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目標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策略

2021-01-20 04:33明英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雙減政策

【摘要】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形式。在“雙減”目標下設計出高質量的作業,不僅是教育政策的要求,而且是現實所需。以往很多教師都將習題訓練當作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措施,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當結合“雙減”政策來設計英語作業,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雙減”政策;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明英(1980.11-),女,廣西玉林市玉東新區第三初級中學,一級教師。

在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學的目標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如今的英語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深入學習與應用英語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中,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形式,也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當以“雙減”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設計英語作業,充分發揮英語作業的作用,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到英語不僅僅是一門功課,更是認識世界的窗口,由此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態度,合理改變學習策略。

一、“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的設計原則

在傳統教學中,英語教師往往為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成績。此種做法很普遍,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學生經常會出現學習壓力過大,厭學,甚至為了完成作業去抄襲他人的作業等情況。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我國出臺了“雙減”政策。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應當遵循如下原則。

(一)重視學生主體性原則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精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一旦超過這個時間范圍,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開始分散,從而影響學習效率,且超量的學習任務也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不僅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合理設計英語作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自身的主導性,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改變傳統的作業設計方式,結合教學大綱與教學內容等要素,選擇最恰當的設計方案,保證作業內容符合學習需求,且不會因為過量的作業影響學生的主動性,保證學生一直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中。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挑選最為恰當的教學方法,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此外,教師還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現象來設計作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不僅能夠檢驗學習成果,而且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循序漸進與啟發性原則

在設計英語作業時,教師還需遵循循序漸進與啟發性原則。初中生好奇心較強,教師遵循啟發性原則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而循序漸進的原則能夠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減輕學習壓力。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充分考慮這兩點因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拓展思維,為今后深入學習英語知識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因材施教原則

此外,教師還需關注學生的性格特點與接受能力,針對學生的具體學情來設計針對性作業,通過分層教學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英語作業的作用。

二、“雙減”目標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

(一)個性化作業——“重質”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水平,摒棄“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采用分層教學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分層前,教師需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通過課堂上觀察或者測試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分層做準備。對學生分層的依據是學習基礎,作業分層也是一樣,是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展開的。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做到作業適量,難度適中,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應當有所區別: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C層),作業內容應當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如記憶重點詞匯、短語,朗讀課文等;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B層),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能靈活運用句型與詞匯,設計作業時難度應當有一定的提升[1];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A層),除了讓學生能靈活運用詞匯短語外,還需重點培養學生綜合英語思維與語言能力。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可以靈活選擇分層作業。對于C層學生來說,可選擇只做簡單的作業,或者只做一題;對于B層學生來說,必須完成兩題以上;對于A層學生來說,需要將全部題目完成。當然,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根據自己的水平靈活選擇更高層次的作業。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從而實現共同進步。英語作業可分為好幾類,無論哪種類型的作業,教師都需要結合教學目標有計劃地設計。

例如講解了Teenage problems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就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設計一些符合他們學習需求的作業。對于C層學生,作業可簡單一些,如記憶重點詞匯與短語等簡單的任務,如學習teenage,sick等詞匯,以及feel lonely,drive me mad等常用詞組;對于B層學生,可讓學生運用基本語法造句,如使用“疑問詞+to do”結構造句,幫助學生鞏固語法知識;對于A層學生,可指導學生結合文章Teenage problems主題,運用基本的語法與詞匯來寫一篇小練筆,幫助學生打好理論基礎,提高學生的自主寫作水平。這樣的作業形式能夠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發揮英語作業的作用[2]。除了上述作業外,教師還可為學生設計一些拓展性作業,讓學生自由選擇。例如教師可設計“Free Talk”作業,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來完成作業:A層學生演講時要求內容有條理、通順、有內涵,語句在十句以上,時間控制在三分鐘以內;B組學生要求內容流暢,語句要在八句以上,時間在兩分半以內;C層學生要求內容簡潔,語句在五句以上,時間在兩分鐘內。在課下完成練習后,在下節課上課時進行展示。如B層學生的部分對話:

A:The weekend is coming. What are your plans this weekend?

B:We're planning a TWO-Day Tour to Disney this weekend. What are your plans this weekend?

A:we're going to the zoo on Saturday.

B:That sounds very good.

