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管理的科學化方案探索與實踐

2020-12-28 02:26蘇海燕陳昕丁艷花
中阿科技論壇(中英阿文) 2020年10期
關鍵詞:教學管理

蘇海燕 陳昕 丁艷花

摘要: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學管理工作對中外合作辦學是否成功起著關鍵作用。本文以福建農林大學為例,從優質課程的引進與本土化、國際化師資培養模式、實施個性化人才培養等三個方面,對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管理方案進行分析探索,并提出加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管理路徑。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管理;科學化方案

中圖分類號:G52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需要,國家鼓勵中國高等教育機構與外國知名高等教育機構合作辦學,鼓勵引進外國優質教育資源[1]。自2004年教育部頒布《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以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辦學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約占總數的90%。教學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命脈,教學管理工作對保障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質量起著關鍵作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辦學過程涉及不同的語言、文化、體制和國情,因此和國內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管理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針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特點和具體要求,對如何建立一支科學高效的教學管理團隊,培養國際化師資隊伍,實現引進課程的本土化,制定人才培養的個性化方案等諸多問題進行研究與有效解決,有助于提高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效率,加速對外方優質資源的吸收、本土化和推廣應用,并提高合作辦學人才培養質量[2]。在教育日益走向國際化的趨勢下,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中外合作辦學的要求,特別是在建設雙一流大學的時代背景下,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已迫在眉睫。因此提高合作辦學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探索其科學化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福建農林大學中加合作辦學項目教學管理模式

福建農林大學國際學院是福建農林大學中加合作辦學項目的執行機構,目前有園藝(2+2)、農業資源與環境(2+2)、風景園林(3+1)和生態學(3+2)4個中加合作辦學項目,與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簡稱DAL)、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簡稱UBC)等高校聯合舉辦。由國際學院進行二級管理,負責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教務處統一安排師資。這個模式的優點是能夠充分利用相關學院專業院系的師資辦學,引入的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易于被專業教師吸收從而促進教學改革。缺點是教學管理的協調工作難度較大,既需與國外合作大學協調,也涉及本校領導層面以及教務處、國際處和相關專業學院之間的協調工作,其中任何一個管理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運行效率,容易造成外事、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的脫節及學生歸屬感的缺失。

2? 中加合作辦學項目教學管理科學化方案的探索與實踐

在福建農林大學迄今17年的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國際學院教學管理團隊在現有管理體制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努力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加強公民道德和法治教育,重視學習世界各民族優秀文化,立足于人性化管理,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培養了一大批具有中西方文化視野、能弘揚世界文明成果的國際化人才。與此同時,教學管理團隊積極發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輻射作用,培養了一支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立了雙語示范課程,使國際學院成為福建農林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示范窗口和平臺。在教學管理方面,國際學院不僅有著自己的特色,還為學校帶來了國外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推動了學校的教學管理改革。

2.1? 轉變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隊伍

實現教育教學管理理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和艱難的過程。在中加合作辦學項目的教學管理中,時常遇到傳統教育管理理念與國外教育管理理念的碰撞,如何在這種碰撞中解決各類矛盾,打破傳統模式的桎梏,保證中加合作辦學項目的順利實施進而進行有效的創新管理,是中加合作辦學項目教育管理面臨的重要課題。

福建農林大學中加合作辦學項目嚴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執行,經中加雙方協商,分別成立福建農林大學與戴爾豪西大學項目管理委員會、福建農林大學與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項目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合作項目的各項工作,并根據人員變動及時調整充實委員會成員,負責審查和評估項目雙方履行職責和履行義務的情況。雙方共同做好教學管理和各項協調工作,努力構建聯合培養體系。在項目的運行過程中,始終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加強學生英語教學為重點開展各項工作。雙方真誠的合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為合作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合作雙方建立了一套順暢的交流協商機制,各確定一名協調員負責具體事務的交流溝通。合作雙方每年定期選派代表前往對方院校進行考察與教學質量檢查,以確保項目的有序進行以及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符合標準和要求。按照主管部門要求,每年提交項目招收學生、課程設置、師資配備、教學質量、財務狀況等辦學情況的報告。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這就更加要求高校教育以人為本,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過硬專業知識的人才。福建農林大學中加合作辦學項目充分尊重學生,發揚學生的個性,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教學生什么”為“學生要學什么”,全心全意為學生著想,充分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真正讓學生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建立一支高效的國際化教學管理隊伍。立足中加合作辦學項目,對項目及項目內的師生高效科學管理,與教師共同研究教學與教育管理規律,推動學校國際化戰略的實施。具體的辦法是分批次選派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管理人員定期出國進修,參與國外教學管理活動,提高管理人員的外語水平、管理能力和文化素養。最終達到能與國外大學教學管理無障礙對接,并能充分展現中方特色,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通過雙方愉快合作,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服務。

2.2? 加強引進課程的本土化,促進學校教學改革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引進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學習和借鑒加拿大高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和參與式教學,加強教學互動環節,實行助教制度,提高教學效果,并在全校形成輻射作用,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有力的依據,推動學校的雙語教學以及考試制度改革等。

進一步加強與國外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的對接,對中加合作辦學項目內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和實踐。一是倡導以修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通過對加拿大教師教學方法的學習觀摩以及青年教師輔助加拿大資深教授的授課,學習掌握加拿大教師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等方面的有效做法。二是加強教學改革評價制度。加大平時測試在期末成績中的所占比例,如平時作業、小測、期中考試、參與課堂討論、專題發言或演講等均作為期末成績評定的內容,利用過程管理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程期末考試成績約占30%~40%。三是實施助教(Teaching Assistant,TA)制度。每位教師可以從訓練有素的研究生中挑選一名優秀學生作為自己的助教,協助教學,對學生進行實驗指導和上機輔導,了解學生的疑難問題,協助組織討論課程、研究課程和社會調查等。四是進行個性化學籍管理。凡是引進課程,適當結合國外高校的考核模式,學生如果考試不及格,不得補考,一律重修;如果學生對已修課程的成績不滿意,允許其重修并以最高分數計入其期末成績。

