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心理調適與心理健康

2020-12-15 10:52李華梅
西部論叢 2020年14期
關鍵詞:心理調適心理健康

李華梅

摘 要: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學生約占50%左右。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自閉、抑郁、焦慮、偏執、強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調適和解決。本文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現狀、心理調適與心理健康進行探討,旨在期望大學生通過自我心理調適達到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全面健康狀態。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心理調適;心理健康

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心理處于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學生約占50%左右。就目前的現狀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自閉、抑郁、焦慮、偏執、強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調適和解決。本文對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與心理健康進行探討,旨在使大學生通過自我心理調適達到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全面健康狀態。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現狀

1、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目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對其教育不當造成了一些負面效果,如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由于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之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2、對網絡產生過于強烈的依賴性

不少大學生一方面因交際困難而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尋找心理滿足,另一方面也被網絡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有的甚至染上了網癮,每天花大量時間泡在網上,沉湎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

3、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

大學新生都有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每年剛入學的大學生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心理學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為“大學新生心理失衡期”。比如,現實中的大學與他們心目中大學不統一,產生心理落差;新生對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產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調;新生與其以前在中學里作為佼佼者的感覺大不一樣,這也導致心理問題。

4、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學生的壓力相當一部分來自于所學專業非所愛,這使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之中;課程負擔過重,學習方法有問題,參加各類證書考試及考研, 另外生活貧困所造成的心理壓力,等等。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導致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問題。

二、心理健康標準,具體可從五個方面來衡量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以及社會適應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門又生病或者體質健壯。也就是說,健康不僅包括軀體的健康,還應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于環境具有高效率、適應能力、滿足感,又能愉快地接受生活規范的狀態。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自我認識方面:應該能夠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并接納自我,有心理安全感;2、獨立性方面:應該具備基本的獨立生活和學習能力,能夠解決日常遇到的一些問題;3、情緒方面:要求情緒基本穩定,心態比較積極,能夠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4、人際交往方面:應該能夠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社會交往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5、環境適應方面:要求能夠接受現實、承受挫折,并采取合理措施應對困難。

三、自我心理調適法與心理健康

所謂自我心理調適,就是自己根據自身發展及環境的需要對自己的心理進行控制調節,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力,維護心理平衡,消除心理困擾。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能夠幫助自己在遇到困難、挫折和心理沖突時,進行自我調節與控制,化解困境,排除困擾,改善心境,尋找最佳途徑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不至于因受挫而使情緒一落千丈或喪失信心。因此,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心理調適的積極作用,提高自我調適的自覺性,改變或擴大原有認知結構,以適應新情境,采取積極的措施來調適在學習、生活、擇業中存在的不良心理。

(一)自我激勵法

自我激勵法主要指用生活中的哲理、榜樣的事跡或明智的思想觀念來激勵自己,同自我的不良情緒進行斗爭,堅信未來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叭酥?,性本善”、“愛人者人愛之”“敬人者人敬之”、主動與老師同學交往。也要鼓勵自己不要驚慌失措、沖動、急躁,而是開動腦筋、冷靜思考、尋找對策。通過自我激勵,增強自信心,消除自卑感,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心態,適應群體生活。

(二)注意轉移法

注意轉移法即把注意力從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上。當不良情緒出現時,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尋找一個新穎的刺激,激活新的興奮中心以抵消或沖淡原來的興奮中心,使不良情緒逐漸消失。如:聽聽音樂,參加體育運動,進行自我娛樂,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參加有興趣的活動等等,遠離網絡的困頓纏繞,合理安排休閑時間使自己沒有時間沉浸在因各種原因引起的不良情緒反應中,以求得心理平穩,積極、陽光的學習生活。

(三)適度宣泄法

當遇到各種矛盾沖突,引起不良情緒時,應盡早進行調整或適度宣泄,使壓抑的心境得到緩解和改善。宣泄的較好方法是向你的摯友、師長傾訴你的憂愁、苦悶,使不良情緒得到疏導。在傾訴煩惱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獲得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也可通過打球,爬山等運動量較大的活動,消除壓抑心理,恢復心理平衡,但應注意場合、身份、氣氛,注意適度,宣泄應是無破壞性的。

(四)自我安慰法

自我安慰法又稱自我慰藉法,關鍵是自我忍耐。在學業中大學生常常會遇到挫折,當經過主觀努力仍無法改變時,可適當地進行自我安慰,以緩解矛盾沖突,解除焦慮、抑郁、煩惱和失望情緒,這樣有助于保持心理穩定。在因受挫折而情緒困擾時,可用“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塞翁失馬,焉知非?!钡仍捳Z來做自我安慰,解脫煩惱。

(五)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人們的情緒困擾是由于不正確的認知即非理性信念所造成的,因此,通過認知糾正,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不合理的信念給人們的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能改變這些不合理的觀念,調整認知結構,不良情緒就能得到克服。自我調適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環境調節法、自我靜思法、廣交朋友法、松弛練習法、幽默療法等。

總之,大學生通過提高自我調適的自覺性,充分了解自己,合理評價自己,立足于現實環境,著眼于未來,平衡發展合理自發調整自己的情緒,社會、學校和家庭熱忱的關注和積極的引導,幫助學生面對現實,排除心理困擾,緩解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促使他們盡快實現角色轉換,順利適應大學生活,完成學業,最終成為社會棟梁。

參考文獻

[1] 石林編著.健康心理學的產生和定義,健康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猜你喜歡
心理調適心理健康
心懷陽光,健康成長
運動過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酒店管理專業工學交替實踐學生心理調適初探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方法
高職女生擇業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
老莊的“和諧”思想與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調試
高三,我這樣幫學生進行心理調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