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語法知識,且語感不斷增強。不同層次的作業能夠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促使學生不斷進步,使學生慢慢建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

(二)生活類作業——“求實”

想要學好英語,就必須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英語水平。但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只關注教材內容,讓學生抄寫或背誦單詞、句型等,導致英語與生活的距離越來越大,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生活的范圍實際上也是教育的范圍。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拉近英語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實用性。

例如針對Public signs的對話材料,教師可設計生活類作業,讓學生在自己家附近觀察整理公示語或者公共標志等,并用英語表示,同時用英語表述這些標志的作用。學生對這樣的作業都非常感興趣,如在路邊看到“禁止停車”的標語時,就會聯想到英語表達“No Parking”;看到“禁止亂扔垃圾”的標語時,就能夠用簡單的英文進行表述“No Littering”;看到電梯內“禁止吸煙”的標語時,能夠立刻想到用“No Smoking”來表達……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英語知識,同時學會用英語進行簡單的表達[3]。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質,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半p減”政策也是為了幫助學生減輕負擔,使學生更加專注于課堂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結合學生的興趣點與社會熱點等,帶領學生將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與社會熱點相結合,使學生調動知識儲備表達自己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4]。

例如在教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這篇課文時,文章提到了奧林匹克運動會,教師就可圍繞這一主題來設計作業:①了解東京奧運會的舉辦情況,用英語表達不同的運動項目;②你愿意做奧運會志愿者嗎?試著寫一份申請書,表達自己的想法。作業布置后,學生就開始自行搜集資料,同時聯系2021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挑選自己喜歡的項目來進行表述,如球類運動(Ball games)、游泳(Swimming)、舉重(Weight lifting)、體操(Gymnastics)等。在寫志愿者申請書時,教師需提醒學生考慮如下問題:①The Olympic Games Purpose and function? ②What events are included in the Olympic Games? ③What can volunteers do for the Olympics?

此作業是圍繞學生都非常喜愛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來設計的。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自己的興趣與英語基礎充分結合起來,查閱相關資料,這樣既能夠豐富英語知識,又能夠掌握更多英語表達的方法。

(三)創作類作業——“出新”

在設計英語作業時,教師還需鼓勵學生多創新,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創作。此類作業與基礎類作業相比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耐心指導。教師可引導學生代入作家的身份進行實踐,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與創造力,使學生在表達內心情感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幫助學生建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例如在執教TV programmes一課后,教師可為學生布置創作類作業。本文除了基礎知識外,還包含對學生的勵志教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生活是非常美好的,不要因為暫時的挫折而放棄自己[5]。結合這一主旨,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如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收獲等,由此達成“To learn how to relieve the stress”的目標。再比如,在設計關于“Wild animals”的作業時,教師就可讓學生對某個動物的特征等進行描述,創作屬于自己的觀察記錄,可選擇whale,koala,golden monkey等野生動物,寫一篇以“My Favourite Wild Animal”為題的文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野生動物的習性,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熱情。在教了Seasons這一單元的Reading后,教師可設計拓展訓練作業,讓學生以“Ode to the seasons”為主題進行拓展寫作,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結合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表達自己對于四季的看法與情感[6]。每位學生都可以是創作者。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主動為學生搭建平臺,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將英語作業變成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只有這樣,英語作業才能夠充滿吸引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目標下,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習基礎來設計作業。充滿趣味性的作業不僅能夠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夠幫助學生不斷進步,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找到自信。在設計英語作業時,教師還需結合具體的教學主題,融入生活元素,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創作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而充分發揮出英語作業的效果,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聶愛萍.差異與精選:英語作業的兩大“基點”——初中英語分層精選作業的策略研究[J].英語廣場,2018(06):166-167.

李德新.對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的再思考——基于教育部“一師一優課”部優課教學設計中課后作業的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9(01):17-21.

趙冬雪.反思性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我影響最大的英語專業書Jack Richards和Charles Lockhart合著的《第二語言課堂的反思性教學》[J].遼寧教育,2017(17):12-13.

劉爭妍.“幸福教育”理念下的英語校本作業模式研究——談有效設計初中英語校本作業[J].亞太教育,2016(30):52-54.

張凱.作業設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以譯林津版初中英語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9):38-39.

羅曉杰.初中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內涵與培養策略——基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2(12):47-50.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雙減政策
政策
政策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