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資源傳承與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路徑分析

2020-12-15 06:58趙建敏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政教育

摘要: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有效融入紅色文化資源,不僅能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還能加強其社會責任意識。高??梢酝ㄟ^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運用新媒體優勢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使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融入,發揮出資源傳承價值。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政教育;傳承價值

高??赏ㄟ^思政教育課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目標應是立德樹人,并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學質量。中華民族歷史悠遠,有很多優秀革命傳統以及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這些紅色文化資源,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熱愛紅色文化,并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傳承,有效融合二者以期提高教育質量。

一、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的意義

(1)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很多紅色文化資源能夠展現出革命中共產黨黨員優秀精神品質以及堅定政治立場,而這些內容符合高校思政教育,可作為思政教育優質素材,促進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對大學生開展信念教學時,可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中與黨及軍隊不怕犧牲、不斷奮斗相關的信念,把紅色歷史中的英雄人物以及感人事跡滲入的到教學中。(2)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時,也需要積極融入紅色文化資源,將核心是愛國主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各種各樣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來源于我國革命年代的重要資源。很多歷史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可作為思政教育和紅色經典教育的教學案例,其中包括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對于學生來說,這些精神是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能夠促進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進一步發展。(3)強化思政道德教育,教師應積極進行引導,使學生通過紅色文化資源體會到革命先輩的精神財富,感受其自強不息的品質。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紅色文化資源傳承價值

(一)豐富思政教育內容

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可以豐富教育內容,有效培養高質量的人才。目前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國外價值觀念和文化思潮將嚴重沖擊著我國教育體制。有效開展思政教育,對我國社會主義的精神旋律以及民族紅色文化進行弘揚,是利用健康文化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塑造的主要途徑。紅色文化具備的德育功能較強,在思政教育活動中可有效應用紅色文化資源,以此完善思政教育資源,促進高校順利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提升人才培養有效性。

(二)弘揚紅色文化資源精神

高校在思政教育中運用紅色文化精神,可有效繼承和發展紅色文化資源。對我國民族優秀文化進行保護,這是公民需要履行的義務。思政教育中有效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可通過大學生傳播和發展紅色資源,維護民族傳統文化中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先進性。此外,在高校思政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有利于將紅區地域內紅色文化資源充分挖掘出來,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這也是開發繼承紅色文化資源的創新路徑。

(三)堅定學生共產主義理念

大學階段是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導致很多大學生在政治文化認識方面出現差錯,缺乏信仰,并且極易出現道德淪喪問題。雖然紅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時期,但是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是共產主義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這樣條件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運用紅色文化資源,能夠使大學生準確認識共產主義信念,并堅定這一信念,在共產主義事業發展中將自身力量充分發揮出來,從而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做出一定貢獻。

(四)健全學生人格

高校開展思政教學時有效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可向學生提供堅實精神信仰,紅色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愛國思想、前進精神、奮斗精神和自強不息精神等都將使學生三觀端正,人格更加健全。除此之外,現階段大部分大學生為獨生子女,家人過度的寵愛和保護會使其在大學生活中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長期積累將會使其人格出現缺陷,因此有必要利用紅色文化,培養青年一代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五)培養學生道德品質

將紅色文化資源運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更加了解歷史先輩英勇行為和無私奉獻精神,以此有效提高其心智。在現實社會之中無私奉獻、尊老愛幼以及互幫互助等良好品質成為了不法分子獲取利益的手段,比如頻繁發生的老人摔倒訛人事件,這會使許多學生陷入沉思中,一些時候他們會認為直接幫助別人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在種種欺騙以及詐騙事件中學生的優良道德品質將會慢慢喪失。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和社會應利用紅色文化中的優良品質來培養其道德品質。

(六)提升學生思想免疫力

高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資源,提升學生對資本主義思想侵蝕的抵御能力,堅持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紅色文化通常是在革命時期和戰爭年代形成和發展的,具備當時的積極思想特征,在思政教育中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可使學生堅定民族復興,堅持共產黨領導的信念,對其中華民族的思想觀念和精神氣質進行培養。紅色資源文化的開發與創新,可對資本主義國家入侵我國思想文化的戰略實施進行有效抵制,使高校建設思政教育積極、具有活力的文化氛圍,提升地域紅色文化凝聚力與吸引力,提升大學生對于西方文化思潮的免疫能力。

三、高校思政教育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現存問題

(一)思政教學模式較為落后

現代大學生有著越來越強的獨立性,具有明確的價值選擇和判斷,不會全盤接受學校帶來的教育。然而一些高校教師在思政教育中運用紅色文化資源時,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思維方式,無法結合紅色文化特征進行調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1)教學方法單一。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講授紅色文化理論知識,沒有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無法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2)教學觀念落后。一些教師會認為自己是先知先覺者,課堂中所講授的道理符合社會發展,覺得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而沒有重視學生主動性,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沒有明確的教學目的。一些思政教師只根據學生們重視學習成績的想法,來畫出考試重點,學生沒有理解紅色的具體含義只是死記硬背,這只能達到課程目標,不能保證學生在思想上掌握這些知識內涵。

