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建教研支架 支持班本課程深入發展

2021-03-14 02:24章文逸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班本課程支架教研

【摘要】班本課程開展始終圍繞“興趣,問題”,強調幼兒在學習中探索生活。在班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大多會出現“不能立足幼兒興趣與需求”“不會深入挖掘課程教育價值”等一系列問題。文章通過搭建“理論學習、教研活動、蹲點指導、成果分享”四步支架,以真實的案例闡述支持班本課程深入發展的路徑,體現出教師以幼兒為本、尊重幼兒,保護幼兒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教育理念轉變,呈現兒童的學習與發展軌跡。

【關鍵詞】教研;支架;班本課程;深入發展

作者簡介:章文逸(1981.12—),女,張家港市飛翔幼兒園,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張家港市骨干教師,多次獲得張家港市評優課一等獎,多次獲評“張家港市先進個人”稱號。

一、前言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深入推進,教育理念的轉變,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捕捉幼兒們感興趣的話題與幼兒開展系列活動。這就是班本課程的具體體現。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的全部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但在班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遇到了一些問題與困惑,如班本課程主題來源是什么?幼兒們對什么感興趣?教師要怎么上課?聚焦教師的困惑,筆者探究了多種策略,以期對班本課程的順利實施做出貢獻。

二、轉變理念,深度教研

(一)支架一:聚焦“理論學習” 轉變理念

基于教師的問題,在開展園本教研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總結教學經驗以提升自身教學能力。

1.回看“過去式”,尋找問題

每一位教師都在實施班本課程中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在園本教研活動中,某老師分享了已經實施過的班本課程案例“家鄉美食鳳凰豆腐”。所有參加教研的員工一起分析了該班本課程的主題來源、教師的準備、實施的路徑及幼兒獲得的經驗,從中發現了很多的問題。例如,在主題實施上,教師并沒有追隨幼兒興趣,也沒有對課程進行深入挖掘思考怎么提升幼兒的體驗感。

2.閱讀“進行時”,轉變理念

為了轉變教師課程實施的理念,園部向教師推薦了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項目課程的魅力》以及南京路幼兒園的課程故事《芭蕉的故事》。閱讀之后,其他教師對這節課開展了交流與評價:第一,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對該課程做了預設,做有準備的教師;第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或幼兒的困惑深入開展;第三,當幼兒碰困難后教師沒有直接給予答案,而是根據幼兒的想法給幼兒提供支持,鼓勵他們在探索中獲得答案,提升自己的經驗;第四,課程故事的撰寫條理清晰。

3.探索“將來時”,總結提升

通過學習與反思,教師交流并總結出班本課程的實施步驟。第一,主題的由來。教師通過對幼兒一日活動的觀察,羅列出幼兒在一日活動中感興趣的方面,并進行審議,選出具有探索價值的主題并開展課程研究。第二,主題活動的預設。教師進行頭腦風暴并繪制課程預設網絡圖,做一個有準備的教師。教師預設網絡圖只是教師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因為在實施過程中幼兒還會生發很多的探究內容,所以教師在預設網絡圖上進行了留白,用于記錄課程實施過程中生發活動。教師通過調查表、談話等形式對幼兒的經驗和興趣點進行了解,與幼兒共同繪制幼兒課程網絡圖。第三,課程的實施。追隨幼兒的興趣,教師要開發利用多種資源,支持引導幼兒開展課程探究。第四,課程小結。教師要對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經驗價值進行梳理[1]。

通過此次園本教研活動,教師對班本課程研究的觀念進行了改變,有了很多新的認識和想法,對建構班本課程的適宜性和有效性有了進一步思考。

(二)支架二:聚焦“分層教研”? 課程深入

教研活動結束以后,教師對班本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后續的課程中,他們開始觀察幼兒的興趣,審議主題價值,確定主題內容及目標,制作教師及幼兒網絡圖,并推進班本課程的探究[2]。但在實施過程中又出現了各種問題,為了有效解決問題,幼兒園組織了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的活動。

1.班級教研,研個性問題

對于班級個性問題,兩位教師開展班級教研,并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交流,對下一步如何實施進行預設。如在探尋班本課程主題時,兩位教師觀察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的興趣點,把找到的興趣點羅列出來后,進行價值審議以確定班本課程主題。然后,他們進行頭腦風暴制作了詳細的教師預設網絡圖,再經過與幼兒的討論、商量以后一起制作了幼兒興趣網絡圖。同時,兩位教師及時交流反饋幼兒活動情況,調整網絡圖的內容,使活動更順應幼兒的興趣,貼合幼兒的實際需要。

