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

2020-12-21 03:45梁輝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城鄉融合三位一體鄉村旅游

[摘要]城鄉融合發展對于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發展鄉村旅游能優化城鄉資源配置、調整鄉村經濟結構、縮小城鄉差距,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但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還存在生態環境破壞加重、產業發展模式雷同、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诖?,提出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創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完善利益協調機制,形成“政府+旅游企業十當地居民”三位一體推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城鄉融合;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三位一體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再次凸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大現實意義。城鄉融合發展是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要義,是新時代全面構筑發展新優勢的邏輯必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在于城鄉產業融合、空間融合和要素融合,實現城鄉互動、城鄉互有、城鄉互通。鄉村旅游是以農業觀光、農家樂等綠色生活理念為主題的旅游方式,作為一種新興旅游形式,鄉村旅游實現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城市居民旅游活動的有機結合,為城鄉要素融合、產業融合、社會融合和文化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是促進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城鄉融合發展也為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2019年我國鄉村旅游接待人數超32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8600億元,鄉村旅游已成為新時代我國鄉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促進了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向鄉村集聚,有效推動了城鄉融合發展。然而,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還存在生態環境破壞加重、產業發展模式雷同、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到我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探索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以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鄉村旅游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內在邏輯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在城鄉互動發展過程中,鄉村表現為要素的單向流出。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環境污染、生活壓力大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渴望回歸自然,享受恬靜的田園生活,鄉村旅游成為城市居民的理想選擇。鄉村旅游作為城鄉交流的媒介,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是城鄉融合發展格局構建過程中最內在、最典型、最完美的體現。

1.1鄉村旅游有助于優化城鄉資源配置

生產要素是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前提和基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明確指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關鍵在于促進各類要素資源更多向鄉村流動。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制約了要素資源城鄉互通流動。旅游業涉及面廣、關聯度高,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有效利用鄉村自然資源,改善生活環境;通過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吸引城市資本投入,能盤活閑置的土地資源,帶動“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配套設施建設,促進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實現鄉村旅游發展的綜合效益。同時,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吸引城市人才進入鄉村,特別是城市技術和管理人才進入鄉村,將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生產效率和鄉村綜合治理水平,促進鄉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因此,發展鄉村旅游,吸引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在城鄉合理流動,將優化城鄉資源配置,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1.2鄉村旅游有助于調整鄉村經濟結構

旅游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鄉村旅游的發展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促進部分鄉村居民從傳統農業轉向鄉村旅游業;由于游客的到來,鄉村將形成臨時的消費市場,鄉村居民生產將從滿足自身消費需要向滿足市場交換需要轉變,鄉村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將面臨沖擊,農業加工產業將得以快速發展,鄉村的經濟結構將發生顯著改變。同時,由于城市資本、先進技術的輸入,農業生產效率將提高,部分勞動力將轉向從事鄉村旅游相關服務,勞動力素質將得以提升,進而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另外,隨著鄉村旅游深度發展,龐大的市場需求將促進鄉村特色商品開發和旅游商品加工,農產品加工業等第二產業將蓬勃發展,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促進城鄉經濟互融互嵌。

1.3鄉村旅游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

城鄉融合發展就是要將鄉村與城市置于平等的地位,推動要素市場城鄉一體化、公共資源城鄉均衡化、生產力布局城鄉合理化,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由于長期城鄉二元結構,我國城鄉公共資源配置不均、生產力布局不合理。發展鄉村旅游,可以顯著改善鄉村道路交通、垃圾污水、醫療養老、生活居住等公共服務設施,既滿足游客的公共服務需求,也進一步提升了鄉村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發展鄉村旅游,通過旅游產業的整體發展,帶動鄉村特色農產品種養和開發,促進鄉村產業體系完善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鄉村特色農產品附加值,拓寬鄉村居民收入增長途徑,縮小城鄉差距;鄉村居民收入增長也將進一步促進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居住條件的改善,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為城鄉互惠共贏、融合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2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國內旅游人數60.06億人次,其中城鎮居民旅游人數44.71億人次,是我國旅游市場的主力軍;國內旅游總收入5.73萬億元,人均消費支出逐年增加,旅游業占GDP總量達11.05%。鄉村旅游作為旅游業的一個分支,是一種新型的消費業態和產業形態,與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緊密聯結。歐洲、美國、加拿大等早在19世紀已開始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旅游在我國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21世紀以來,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政府對鄉村旅游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鄉村旅游在我國進入全面發展時期,2019年我國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數32億人次,旅游收入8600億元,吸納就業人數近900萬人,促進了鄉村居民收入增長和鄉村經濟發展,提高了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在鄉村旅游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呈現出自身的特點,但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

