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核心素養下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策略探究

2021-01-20 04:33陳雅娟
教育界·下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策略思維能力

【摘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目標。在《金字塔》一課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以限時任務調動學生的思維敏捷性為學習活動熱身,以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勾連信息為方法指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并通過制作金字塔名片、繪制思維導圖、表格等形式來呈現,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可見可感,進而得到發展與提高。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思維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簡介:陳雅娟(1983 .10-),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僑英小學,一級教師。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將“思維發展與提升”具體表述為:“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促進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蹦敲慈绾闻囵B學生的思維能力?接下來將以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20課《金字塔》為例,談談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限時任務,激發興趣,調動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敏捷性是指學生對問題做出的快速反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交流信息,激發積極性

一提到金字塔,就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有很多未解之謎等待著人們去揭秘,學生為此充滿向往。在以往的知識儲備中,學生了解了關于金字塔的相關信息。本課一開始,就讓學生交流對金字塔的認知。學生的積極性瞬間被點燃,有的分享金字塔的歷史,有的分享金字塔的主人,還有的分享金字塔的未解之謎等。不同學生的發言得到了其他同學的補充或遭到反駁,學生間產生了思維的火花,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這是開啟思維活動的基礎,熱身是為了讓思維更活躍。

(二)發現不同,培養敏感度

本文是統編教材第一次在課文編排中出現的非連續性文本,但是學生對這一文本并不陌生。因此,在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篇文章與以往課文的不同之處時,學生能結合已有的學習經驗馬上發現這篇課文由兩則材料構成,第二則材料里除了有文字,還有立體圖、地標指示圖、地圖和批注。發現這些形式上的不同,學生馬上就判斷出這篇課文是非連續性文本。有了已有經驗這一抓手,學生馬上進行聯系,做出判斷,有利于提高對文本的敏感度。這也給了學生心理暗示,在本課的學習中,要關注這些有價值的信息,為接下來的快速閱讀做了鋪墊。

二、提取信息,制作名片,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思維靈活性是指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解決問題,并提出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的思維特征。

(一)提取信息渠道多樣,選擇靈活

第一個教學環節是為胡夫金字塔設計名片,要求學生默讀第一則短文《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在文中畫出相關信息,再完成胡夫金字塔名片。

交流時,學生發現,制作一張名片可以從文中的不同地方提取信息,有的從文字中提取,有的從圖片中提取。例如,同樣的“身高”信息,既可以從金字塔立體圖中提取,也可以從圖片下面的文字介紹中提取?!邦^像”信息,有的學生選擇立體圖;有的選擇《金字塔夕照》的課文插圖;有的選擇地圖。交流后,學生明白了信息的提取渠道應該是靈活多樣的,選擇也是多樣的。

(二)對結論進行發散,提出新思路

完成第一個任務后,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提取信息的方法。學生發現,在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中不僅要關注文字信息,而且要關注圖片、圖標等信息。這也是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方法,在接下來的學習任務中應該繼續帶著這種方法來閱讀。借助制作名片這一學習任務,培養學生靈活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在接下來的學習任務中遷移運用,改變以往閱讀連續性文本只在文字中提取信息的思維方式,學會舉一反三,也就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整合信息,繪制導圖,培養思維的系統性

金字塔不可思議在哪呢?文中的信息無處不在,這就需要學生能從不同的地方提取信息,將信息歸類梳理,并從整體上把握這幾個方面之間的聯系,才能揭示其不可思議之處。本環節教學過程如下:

師:再次默讀“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先畫出文中讓你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再用思維導圖呈現出來。

(自主學習后,投影展示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

師:你的思維導圖畫得很清晰,你是怎么想的呢?和大家分享下吧。

生1:金字塔很大,有50層樓高,由230萬塊磚砌成,每塊就有2.5噸重,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師:關于這一點信息其他同學也找到了嗎?對于不可思議的想法你有補充嗎?