2.年級教研,研特殊問題

每個年齡段幼兒年齡特征及能力各不相同,因而不同年齡級段的幼兒課程實施的深度與廣度也不一樣[3]。例如,大班的教師針對《神秘的樹洞》展開分析。幼兒在餐后散步時發現了一個樹洞。有的幼兒說這個洞是小螞蟻咬出來的;還有的幼兒說樹已經死了,死了的樹才會有洞……大班教研組的教師們建議給幼兒提供測量工具和幼兒一起寫邀請函,探究與花木園的叔叔交流對接時需要說的話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利用園外資源來支持幼兒進行繼續探究。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學會了制作邀請函,知道了怎樣禮貌地與陌生人交流,了解了防治樹害的方法,激發了進一步管理和照顧大樹的動機。

3.全園教研,研共性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各年級組發現了一些共性問題,即如何讓班本課程實施以幼兒為本,探究更深入。園部組織全體教師圍繞此話題開展了全園性園本教研活動。

(1)學習案例,討論如何深入班本課程。

針對教師的困惑,園部選擇了《幼兒園五大領域核心經驗》一書中的理論,結合《幼兒教育》書籍上的案例及南京第一幼兒園的案例《西藍花長蟲子》請教師一起閱讀,并分年級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交流和分享:該如何深入課程,案例從哪幾個點開展深入課程?用筆記錄下各自的深入活動內容,并貼在大黑板上展示。各年級組還根據《西藍花長蟲子》這個案例,開展分段剖析,即幼兒發現了什么問題?教師如何支持?教師通過案例有了較多的教學思路[4]。

(2)針對現狀,集思廣益。

中(4)班的徐老師提出,他們班在開展《孵蛋計劃》時,幼兒產生了很多問題。幼兒園雞窩里的兩只雞媽媽生了蛋寶寶,幼兒每天都會去找雞蛋,他們觀察到兩只不同的雞生出來了不一樣的雞蛋,兩只雞媽媽生雞蛋的時間不一樣,于是他們想讓雞媽媽孵小雞,但是也沒看見雞媽媽孵小雞。幼兒對此很失望,而徐老師也不知道該怎樣把這節課延續下去。針對徐老師提出的問題,其他教師集思廣益,通過討論、交流,頭腦風暴,畫思維導圖,共同探討如何深入開展此活動,得出了一些解決方案,如傾聽幼兒對雞蛋的討論,尋找他們的興趣,再次深入;利用家長資源,請有經驗的家長來園參與活動,探究小雞的由來,讓幼兒了解孵小雞還有別的方法;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探究人工孵蛋的方法,讓課程進一步深入延伸。

(3)微課程的價值分析。

班本課程實施的價值在于提升與發展幼兒經驗。班本課程開展過程中,教師一起閱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五大領域核心經驗》。結合上述案例《西藍花長蟲子》,教師嘗試進行價值分析,分析幼兒在活動開展中能獲得哪些經驗,在一次次的理論與實踐碰撞中,教師對價值分析與評價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了實際操作的能力。

三級教研模式滿足了教師們專業探究的需要,使問題研討目標更加清晰,也使研討更有針對性。與此同時,教師轉變了課程理念,發現了幼兒的興趣,了解了幼兒的需要和經驗水平,然后給幼兒提供必要的支持,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支架三:聚焦“蹲點指導”? 整體推進

為了讓各班班本課程開展更深入、有價值,幼兒園行政人員組成“智囊團”,分三組,分別對各班的班本課程開展定時交流,發現問題后隨時對其進行指導。

1.發現存在的問題

(1)課程卡殼,無法深入。小班的班本課程是養可愛的小烏龜。飼養區里的小烏龜,引起了大家探究的興趣。幼兒紛紛提出了問題,如烏龜的背都一樣嗎?烏龜有耳朵嗎?烏龜最喜歡吃什么?烏龜晚上要睡覺嗎?……教師和幼兒一起上網查閱資料、一起進行“我給小烏龜喂食”活動,探究關于烏龜的各種問題。幼兒每天都會趴在烏龜缸邊探究小烏龜,但是過了幾天,他們發現小烏龜忽然不動了。幼兒很失望,很傷心,而教師也不知所措,難以將課程進行下去。

(2)平行活動多,無深度挖掘。以小班《小熊寶寶》課程為例,該班本課程依托《小熊寶寶》繪本。這一套繪本有很多主題,如“你好”“睡覺”“我會穿鞋子”……教師在和幼兒每閱讀完一個主題就開展一個活動,因為主題太多,主題與主題之間又是平行的,所以幼兒沒能深入探究?;诖?,教師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主題進行深入探究。