2.1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總體態勢

第一,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鄉村旅游是鄉村新興產業,隨著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和消費升級,鄉村旅游成為人民休閑和旅居的重要選擇;同時,過去10余年來,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大力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發布鄉村旅游相關政策及文件多達20余個,鄉村旅游已成為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2012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人數達7.2億人次,2015年突破20億人次,2019年達32億人次,占國內旅游總人次53.3%,實現鄉村旅游總收入8600億元,占國內旅游總收入15%。在全國旅游熱潮的推動下,鄉村旅游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市場規模持續增長。但鄉村本身的承載能力面臨一些挑戰,生態環境面臨較大壓力,配套服務尚不完善,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無疑對鄉村社會生態環境承載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第二,產業體系不斷完善。鄉村旅游在發展的早期主要依靠鄉村的自然環境吸引游客,大多是自然觀光型,形式和內容較簡單,游客多是到此一游,停留時間短,對游客長期吸引力不足;而且對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一旦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鄉村旅游產業鏈就會斷裂,難以短期修復,產業風險大。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體系不斷完善,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政府+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形式,統一管理、開發、宣傳、銷售、服務,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提升鄉村特色產業附加值;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發展旅游電子商務,延長鄉村旅游產業鏈,助力鄉村經濟整體發展。不斷完善的鄉村旅游產業體系不僅降低了鄉村旅游產業風險,也為鄉村居民增加了就業機會,實現就近就業,增加收入來源。

第三,新型業態不斷涌現。我國的鄉村旅游主要有三種類型:以農家樂、自駕游為主要形態的鄉村休閑觀光旅游;以體驗田園農業、回歸大自然為宗旨的鄉村生態旅游;以釋壓養生、度假休養為主要目的鄉村康養旅游。在鄉村旅游熱度不減的當下,鄉村旅游業深入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催生出創意農業、教育農園、農業科普等多種旅游新業態,在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既休閑觀光又寓教于樂,鄉村旅游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元。截至2018年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388個,美麗休閑鄉村710個,美麗田園248個,農業嘉年華、共享農莊、農業主題公園等新業態不斷涌現。

2.2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

第一,生態環境破壞加重,可持續發展意識淡薄。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發展的一種生產力。近年來,鄉村旅游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但由于可持續發展意識淡薄,鄉村旅游存在著盲目擴大的現象,忽略了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原則,造成鄉村生態環境破壞,給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由于鄉村旅游的開發和發展,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固定垃圾大量出現,一些鄉村環境承載力達到極限,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而且部分鄉村旅游地缺乏合理的建設規劃,盲目城市化,重復建設與自然景觀不符的人為景觀,導致鄉村原生態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鄉村性消失,鄉村旅游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第二,產業發展模式雷同,可持續發展能力弱。打造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產品,是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我國鄉村旅游目前主要以觀光旅游和休閑旅游為主,以游客吃喝住行的基本需求為導向,而鄉村特色資源和傳統文化開發不足,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缺乏,鄉村旅游與鄉村整體經濟發展的連接和整合較少,產業發展模式雷同,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惡性競爭嚴重,旅游者大都處于淺嘗輒止的觀光游覽,難以滿足游客精神層面的需求,對游客的長期吸引力不足、重復旅游者較少,可持續發展能力弱。同時,由于鄉村旅游產品結構較單一,鄉村旅游收入受季節因素影響較大,如2018年上半年我國鄉村旅游收入占全年總收入達96.25%,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旅游收入差距巨大,旅游收入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征,這不僅不利于縮短投資回報周期,還容易引發從業人員“待崗”問題,導致人員隊伍不穩定性,對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帶來較大挑戰。

第三,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缺乏。鄉村旅游是一個復雜系統,眾多利益主體牽涉其中,實現各方互利共贏和構建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然而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中普遍存在規模偏小、各自為政的現象,缺乏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資源和資金無法形成合力,規模效應不明顯。鄉村居民難以有效參與鄉村旅游發展過程,未與旅游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甚至變成鄉村旅游發展的旁觀者和利益邊緣者。同時,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導致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保障不到位,如交通、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影響了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在鄉村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方面,存在住宿條件簡陋、餐飲條件差、公共服務設施難以保障等問題。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求各方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推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3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城鄉融合發展標志著我國城鄉關系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將為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更為完善的政策保障;同時,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將進一步優化城鄉資源配置,推動鄉村經濟結構調整,縮小城鄉差距,最終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在我國全面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視閾下,為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應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創新、完善利益協調機制,形成“政府+旅游企業+當地居民”三位一體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

