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幼兒美術生活化及游戲化教學策略探究

2020-12-07 06:16瞿秋韻
家庭·育兒 2020年5期
關鍵詞:游戲化生活化

【摘? 要】幼兒所處年齡段的特點,決定了應以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方式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以此激發幼兒的創作潛質。本文結合教育實踐經驗,論述了開展生活化及游戲化教學的策略,提出教師可從生活事件中生成創作主題,可以利用生活化材料開展活動,以自然材料增添活動的靈性,可在美術活動中應用廢舊物品來激發幼兒的自主表現。

【關鍵詞】中班美術課程;生活化;游戲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庇變荷鷣肀阌袑徝赖臐撃?,教師以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方式加以引導,便能讓幼兒心中那顆美的種子生根發芽,不斷成長。在教育實踐中,我們重視以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方式開展美術課程活動。幼兒有很強的形象思維,每個幼兒都喜愛用抓握、涂畫、拼貼等方式構型。生活化及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美術課程回歸到幼兒喜愛的動手操作活動,使“美”與“趣”相融合,讓幼兒感知創造的快樂。以下筆者結合帶教中班的實踐經驗,探討相關的活動實施策略。

一、關聯生活事件,構建活動主題

生活化意味著美術課程應當來源于生活,與生活的需求和體驗密切相關,這要求教師在構建活動主題時與生活事件相關聯。如果美術課程是單獨的教學體系,幼兒在前期沒有足夠的情感鋪墊,便難以進入游戲的狀態。針對生活與美術之間的聯結開展活動,更能夠順應幼兒的學習特點,可以提升幼兒的參與。

例如,中班時幼兒開始接觸跳繩活動,對中班幼兒而言,跳繩有一定難度。有的幼兒說:“老師跳得太快,看不清?!庇谑?,我們開展了“跳繩娃娃”美工制作活動?;顒拥哪繕司褪侵谱饕粋€能夠動起來的跳繩娃娃?;顒又惺褂玫牟牧现饕ㄐ瑤?、鉛畫紙、鉛筆、珠子,其中鞋帶用來做跳繩。教師引導幼兒在鉛畫紙上畫一個跳繩娃娃,如果幼兒喜歡,盡可以按照自己的形象來畫跳繩娃娃。跳繩娃娃要畫成兩手張開的樣子,然后將它剪下來再粘貼到鉛筆上。再將一顆珠子穿過鞋帶,加大鞋帶的重量,然后將其套在鉛筆上。完成這個美術活動后,每個幼兒都有了一個自己的跳繩娃娃,只要轉動鉛筆,娃娃就會“跳繩”,更方便幼兒觀察跳繩的細節動作了。本活動來自生活與游戲,最后的作品也為生活和游戲服務,深受幼兒喜愛,也培養了幼兒的審美與創造能力。

二、借助自然材料,為活動添靈性

依據席勒與斯賓塞的美學理論,藝術活動是無功利、無目的的游戲活動,只追求創造形式的外觀。在美術活動中,應當具備自由與靈性的氛圍,通過引入自然材料,有助于激發幼兒的無窮想象力,讓幼兒專注于轉變材料形式的游戲活動中。幼兒的心靈天生與大自然相通,在美術活動中投入自然材料,往往在第一時間就讓幼兒感到親切,可以促進幼兒創造力的釋放。

我們利用園內的種植區,開展收集自然材料的活動。幼兒在樹下、草叢和沙地中搜索到栗子果殼、蒲葵樹果實、松果、各種各樣的小花,還有些幼兒在石頭底下的陰暗處刮來一層苔蘚,采集了鵝卵石、小泥塊。幼兒收集到這些材料,用它們布置教室。如幼兒玲玲將各種果殼用膠水粘在樹枝上,用果殼來做花瓣,就變成了造型夸張的花束。有的幼兒將花朵與其他手工作品融合在一起,用自制的花束來裝點小兔子的家,使其顯得更加真實。還有的幼兒嘗試將花枝放入吸濕紙內,在上面壓上重物,待其變成標本后,再以拼擺的形式創作平面畫。幼兒在美術創作中融入了豐富的想象和情感,一切造型都散發著迷人的光彩。這次活動的結果使幼兒的生活環境變得更美了,讓幼兒認識了美術的價值所在。

三、巧手變廢為寶,體驗動手樂趣

廢舊物品來源于生活,它們最初的作用是為了滿足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其外在的形式和藝術作品之間具有很大的差距。當其成為廢舊物品時,看起來已經毫無價值,但是如果經過主體的匠心創造,也會成為具有審美性的作品。廢舊物品經過“華麗的轉變”,成為美觀的藝術品,會讓幼兒認識到創造力的力量,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其他美術創作活動相比,變廢為寶的活動更能讓幼兒體驗到動手的無窮樂趣。

例如,紙杯是最為常見的廢舊物品,如果將它們直接扔掉會很可惜。因此教師開展了“太陽花”美術活動,活動前期開展家園溝通,引導家長協助幼兒收集一些紙杯,然后將其帶到幼兒園充當美術創作材料。教師將活動與以往用塑料瓶底做小花籃的經驗相關聯,鼓勵幼兒想想如何用紙杯來創作花朵。幼兒發現,可以將紙杯剪開,構成花瓣狀。在幼兒已經形成初步想法的基礎上,教師再詳細指導具體的制作方法,引導幼兒將兩個紙杯剪開套在一起,形成具有立體感的太陽花。最后幼兒再用畫筆給花瓣涂上自己喜愛的顏色。陳鶴琴認為,對幼兒來說:“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弊儚U為寶的活動既有樂趣性,又有成就感,可以強化幼兒在今后繼續創造的心向。

總之,回歸生活、回歸游戲,是開展幼兒美術課程的應有之義,創作本身便是一種游戲,在美術活動中應體現出游戲的趣味性、無功利性、自主性等特征。教師要在主題建構、材料選擇等方面采取導引策略,促進幼兒感知創作活動中的美與趣,促進幼兒在快樂中學美術。

參考文獻:

[1]陳曉斌.生活化材料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研究[J].名師在線,2019(25).

[2]郭怡麟.有效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幼兒園美術教學的探索[J].甘肅教育,2016(05).

[3]王小月.生活化、游戲化美術活動組織策略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9(10).

[4]許燕.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生活化和游戲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04).

作者簡介:瞿秋韻(1992.9-),女,漢族,上海市閔行區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猜你喜歡
游戲化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與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究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班級區域游戲創建的新思路
淺談我園美術園本課程游戲化的開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