(3)有深入,但價值取向不清晰?;顒颖容^散,沒有一條完整的線索。如中班的班本課程《自行車》開展了以下活動:自行車的科學、自行車的秘密、好玩的自行車、自行車大本領。在開展“好玩的自行車”活動時,教師組織幼兒開展騎車的游戲。教師們重在活動的組織,沒能思考活動帶給幼兒的經驗提升,讓幼兒可以在不同地面上騎車,以感受在不同地面的騎車體驗,如上坡的時候需要用更大的力去騎車,下坡的時候會更加省力;草地和水泥地上摩擦力不一樣,汽車感受也不相同。

2.支持的策略

(1)教師理念的轉變。教師要善于在活動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并挖掘其教育價值,支持課程向深處延伸。針對班本課程《小烏龜》,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幼兒發現小烏龜死了,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將班本課程進行下去呢?教師先要關注幼兒的興趣點,通過幼兒的話題,利用繪本《紀念碑下的小花》《一片葉子落下來》《外公》等引導幼兒一起討論關于死亡的話題,使其正確認識死亡對于生命的意義。教師還可以與幼兒討論小烏龜死亡的原因,查閱資料了解正確飼養小烏龜的方法,并引導幼兒利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小烏龜的外觀,在心中紀念小烏龜。教師要轉變理念,才能讓班本課程探究更貼近幼兒,讓幼兒收獲經驗,獲得成長。

(2)專業理論的支撐。在班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怎樣讓幼兒的探究更有價值?教師應現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及相關理論書籍分析幼兒的發展特點,了解繪本中符合小班年齡特征的行為和習慣,再選擇最值得深入的小熊系列繪本中的一個主題和幼兒深入探究。

(3)教師經驗的準備。在確定課程主題以后,教師要進行頭腦風暴及相關的資料查閱,積累及拓展與課程相關知識,收集相關的課程資源,為課程的開展做好充分準備。

經過智囊團在各個班級的持續跟蹤指導,各班的班本課程都能根據幼兒的興趣,追隨幼兒的腳步,捕捉合適的契機進行全面的深入,同時教師也能夠適時給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支持,逐步引導他們自主探索和研究。

(四)支架四:聚焦“成果分享”,收獲成長

在一系列教研活動開展后,教師不斷更新著自己的理念,更加關注幼兒立場,一次次地更新改進著各班的課程故事,使幼兒在課程行進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經驗,而教師們的理念也在不斷地反思中得到提升。

1.班本課程故事分享會

幼兒園定期開展課程故事分享會。每個班級教師自主報名分享,他們在字里行間充滿了教師們的教學智慧與課程收獲的喜悅。在教師們分享的同時園部還請來了“南京一幼”的教師,并請他們以“紙的課程故事”為依托進行課程故事分享。

2.班本課程故事墻

班本課程在行進過程中,教師把與幼兒共同探索的歷程進行了記錄,有照片、有文字說明、有家長與幼兒的調查問卷、有幼兒自己的統計表等。幼兒經常會圍繞在故事墻邊一起欣賞與評價。

3.微信推送與分享

在每個班本微課程結束以后,教師都會將其做成文案并在班級微信群進行推送,使家長和教師能夠相互學習。家長和幼兒會一起欣賞,一起講述與回憶。這讓幼兒與家長收獲了分享的喜悅,也讓幼兒看到了自身的價值。

三、結語

教師對班本課程組織與實施逐步深入,搭建多樣化的教研支架,對如何更好地開展班本課程有了進一步思考。通過集中教研、深入教研、互助式教研等多種形式共同探究、解決困惑,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師的工作熱情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教師的理念也從一開始“教師主導設計活動” 轉變成“追隨幼兒興趣行走”再到最后的“幼兒是課題的主人”。教師首先了解幼兒的需要,了解他們已經達到的水平,然后給幼兒提供必要的支持,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一次次的園本教研,一次次問題的解答,都凝聚著教師們的用心與智慧。

【參考文獻】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裘迪 ·哈里斯· 赫爾姆, 薩莉 ·貝內克.項目課程的魅力[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05).

辛迪莉·維拉瑞爾.向兒童學習[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08).

譚梅.幼兒園五大領域核心經驗[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09).

猜你喜歡
班本課程支架教研
基于ABAQUS的某輕卡車蓄電池支架輕量化
心臟支架有壽命嗎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問題指向:學校教研品質提升的實踐轉向——以福建省尤溪縣教研實踐為例
基于兒童語言表達力培育的班本課程實踐
特色龍城,潤養課程
關注教研活動提升教研能力
課程園本化背景下幼兒園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問法”突破共點力平衡中的支架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