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市民子女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2021-03-10 19:37張菊香
求學·教育研究 2021年24期
關鍵詞:基礎教育

張菊香

摘 要:新市民子女泛指因城市加速發展促使外來人員增加,使得部分地區的學校大量接收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受教育子女。針對這部分受教育群體,由于地域習慣的差別,大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未能達到小學生守則中的要求,因此這部分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也成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針對新市民子女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進行探討,希望給予從事新市民子女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工作人員一些參考。

關鍵詞:新市民子女;習慣養成教育;基礎教育

一、新市民子女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江蘇南通作為現代城市發展速度較快的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數量也隨著城市的加速發展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基礎教育接收該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數量不斷增加,這類情況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結果。筆者作為這座城市的一員,理所應當為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從自身的實際工作出發,將來通務工人員的子女教育好是在本職工作中應該履行的責任;為來通務工人員解除后顧之憂,也是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獨以基礎教育工作為基本要求,教育的成功在于,要將學生培養成一個用良好行為習慣去學習、工作、生活的人。

二、新市民子女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分類

(一)新市民子女的生活習慣教育

1.起居習慣。新市民子女普遍存在早晨不能按時上學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該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來通務工人員大多數存在加班情況,孩子因為家長加班,作息時間無法固定,造成睡眠不足,早上不能按時起床,加上早晨道路交通問題,因而出現遲到情況。結合該類問題,①首先應解決學生的作業問題,為此市教育局出臺了相關文件,督促各學校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讓來通務工子女在學校內完成課堂作業,回家后避免出現家長再次輔導學生的問題;②開展家長座談會,該方法不局限于線下形式,可以利用晚間線上座談的形式進行交流,將起居習慣較好的學生家長作為發言代表,各家庭基于起居習慣示范條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微調,規范子女起居習慣;③成立班級晨間督查組,由示范學生任組長,起居問題學生任組員,按照星期排班值日,提高問題學生以身作則的積極性,使得學生潛意識執行起居習慣示范條例,并對督查優秀的小組進行獎勵。

2.個人衛生習慣。新市民子女在個人衛生習慣上也不盡如人意,常常會出現指甲過長、隨地吐痰、午餐浪費、亂扔垃圾等情況,對于此類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利用班會課的小部分時間檢查個人衛生。對于衛生合格的學生給予獎勵,還要教會學生不能浪費食物、不能挑食、不能隨地吐痰、不能亂扔垃圾的習慣。

3.與人融洽相處的習慣。新市民子女在新的地域環境中可能會存在一些自卑心理,在與其他同學相處時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摩擦。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利用班會、說話等課程開展班級活動,團結班集體,當出現摩擦糾紛時,盡可能地避免通知家長,協調學生之間的矛盾,教會學生自己處理問題,使學生具備主動道歉的優良品質。

(二)新市民子女的學習習慣教育

新市民子女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普遍會存在學習自主能動性較差,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字體不工整,背誦內容不能完成等情況,這類問題是學生不能自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通過課堂及課后延時服務的時間讓學生完成該類任務。其次可以選擇優秀學生,讓他們公布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存在問題的同學學習交流。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選擇一些勵志視頻短片及山區兒童學習視頻,利用班會課的時間播放給學生觀看,并請學生們發表觀后感,以此方法來改變問題學生潛意識內的學習習慣。

(三)新市民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現階段的教育環境下,許多教育部門將考試放在第一位,將學好知識放在第一位。但是我們不斷看到,許多受到良好教育的學生,在網絡上詆毀祖國,不履行贍養義務,學成之后在國外發光發熱,完全喪失了一個中國人的基本品德。其實這也是現階段教育問題所在,所以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該有力度地加入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和個人品德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近年來國際上許多國家排擠中國、污蔑中國的行為,不難發現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但是還是有一些人喪失了作為中國人的基本品德,通過發表不當言論詆毀自己的國家,這部分人大多都有旅外或者游外經歷,其實這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缺失。所以愛國應該從娃娃抓起,在基礎教育中應該充分融合愛國主義教育,比如通過《我的戰友邱少云》這篇課文,教導學生愛國主義是支撐邱少云烈火焚身仍紋絲不動的精神動力,因為他的身后是祖國,他的身邊是戰友,寧愿自己犧牲也不愿戰友犧牲。教師也可以通過班會課播放抗疫的視頻,讓學生看到醫生在抗疫一線日夜奮戰不眠不休,直到暈倒或犧牲。通過視頻教導學生,醫生們為了國家的人民不受病毒的威脅而戰斗,這是愛國精神。除此之外,在清明節前夕的勞動課上可以開展哀思花的制作,在清明節當天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祭奠烈士,聽聽烈士生前的故事,感受烈士們的愛國精神。通過以上方式方法可以讓學生明白一個合格的中國人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愛國精神。

2.個人品德教育

個人品德教育主要包含: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孝敬父母、誠實守信等。①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播放一些學生幫助老人過馬路,幫助比自己弱小的孩子的視頻,也可以聯系社區利用寒暑假的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去幫助一些孤寡老人、抗戰老兵等;②老師是學生的第二父母,在學生的教育中除父母之外,老師也是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可以通過汶川大地震中譚千秋、張米亞、袁文婷、茍曉超四位老師的事跡,教導學生,這四位偉大的老師在地震時,全然不顧自身安危將未逃出教室的學生護在自己的懷中,自己卻犧牲了,其實老師將學生的安全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老師這么愛學生,所以尊敬老師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品德;③孝敬父母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品德,通過布置觀察父母的手、數數父母的白頭發、幫父母洗碗或者幫父母洗一次腳等任務讓學生體會父母的不容易,讓每個學生都具備孝敬父母的品德;④誠實守信是每個學生必備的基本品德,通過班會課播放誠實守信的視頻教導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三、結語

因為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中會出現很多新市民,這些新市民來自全國各地,因此新市民的子女也會具有各地域的風俗習慣,怎樣教育和引導新市民子女具備標準的行為習慣是學校所需要重視的問題。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筆者通過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實踐經驗,撰寫了本文,并通過對新市民子女在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想品德上進行教育引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有些新市民子女具有較強的地域差別,對于以上教育方法適應較慢,所收到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目前本人還在不斷地學習和研究解決此項工作可行的方法,希望能夠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得到改進,將新市民子女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這項工作做到盡善盡美,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曉華.新市民子女融入性養成教育的路徑探索[J].教育觀察,2019,8(21):132.

[2]陳紅艷.淺析幼兒園新市民子女的融合教育[J].華夏教師,2017(04):18-29.

[3]楊媛媛.新市民子女語言適應問題的教育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29):45-46.

3401500338298

猜你喜歡
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必須和其他教育層次有效溝通銜接
高中英語教研工作
陜西關中地區傳統文化在基礎教育中的建設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河南省基礎教育信息化現狀調查
建筑設計基礎教育中“體”與“空間”形態的自組織
高等師范??茖W校兒童水墨畫課程教材研發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