生2:在幾千年前,當時沒有起重機之類的機械,只能靠人力,一塊磚就有2.5噸重,他們是怎么運的呢?塔高有146米,最上面的部分他們又是怎么搬上去的呢?這個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師:你聯系到了那個年代背景,一塊石頭就有一輛小汽車那么重呢,還要把它搬到146米的高度,沒有任何機器,怎么辦到的?這讓你感到不可思議。

生3:當時也沒有先進的設備,沒有計算機、衛星,他們是怎么測量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而且還把塔高正好建成了146米。這太不可思議了!

生4:我通過查找資料還知道了金字塔的塔高平方等于塔面三角形面積,塔底周長與塔高的比等于圓周與半徑的比,塔距離地球中心的距離和距北極點的距離相等。這些數據也太巧了吧,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師:現在你還認為這一切都只是巧合嗎?不是巧合是什么?

生5:說明當時的古埃及人已經測算出了地球到太陽的距離,而且根據這個數據有意地設計了金字塔。

師:講得太好了,你們都說到點上了。在沒有現代設備的條件下竟然能建出這樣規模宏大、工藝精湛、數據巧合的金字塔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如果是在今天,在我們邊上建一座這樣的金字塔,你還會覺得不可思議嗎?

師:老師發現,通過同學們間的互相補充,你們的思維越來越清晰,把不可思議之處講得越來越清楚。這個過程你們的思維越來越嚴密,真了不起!老師也和大家一樣,從這幾個方面梳理了信息。金字塔的規模大、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數據巧合,當這些信息單獨存在的時候并不足以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只有當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才會讓我們驚嘆在當時的條件下建造出這樣的金字塔真是不可思議。所以,在閱讀時我們不僅要提取信息,梳理信息,而且要把這些信息整合起來思考,理解才會更深刻。

本環節教學以繪制導圖這一學習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取關鍵信息,并分類梳理信息。學生在互相補充中進一步發現,只有當這些信息同時指向那個年代背景才會讓人感受到金字塔真的不可思議。學生能從不同方面梳理信息,并將這些信息綜合起來思考,理解才能更深刻,從而進一步培養思維的系統性。

四、勾連信息,大膽猜測,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學生能通過表面現象,深度思考,發現問題的本質。第二篇短文是《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如何讓學生對“不可思議”有更深刻的理解,本環節教學做了以下嘗試:

(一)關注批注,質疑“不可思議”

文中的批注是作者在閱讀時的思考,引導學生關注批注“為什么在幾千年的時間里,一直沒有出現比它更高的建筑呢?”“當時的人們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如此精湛的工藝,幾千年前的工匠們是怎么實現的呢?”“這難道是巧合?”不難發現,作者的疑問正是我們的疑問。針對文本提出問題,是發現學習的第一步。有了疑問,學生才有了解決問題的驅動力。

(二)前后勾連,解釋“不可思議”

通過閱讀第一、二則材料,我們發現前面提出來的疑問在第二則材料“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中可以找到相應的信息來說明。但是,很多學生缺乏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也缺乏關聯文本信息的能力,所以無法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前后勾連文本信息,學生很快就有了以下發現:

生1:我從“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中知道了古埃及在天文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已經測量出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并且依據這些信息精心設計了金字塔的相關數據。

生2:我從“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給河兩岸帶來肥沃的淤泥”這處信息推測出,淤泥可能是建金字塔的材料。上文中提到“石頭中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黏著物”“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難用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那么當時的人們很可能就地取材,把這些淤泥倒入模具中,再通過太陽曬等手段變成平整光滑的建筑石塊。

生3:我從“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術,這些船能在尼羅河上航行”和“在尼羅河的上游,考古學家發現了古埃及人的采石場遺跡”這兩處信息了解到尼羅河上游有采石場,并且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精湛的造船工藝,這就可以推測出人們運用船只從上游的采石場運石頭,再送到尼羅河岸建成金字塔。

