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黨建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探究

2021-03-08 04:35
文化學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學生黨員校園文化互聯網+

張 琳

一、引言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大學的教育模式更重“制器”而非“育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互聯網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更加寬廣,信息內容也良莠不齊。面對西方文化的不斷滲透,“00后”大學生是否能夠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政治立場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經過一百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涌現出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共產黨員,黨建文化的內涵更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當前,黨建文化已經成為大學校園文化的主導力量,發揮著突出的價值引領作用,是引導高校校園文化發展的標桿。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黨建文化的引領和模范作用,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確的方向,從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和高校育人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二、黨建文化對“00”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價值

(一)高校發展黨建文化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高校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各領域各專業的高素質人才。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發展的重中之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價值觀的塑造。在“00后”大學生家庭環境、成長環境、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等發生重大改變的今天,高校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文化引導“00后”大學生成人成材,如何鞏固和進一步發揮優秀的黨員學生們的榜樣示范作用,至關重要。高等院校的教育重點從來都是以學生道德觀念為主,以及黨組織建設活動的開展,兩者之間不但能夠相輔相成,互相激勵,而且是共存一體難以分割[1]。黨建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是社會主流文化,亦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理論和實踐中所形成的行為規范、共同觀念和價值信仰等精神財富,能夠積極引領“00后”大學生成長成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發展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和辦學目標,對“00后”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起著主導引領和榜樣示范的作用。

(二)黨建文化的主導引領價值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一些西方不良觀念和文化給“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大學生由于尚未走出校園,踏入社會,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尚未完成形成,辨別是非能力比較弱,非常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潮和不良文化的影響。同時,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高校的發展需要走開放與合作的道路,這就意味著高校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甚至是生源都可能是中西結合的狀態,這也就決定了高校校園內多元文化并存的現狀和特點,這就更加需要不斷地強化黨的建設在高校發展中的作用,強調黨建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流引導價值。在我國,高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的高等教育機構,它承擔著為祖國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和使命?!昂诵膬r值體系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的主體和靈魂,在所有價值目標中處于統領和支配地位,對社會意識和社會思潮具有強大的引領和整合功能”。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高校應該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旗,堅持和強化中國共產黨對于高校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建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以黨建文化為中心發展和建設高校的校園文化,確保校園文化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發展,辦好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等學府,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培養高層次人才。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做出《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切實圍繞黨中央的要求,深入貫徹《決定》的精神,認真落實發展繁榮文化的戰略,發揮高校黨建工作對校園文化的引領作用,是高校黨的建設的一項長期工作。高校具有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傳承文化等功能,高等教育就在文化繼承與傳播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共產黨建立一百周年之際,黨建文化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和繁榮,作為我們國家的主流文化,黨建文化同樣需要在高校傳播和發展,這就需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始終貫徹黨的方針和政策,將優秀的黨建文化內化為“00后”大學生心中的信仰。讓黨建文化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有利于在高校大學生中形成基本道德規范和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給“00后”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黨建文化的榜樣示范作用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我們黨一直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經過一百年風風雨雨的洗禮,黨建文化的內涵和精神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每個時代都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中國共產黨黨員,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不忘初心,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時時刻刻把人民群眾放在首位。大學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對象之一,高校開展立德樹人工作的對象是大學生,因而,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成了高校黨建的重要目標[2]。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國也不例外。面對突發疫情如此嚴峻的考驗,見證了共產黨員不畏艱險、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精神。面對突發的疫情,我們黨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大共產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廣泛動員人民群眾,不斷投身到抗爭新冠疫情的第一線,始終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高校的學生黨員亦是如此,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學生黨員積極參加社區志愿者工作,為抗擊疫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他們在社區為來往車輛和人員進行體溫測量以及信息登記;為社區居民購買他們所需要的生活物資,努力為社區居民辦實事,為人民服務,關心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盡最大努力保障社區居民的正常生活;主動加入當地紅十字會,積極協助當地紅十字的工作人員,同時將抗疫物資分配給重災區的醫院和社區等;還有學生黨員在農村對當地村民進行防疫政策的傳達,以期強化村民的防疫意識。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大學生黨員,他們利用自己在大學里所學習到的專業知識,為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真正盡到了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也為 “00后”大學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讓我們看到了“00后”大學生黨員應有的擔當精神和風貌。當然,廣大學生黨員抗擊疫情的貢獻遠不止于此,廣大青年學生黨員是當今高校的中堅力量,是有理想、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追夢人”。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充分發揮黨建文化價值的途徑

2017年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把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結合起來,強化高校各類組織的育人職責[3]。在“互聯網+”時代,“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黨建文化來引領,黨建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需要依靠于學生黨員的力量。一方面,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的骨干力量,他們更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動態與變化,及時發現學生和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黨員亦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能夠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聯系,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建立以黨員為點 學生為線的全員輻射聯系制度

高校應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優勢,建立學生黨員責任區,分配聯系任務,建立學生黨員聯系班級團支部或班干部以及學生黨員聯系學生寢室的模式,通過電話、微信、QQ、郵箱等多種途徑和方式,時常走訪學生寢室,深入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求,形成以黨員為點,學生為線的全面輻射,“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聯系體系,整體提升高校管理的實際效果。

(二)建立政治思想引領機制

通過黨員聯系班級團支部、黨員走訪學生寢室等方式,及時將黨的路線方針與政策傳達給學生,發揮黨組織育人的作用。向學生講述優秀黨員的事跡,通過事跡學習優秀黨員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以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創新方式給學生講黨史,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傳承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與傳統,學習身邊優秀楷模,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和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明確方向,黨建文化正是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核心。只有堅持用黨建文化來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為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強化主流意識形態,才能更好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才能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

猜你喜歡
學生黨員校園文化互聯網+
網絡環境下如何發揮高校學生黨員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高校優秀學生黨員評選體系的構建——基于AHP法的運用分析
校園文化建設的踐行者——淺析高校工會對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作用
高師院校發揮學生黨員作用模式初探
高職學生黨員職業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