2.3? 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推進引進優質課程的本地化

教學管理團隊以國際化農林人才培養為目標,立足學校農林學科優勢,依托中加合作辦學項目,來華留學生教育,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簡稱CSC)項目,緊密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福建省創新省份建設,通過培養體系國際化和師資建設國際化,探索了“全程植入式”的國際化農林人才培養體系,搭建了“體驗式、助教式、觀摩式”的師資國際化培養系統,形成了立足學校優勢特色,融合國際優質教育資源,覆蓋人才培養和師資建設的農林特色國際人才的合作培養模式。

執行“體驗式、助教式、觀摩式”師資培養模式。體驗式培養即每年選派優秀教師赴加拿大合作院校進行學習交流,體驗和觀摩國外的教學實施過程,切身感受其教學模式和理念;青年教師加入來華外專、外教教學團隊學習鍛煉,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助教式輔導即選派一名中方教師配合外教共同授課,同時選派1~2名學校種子教師全程參與教學過程,學習和體驗其教學理念和方法。觀摩式引領即外方教師到校授課時,由學校統籌安排公開課,為全校教師進行觀摩學習提供平臺,并把外教的全程課表向全校教師公開,以便相關專業教師隨時到課堂觀摩和學習。

實行“全程植入式”的國際化農林人才培養模式。融合雙方培養方案,制定“以生為本”的課程體系,實行精品化小班教學。核心課程共同授課,全程由中外方教師以全英文或雙語授課;通過共享包括Brightspace、Moodle等加拿大合作院校網絡教學資源,享有與合作院校學生同等的權利。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習過程管理,加大平時測試、課程論文、課堂參與度在課程成績中的比例,實施“助教”(TA)制度,發揮朋輩教育作用[3],引進優質專業課程。多門課程已形成本土化模式,其中《農業生態學》于2004年引入,不到5年就成為省級精品課程、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目前已出版教材,在全國農林院校中使用。還有《植物學》《項目研討》《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等課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各類教學改革平臺,推進引進課程本土化。國際化是國內大學朝著雙一流大學建設和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外合作辦學是學校實現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是中外合作辦學的核心內容。引進教育資源,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模式、教材與課程資源、教學方式等內容[4]。

隨著中外合作辦學數量的增加,優質課程的引進數量也隨之增加。如果單純追求引進課程的數量,而不注重引進課程的質量,這將毫無意義。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前提下,必須關注引進課程的質量,重點放在教師和學生雙方對引進課程的適應上。通過優質課程的引進與建設,以點帶面,推進全校各類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等的改革,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內涵,促進高水平大學的建設。

我校的中加合作辦學項目自開辦以來,已經引進很多優質教育資源。在中方教師的不斷努力下,經過一定時間的適應和改進,已有農業生態學、項目研討等多門課程順利實現了本土化教學,既達到了課程本身的優質目標,又結合國內教學實際,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隨著我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進一步拓展,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進也將逐步實現由量到質的蛻變,在總結已有的經驗基礎上,使國外優質課程資源更快實現本土化轉變,并在項目之外的全校各學院、各專業推廣使用,形成輻射效應。

3? 進一步加強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教學管理的思考

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學管理工作對中外合作辦學是否成功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對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充分了解國家對合作辦學的管理規定,還要注意中外雙方在管理制度、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解放思想,轉變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與手段,才能逐步實現高校教學管理的科學化,使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管理工作更快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和現代化的軌道,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使合作辦學之路越走越寬。

3.1? 不斷推動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

針對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教學管理者,要具備不斷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推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朝良性循環的方向不斷前進。逐漸完善教學管理制度,為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促進學校教學改革。

3.2? 通過引進課程的本土化,創立本校的品牌特色課程

通過引進合作院校的優質資源,選派學校優秀教師擔任引進課程的助教。學校已培養一批專業知識過硬、能用外語單獨授課、溝通協調能力強的國際化師資隊伍,通過這批教師實現了一部分引進課程的本土化。未來更重要的方向是通過引進課程的本土化,結合學校的優勢課程和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創立自己的品牌特色課程,為學校培養出更多具備國際視野、專業能力強的農林人才。

3.3? 提高項目管理水平,促進合作辦學質量的內涵式發展

目前我國的中外合作辦學已經到達提質增效的階段,如何提高合作辦學質量是合作辦學項目管理的頭等大事。在此過程中,需要向同行學習,取長補短,提高項目管理效率,促進合作辦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責任編輯:張? 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 [N].中國教育報,2003-04-05.

[2]項寅.我國普通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管理研究——以某高校中德項目為例[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7(2):73-77.

[3]王松良,Claude D Caldwell,Shannon Kilyanek,等.中加合作農業生態學“雙語+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90-95.

[4]Wang S L, Wei L Q, Su H Y, et al. Ten Years' Chinese-Canadian Collaboration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of China: Curriculum Development[J].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15(3):427-438.

猜你喜歡
教學管理
“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教學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教育部等五部門:規范高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
高校教學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其改進措施
淺析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協調各種關系學習先進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依托數字化與信息化構建醫學院校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
大數據視角下的高校教學管理探討
當前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云教學管理平臺在教學運行管理方面的運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