3.1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加強鄉村生態環境保護

保護生態環境需要一定的成本,利益主體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則不愿意消耗成本增加環保設施和提高環保技術。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應發揮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防止鄉村旅游發展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對當地居民生活和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首先,科學制訂發展規劃,合理開發生態資源??茖W定位旅游區功能,評估生態環境資源,遵循重點開發、合理布局的原則,加強監管,科學合理開發生態資源,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其次,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推動企業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政府部門要通過資金支持、稅收減免等形式,推動企業完善環保設施,提高企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能力。最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村民參與環保積極性。加大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增強村民環保意識,提高村民參與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3.2發揮企業核心作用,創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模式

旅游企業是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者和銷售者,在鄉村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旅游企業通過將鄉村的自然生態資源轉化為豐富的旅游產品,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推動鄉村經濟整體發展,為政府創造稅收,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增加居民收入。在我國鄉村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中,旅游企業應不斷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完善旅游產品結構。首先,創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模式。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產業普遍依賴自然資源,鄉村旅游呈現明顯的時間季節性特征。這要求旅游企業轉變發展模式,創新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推動鄉村旅游由資源驅動型向文化驅動型轉變,以鄉村文化驅動鄉村旅游發展,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其次,充分挖掘游客需求,豐富鄉村旅游產品。以農家樂、自然觀光游等為主的鄉村旅游項目已不能完全滿足旅游者的消費需求,旅游企業應充分挖掘游客休閑娛樂、個性化等“縱深需求”,打造休閑生態游、農業科技游、民俗風情游、田園綜合體等多元化鄉村旅游產品,拓寬客源市場。最后,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打造旅游經濟共同體。鄉村旅游是一個多元化的商業綜合體,不能簡單的將其理解為鄉村的在地性市場行為。加快鄉村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相結合,均衡發展旅游六要素,形成一個具有豐富服務內容的鄉村旅游商業共同體,促進鄉村旅游產業升級和產業多元化;同時,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優勢,發展鄉村旅游特色產品電子商務,讓消費者離開后仍能購買到鄉村旅游市場的特色產品,既能提高鄉村旅游參與者的經濟收入,又完善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增加游客重復消費,提升游客黏性。

3.3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完善利益協調機制

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是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的應有之義。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應完善利益協調機制,發揮鄉村村民主體作用,激發鄉村內生發展動力。首先,正確處理村民主體與社會資本的關系。堅持村民主體地位,健全保護村民利益的體制機制,拓寬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途徑,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資源向鄉村旅游集聚,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其次,積極探索村集體利益保障機制、區域合作機制、風險規避機制,形成一個兼顧各方利益和風險的利益共同體,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最后,深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改善基礎設施。鄉村旅游發展中政府和社會資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二者要通力合作,積極推進鄉村交通、道路安全設施建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大力發展鄉村民宿、旅游商店、游客服務中心和鄉村旅游標識系統等鄉村旅游配套設施,提升游客旅游體驗。同時,發揮市場在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避免政府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大包大攬。

[參考文獻]

[1]何永芳,余賽男,楊春健,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問題與路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7):186-192.

[2]唐瓊.鄉村振興戰略下穩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研究[J].湖湘論壇,2020(2):88-98.

[3]楊瑜婷,何建佳,劉舉勝,“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路徑演化研究——基于演化博弈的視角[J].企業經濟,2018(1):24-30.

[4]曾天雄,羅海云.鄉村旅游與城鎮化的互動研究[J].經濟研究,2006(1):59-61.

[5]郭煥成,韓非.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綜述[J].地理科學進展,2010(12):1597-1605.

[6]汪偉,孫偉,陳估君.利益相關者視角下我國生態旅游發展的困境及路徑[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78-81.

[收稿日期]2010-07-23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武陵山區旅游扶貧機制及其效應研究(項目編號:17SKG212)。

[作者簡介]梁輝(1986-),男,湖北利川人,高級經濟師,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師,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經濟、民族經濟。

猜你喜歡
城鄉融合三位一體鄉村旅游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從分工理論出發解讀馬克思主義城鄉觀及其現代應用
城鄉融合視野下的農村經營體制創新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范式
鄉村旅游供應鏈優化探析
基于“三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途徑研究
鄉村旅游環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護措施分析
論“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運用
淺析高職院校三位一體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城鄉分割會走向城鄉融合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