒學習、生活的基礎和保證。所以我們必須從幼兒時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特別是農村留守幼兒的規則意識。用實際行動捍衛我們的規則文明,點亮你我生活、創造美好未來。[1]

關鍵詞:留守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策略

一、農村留守幼兒規則意識現狀

隨著社會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打工,將年幼的孩子留給年邁的父母或其他親戚照顧,農村留守幼兒的比例在逐漸增大。他們年齡小,獨立自主能力差,身體抵抗力弱,好模仿,加上農村農活多,老人教育觀念落后,對孩子的教育不嚴格,特別是很多老人規則意識淡薄,做事不懂秩序,辦事不會排隊,過馬路不會走人行橫道,為點小事斤斤計較……孩子是非判斷能力差,在不經意間就模仿老人做事的風格,孩子變得缺乏自制力,行為自由散漫,行為霸道、易與他人發生爭執,不能克制自己的不良行為等現狀。

農村留守幼兒,他們長時間缺少父母的關愛,在老人的溺愛中成長,嚴重缺乏規則意識,因此,培養農村留守幼兒規則意識刻不容緩。

二、農村留守幼兒規則意識培養的策略

《綱要》指出:教師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盵2]這就說明規則意識的培養要從幼兒抓起,在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過程中講究策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農村留守幼兒規則意識

農村留守幼兒大部分頭腦中沒建立起規則意識,或是規則意識淡漠,他們不知道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行為多源于在家的習慣,想法很天真。比如:上課上到一半的時候孩子自己站起來就往外走;吃午點時,自己的那一份吃完了又去拿別人的吃;玩玩具時看到別人的做得好,馬上要過來拿,有的拿不到就搞破壞??梢钥闯?,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由于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差,要讓他們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限制自己不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社會秩序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顯得異常重要。于是,我從早晨入園到下午離園,時時處處都對他們進行規則意識培養。來園時不帶零食和危險物品,做操要學會站隊,上課要學會舉手,書包學會有序擺放,拿飯要學會排隊,吃飯不掉飯、不挑食,上廁所學會區分男女,玩游戲學會分享,戶外活動學會守秩序,喝水學會等待,上下樓梯學會靠右行不推不擠……

一系列看似不起眼的習慣要求已經潛移默化地為孩子們所接受和認同,他們在無形中感受到了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規則意識的培養也已經由最初的老師反復強調提醒過渡到了孩子們自發地遵守和執行。

2.在自由與寬松的環境中培養農村留守幼兒規則意識

作為幼兒園教師,必須明白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寬松”。自由是以規則為前提的,自由不是放任自流?!皩捤伞笔蔷铜h境為孩子提供自然、安全的心理環境,讓孩子放松地活動,尊重孩子并不等于放縱孩子,必要的規則對于農村留守幼兒來說是非常需要的。在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時,要關心他們的心理需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是他們的親密的伙伴,同老師在一起會感到自然、溫馨、沒有壓抑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幼兒關系。如在生活中,教師用和藹可親的態度與孩子講話,不強迫、不強制幼兒,讓他們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讓他們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感受到老師的愛。

皮亞杰的相互作用論告訴我們,兒童的認知發展在其不斷地與環境相互作用中獲得的,因此,我把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放在首位,讓幼兒在平等、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獲得教育和發展。我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規則繪制成一幅形象有趣、色彩鮮艷的標記圖,放置在相應的環境中,以此來提示幼兒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映,如幼兒入廁后需要洗手,我把洗手七步驟在水龍頭上方粘貼形象易懂的圖片幫助幼兒掌握;在每個區角處標記讓幼他們看得懂的符號規則;在飲水機旁貼上排隊等候的圖片等。這些圖標稚趣可愛,容易理解,利用周圍環境,讓環境開口說話,比強加給他們的規則更易接受,從而促進他們良好行為的養成和發展。

3.在教學活動中培養農村留守幼兒規則意識

教學活動是幼兒獲得知識、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徑。教學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強弱、遵守規則的情況將直接影響活動的有序進行和活動的質量。農村留守幼兒在家大都是隔代教育,老人很愛孩子,但卻非常欠缺教育方法。明知孩子有時的無理取鬧,但奈不過他們的哭鬧,大人們只好妥協。因此,我在教學活動中把規則意識的培養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讓他們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如我在對孩子進行遵守交通規則教育時,沒有講大道理,而是要以游戲的形式具體讓他們知道“紅燈停、綠燈行”,走路要走人行道,利用多媒體、教玩具讓他們直觀地了解如何坐車、如何讓車、如何過馬路等,同時還讓他們知道不守交通規則是非常危險的,那活生生的事例讓他們覺得只有遵守交通規則才能安全。直觀的教學激發了他們內在的積極性,老師抓住時機對他們具體行為作指導,教育他們來園時不在馬路上打鬧嬉戲,要拉著大人的手,走公路的兩邊……慢慢地,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就在孩子們的心里生根了。

4.在家園共育中培養農村留守幼兒規則意識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規則意識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發展的。因此,只有攜手家長達成共識,要求家長和老師都要做好榜樣,按規矩辦事,才能培養好孩子的規則意識。開開小朋友一直留守在爺爺家,爺爺講話粗魯,做事性子急,所以孩子每天做事都是急沖沖的,常常不是碰到這就是那,經常未到入園的時間就早早地來了,遇到一點小事就開口罵人……后來,我通過家園開放日個別交談、家訪、家園聯系冊等方式與他爺爺溝通,告訴他孩子現在模仿能力很強,是形成規則意識的關鍵時期,錯誤的引導會誤導孩子一生,所以大人要做好榜樣,做事講規矩。從那以后,開開小朋友的規則意識慢慢培養了起來。家園共育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5.在長期的堅持與督導中培養農村留守幼兒規則意識

農村留守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不是在短期時間內能完成并見效的,它需要老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時時處處對他們進行規則教育與監督。孩子之間差異大,氣質、性格不同的家庭環境和不同外界刺激的影響,使孩子的意識、行為都不一樣。所以要細致觀察、了解每一個留守幼兒,采取最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比如上課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老師適宜采取一些小動作來提醒或糾正孩子的行為,如一個注視的眼神,強弱變化的聲音,或是自然地走過去拉回某只動不停的手……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自控能力有限,行為會反復,所以老師除了提醒,還要讓孩子理解違規的后果,并承擔一定的責任,久而久之孩子們違反游戲規則的現象就會越來越少。在長期的堅持與督導中,孩子們的規則意識就自然形成了。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命運。只要我們注重培養農村留守幼兒的規則意識,他們就能養成好習慣,從小遵守社會規則,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評論部:培育深入人心的規則意識.人民日報,2018.11.14.05版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第三點社會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第4條

作者簡介:

向正桃(1982--)女,侗族,貴州錦屏人,錦屏縣大同鄉中心幼兒園園長,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猜你喜歡
規則意識培養策略
以思修課為依托推動高職院校學生規則意識教育
略論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初中體育中規則意識培養途徑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