(二)實踐教學不到位

有些高校在思政教育中運用紅色文化資源時,存在著重視理論,忽略實踐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過多的實踐渠道,一些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通常是做表面功夫,只是開展思政理論和紅色文化理論教學,而沒有開展實踐活動,難以使學生深入理解這些知識。除此之外,一些學生不具備良好的紅色實踐意識。主要是因為大學生群體生活的時代以和平發展為主題,沒有足夠認識和了解紅色文化。只在理論上接受教導,學生雖然接受了包括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政教育,但也難以真正領悟其精髓,很難引發學生共鳴。

(三)思政教育平臺單一

高校是開展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教育學生過程中能夠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高校思政教育平臺比較單一,即為課堂授課。有些地區政府對高校過度依賴,卻沒有在政策和資金上支持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平臺單一會出現一些弊端:(1)大班化教學難以確保教學質量。很多高校開展的思政教育采用了大班化授課形式,隨著高校擴大招生規模,只通過簡單的授課方式很難保障學生的參與程度,將無法實現教學目標。(2)政府和社會沒有對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支持,使得高校無法實現教學任務。只是通過高校平臺教學活動,不具備政府以及社會的參與,教師教授以及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都難以提升。因為相關支持較為缺乏,紅色文化思政課很難受到和專業課一樣的待遇,將難以納入到教學體系中,阻礙著高校思政教學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融入,只是依靠高校很難發揮合力效果。

四、高校思政教育融入紅色文化資源的路徑

(一)創新教師教學模式

在開展思政理論教學時,需要將教師的創造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從而高校思政教師應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堅持主動意識以及創新精神,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思政教學模式。(1)豐富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可通過課堂討論、評析時事以及師生互動等方法開展思政教學工作。(2)更新教學觀念,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工作時,應該樹立理論結合實踐、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以及尊重學生這些觀念。(3)確定教學目標。高校開展思政課主要是提升學生精神素養,從而應改變原本的閉卷考試方法,實施學生的綜合考核,例如通過開卷方式來考試。此外思政課具有內化于心的特征,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師生談話、課堂表現等日常表現,使紅色思政教育能夠充分融入到學生生活中,并以各類形式的活動對紅色文化資源價值進行弘揚。(4)編寫新教材。將紅色文化資源和思政教育教材結合起來,在思政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紅色文化編寫成高校課程,并通過課堂教學展開高校思政教育活動,例如四川高??梢葬槍Π褪窦t色文化編寫具有特色的高效思政教材《紅色巴山-大學生紅色資源教育讀本》等。

(二)增加學生實踐活動

(1)豐富學生思政實踐的渠道。學??梢越M織學生參與主題是紅色文化的實踐活動,例如參加公益活動、參觀紅色文化博物館以及紅色文化專題調研等,向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開發利用學校周邊的紅色革命遺址遺跡、革命紀念館,高校通過與革命場館建立育人平臺,引導高校是升級及參與到革命場館教育活動中,并要求專家學者進入校園展開實踐育人活動。(2)提升學生參加紅色實踐的意識。大學生參加紅色文化相關實踐活動,能夠使其更加認同紅色文化。除此之外,應該加強高校對于學生隱性教育的作用,可運用校園中廣播、展覽及走廊等媒介對紅色文化進行傳播,主要突出實踐導向,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和了解紅色文化,并樹立實踐意識,將內化于心的紅色文化外化于行。(3)開展革命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我黨一直重視黨員和領導干部的思政教育工作,隨著三嚴三實教育實踐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活動等主題教育的開展,在全黨都營造了一股學習熱潮。我黨開展主體教育活動的根本在于引導黨員和領導干部要不忘初醒,自覺努力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共享。紅色資源歷史中承載著我黨的革命理想和情操,其反映了我黨對革命的艱難探索和民族復興的偉大愿望。因此,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時,需要牢記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初心和心路歷程,與新時代中共人的新歷史使命連接起來,為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和提高創造路徑,在高校建立紅色校園文化,在其中融入現代化元素,滿足當代大學生對于健康積極文化的追求,為學生建立紅色文化資源學習和研究平臺,引導學生自覺參加紅色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三)完善高校思政教育體系

在我國紅色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從而應全面有效的構建紅色思政教育體系,以此構成政府指導、高校落實以及社會參與的體系。(1)政府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融入紅色文化資源時,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過政策指導、財政支持以及技術支援等方式,能夠使高效節省一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保證紅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并使學生有效吸收相關知識。(2)高校應該發揮主體作用。作為思政教育主陣地,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需要和政府以及社會加強聯系,以此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和交流活動。(3)社會加強參與作用。學校需要和社會進行積極互動,帶領學生對紅色文化景點進行參觀,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紅色文化。除此之外,政府具備組織社會文化建設的作用,通過政府引導能夠提高其雖與社會的政治屬性。政府、社會和高校加強合作,將紅色文化思政教育路徑拓寬,使思政教育更有效融入紅色文化資源,使學生有效接受相關教育。

結束語

高校思政教育中紅色文化資源能夠作為重要的教學素材,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運用紅色文化資源,能夠促進大學生進一步發展。教師應轉變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成為高素質、高品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社會發展中做出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趙文杰,張麗.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J].漢字文化,2020(14):171-172.

[2]陳曄.新媒體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分析[J].傳媒論壇,2020,3(11):162-163.

[3]郭培榮,徐永超.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8):75-76.

作者簡介:趙建敏(1977.8-)女,貴州遵義人,大學本科,遵義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思政教育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