生4:我從“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還有石窟陵墓、神廟等多種令人驚嘆的建筑成就”這處信息看出當時的建筑水平已經非常高了,所以建造出這樣的金字塔也很正常。

師:看,有河,有船,有采石場,這就為建金字塔奠定了物質基礎。天文學、數學等方面的成就,讓我們有理由相信古埃及人早就測算出了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這146米并不是巧合。當時的建筑成就如此之高,為建金字塔提供了技術支持。勾連這些信息發現,當時的古埃及在政治、經濟、建筑工藝、天文地理、數學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這些都說明當時的古埃及已經具備建造金字塔的條件。

通過前后勾連,學生一一對應信息,也就能一步一步揭開金字塔神秘的面紗,對于前面教學環節中的質疑也有了合理的解釋,對于“不可思議”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

(三)再次勾連,推測金字塔的建成

這次閱讀,學生有了上一次經驗,馬上就能關注到“尼羅河岸有肥沃的淤泥,上游有采石場,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術,古埃及人在天文、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這些信息,從而大膽推測古埃及人在上游的采石場開采了很多石頭,通過船只運送到尼羅河西岸,并在這里根據測算出的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精心設計金字塔的高度,還用精湛的建筑技術建成了金字塔。

在這個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批注,質疑“不可思議”引發學生的思考,又通過前后勾連,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從文本中查找對應的信息進行勾連,從而理解“不可思議”。在閱讀勾連信息的過程中,學生展開大膽的猜測,對于“不可思議”的理解也就越來越深刻。學生抓住“不可思議”,運用前后勾連的方法,展開大膽的推測,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培養了思維的深刻性。

五、個性化賞析,培養思維的獨特性

思維的獨特性是指學生對問題的評價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語文學習中,對觀點的評價、文章的賞析等方面,學生應該有自己的獨特體驗,而不是人云亦云。本課的導讀中提出:“兩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寫金字塔,你更喜歡哪一種?說說你的理由?!币髮W生對不同文本的表達方式有自己的評價。

在學習了兩篇短文后,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表格對比兩篇同樣描寫金字塔的文章,進行個性化賞析。喜歡哪一篇文章,學生可以憑直覺給出判斷,但是為什么喜歡,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問題。表格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想法落實到語言文字上來表達。通過對比兩篇文章在體裁、呈現方式、語言風格等方面的不同,就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對文章的喜愛表達得更加具體可感。學生在交流中分享的評價如下:

生1:我喜歡《金字塔夕照》,因為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優美,第二自然段中反復提到“金色的”為金字塔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把我帶入美好的幻想中。

生2:我喜歡《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因為作者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更直觀有趣,讓我們對金字塔的規模大小、位置等一目了然。

生3:我喜歡《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因為它的內容更豐富,不僅介紹了金字塔的規模、地理位置,而且介紹了金字塔不可思議之處,讓我對金字塔有了更多的了解。

師:《金字塔夕照》主要以連貫的文字介紹金字塔,語言優美,蘊含情感,能把讀者帶入作者描寫的情境中?!恫豢伤甲h的金字塔》用圖文結合介紹了金字塔的信息,語言簡潔,信息量大,幫助讀者更全面地了解金字塔。兩篇文章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功能性的不同。

閱讀是學生個體的學習行為,因為背景不同,學生的閱讀感受有所不同,對于不同文章的喜好也就不同。所以教師在兩篇文章的選擇上并沒有限制學生的個人喜好,而是通過表格的對比幫學生把自己的喜好講清楚。這樣,在達成本課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綜上所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具體來說,要以學習任務為引擎,以學習方法為抓手,讓學生的思維過程有“法”可依,還要通過文字、語言等形式來呈現,讓學生的思維有跡可循。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相信有了科學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不斷地實踐,學生的思維能力將一步步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策略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基于期待視域理論確定詩歌教學內容的研究
關于師幼互動的文獻綜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與經濟效益提升研究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